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下所示.
(1)实验1中,η 1 = ×100%= ×100%= ×100%≈67%; 实验2中,η 2 = ×100%= ×100%= ×100%≈53%; (2)实验1中钩码升高0.2m,绳端移动0.6m,绳的段数n= = =3,而图甲中绳的段数为3段,所以实验1用的是甲图; 实验2中钩码升高0.2m,绳端移动1m,绳的段数n= = =5,而图乙中绳的段数为5段,所以实验2用的是乙图; (3)实验1中提升的重物为8N,动滑轮个数为1个,机械效率为67%; 而实验2中提升的重物为8N,动滑轮个数为2个,机械效率为53%,所以当动滑轮个数越多时,机械效率越小; (4)实验1与实验3,使用的是同一滑轮组,但物重不同,实验3中的物重大,机械效率高,所以,使用同一滑轮组时,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为:(1)答案见下表;(2)甲;乙;(3)低;(4)所提重物越重. 物理量 | 1 | 2 | 3 | | 钩码重G(N) | 8 | 8 | 10 | 钩码上升高度h(m) | 0.2 | 0.2 | 0.2 | 绳端拉力F(N) | 4.0 | 3.0 | 4.5 | 绳端移动距离S(m) | 0.6 | 1.0 | 0.6 | 机械效率 | 67% | 53% | 74% | |
B.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1)请你帮他们计算出第2和第
(1)实验2:η=
×100%=
×100%=
×100%=50%,
η=
×100%=
×1005=
×100%=80%,故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 物理量 | 1 | 2 | 3 |
钩码重G(N) | 4 | 4 | 6 |
钩码上升高度 | 0.1 | 0.1 | 0.1 |
绳端拉力 | 1.8 | 1.6 | 2.5 |
绳端移动距离 | 0.3 | 0.5 | 0.3 |
机械效率 | 74% | 50% | 80% |
(2)实验3中钩码升高0.1m,绳端移动0.3m,绳的段数n=
=
段=3段,而图甲中绳的段数为3段,故答案为:甲;
(3)实验1中提升的重物为4N,动滑轮个数为1个,机械效率为70%;
而实验2中提升的重物为4N,动滑轮个数为2个,机械效率为50%,所以当动滑轮个数越多时,机械效率越小;
故答案为:越小;
(4)实验1与实验3,是使用了同一滑轮组,但物重不同,物重大的,反而机械效率要高,故答案为:增加物重;
(5)因物重是相同的,动滑轮个数也是相同,绳子绕法对机械效率无影响,无论绳子的绕法如何,机械效率都是相同的,可使绳端拉力F向下,
如图所示:
C. 某小组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端时,
(1)用弹簧测复力计拉制动绳端时,拉力的方向应 竖直向上,并使物体 匀速上升.
(2)由图示滑轮组可知,甲承重绳子的股数为3,图乙所示滑轮组承重绳子的股数为5,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钩码上升高度的3倍,则实验1是用甲图做的实验,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钩码上升高度的5倍,则实验2是用乙图做的实验.
(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η1=
×100%=
×100%=
×100%≈74%,
η
2=
×100%=
×100%=
×100%≈57%,
(4)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中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机械效率越小.
故答案为:(1)竖直向上;匀速;(2)甲;乙;(3)74%;57%;(4)滑轮组中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机械效率越小.
D.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沿竖直
(1)匀速(匀速直线) (2)乙(3)越低⑷0.3 83.3%(5)提升的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内越高
E. 某实验小组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中的甲
(1)实验中应该沿竖直向上的方向匀速拉动物体上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1、2组实验数据可知,两次使用同一滑轮组,第二次比第一次提升的钩码重,机械效率高,即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大所提物体的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实验3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100%= ×100%≈72.7%. (4)当钩码重为9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100%= ×100%= ×100%= ×100%=90%. 故答案为:(1)沿竖直向上的方向匀速拉动;(2)越高;(3)72.7%;(4)90%.
F.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中的甲、
(1)1的效率为η1= = ≈74.1% 2的效率为η 2= = ≈83.3% 1、2两次相比,版所用的滑轮组相同,2比1提升的权钩码重,从计算解决可以看出,2的效率比1的高.所以可以得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为:高. (2)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W 有用=Gh=4N×0.1m=0.4J 机械效率为:η 3= = ≈72.7% 故答案为:0.4;72.7%. (3)在此实验中,额外功主要是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动滑轮越重,所做的额外功越多.比较2、3次实验,所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3的动滑轮重大于2的动滑轮重,3的效率低于2的效率.所以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 故答案为:增大;动滑轮的重. (4)综合上面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使用滑轮组时,所做的有用功越多、额外功越少,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为:减小.
G. 某小组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
(1)由此可知实验1中的绳段数是3段,而实验2中的绳段数是5段, 所以实验1是用题图甲中的滑轮组进行实验的,同理,实验2是用题图乙中的滑轮组做的; 故答案为:甲、乙; (2)在实验1、实验2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提升的钩码重相同时,由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故答案为:越小; (3)从实验1和实验3中得出,同样的滑轮组,提升4N物体的机械效率经提升6N物体的机械效率小. 所以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加所提升物体的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故答案为:增加钩码的重. |
H.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中的甲、
(1)0.4 72.7% (2)同一滑轮组提重物时,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3)不同滑轮组提不同重物时,越省力,机械效率越低。 (4)减小
I.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如图中的甲、乙、
(1)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2= = = =83.3%; 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3= = = =72.7%; (2)比较1、2组实验数据可知,两次使用同一滑轮组,第二次比第一次提升的钩码重,机械效率高,即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3)比较第2次和第3次实验数据可知:不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同,且在物重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故答案为:(1)83.3%;72.7%; (2)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3)不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同,且在物重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与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