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款PLC试验软件
系统构成
1、PLC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台
2、PLC可编程控制器演示装置
3、PLC可编程控制器操作桌
4、编程应用软件
5、PLC及转接通讯电缆或手动控制器(自备)PLC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台1、功能、特点
1)实验台包括
◆ 交流电源输入区
◆ PLC主机
◆ LED发光管、指示灯
◆ 输出负载指示
◆ 输入模拟开关(按钮和开关)
◆ LED数码管 、蜂鸣器
◆ 支流稳压电源5V1A,24V2A
◆ PLC输入 、输出端口
◆ 直流电机、继电器2)PLC主机的输入输出均以引到面板上。输入可以接模拟输入开关、行程开关或光电开关等。输出可以接面板上的指示灯、数码管和继电器、直流电机和蜂鸣器,还可以与演示装置相连接,可应用实际的工业控制。3)PLC主机一般采用日本原装的三菱系列主机。如用户要求时也可配备其他型号主机。4)实验台本身带有24V2A的电源。可以直接用于输出负载或与演示装置接口或与其它对应装置相连。5)PLC实验台与演示装置之间的连接即可采用自锁紧接插件,单线逐点连接,以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加深了解PLC的结构功能,又可通过排线一次性连接,以提高实验连线速度,与其他厂家的单一连接法相比具有绝对优越性。6)可完成PLC控制原理基本实验、应用实验以及用于真正的工业控制。2、实验项目
1)与、或、非逻辑功能实验
2)定时器、计数器功能实验
3)跳转、分支功能实验
4)移位寄存器实验
5)数据处理功能实验
6)微分、位操作实验
7)交通信号灯PLC自动控制实验
8)搅拌器的PLC自动控制实验
9)LED数码官显示PLC自动控制实验
10)四层电梯的PLC自动控制实验
11)加工中心刀具库选择控制实验
12)艺术彩灯造型的PLC控制实验
13)电机的自动控制实验
14)步进电机的PLC控制
15)模拟电视发射塔实验实验
16)自动送料装车系统控制实验
17)自动售货机实验
18)自动成型实验
19)水塔自动供水控制系统实验
20)邮件自动分拣实验
21)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模拟实验
22)电镀过程控制实验3、技术参数
◆PLC主机:输入:24点
◆型号:FXINJ-40MR(如选FX2N-48MR,价格另议)
◆输出电压:直流24V,电压表指示
◆利用应用软件编程
◆电源输入:交流220V,50Hz
◆电流 ≥2A,电流具有过载保护
◆输出16点
◆外形尺寸:160 X 75 X 140 cmPLC可编程控制器演示装置该装置是为了配合PLC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台使用而设计的外接演示装置。它由LED发光二极管、大型LED数码管、直流电机、步进电机等执行机构用其他外围电路模拟实际工业控制过程中的状态,它形象生动的演示了PLC的整个执行过程。通过该装置,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形象生动的执行机构验证自己编写程序的正确性,掌握PLC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对PLC的学习兴趣。该装置在演示屏上位置可任意移动、互换。演示装置上对PLC的输入输出均采用24V电源,5V电源供执行机构中的外围使用,目前每套演示装置主要由十六块演示板组成,它们的型号分别为:1)PLC001 交通信号灯PLC自动控制
2)PLC002 搅拌器的PLC自动控制
3)PLC003 LED数码管显示PLC自动控制
4)PLC004 四层电梯的PLC自动控制
5)PLC005 加工中心刀具库选择控制
6)PLC006 艺术彩灯造型的PLC控制
7)PLC007 电机的自动控制
8)PLC008 步进电机的PLC控制
9)PLC009 模拟电视发射塔
10) PLC010 自动送料装车系统
11)PLC011 自动售货机
12)PLC012 自动成型系统
13)PLC013 水塔自动供水系统
14)PLC014 邮件自动分拣系统
15)PLC015 自动洗衣机系统
16)PLC016 电镀系统
优点:PLC实验台与演示装置之间的连接即可采用自锁连接插件,单线逐点连接,以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加深了解PLC的结构功能。又可通过排线一次性连接,以提高实验速度,与其他厂家的单一连接相比具有绝对优越性。 PLC编程控制、单片机开发、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室设备SB-PLC2可编程控制实验装置SB-PLC2可编程控制实验装置及单片机综合实验台 SB-PLC2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自动控制原理综合实验台SB-PLC3可编程控制、微机接口及微机应用综合实验台SB-105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接口及应用综合实验台网络型PLC可编程控制实验装置PLC可编程控制实训装置PLC+电气控制网络型PLC可编程控制器综合实训装置 PLC可编程控制实验装置(卧式)SB-P09PLC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开发应用及电气控制综合实训装置SB-P10PLC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开发应用及变频调速综合实训装置单片机开发综合实验装置单片机开发应用技术综合实验装置SB-5500型单片机应用技术实验装置SB-5600型单片机开发应用技术综合实验装置SB-5200网络型可编程、单片机开发、EPROM 编程综合实验装置(三合一)网络型PLC可编程控制器、变频调速、触摸屏及电气控制实验装置网络型PLC可编程控制器、变频调速、触摸屏、电气控制及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综合实验装置网络型PLC可编程控制器、变频调速、触摸屏、电气控制及微机接口与微机应用综合实验装置工业自动化综合实训装置工业自动化综合实训装置(PLC+变频器+触摸屏+单片机)网络型PLC可编程控制器综合实训装置(PLC+变频+电气控制+触摸屏)、PLC可编程控制器、变频调速综合实训装置SB-01PLC可编程控制器实验装置SB-01APLC可编程控制实验及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综合实验装置SB-01BPLC可编程控制系统、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综合实验装置SB-01CPLC可编程控制系统、微机接口及微机应用综合实验装置液压传动、液压PLC、气动PLC控制、透明电梯教学模型、智能建筑实验室设备YY-18型液压传动演示系统SYY-18液压PLC控制实验台SYY-19B气动PLC控制实验室设备SYY-A气动液压PLC综合控制实验室设备气动控制实验室设备SB-C气动PLC控制实验实训设备YY-18F型“四合一”透明液压传动演示系统DT-2000型透明仿真教学电梯模型DT-2008群控六层透明仿真教学电梯模型DT-2000六层透明仿真教学电梯模型DT-3000型教学实训组合电梯模型系列中央空调微机控制实验台智能建筑实验实训装置智能建筑实验室实训设备报价 传感器、过程控制实验设备、实验箱类、变频调速实验装置SB-811型检测与转换技术实验台(传感器实验台)SB-152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装置SB-801型变频调速实验装置工业自动化综合实训装置电气智能实训教学系统财会模拟实验室、工程制图实验室、钳工实验室设备、模拟银行实验室设备、电算化实验室设备财会模拟实验室设备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室模拟银行实验室设备工程制图实验室设备钳工实验室成套设备机电一体化数控编程实验台、数控车床、数控铣床、透明电机变压器机电一体化数控编程实验台 数控车床 数控铣床机电一体化数控实验室设备(多媒体)SB2006A型机电一体化《数控编程实验室》教学生产两用型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数控编程实验室多媒体网络型教学生产两用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培训系统教学用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网络化智能型机床电气技能实训考核装置网络化智能型机床电气技能实训考核装置机床电气培训考核实验装置机床、电路、电器仿真实验台SB-802C数控车床综合实训考核装置、SB-802C数控铣床综合实训考核装置SB-801A数控车床综合实训考核实验台数控车/铣床智能综合实训考核实验台SB、CNC数控车、铣床综合智能实训考核装置(二合一)SB-980型数控车床综合维修实验装置、SB-31DM型数控铣床综合维修实验装置SB、2007型数控综合维修实训实验室SB、CNC数控车/铣床智能综合实训考核实验台SB-70型《机械原理》多媒体仿真设计综合实验装置SB-82型《机械基础》多媒体仿真设计综合实验装置透明电机 变压器模型(微机控制)数控编程实验台SB-X62W万能铣床电气技能培训考核实训装置、SB-T68卧式镗床电气技能培训考核实训装置SB-C650-2普通车床电气技能培训考核实训装置、SB-Z3040B摇臂钻床电气技能培训考核实训装置SB-M7130K平面磨床电气技能培训考核实训装置、SB-PBA龙门创床电气技能培训考核实训装置SB-6140普通车床电气技能培训考核实训装置、万能外圆磨床电气技能培训考核实训装置SBWK-01B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及工艺实训考核装置(网孔板)数控模组化生产流水线综合系统、模块化自动生产系统设备电机·变压器维修及检测实训装置万能机床电路实训考核鉴定装置(含PLC、变频器)、万能铣床实训及技能考核装置机床电气技能实训考核鉴定装置(柜式双面、四合一、二种机床)、机床电气技能实训考核鉴定装置(柜式双面、四合一、四种机床)CA6140普通车床C6132A(C6232A)普通车床SB-125型立式铣床(教学/生产两用型)CK340A生产型数控车床SB-240型数控铣床(教学/生产两用型)SB-6132型数控车床(教学/生产两用型)SB-6140型数控卧式车床(教学/生产两用型)XK7132型立式数控铣床、教学/生产两用型
② 平顶山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的教研设施
电气与控制教研室
电气与控制教研室承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以及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具体课程有:电机拖动、电力电子技术基础、检测与转换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器控制、工厂供电、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数控机床、智能仪表、现场控制总线技术、过程控制装置及仪表等。该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8人。
电子与通信教研室
电子与通信教研室承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和通信技术(专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具体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学基础、通信原理、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现代通信技术、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程控交换技术、现代交换原理等。
理论物理教研室
理论物理教研室主要负责物理学(本科)专业理论物理部分的教学工作,以及物理学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等。具体讲授的课程有:近代物理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理论力学,固体物理等。开展的研究方向有:核物理与核技术及其应用,高能激光器件,低维物理,微波烧结半导体陶瓷材料的计算等。
普通物理教研室
普通物理教研室主要负责物理学(本科)专业普通物理部分专业课程以及其它院系理工科专业学生的普通物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负责物理学和物理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等。具体课程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物理教学法,普通物理学,课件制作,教育技术等。开展的研究方向有:光学工程,多媒体技术等。
实验中心
本实验中心成立于2006年,其前身是物理实验室,现隶属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现拥有39个实验室,涉及普通物理、近代物理、电工电子、电气与控制、通信技术等5个专业领域,其中光学、过程控制、电工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与微机控制、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通信原理、高频电路、信号与系统等实验室设备先进,在我院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实验用房面积2360平方米,固定资产400余万元。
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实验室用什么实验设备
主要分为强电和弱电两个方向。强电又分为发电、输电、配电等各个方面。弱电主要是搞控制,比如电机控制、嵌入式系统、电源技术等等。强电弱电界限不明显,比如电力电子技术就是强电弱电结合的专业。还有电机方向,电机本体与电机控制。总之一句话,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分类不算很全面,你差不多凑合着理解吧!
④ 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的序言
“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是各高等院校电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包含过去的“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和“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两门课程的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控制技术已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传统电气控制技术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已被淘汰;但其最基础的部分对任何先进的控制系统来说仍是必不可少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基于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的原理而设计,它的出现取代了继电器接触器逻辑控制系统,它是当今电气自动化领域中不可替代的中心控制器件。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课程中必须包括传统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内容,只不过要精心组织、合理删减,而对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原理及应用则要重点讲解。
本书是最早选用SIEMENS公司S7200 PLC为对象讲解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的书籍之一。自从2002第一版至今,被数十所大专院校和培训机构作为教材,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已销售近60 000册;在这期间,近70位高校教师和作者进行了学术和教学事务上的沟通,此外还回答了近300位读者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向作者提出的问题,更让作者感动的是有10多位读者为我指出了书中的错误之处。2004年该书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由此可见她是一本被任课教师及广大读者喜爱的好书。
在这几年时间里,和本课程有关的技术和知识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和更新。虽然现在工作十分繁忙,但广大读者的厚爱和数十位同行的要求和鼓励,使我抑制不住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这些领域最新的知识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真诚地奉献出来,这也是我编写本书第二版的初衷。在这次编写过程中,我力求做到语言通畅、叙述清楚、讲解细致,所有的内容都为了便于实际应用和教学,并尽可能多地融进自己的经验和成果。
1. 本书新版的主要修订和修改之处 ? 进一步修订了上一版最后一次印刷后仍然存在的错误; ? 对第1章的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删除了所有的旧的电器型号,此外增加了常用执行电器、常用检测仪表和电气系统安装附件等内容; ? 因为电气系统文字表示符号国家标准GB7159早已废止,本书是第一本全面采用GB/T 5094和GB/T 20939新国家标准的书籍。表23是作者参考多个新国标精心整理的“常用电气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 在第2章和第9章,增加大量篇幅讲解电气控制系统中最常用的设备--变频器。 ? 增加人机界面HMI的内容; ? 全面改写PLC概述部分的内容; ? 以最新版本的S7200 CPU讲解其指令系统; ? 增加了更多的习题和实际应用的例题,增加了更多的实验; ? 增加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题素材指导; ? 全面改写了第8章“S7200 PLC网络通信技术及应用”,增加了大量内容和例题;?使用最新版本的Micro/WIN V4.0讲解编程软件的使用。
2. 本书的具体结构
本书共分三大部分,共10章内容和3个附录。
第一部分:电气控制技术基础知识
本部分包括绪论和前两章内容。在绪论中简单介绍了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最新情况,介绍了学习本课程的主要任务;第1章主要介绍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等有关知识,同时根据电器发展状况,简单介绍一些新型电器元件。最后对一些常用的检测、执行器件进行简单的介绍;第2章首先讲解电气线路图的绘制,然后介绍广泛应用的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等基本控制线路和一些典型控制线路,其中重点讲解新型的电气控制装置软启动器和变频器的使用。根据电气应用技术的发展,作者对现代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总结出一种方法--简单设计法,本章对简单设计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第二部分:核心内容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以西门子的S7200 PLC为对象,来讲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原理及其应用技术,它包括3~10章内容。第3章介绍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一般特性,重点讲解它的一般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第4章全面介绍S7200 PLC的一些基础知识;第5章用举例的形式讲解S7200 PLC的基本逻辑指令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然后介绍常用典型电路及环节的编程,最后深入浅出地讲解PLC程序的简单设计法。本章是学习PLC的重点,也是本书最重要的章节;第6章重点讲解顺序功能图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S7200 PLC中的具体使用方法;第7章详细讲解S7200 PLC的功能指令,重点讲解子程序、中断、高速计数和PID的应用,本章给出了大量的例题;第8章首先介绍一些工业通信网络基础知识,然后主要介绍西门子S7200 PLC的通信网络及其配置,通过举例介绍其通信指令的使用;第9章首先讲解如何设计一个PLC控制系统,然后讲解了PLC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人机界面和变频器,本章提供了3个非常翔实的PLC控制系统的例子,通过例子大家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和深入学习S7200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最后讲解了实际工程项目中必须注意和遵守的安装技术和规范;第10章简单介绍S7200 PLC编程软件的使用,以便上机操作时参考。本章使用的编程软件版本为STEP7?Micro/WIN V4.0 SP5(V4.0.5.08),该版本除了支持CPU的新功能外,其本身的功能也比以前的版本增强了很多。
第三部分:重要附录
本部分包括3个主要的附录。附录A设计了10个实验,它们是这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所必须具备的内容,每个实验都包括实验目的、使用设备及装置、实验内容和实验报告要求等;该部分可为任课教师开设实验提供指导。附录B提供了7个可用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题的素材,供任课教师选用。附录C是作者精心挑选并修订过的有关S7200 PLC的常用信息速查表,罗列出了几乎所有有用的信息。
另外,在每一章的最后都有对本章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的“本章小结”,以及丰富的“思考题和练习题”。
为降低读者的购书成本,本书去掉了随书配带的CD,读者可以从相关网站上下载所需要的软件和其他文档。
3. 如何分配课时和授课内容
本书既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高职高专学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电气工程师、电工等有关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和培训教材。层次不同,所需要的授课内容、课时进度和实验项目也会不同。本书既可以供少学时(如46学时)使用,也可以供多学时(如66学时)使用。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对某些章节作简单介绍,还是详细讲解。另外实验的多少也有不同。下表给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供授课教师参考。下表中一个课时为50 min,每个实验所使用的课时数为2个,实验个数和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附录A中选择,给学生布置的“思考题和练习题”也可进行适当选择。选用本教材的教师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安排。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取舍,比如以普通知识为主,则多讲一些1~6章的内容;以提高为主,则多讲一些第7、8、9章的内容。当然这只是一种建议。
⑤ 我国建成“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是真的吗
1.纳米是一个微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根头发丝有7万到8万纳米。纳米技术这个词汇出现在1974年。纳米科学、纳米技术是在0。10到100纳米尺度的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及特性。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际上竞争的热点和难点。碳纳米管自从1991年被发现以来,就一直被誉为未来的材料。碳纳米管在强度上大约比钢强100倍,其传热性能优于所有已知的其它材料。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常温下导电时,几乎不产生电阻。纳米陶瓷材料在1600摄氏度高温下能像橡皮泥那样柔软,在室温下也能自由弯曲。从1998年世界上第一只纳米晶体管制成,到1999年100纳米芯片问世,使20世纪最后10年世界上出现的“纳米热”进一步升温。我国在纳米技术领域占有一度之地,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已成功制备出包括金属、合金、氧经化物、氢化物、碳化物、离子晶体和半导体等多种纳米材料,合成出多种同轴纳米电缆,掌握了制备纯净碳纳米管技术,能大批量制备长度为2至3毫米的超长纳米管。合成的最细的碳纳米管的直径只有0。33纳米,这不但打破了我国科学家自已不久前创造的直径只为0。5纳米的世界纪录,而且突破了日本科学家1992年所提出的0。4纳米的理论极限值。《稻草变黄金——从四氯化碳制成金刚石》的文章高度评价。最近又研制成功新型纳米材料——超双疏性界面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超疏水性及超疏油性,制成纺织品,不染油污,不用洗染。纳米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经济效益十分巨大,美国权威机构预测,2010年纳米技术市场估计达到14400亿美元,纳米技术未来的应用将远远超过计算机工业。纳米复合、塑胶、橡胶和纤维的改性,纳米功能涂层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将给传统产生和产品注入新的高科技含量。专家指出,纺织、建材、化工、石油、汽车、军事装备、通讯设备等领域,将免不了一场因纳米而引发的“材料革命”现在我国以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注册的公司有近100个,建立了10多条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生产线。纳米布料、服装已批量生产,象电脑工作装、无静电服、防紫外线服等纳米服装都已问世。加入纳米技术的新型油漆,不仅耐洗刷性提高了十几倍,而且无毒无害无异味。一张纳米光盘上能存几百部,上千部电影,而一张普通光盘只能存两部电影。纳米技术正在改善着、提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2.超导技术的发展概况1962年,年仅20多岁的剑桥大学实验物理研究生约瑟夫逊在著名科学家安德森指导下研究超导体能隙性质,他提出在超导结中,电子对可以通过氧化层形成无阻的超导电流,这个现象称作直流约瑟夫逊效应。当外加直流电压为V时,除直流超导电流之外,还存在交流电流,这个现象称作交流约瑟夫逊效应。将超导体放在磁场中,磁场透入氧化层,这时超导结的最大超导电流随外磁场大小作有规律的变化。约瑟夫逊的这一重要发现为超导体中电子对运动提供了证据,使对超导现象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入。约瑟夫森效应成为微弱电磁信号探测和其他电子学应用的基础。70年代超导列车成功地进行了载人可行性试验。超导列车是在车上安装强大的超导磁体,地上安放一系列金属环状线圈。当车辆行进时,车上的磁体在地上的线圈中感应起相反的磁极,使两者的斥力将车子浮出地面。车辆在电机牵引下无摩擦地前进,时速可高达500千米。1987年3月12日中国北京大学成功地用液氮进行超导磁悬浮实验。1987年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的“MLU002”号磁悬浮实验车开始试运行1991年3月日本住友电气工业公司展示了世界上第一个超导磁体。1991年10月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和东芝公司共同研制成核聚变堆用的新型超导线圈。该线圈电流密度达到每平方毫米40安培,为过去的3倍多,达到世界最高水准。该研究所把这个线圈大型化后提供给国际热核聚变堆使用。这个新型磁体使用的超导材料是铌和锡的化合物。1992年1月27日第一艘由日本船舶和海洋基金会建造的超导船“大和”1号在日本神户下水试航。超导船由船上的超导磁体产生强磁场,船两侧的正负电极使水中电流从船的一侧向另一侧流动,磁场和电流之间的洛化兹力驱动船舶高速前进。这种高速超导船直到目前尚未进入实用化阶段,但实验证明,这种船舶有可能引发船舶工业爆发一次革命,就像当年富尔顿发明轮船最后取代了帆船那样。1992年一个以巨型超导磁体为主的超导超级对撞机特大型设备,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建成并投入使用,耗资超过82亿美元。1996年改进高温超导电线的研究工作取得进展,制成了第一条地下输电电缆。欧洲电缆巨头皮雷利电缆公司、美国超导体公司和旧金山的电力研究所的工人,共同把6000米长的铋、锶、钙、铜和氧制成的线缠绕到一根保持超导温度的液氮的空管子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强磁场实验装置是开展强磁场下物理实验的最基本条件。建立20T以上的稳态强磁场装置是复杂的涉及多学科和高难度的大型综合性科学工程,其建设费用高,磁体装置的运行费用也很高。正因为如此,目前国际上拥有20T以上的稳态磁体的强磁场实验中心仅分布在主要的工业大国。世界上第一个强磁场实验室于1960年建于美国的MIT。随后,欧州的英国、荷兰、法国和德国以及东欧和苏联相继在70年代建立了强磁场实验室。日本的强磁场实验室建于80年代初。磁场水平由60年代的20T,提高到80年代的30T。90年代初,美国政府决定在Florida建立新的国家强磁场实验室,日本在筑波建立了新的强磁场实验室,强场磁体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稳态磁场水平近期可望达到40-50T。伴随着强磁场实验室的建立,强磁场下的物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得到了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它是在20T稳态强磁场中研究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输运过程时观测到的。近年来,有关强磁场下物理工作的文章对每个强磁场实验室来说平均每年都在上百篇,其中有很多重要的科学发现。目前的发展趋势普遍是将凝聚态物理学领域中前沿的研究对象如高温超导材料、纳米材料、低维系统等同强磁场极端条件相结合加以研究。在Grenoble强磁场实验室,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超晶格中的光电特性以及元激发及其互作用等是其主要的研究内容,而在美国、日本等强磁场实验室,则侧重在高温超导材料、低维系统、强关联电子系统、人造超晶格以及新材料等方面。同时,强磁场下的化学反应过程、生物效应等方面的研究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在中国虽有一些6T-12T的超导磁体分散在全国各地,但尚未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强磁场实验中心,我国在10T以上稳态强磁场下的系统的科学研究工作尚属空白。为满足国内强磁场研究工作的需要,早在1984年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就组织论证,决策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建立以20T稳态强磁场装置为主体的强磁场实验室。该装置于1992年建成并投入运行。与此同时,实验室相继建成了多个能满足不同物理实验、场强在15T左右的稳态强磁场装置,配备了相应的输运和磁化测量系统以及低温系统。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冯端先生在了解了合肥强磁场实验室的情况后非常感慨地说:过去中国没有强磁场条件,对有关强磁场下的物理工作连想都不敢想,现在有了强磁场条件我们应该好好的考虑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了。3.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并不深奥。它是运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使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悬浮”。科学家将“磁性悬浮”这种原理运用在铁路运输系统上,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而悬浮行驶,成为“无轮”列车,时速可达几百公里以上。这就是所谓的“磁悬浮列车”,亦称之为“磁垫车”。由于磁铁有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两种形式,故磁悬浮列车也有两种相应的形式:一种是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原理而设计的电磁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利用车上超导体电磁铁形成的磁场与轨道上线圈形成的磁场之间所产生的相斥力,使车体悬浮运行的铁路;另一种则是利用磁铁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电动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是在车体底部及两侧倒转向上的顶部安装磁铁,在T形导轨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导轨间保持10—15毫米的间隙,并使导轨钢板的吸引力与车辆的重力平衡,从而使车体悬浮于车道的导轨面上运行。磁悬浮列车与当今的高速列车相比,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由于磁悬浮列车是轨道上行驶,导轨与机车之间不存在任何实际的接触,成为“无轮”状态,故其几乎没有轮、轨之间的摩察,时速高达几百公里;磁悬浮列车可靠性大、维修简便、成本低,其能源消耗仅是汽车的一半、飞机的四分之一;噪音小,当磁悬浮列车时速达300公里以上时,噪声只有656分贝,仅相当于一个人大声地说话,比汽车驶过的声音还小;由于它以电为动力,在轨道沿线不会排放废气,无污染,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是现代高技术的综合集成,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技术发明之一。与传统的轮轨列车相比,磁悬浮列车最大的特点是安静和平稳。由於依靠强大磁力支撑起的车厢,其底部电磁铁在悬浮系统的控制下与轨道保持有一厘米的间隙,列车运行时是不接触轨道的,因此,即使列车高速运行,乘客也很难感受到震动,走在车厢内就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据悉,磁悬浮列车的试制应用技术在欧洲和日本起步较早,现在的运行时速已高达450至550公里。技术发展史1934年,德国人海曼‧开普提出了磁悬浮技术的第一份专利。1969-1984年,德国人造了六代磁悬浮列车。1981年,德国开始修建第一条磁悬浮铁路,至1987年完工。90年代,由中国西南交大、国防科大牵头,我国对磁悬浮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并建成了磁悬浮列车模型和样车。我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专线将在北京八达岭风景区开始建设,往返全程近4公里,预计2002年可正式投入使用。连接浦东国际机场和陆家嘴的上海磁悬浮新干线全长40公里,时速可达400公里,将成为我国第一条“世界级”磁悬浮专线车。
⑥ 工频程控耐压试验装置哪个品牌好
当然是用武汉西高华电电气公司生产的耐压产品了
产品简介:
XGYD-Z型程控工频耐压试验装置根据国家最新行业试验标准而设计的试验设备,其安全可靠、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维护简单,主要用于对各种电器产品、电气元件、绝缘材料等进行规定电压下的绝缘强度试验,以考核产品的绝缘水平,发现被试品的绝缘缺陷,衡量过电压的能力,是电力运行相关部门、电工电器制造企业、冶金、煤矿、电气化铁路相关部门、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等需要耐压试验设备的首选产品。
产品别称:
工频耐压试验装置、交流耐压试验装置、工频耐压测试仪、工频耐压仪、工频耐压机.
产品特性:
◆ 电压、电流、时间、状态信息及提示信息等数据4.7尺大屏液晶显示,读数清晰、直观;
◆ 全中文界面,操作简单明了,可适应多种应用场合;
◆ 轻触式按键操作,所有功能均可通过按键设定,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
◆ 全数字式校准方式,摒弃了陈旧的电位器调整,现场使用极为方便,精度易于控制(此功能带密码保护);
◆ 按键直接设定试验变压器变比(此功能带密码保护),在连接不同电压等级的试验器时,应用灵活自如,真正做到一个控制箱可与多台变压器相互配套;
⑦ 电气控制与PLC的图书目录
第1章常用低压电器1.1概述1.1.1低压电器的分类1.1.2低压电器的型号表示法1.1.3低压电器的主要技术数据1.1.4选择低压电器的注意事项1.2电磁机构及触头系统1.2.1电磁机构1.2.2触头系统1.2.3电弧的产生与熄灭1.3接触器1.3.1结构1.3.2工作原理1.3.3常用接触器1.3.4接触器的选用111.4继电器121.4.1热继电器121.4.2时间继电器131.4.3电磁式继电器151.5熔断器171.6开关电器181.6.1刀开关181.6.2低压断路器191.6.3漏电保护开关211.7主令电器241.7.1按钮开关241.7.2转换开关251.7.3位置开关251.8其他新型电器261.8.1接近开关261.8.2温度继电器271.8.3固态继电器281.8.4光电继电器291.8.5电机保护器301.8.6信号继电器301.8.7其他电器301.9电动机321.9.1三相异步电动机321.9.2直流电机37思考题39
第2章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402.1电气控制系统基础知识402.1.1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402.1.2电路图412.1.3元件布置图432.1.4接线图432.2电动机直接启动控制电路442.2.1电动机的点动控制442.2.2电动机的单向连续运行控制452.2.3电动机单向点动与连续运行控制45实训1电动机的启保停控制472.3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电路492.3.1反接制动492.3.2能耗制动50实训2电动机的能耗制动控制502.4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电路532.4.1Y/△降压启动532.4.2定子串接电阻降压启动542.4.3定子串接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552.4.4转子绕组串接电阻启动562.4.5转子绕组串接频敏变阻器启动57实训3电动机的Y/△降压启动控制582.5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电路612.5.1双速电动机的控制612.5.2三速电动机的控制622.6电动机的其他基本控制电路642.6.1电动机的多地控制642.6.2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652.6.3电动机的行程控制652.6.4电动机的顺序控制66实训4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68实训5电动机的自动顺序控制692.7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电路712.7.1电路组成712.7.2工作原理72思考题73
第3章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与检修743.1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743.1.1查线读图法743.1.2逻辑代数法753.2电气控制系统分析763.2.1车床电气控制系统773.2.2钻床电气控制系统793.2.3镗床电气控制系统82实训6车床、钻床、镗床的线路连接与操作873.3电气控制系统设计893.3.1设计的原则、程序和内容893.3.2电气原理图设计913.3.3电气工艺设计943.3.4设计实例973.4电气控制系统检修1023.4.1检修工具1023.4.2检修步骤1033.4.3检修方法105实训7车床、钻床、镗床的故障检修108思考题112
第4章PLC及其编程工具1134.1PLC的基本组成1134.1.1外部结构1144.1.2内部硬件1164.1.3内部结构1174.1.4软件1204.2PLC的软元件1214.2.1输入继电器1224.2.2输出继电器1224.2.3辅助继电器1234.2.4状态继电器1244.2.5定时器1254.2.6计数器1264.2.7数据寄存器1284.2.8变址寄存器1294.2.9指针1294.2.10常数1294.3PLC的工作原理1294.4GX Developer编程软件1314.4.1编程软件的安装1314.4.2程序的编制1324.4.3程序的写入、读出135实训8GX Developer编程软件的基本操作1364.4.4程序的编辑1384.4.5其他功能139实训9GX Developer编程软件的综合操作1404.5FX-20P-E型手持式编程器1424.5.1编程器的组成1424.5.2编程器的面板1424.5.3编程器的工作方式选择1444.5.4程序的写入1454.5.5程序的读出1484.5.6程序的修改1494.5.7程序的插入1504.5.8程序的删除151实训10FX-20P-E型编程器的基本操作1524.5.9元件的监示1534.5.10元件的测试1554.5.11离线工作方式1564.5.12密码的设定与解除157实训11FX-20P-E型编程器的综合操作158思考题160
第5章PLC基本逻辑指令及其应用1615.1基本逻辑指令1615.1.1逻辑取及驱动线圈指令LD/LDI/OUT1615.1.2触点串、并联指令AND/ANI/OR/ORI162实训12基本逻辑指令(1)1645.1.3电路块连接指令ORB/ANB1655.1.4多重输出电路指令MPS/MRD/MPP166实训13基本逻辑指令(2)1675.1.5置位与复位指令SET/RST1685.1.6脉冲输出指令PLS/PLF1695.1.7运算结果脉冲化指令MEP/MEF1705.1.8脉冲式触点指令LDP/LDF/ANDP/ANDF/ORP/ORF1715.1.9主控触点指令MC/MCR1725.1.10逻辑运算结果取反指令INV1735.1.11空操作和程序结束指令NOP/END173实训14基本逻辑指令(3)1745.2程序的执行过程1755.2.1程序的执行过程1755.2.2输入/输出滞后时间1765.2.3双线圈输出177实训15程序执行过程实训1775.3常用基本电路的程序设计1795.3.1启保停电路179实训16启保停电路的应用1805.3.2定时电路1825.3.3计数电路1845.3.4振荡电路184实训17振荡电路的应用1855.4PLC程序设计1885.4.1梯形图的基本规则1885.4.2程序设计的方法1905.4.3梯形图程序设计的技巧194实训18PLC控制的电动机正反转能耗制动195实训19PLC控制的电动机Y/△启动198思考题201
第6章PLC步进顺控指令及其应用2046.1状态转移图2046.1.1流程图2046.1.2状态转移图2056.1.3状态转移图的理解2076.2步进顺控指令及其编程方法2076.2.1步进顺控指令2076.2.2状态转移图的编程方法2076.2.3编程注意事项2086.3单流程的程序设计2096.3.1设计方法和步骤2096.3.2程序设计实例210实训20单流程程序设计2126.4选择性流程的程序设计2156.4.1选择性流程及其编程2156.4.2程序设计实例216实训21选择性流程程序设计2176.5并行性流程的程序设计2196.5.1并行性流程及其编程2196.5.2程序设计实例220实训22并行性流程的程序设计2226.6复杂流程及跳转流程的程序设计2266.6.1复杂流程的程序编制2266.6.2跳转流程的程序编制2296.7用辅助继电器实现顺序控制的程序设计2306.7.1用辅助继电器实现顺序控制的设计思想2306.7.2使用启保停电路的程序设计2306.7.3使用置位复位指令的程序设计233实训23用辅助继电器实现顺序控制235思考题236
第7章PLC功能指令、特殊模块及其应用2387.1功能指令概述及基本规则2387.1.1功能指令的表达形式2387.1.2数据长度和指令类型2397.1.3操作数2407.2常用功能指令简介2417.2.1程序流程指令2417.2.2传送与比较指令2427.2.3算术与逻辑运算指令2457.2.4循环与移位指令2497.2.5数据处理指令2507.2.6外部设备I/O指令2527.2.7触点比较指令254实训24常用功能指令的应用2567.3特殊功能模块2597.3.1温度A/D输入模块FX2N-4AD-PT259实训25FX2N-4AD-PT的应用2627.3.2模拟量输入模块FX3U-4AD264实训26FX3U-4AD的应用2687.3.3D/A输出模块FX2N-2DA270实训27FX2N-2DA的应用272思考题274
第8章PLC的相关知识2758.1PLC的产生2758.1.1PLC的由来2758.1.2PLC的定义2768.2PLC的分类2768.2.1按输入/输出点数分2768.2.2按结构形式分2778.2.3按生产厂家分2778.3FX系列PLC概述2788.3.1概况2788.3.2型号含义2788.3.3FX1S系列PLC2788.3.4FX1N系列PLC2798.3.5FX2N系列PLC2798.3.6FX3U系列PLC2798.3.7一般技术指标2808.4PLC的特点2818.5PLC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2828.5.1PLC的应用领域2828.5.2PLC的发展趋势283思考题284
第9章通用变频器及其应用2859.1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调速2859.1.1交流调速原理2859.1.2调速的基本方法2869.2变频器的结构2889.2.1外部结构2889.2.2内部结构2889.3变频器的工作原理2909.3.1基本控制方式2909.3.2逆变的基本原理2919.3.3正弦脉宽调制2939.3.4脉宽调制型变频器2949.4变频器的PU操作2969.4.1主接线2969.4.2操作面板2969.4.3变频器的基本参数2989.4.4PU单元的操作299实训28变频器的PU操作3039.5变频器的EXT运行操作3059.5.1外部端子3059.5.2外部运行操作309实训29外部信号控制变频器的运行3109.6变频器的组合操作3119.6.1组合运行方式3119.6.2参数设置312实训30变频器的组合操作3139.7变频器的多段调速及应用3149.7.1变频器的多段调速3149.7.2注意事项315实训31三相异步电动机多速运行的综合控制315实训32PLC、变频器在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3179.8变频器的程序运行及应用3219.8.1参数设置3219.8.2控制端子3239.8.3程序运行方式3239.8.4应用实例324实训33PLC、变频器在工业洗衣机控制系统中的综合应用326实训34PLC、变频器在刨床控制系统中的综合应用3299.9变频器的模拟量控制及应用3329.9.1相关端子及参数3329.9.2FX0N-3A模块的使用332实训35PLC、模拟量模块及变频器的综合应用333思考题336
附录A常用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337附录BFX2N的性能规格340附录CFX系列PLC的软元件342附录DFX系列PLC功能指令一览表344附录E变频器参数表351附录F变频器出错(报警)定义359附录G可编程控制器实训装置简介366
参考文献370
⑧ 实验室里的师兄给了一个电气比例阀,让做气压控制,有没有前辈会原理图和程序的呀,求指教!!!
1概述编辑
自动控制可分成断续控制和连续控制。断续控制即开关控制。气动控制系统中使用动作频率较低的开关式(ON-OFF)的换向阀来控制气路的通断。靠减压阀来调节所需要的压力,靠节流阀来调节所需要的流量。这种传统的气动控制系统要想要有多个输出力和多个运动速度,就需要多个减压阀、节流阀及换向阀。这样,不仅元件需要多,成本高,构成系统复杂,且许多元件都需要预先进行人工调节。而电气比例阀控制属于连续控制,其特点是输出量随输入量(电流值或电压值)的变化而变化,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比例控制有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之分。闭环控制有信号的反馈系统。
2结构原理编辑
SMC ITV 结构原理图
⑨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的机工版高职教材
基本信息
书 名: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与系统维护
层 次:高职高专
配 套:电子课件
作者:宋运伟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
ISBN:978-7-111-41202-1
开本: 16开
定价:¥33.0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基础篇、进阶篇和提高篇。基础篇包括:数控技术概论;典型数控系统介绍。进阶篇包括: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基础知识;数控装置及其接口;数控机床进给驱动系统; 数控机床主轴控制系统;数控机床的PLC控制。提高篇包括:常见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机床的维护与保养。
目录
前言【基础篇】项目1数控机床的认知1任务1 1认识数控机床1任务1 2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9任务1 3熟悉典型数控系统22项目2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32任务2 1数控机床常用电器的认知32任务2 2数控机床常用电器的分类与使用36任务2 3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的基本环节与电路分析77任务2 4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的识读与解析89【进阶篇】项目3数控装置及其接口96任务3 1数控装置的功能接口96实训项目3 1 1数控系统的连接104实训项目3 1 2数控系统功能检验109任务3 2数控系统的参数设置与调试110实训项目3 2 1数控系统参数的备份与恢复118实训项目3 2 2数控系统参数的设置119实训项目3 2 3数控系统参数故障设置实验122项目4数控机床进给驱动系统124任务4 1数控机床进给驱动系统的认知124任务4 2步进电动机驱动系统的连接与调试130任务4 3交流伺服电动机驱动系统的连接与调试138项目5数控机床主轴驱动系统147任务5 1数控机床主轴驱动系统的认知147任务5 2交流变频主轴驱动系统的连接与调试157实训项目变频调速系统的构成、调整及使用162项目6数控机床的PLC控制165任务6 1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165实训项目电动机正/反转的PLC控制与编程182任务6 2数控机床PLC的调试与操作184实训项目6 2 1标准PLC的调试192实训项目6 2 2标准PLC的设置192【提高篇】项目7数控机床故障的诊断与排除194任务7 1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一般方法194实训项目数控车床进给轴接口互换参数实验201任务7 2数控车床刀架故障的诊断与排除203实训项目7 2 1刀架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206实训项目7 2 2刀架参数故障设置实验209任务7 3数控机床回参考点控制及其常见故障分析210实训项目改变机床回参考点方式的实验214项目8数控机床的维护与保养216任务8 1数控机床的合理使用及保养216任务8 2数控机床的精度检验与误差补偿223实训项目Z轴的螺距误差补偿228任务8 3数控机床的电气维护与日常保养232附录238附录A数控装置与数控机床电气设备之间的接口238附录B华中数控系统综合实训台相关电路图240附录C卧式车床几何精度检验项目246附录D加工中心几何精度检验项目248附录E常用电气技术图形符号新旧对照表252附录F常用电气技术文字符号新旧对照表254附录G常用电气技术辅助文字符号新旧对照表255参考文献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