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试总结归纳机械传动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说明传动系统方案是如何确定的,有何特点
第一部分为电动机选择及传动系统总的传动比分配;主要确定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形式、工作机主动轴功率、电动输出功率及传动系统总的传动比分配。第二部分为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主要确定各轴转速、各轴的输入功率、及各轴转矩。第三部分为有关锥齿轮的计算,选择齿轮、材料、精度、等级、确定齿轮齿数、转矩、载荷系数、轮宽系数及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第四部分为带轮的设计包括带轮类型的选择、带轮尺寸参数的确定。第五部分为联轴器类型的选择及联轴器尺寸(型号)的确定 。
该变速器主要由齿轮、轴、轴承、箱体等组成。为方便减速器的制造、装配及使用 ,还在减速器上设置一系列附件,如检查孔、透气孔、油标尺或油面指示器、吊钩及起盖螺钉等。在原动机于变速器间采用是机械设备中应用较多的传动装置带传动,主要有主动轮、从动轮和传动带组成。工作时靠带与带轮间的摩擦或啮合实现主、从动轮间运动和动力的传递,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价格低廉、缓冲吸振及过载打滑以保护其他零件的优点。
设计者以严谨务实的认真态度进行了此次设计,但由于知识水平与实际经验有限。在设计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缺点和疏漏,诚请位评审老师能给于批评和指正。
摘 要
这次毕业设计是由封闭在刚性壳内所有内容的齿轮传动是一独立完整的机构。通过这一次设计可以初步掌握一般简单机械的一套完整的设计及方法,构成减速器的通用零部件。
这次毕业设计主要介绍了减速器的类型作用及构成等,全方位的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如: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工艺学公差等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得以分析和解决。减速器的一般类型有:圆柱齿轮减速器、圆锥齿轮减速器、齿轮-蜗杆减速器,轴装式减速器、组装式减速器、联体式减速器。
在这次设计中进一步培养了工程设计的独立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常用的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设计的方法
和步骤,要求综合的考虑使用经济工艺性等方面的要求。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❷ 求 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毕业问题 这个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求答案
要了,,
,,就
可以的啊
❸ 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二级)
我劝你如果以后你还想干机械这行就自己做,不是有课程设计指导书吗?照着做就可以了。很版简单的,不要权舍不得这点时间。。。。。 不懂就去问指导老师,多去问,哪怕你最后做的不对老师都会给你高分的。课程设计不是让你真正的设计出什么东西,是让你学习一个装备的设计过程。记住是学习!!!!
❹ 传动装置设计中,为什么一般要先设计传动零件
因为传动设计中传动的扭矩、转速、以及安装位置等技术条件都需要传动零件来决定,只有传动零件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结构要求了才能满足你的传动设计要求。
❺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动的功能是什么设计原则有哪些
机械转动功能是 配合执行器完成力的传递。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这一项目你可以去看看这本书,上面介绍的比较清楚
[1]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普通高等教育机械类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 俞竹青、金卫东担任主编)介绍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原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常用传感器、常用执行元件以及相关检测控制电路设计,力求贴近工程实用。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概论、机械系统部件及其设计、检测传感器及其接口电路、执行元件及控制、单片机及接口电路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抗干扰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例。本书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重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并力求做到突出重点,层次分明,语言易懂,以便于读者自学。 目录第1章 概论 1.1 机电一体化概念 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1.3 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 复习思考题第2章 机械系统部件及其设计 2.1 概述 2.1.1 机电一体化产品对机械系统部件的基本要求 2.1.2 机电一体化产品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2.2 机械传动机构 2.2.1 齿轮传动机构及其设计 2.2.2 丝杠螺母机构及其选用 2.2.3 同步带传动 2.3 导向与支承机构 2.3.1 回转运动支承 2.3.2 直线运动支承 2.3.3 框架类支承构件 2.4 机械执行机构 2.4.1 机械执行机构的功能 2.4.2 机械执行机构的分类 2.4.3 机械执行机构设计的要求 2.4.4 机械执行机构设计的步骤 复习思考题第3章 检测传感器及其接口电路 3.1 温度传感器 3.2 力传感器 3.2.1 金属电阻应变片式力传感器 3.2.2 半导体应变式力传感器 3.3 位移测量传感器 3.3.1 电容位移传感器 3.3.2 气隙电感位移传感器 3.3.3 差动变压器结构电感式位移传感器 3.3.4 涡流电感式位移传感器 3.4 光电传感器 3.5 光电编码器 3.5.1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构成及原理 3.5.2 绝对式光电编码器构成及原理 3.5.3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计数电路 3.6 电流环信号传输 3.7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电路 复习思考题第4章 执行元件及控制 4.1 执行元件的分类 4.1.1 电动执行元件 4.1.2 气动执行元件 4.1.3 液压执行元件 4.2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4.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旋转磁场 4.4 步进电动机 4.5 直线电动机 4.5.1 直线感应电动机 4.5.2 直线直流电动机 4.5.3 直线步进电动机 4.6 直流电动机的驱动控制 4.6.1 开关型功率接口电路 4.6.2 直流电动机PWM驱动方式 4.6.3 IR2130三相驱动控制集成芯片 4.7 交流伺服电动机控制 4.8 电—气比例阀、伺服阀 4.8.1 滑阀式电气方向比例阀 4.8.2 动圈式二级方向伺服阀 4.8.3 动圈式压力伺服阀 4.8.4 脉宽调制伺服阀 4.8.5 电—气比例伺服系统的应用实例(柔性定位伺服汽缸) 4.9 电—液比例阀、伺服阀 4.9.1 电—液伺服阀 4.9.2 电—液比例阀 复习思考题第5章 单片机及接口电路设计 5.1 MCS—51单片机 5.1.1 MCS—51单片机的引脚描述及片外总线结构 5.1.2 MCS—51片内总体结构 5.1.3 MCS—51单片机基本外围电路 5.1.4 MCS—51单片机看门狗电路(MAX6814) 5.2 A/D转换及与单片机接口电路设计 5.3 多路模拟开关 5.4 AVR单片机简介 5.4.1 ATmegal28的结构和主要特点 5.4.2 ATmegal28的封装和引脚 5.4.3 ATmegal28的I/O端口描述 5.4.4 ATmegal28端口的第2功能 5.4.5 ATmegal28的时钟系统 5.5 AVR单片机开发工具(ATmegal28) 5.5.1 ICCAVR集成开发环境 5.5.2 ICCAVR介绍 5.5.3 ICCAVR导游 5.5.4 ICCAVR C库函数与启动文件 5.5.5 访问AVR硬件的编程 5.6 ATmegal28基础实例 5.6.1 发光二极管应用实验 5.6.2 键盘电路应用实例 复习思考题第6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6.1 电磁干扰形成的条件 6.2 干扰源 6.2.1 供电干扰 6.2.2 过程通道干扰 6.2.3 场干扰 6.3 提高系统抗电源干扰能力的方法 6.3.1 配电方案中的抗干扰措施 6.3.2 利用电源监视电路抗电源干扰 6.3.3 用Watchdog抗电源干扰 6.4 电场与磁场干扰耦合的抑制 6.4.1 电场与磁场干扰耦合的特点 6.4.2 电场与磁场干扰耦合的抑制 6.5 几种接地技术 6.5.1 单点接地 6.5.2 多点接地 6.5.3 混合单点接地 6.5.4 混合多点接地 6.5.5 接地的一般性原则 6.6 过程通道抗干扰措施 6.7 模拟信号的线性光耦隔离 6.7.1 HCNR200基本工作原理 6.7.2 HCNR200的基本工作电路 6.7.3 HCNR200应用电路设计 6.8 空间干扰的抑制 6.9 软件抗干扰技术 6.9.1 实施软件抗干扰的必要条件 6.9.2 数据采样的干扰抑制 6.9.3 程序运行失常的软件抗干扰措施 6.10 铁氧体插损器 6.10.1 铁磁性材料(铁氧体)特性 6.10.2 磁导率对电磁干扰的影响 6.10.3 铁氧体的特性阻抗 6.10.4 铁氧体插损器件及应用 复习思考题第7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例 7.1 RC伺服电动机控制 7.1.1 RC伺服电动机简介 7.1.2 RC伺服电动机的内部组成 7.1.3 RC伺服电动机的控制 7.1.4 硬件电路图 7.1.5 RC伺服电动机的正向旋转和逆向旋转控制实验 7.1.6 RC伺服电动机的旋转相应角度实验 7.1.7 RC伺服电动机速度控制实验 7.2 步进电动机应用软/硬件设计实例 7.2.1 步进电动机概述 7.2.2 步进电动视的分类与结构 7.2.3 步进电动机的基本参数 7.2.4 步进电动机的特性 7.2.5 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的结构 7.2.6 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7.2.7 步进电动机的失步、振荡及解决方法 7.2.8 步进电动机的控制 7.2.9 步进电动机的应用设计 7.3 小型打印机系统 7.3.1 硬件电路设计 7.3.2 典型器件选型及介绍 7.3.3 硬件电路 7.3.4 软件设计 7.3.5 经验总结 7.4 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实例 7.4.1 硬件电路设计 7.4.2 典型器件选型及介绍 7.4.3 硬件电路 7.4.4 软件设计复习思考题
❻ 工程设计中传动装置的主要设计依据是什么
工程设计中传动装置我指点的,你先按想要的。
❼ 谁知道车载起重机主卷筒传动装置总体方案设计(方案总图A1)怎么画的,很急!!!!最好是有CAD的图
总体方案设计我知道肯定明白道理
❽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齿轮传动的设计上,通常我们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一,服从总体设计的要求。
二,功能上满足要求。
三,机械性能、强度、使用寿命。
四,尽量优化,简化结构,简单适用。
五,附合人体原理,便于操作维护。
六,美学原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