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米勒实验+是什么意思
原始大气 氧原始海洋 大气降水无机物
『贰』 漏电保护装置是要做模拟动作试验是什么意思
漏电开关模拟动作试验测试记录共页第页单位工程名称测试日期分部工程名称建筑电气分项工程名称照明配电箱(盘)安装施工图号电施—测试仪器型号、精度
『叁』 模拟实验
油源对比发现,东营凹陷沙三段砂岩透镜体内的原油并非完全来自沙三段的烃源岩,其油源主要为沙三段和其下部沙四段的混源油。那么在没有明显大断层沟通的情况下,沙四段的油是如何进入到沙三段的烃源岩中的呢?前文提出油气可以通过裂缝和薄层砂作为输导通道运移到砂岩透镜体中成藏,裂缝和薄层砂这两种输导要素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和组合样式对油气输导效率及输导过程究竟如何呢?本次实验的目的就是应用细棉线模拟裂缝,将棉线和砂体连接,模拟油气是否能够由细棉线导入砂岩体中并在砂体中聚集成藏的过程。
(一)模型的物理模拟实验
1.模型
图3-15即为油气有机网络简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图。该模型的尺寸为长(50cm)×宽(30cm)×厚(2cm)。左上角和右下两角扇形体分别以粒径0.4~0.45mm的石英砂充填,左上角扇形体半径为11cm,右下角扇形体半径为10cm;模型中央为一近椭圆形体,以粒径0.4~0.45mm的石英砂充填,长宽分别为22.5cm、16cm;与左上及右下砂岩扇体的距离分别为9.5cm、8cm。模型内其余部分以泥岩充填。红色箭头A、B指示注油口,孔a为注水口,孔b为排气口。线1、2、3为细棉线。单股棉线的直径约0.2mm。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实验。
图3-15 简单模拟实验装置示意图
2.实验结果
首先由示意图中的a孔注水,排出装置中央透镜体中的空气,当b孔有水流出时,排气结束。然后将a、b孔皆关闭。然后由A、B两个注油口开始注油,注油速度皆为0.5mL/min。经过1h后,下扇形体内的油经过棉线运移到透镜体内并在浮力作用下至顶部聚集;同时上扇体的油也开始经过棉线运移到透镜体内(图3-16左)。
距开始注油大约70min后,A口注油的速度减小到0.1mL/min,B注油口的速度维持0.5mL/min不变。约20min后,上扇体内的油继续缓慢通过棉线运移到透镜体内;下扇体内的油也继续通过棉线运移到透镜体内,透镜体上部聚集的油量明显增加(图3-16中)。此时再次改变注油速度,A口注油速度变为0.2mL/min;B口停止注油。3h40min后,上扇体的油进一步通过棉线运移到透镜体内,并上浮至顶部聚集(图3-16右)。A口停止注油,进入静观阶段。
图3-16 实验进行时的油气运移结果图
在经历了18h的静观阶段后,由两边扇体通过棉线进入透镜体内的油量明显增多。油在透镜体上部大量聚集,累积油柱高度为9cm(图3-17)。
图3-17 实验进行23h油气运移结果图
至此实验结束,本次实验共持续23h15min,累积注油量:由A口注油77.5mL,由B口注油43.5mL。
(二)较复杂模型的物理模拟实验
1.实验模型
图3-18即为较复杂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图。该模型的尺寸为长(50cm)×宽(30cm)×厚(2cm)。一共分为上下5层,其充填物依次为含油泥、细砂、含油泥、细砂、泥岩,有4个透镜体分别布置在最下层和最上层中,上面两个透镜体由单股棉线(模拟裂缝)与其下端的细砂岩相连。其中细砂岩粒径为0.15~0.2mm(模拟薄砂层),透镜体内的砂砾粒径为0.35~0.4mm,含油泥中油与泥的比例约为1:5.16,a口为注油口,本实验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图3-18 油气有机网络运移复杂模拟实验装置示意图
2.实验过程
实验装置完毕即为开始实验,7h25min后,右下侧透镜体开始进油(图3-19左),无其他现象发生。
26h15min后,左下侧透镜体内的聚集的油进一步增加,从下往上数第二层细砂岩条带有油气渗入(图3-19右)。
到第9天,改变实验措施,由a口开始注油,注油速度为0.15mL/min,53min后(222h33min),下条带细砂层开始进油(图3-20左)。
6h55min后,下细砂条带聚油量增加,左下侧扇体聚油量增加,此时停止注油,进入静观阶段。1天后,下细砂条带内油从右向左运移,且下侧两个透镜体聚油量增加,聚油体积都约占整个透镜体的70%。再过l天(累计进行到约269h),左下侧透镜体聚油体积约占整个透镜体体积的90%,右下侧透镜体的聚油体积约占95%(图3-20右)。
此后再次由a口注油,随着注油量的增加,下面两个透镜体都逐渐完全被油充注,下细砂条带的聚油量也逐渐占满整个条带,随后上细砂条带也开始见油(图3-21左)。
图3-19 复杂模拟实验油气运移图
图3-20 复杂模拟实验油气运移图
随着实验的继续进行,上细砂岩条带的聚油量逐渐增加,最终充满整个条带,且该条带内的油通过棉线导入上面两个透镜体中(图3-21右),至此实验结束,累计进行时间约359h,本次实验累积注油量348.69mL。
图3-21 复杂模拟实验油气运移图
3.实验讨论
本次实验历时共约359h,由以上实验可以发现,常温常压下,由于烃浓度差引起的渗透压差和扩散压差,底层含油泥岩内的油具有运移到与其相邻的砂岩体中的趋势。在毛细管力差和烃浓度差的作用下,底层泥岩中的油首先进入被其包围的孔隙较大的砂岩透镜体中,而不太容易运移到其上部的细砂岩条带中。
随着底层油不断的注入,压力不断增大,最终能够克服底层泥岩与其上层细砂岩的毛细管力时,油就进入到其中,当其浓度足够大时,在烃浓度差的作用下,油运移到层3中。层3中的油在渗透压差的作用下,运移到层4中。联结顶层砂岩透镜体与层4的棉线能起到很好的输导油的作用,因此层4的油能沿着棉线模拟的裂缝运移到顶层的两个砂岩透镜体中。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看出,仅靠底层泥岩中的油自然渗透和扩散,其运移能力有限。但是在油源充足的情况下,底层的油最终能够运移到与之相隔几层的砂岩透镜体中。
『肆』 我在北京车展的韩泰轮胎展位看到了一个实验模拟的装置
韩泰轮胎此次参加北京车展主打“为了绿色明天(For a Green Tomorrow)”的环保宣言,配合主打高性能环保产品更突显了韩泰轮胎对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视,积极履行环保使命,推广环保意识。
韩泰轮胎在车展展台特别设置了小型滚动阻力实验模拟装置,将环保轮胎和一般轮胎进行滚动阻力对比,使人们在趣味实验中,更好地理解“绿色轮胎”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这个实验我在现场也看到了,还拍了照片。
除环保舒适型高性能轮胎主打亮相外,韩泰轮胎旗下超高性能轮胎、安全型轮胎、SUV用高档轮胎、卡客车用轮胎、赛车用轮胎等其他种类轮胎也一并展出。
『伍』 如图是一实验的装置,据图回答.(1)这是美国学者______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2)A内的气体是模拟原始
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1)如图是米勒实验的装置,米勒是美国青年学者.
(2)、(3)、(4)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
C处为取样,若取样鉴定,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BC中的液体相当于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5)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答案为:
(1)米勒
(2)水蒸气、氨气、甲烷等
(3)闪电
(4)原始的海洋
(5)氨基酸
(6)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陆』 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
(1)图来1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源①、②、③、④分别模拟人体的①表示气管、②表示胸廓、③表示肺、④膈肌.
(2)平静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2模拟的是人体在吸气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由于膈肌的收缩,胸廓的上下经增大.
(3)若用此实验装置探究人体吸气和呼气的原理,则此实验装置还存在不足,因为它无法模拟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的变化.
故答案为:
(1)④;胸廓
(2)吸气; 上下
(3)左右
『柒』 米勒实验装置模拟什么
米勒模拟实验(Miller–Ureyexperiment)是一种模拟在原始地球还原性大气中进行雷鸣闪电能产生有机物(特别是氨基酸),以论证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实验。1953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米勒(S.L.Miller)在其导师尤利(H.C.Urey)指导下完成,故名。
『捌』 模拟人体呼吸的实验装置图
(1)该图演示呼吸运动过程,玻璃管①代表气管、②模拟人体的胸廓、气球③代表肺(或肺泡),橡皮膜④代表膈肌.
(2)图Ⅱ示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扩大,这时肺会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
(3)图Ⅰ,图Ⅱ可以初步模拟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 呼吸运动实现的.
故答案为:(1)④;肺.
(2)吸;收缩;扩大;扩张;下降/减小.
(3)呼吸运动.
『玖』 这个装置模拟的是垃圾填埋场。实验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了什么我们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如果是真的垃
喷水代表:雨水的降落。浸过墨水的纸代表:垃圾被掩埋。杯中的水代表:地下水。说明:垃圾被埋在地底,其中有的东西仍会浸染出来,污染地下水。垃圾填埋场危害有:源源不断运来的垃圾要散发出恶臭,污染空气;滋生蚊蝇,引发疾病;还会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拾』 漏电保护装置是要做模拟动作试验,请问是这个动作试验是如何做的请具体说明!
那是漏电开关里面有一套互感装置,而那个实验按钮就是一个在这个回路里面加的开点,每当你去按它(要通电的状态下)就回让互感线圈产生漏电电流,再就是你看到的断开了,那是里面的机械连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