⑴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测定含两种元素的某种气体x的分子式.在注射器A中装有240mL气体X慢慢通过 不含
(1)由题目信息可知,C管中收集到水,D中收集到N2,说明气体X与氧化铜反应有氮气、水生成,气体x只含有两种元素,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气体X含有N、H元素,
故答案为:N;H;
(2)1molX的气体的体积是24000mL,故240mLX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1mol=0.01mol,反应收集到氮气的质量是0.28g,物质的量为
=0.01mol.B管中CuO含O:20.32g-20.00g=0.32g,物质的量为
=0.02mol,n(H
2O)=0.02mol,故生成的水中H元素的质量为0.02mol×2×1g/mol=0.04g,所以气体X的质量为0.28g+0.04g=0.32g,故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
=32g/mol,故答案为:32;
(3)根据(2)中可知n(X)=0.01mol,n(N)=0.01mol×2=0.02mol,n(H)=0.02mol×2=0.04mol,因此n(X):n(N):n(H)=0.01mol:0.02mol:0.04mol=1:2:4,所以X的化学式为N
2H
4,故答案为:N
2H
4;
(4)由题目信息可知,B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说明反应生成Cu,C管中收集到水,D中收集到N
2,说明气体X与氧化铜反应有氮气、水生成,故气体X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CuO+N
2H
4△ | .
⑵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体积不变时的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当时大气压为H(cm)汞柱.封有一定质量气
烧瓶由浸在冰水混合物到温度为t℃的热水中,压强将增大,因此B管水银面将下降,A管水银面上升; 使B管中水银面回到原处,说明体积不变,为等容变化,用来研究查理定律; 此时A、B两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烧瓶中的气体压强为P=(H+h)cmHg; 故答案为:下降,上升,回到原来位置,(H+h)cmHg.
⑶ 认真分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甲装置可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______,此装置必须放在_____
(1)氧气有助燃的性质,甲装置中试管内收集的气体能够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复燃,说明装置内的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该装置必须放在有光的环境中才会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2)乙装置是验证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植物呼吸时,将储存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将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若要使乙装置中的清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应将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目的就是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现象的产生.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用丙装置若用来验证蒸腾作用,存在的缺陷是:在塑料袋的内壁上凝结的小水珠不能排除花盆内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因此应做如下改进:将塑料袋扎紧在植物最下的叶片处(或塑料袋应该绑在植物茎的基部). 故答案为:(1)氧气 (2)有光二氧化碳黑暗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混浊; (3)塑料袋应扎在茎的基部.
⑷ 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装置中装有体积比约为3:1的空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B装置中
(1)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造成装置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体进入气球,气球膨胀; (2)由A装置内气压较小,导致B装置内气压也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C装置中的稀盐酸流入B装置中,铁与盐酸反应铁逐渐减少,表面有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3)酸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B装置,进行反应,所以C装置通过调节装置内的压强来提供药品,同时也控制了气体的总量; 故答案为:(1)瘪气球逐渐胀大;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 (2)2HCl+Fe=FeCl 2 +H 2 ↑C装置中的稀盐酸流入B装置中,B装置中铁逐渐减少,表面有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C装置的稀盐酸中有气泡冒出. (3)abc |
⑸ (2010北京)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在加热的条件下,当铜丝与浓硫酸接触时才能反应,当往上抽动铜丝时,铜内丝与硫酸不接触,反应停容止,故可通过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故A正确; B.SO2具有漂白性,品红能被二氧化硫漂白,可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故B正确; C.SO2为酸性气体,具有污染性,可与碱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可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故C正确; D.铜与浓硫酸的反应Cu+2H2SO4 加热 | .
⑹ 对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的判断中错误的是()A.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A处可减缓铁的腐蚀B.若X为锌棒,
A.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A处,该装置是电解池,铁作阴极而被保护,所以可以减专缓铁的腐蚀,故A正确; B.若属X为锌棒,开关K置于A处,铁棒作阴极而被保护,开关置于B处,铁作正极而被保护,所以均可减缓铁的腐蚀,故B正确; C.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B处时,该装置是原电池,铁作正极,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C正确; D.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B处时,该装置是原电池,碳棒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碳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H2O+O2+4e-=4OH-,故D错误; 故选D.
⑺ 为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根据如图装置回
(1)CO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CO还原CuO实验开始时是先通回一氧化碳,排尽管内答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澄清石灰水能够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的CO2时,先将混合气通过盛有浓NaOH溶液的A中,然后用B装置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 (3)根据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和能燃烧的性质考虑尾气处理,所以点燃尾气生成二氧化碳,排到空气中; (4)根据CO还原CuO的实验现象:黑色的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生成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若实验时观察到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现象,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若D装置中装入紫色石蕊试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试液变红. 故答案为: (1)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尽管内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 (3)点燃; (4)黑色的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液变红.
⑻ 在实验室里制取的乙烯中常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硫,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以确认上述混合气
(1)检验二氧化硫用品红溶液,检验乙烯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乙烯和二氧化硫都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所以先检验二氧化硫,然后检验乙烯,同在检验乙烯之前用NaOH溶液除尽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最后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检验乙烯; 因装置I用来检验SO2,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含有SO2,装置II试管装有NaOH溶液除去SO2,装置III试管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装置IV 通过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检验乙烯, 故答案为:A;B;A;D; (2)装置I用来检验是否存在SO2,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含有SO2,故答案为:Ⅰ中品红溶液褪色; (3)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二氧化硫反应,所以装置Ⅱ试管装有NaOH溶液除去SO2,故答案为:除去二氧化硫; (4)装置Ⅳ通过溴水褪色检验乙烯,故答案为:Ⅲ中品红溶液不褪色,IV中溴水褪色; (5)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溴乙烷:CH2=CH2+Br-Br→CH2Br-CH2Br,故答案为:CH2=CH2+Br-Br→CH2Br-CH2Br;加成反应; (6)烷烃的取代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反应很难停留在某一步,所以得到的产物往往是混合物;乙烯与HCl反应只有一种加成产物,故答案为:乙同学的方案;由于烷烃的取代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反应很难停留在某一步,所以得到的产物往往是混合物;而用乙烯与HCl反应只有一种加成产物,所以可以得到相对纯净的产物.
⑼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干组,室温25℃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对实验过程中装置条件及结果
A、若抄X溶液为CO2缓冲液并给予光照,光合作用将吸收CO2释放O2导致液滴向右移动,液滴移动的距离是释放O2的原因,可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大小,A正确; B、若要测真光合强度,即光合作用的总量,就要明白真正的光合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释放的O2量)+呼吸消耗强度(吸收的O2量),X溶液为CO2缓冲液并给予光照,可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大小,那X溶液为NaOH溶液并遮光处理,在有氧呼吸中吸收的O2量等于产生的CO2量并被NaOH吸收,导致密闭小室中气体体积减小,液滴向左移动,可表示的是呼吸消耗强度,B正确; C、清水既不吸收和释放O2,也不吸收和释放CO2.X溶液为清水并给予光照,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全部被光合作用所用,光合作用产生的O2除满足呼吸作用所用外,又释放到细胞外,同时从细胞外吸收CO2,但是密闭小室中的CO2量有限,限制释放的O2量和吸收的CO2量相等,液滴不移动,C错误; D、若X溶液为清水并遮光处理,消耗的底物为脂肪时,由于脂肪中[H]含量比糖中高,有氧呼吸时消耗的O2量多,产生的CO2量相对减少,导致密闭小室中气体体积减小,液滴左移,D正确. 故选:C.
与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混合气相关的资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