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或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图⑤所示装置中盛有饱和Na2SO3溶液除去SO2中含有的少
A.二氧化硫与Na2SO3溶液反应,则应用图⑤所示装置中盛有饱和NaHSO3溶液除去SO2中含有的少量HCl,故A错误专;属
B.乙醇与水混溶,不能作萃取剂,应选择苯或四氯化碳,故B错误;
C.粗盐提纯需要进行溶解、过滤、蒸发操作,①为过滤装置,②为蒸发装置,故C正确;
D.进行石油分馏实验,需要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则不能完成实验,故D错误;
故选C.
⑵ 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答案】D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CO含量少,无法点燃;且无法确定氧气的用量,易引入新的杂质。此方法操作上不可行。B.稀盐酸与BaCl2、NaNO3均不发生反应,无法鉴别二者。C.NaOH与变质生成的碳酸钠均呈碱性,无法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D.氯化钡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所以应选D项。
考点:实验方案的评价
⑶ 下列实验中,实验设计及所选装置合理的是() A.回收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四氯化碳,选④ B
A.碘和四氯化碳沸抄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A正确; B.酒精和水混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应用蒸馏的方法,故B错误; C.HCl易溶于水,易产生倒吸,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故C错误; D.粗盐提纯可用到过滤和蒸发操作,故D正确. 故选AD. |
⑷ 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A.探究分子运动B.探究燃烧的条件
A、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该实验设计合理,故此选项正确.
B、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铜片上是验证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燃烧不同,水中白磷与铜片上的白磷则是温度相同,氧气的接触有差别,能探究燃烧的条件,故此选项正确.
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且消耗氧气,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进入水的体积等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所以能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故此选项正确.
D、锌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氢气会跑到空气中,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D.
⑸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且能达到相应实验预期目的是()A.制取少量蒸馏水B.用铜和浓硝酸制取少量NO2C
A.图中为蒸馏装置,可利用蒸馏原理来制取蒸馏水,故A正确;
B.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不能利用排水法收集,图中收集装置错误,故B错误;
C.氯气能与碘化钾反应,应将溴单质中的氯气除掉,故C错误;
D.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以免发生倒吸,故D错误;
故选A.
⑹ 下列制备氨水的实验装置中最合理的是()A.B.C.D
A、NH3+H2O?NH3?H2O,氨气氨水时不需要使用碱石灰干燥,故A错误;
B、该发生装置正确,氨气的内吸收具有防止倒吸的作用容,可以用此装置制取氨水,故B正确;
C、制取氨水时不需要使用干燥剂干燥,应该去掉干燥装置,故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吸收氨气时应该使用防止倒吸的装置,不能直接将导管插入水中,故D错误;
故选B.
⑺ 下列除杂的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答案】D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高温下,炭粉也会反应掉,A错;二氧化碳不燃烧,不能点然的方法去除CO2中的H2,B错;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水不能除净氧气中CO2,C错;炭与一氧化碳反应但高温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D对。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⑻ 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A.制备少量氨气B.吸收HClC.配制一定浓度硫酸溶液D.制
A.铵盐与碱共热生成氨气,采用固体加热装置,又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由图可知,导管伸到试管的底部,故A正确;
B.HCl极易溶于水,易发生倒吸,应在烧杯中放置倒扣的漏斗来防止水倒吸,故B错误;
C.配置一定浓度硫酸,浓硫酸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所以应在烧杯中溶解浓硫酸,冷却后再转入容量瓶,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解物质,故C错误;
D.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则不能利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故D错误;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