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化学实验设计内容选择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自主设计化学实验内容应先确定探究问题(实验目的),实验内容要根据实验问题来开展。
实验内容要注意实验用品和药品易获得、药品使用安全、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结果误差较小
㈡ 化学实验室规则有哪些
化学实验室规则有:
1、药品的存放原则: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气体放在集气瓶中用玻璃片盖住。特殊的如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原则: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没有时用V形纸槽代替)。
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气密性检查原则: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慢慢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5、物质加热原则: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破裂),加热试管时先均匀预热,再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
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角,加热时,先预热试管,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2)化学实验室装置的选择原则扩展阅读:
化学实验室仪器洗涤的时候需要注意:
1、废渣、废液倒入废液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㈢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原则
1仪器设备配制的原则。我们应该按照他的标准来进行实施,这样既安全在工作方面也会得心应手。
a、 置规模满足常规化验、分析的要求;
b、 燃油的常规化验如凝点、燃点等项目,实验室暂不考虑其分析监督条件; c、 因现场在线仪表多,精度高,故实验室仪表的精度等级应满足现场抽查核准条件; d、 绝缘油耐压、介质损耗、六氟化硫气体项目的测试应由电气维护负责,气相色谱分析、颗粒度分析委托其它单位进行;
e、 煤质元素分析、灰熔点测定委托其它单位定期进行;
f、 新油以出厂分析报告单为准,但需不定期委托全分析抽检;
g、 环保监测暂按最基本项目分析做设备配置,委托方式及内容待定;
h、 进口抗燃油目前国内授权分析单位较少,部颁抗燃油分析标准只针对国产抗燃油而言,故进口抗燃油以供货商分析为主;
2、实验室工作内容
a、水化验工作内容包括:水质检查、系统查定、药品配制、大宗材料检验、水质全分析、静态诊断、定期静动态模拟实验、异常情况政的水汽质量分析等;
b、煤化验工作内容包括:入炉煤工业分析、热量分析,入厂煤工业分析、热量分析,飞灰可燃物的测定,煤质抽查等;
c、油化验:透平油周检,绝缘油、透平油、抗燃油(部分项目)定期常规项目分析,绝缘油、透平油、抗燃油(部分项目)定期分析,油质抽查,异常情况下的油质分析,采样委托化验等;
d、环保:废水部分项目分析,烟尘大气监督,噪声检测;
豪华准电发电部化学专业
2001,1,2
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及委托试验情况
按《化学实验仪器配置原则》及《化学实验仪器清册表》试验室所具备的实验条件急需要委托分析情况如下表:
岗位 项目分类 试验室具备分析条件分析项目(自身配置具备分析条件) 试验室不具备分析条件分析项目(需委托其他单位分析项目) 备注
水化验 水质全分析, 常规要求项目 微量元素,如Ba、Sr等
水质抽查, 运行监测所有项目。在化验的过程中才能取得很正确的数据。
大宗材料分析 常规要求项目 部分材料只能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需委托 系统查定 Cu、Fe含量
㈣ 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常用铁架台来固定一些实验装置.一般是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原则;在拆卸装置时,往往
实验室用铁架台固定实验装置时,一般是按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原则;在拆卸装置时,采取与装置仪器相反的程序.
故答案为:×
㈤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依据什么确定收集装置依据什么确定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选择:看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是否是固体和液体反应。
2、 收集装置:是否溶于水(选择排水法);密度与空气密度比较(选向上、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果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㈥ 化学实验中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应如何判断
气体制备装置一般分四大部分: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一、气体的发生装置
一)固+固(加热):适用于制O2、NH3、(CH4课本没有)
二)固+液体(不加热):适用于制CO2、H2 、H2S(SO2、NO2、NO课本没有制法)
三)固+液或液+液(加热):适用于制C2H4、Cl2、SO2、乙酸乙酯、蒸馏(HCl课本没有)
根据气体溶解性(分子极性)和密度(相对分子量,与29比较)不同,把气体的收集方法分为排液法(常为排水法)和排气法(常为排空气法)。装置图见下:
一)排液法: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例如:H2、O2、CO、CH4、NO(只能用排液法收集)、CH2=CH2、CH≡CH等。注:Cl2不用排水法收集,但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收集,CO2可以用排饱和NaHCO3收集。注意导管只能伸入集气瓶内少许。
二)排气法:不与空气反应且密度与空气相差较大的气体;又可分为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用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一定要伸入集气瓶底部,把空气尽量排出。为了减少空气扩散,集气瓶口可盖上毛玻璃片;试管口轻轻塞上一小团疏松的棉花
(1)向上排空气法:式量大于29的气体。如O2、CO2、SO2、H2S、Cl2、NO2(只用排空气)、HCl等;。
(2)向下排空气法:式量小于29的气体。如H2、CH4、NH3等;
㈦ 化学实验设计的设计原则
在规划实验设计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具体有:
第一,科学性原则。这是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它指所设计实验的原理、操作顺序、操作方法等,必须与化学理论知识以及化学实验方法理论相一致。例如,验证氯酸钾(KClO3)中的存在氯元素,不应该采用将其溶于水再加AgNO3溶液的方法,因为KClO3中不存在Cl-。而应该先让固体与MnO2混合,充分反应后,冷却,再将固体溶于水,取上面的清夜滴入少量的AgNO3,看到白色现象,再加入稀硝酸,振荡,沉淀不溶解溶解,这样才能够证明存在氯元素。
第二,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设计实验时,所运用的实验原理在实施时切实可行,而且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实验方法等在现行的条件下能够满足。例如,鉴别NaCl和Na2SO4,选用硝酸银溶液就不可行,因为尽管溶解性表标明AgCl难溶而Ag2SO4微溶,但事实上无法将它们区分。这是因为Ag2SO4容易分解为难溶的氧化银。再如,除去CO气体中的少量CO2气体,有学生选择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炭层的方法,目的是想利用炭的还原性将CO2还原为CO气体。此方案原理上当然可以,但由于木炭还原CO2是吸热反应,需要很高的温度,中学实验条件下不易实现。因此,严格地说该方案不可行。简便易行、效果好的设计思路应该是:让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或NaOH溶液或碱石灰。
第三,简约性原则。是指化学实验的设计要尽可能地采用简单的装置或方法,用较少的步骤及实验药品,在较短的时间内来完成实验的原则。例如,除去铜表面的氧化铜杂质,初学者很容易想到用还原剂(H2、C或CO)还原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于需要加热甚至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反应,因而对装置及操作的要求就比较高,在实验设计中不宜采用。比较简便、易行的方法是用稀硫酸或稀盐酸作试剂,在常温下清洗铜片。
第四,安全性原则。这是指实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或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如上例中涉及到的CO有毒,不宜采用。再如,鉴别稀溴水和稀碘水(均呈浅黄色溶液)时,就不能采取加热蒸发、通过观察蒸气颜色的方法来区分,因为溴、碘的蒸气均有剧毒,这样操作是很危险的,为不安全操作。而应采取加有机溶剂(如CCl4)萃取的方法。或者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的方法,很快便可区分清楚。由此看来,能构成环境污染的,能造成人身伤害的思路及操作均是不安全的,因而在实验设计中是不可取的。
根据上述四个实验设计原则和实验操作实际,可以明确地知道,化学实验设计方案的优选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1)原理恰当;(2)效果明显;(3)装置简单;(4)操作安全;(5)节约药品;(6)实验步骤简单;(7)误差较小,等等。换句话说,就是要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注:“绿色化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使化学反应以及其产物具有以下特点——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在无毒、无害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减量、循环、重复使用;具有“原子经济性”,即反应具有高选择性、极少副产物、甚至实现零排放;产品应是对环境友好的;满足价廉物美的传统标准)。以上几个方面不仅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同时这些标准也是实验设计优劣评价的相关要素。
㈧ 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 :
反应的条件和 反应物的状态(2)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生成物是否与水反应和气体与空气的密度大小关系
㈨ 初三化学实验室装置选择
选择发生装置,看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如你说的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中,反应物为锌和稀硫酸就是典型的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叫热就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给你个图
要是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还是看看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是固体加热制取气体,要用下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