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该装置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能与水反应还是探究氯气和次氯酸的漂白性
现象:干燥的不变色 湿润的变色。因此,氯气漂白性小于次氯酸。通过现象,很明显,说明的是漂白性。
㈡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除去Cl2中的HCl杂质B.检验乙醇消去产物中的乙烯C.
A.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HCl时,导气管应该是:长管为进气管、短管为出气管,否则易将溶液排出,故A错误;
B.乙烯极易和溴发生加成反应,HBr极易溶于水,所以该装置没有缓冲装置,能产生倒吸,应该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检验乙烯,故B错误;
C.向长颈漏斗中加一定量的水,没过长颈漏斗的下端,关闭止水夹,再加一定量的水,液面停止在某一高度不下降,可说明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不好,操作合理,故C正确;
D.氯化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当气体到达试管口时,二者又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所以得不到氨气,应该用氯化铵、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故D错误;
故选C.
㈢ 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实验室制取氯气B.Fe(OH)2的制取C.氨气的制取D.检查装
A.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下生成氯气,图中制备氯气的装置合理,故A正确;
B.苯的密度比水小,可隔绝空气,能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图中制备装置合理,故B正确;
C.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HCl,二者在试管口又化合生成氯化铵,则收集不到氨气,则制取原理不合理,故C错误;
D.关闭止水夹,利用长颈漏斗下端导管中液面与圆底烧瓶中液面差在一段时间内不变来检验气密性,则图中装置合理,故D正确;
故选C.
㈣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分离碘酒中的碘和酒精B. 实验室制氨气C.除去Cl2
A.分液应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酒精和碘互溶,不能用分液方法分离,故A错误;
B.氯专化铵加热分解生成属氨气和HCl,二者能重新反应生成氯化铵,应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备氨气,故B错误;
C.氯气和HCl都能与NaOH反应,应通过饱和食盐水分离,故C错误;
D.NO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确.
故选D.
㈤ 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I、II、III依次放入_______。
U形管一般盛装固体干燥剂,浓硫酸不能盛装在U形管中
㈥ 实验装置合理,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A.氯化氢气体的吸收B.模拟氯碱工业C.制备少量的氯气D.海带
A.HCl极易溶于水,图中装置可防止倒吸,装置合理,故A正确;
B.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碱、氯气,阳极不能使用金属电极,图中阳极为Fe,应选用石墨,故B错误;
C.浓氨水和生石灰可生成氨气,而不生成氯气,氯气的制备应利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故C错误;
D.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在烧杯中灼烧,故D错误;
故选A.
㈦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A.干燥氯气B.检验气密性C. 分离乙醇和水D. 进行
A.干燥气体就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碱石灰能除去水,但氢氧化钠也能与氯气反应,所以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氯气,故A错误;
B.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
C.乙醇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分离,故C错误;
D.因氧气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喷泉,故D错误.
故选B.
㈧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C中装有饱和NaCl溶液,目的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气体,E是
(1)由装置图可知B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MnO 2 与浓盐酸共热制取Cl 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 2 +4H + +2Cl -
(3)D应为浓硫酸,起到干燥氯气的作用,故答案为:干燥Cl 2 ; (4)氯气有强氧化性,能把变价金属氧化成最高价态,所以氯气和铁反应的生成物是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 2
故答案为:2Fe+3Cl 2
(5)氯气有毒,污染环境,所以不能排空,氯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水,所以可用氢氧化钠吸收多余的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 2 +2OH - =Cl - +ClO - +H 2 O, 故答案为:Cl 2 +2OH - =Cl - +ClO - +H 2 O; (6)F是一张滴有KSCN和FeCl 2 混合溶液的滤纸,氯气与氯化亚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2+ +Cl 2 =2Fe 3+ +2Cl - ,铁离子与KSCN发生颜色反应,溶液变红,离子方程式为Fe 3+ +3SCN - =Fe(SCN) 3 ,探究滤纸未变红的原因,可取少许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如果溶液由无色变红色,则甲假设合理;如果不变色,则乙假设合理. 故答案为:2Fe 2+ +Cl 2 =2Fe 3+ +2Cl - ;Fe 3+ +3SCN - =Fe(SCN) 3 ;取少许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如果溶液由无色变红色,则甲假设合理;如果不变色,则乙假设合理. |
㈨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除去Cl2中的HClB.电解制氯气和氢气C.实验室制氨气D
A.氯气和HCl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除杂时不能影响被提纯的问题,应用饱和食盐水溶液除杂,故A错误;
B.电解饱和食盐水,如在阳极上生成氯气,则阳极应为惰性电极,装置合理,故B正确;
C.氯化铵加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二者能重新反应生成氯化铵,实验室制备氨气,应用氯化钙和氢氧化钙反应,故C错误;
D.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碘和酒精,二者互溶,可用蒸馏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B.
㈩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装置①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B.用装置
A.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故A正确;
B.氯化内钠难挥发容,水易挥发,可用蒸发分离,故B正确;
C.一氧化碳和CO2与氯化钙都不反应,故C错误;
D.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故D错误.
故选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