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图中A为小车,连接在小车后面的
(1)根据描点法作出图象,如图所示: 由动能定理可得:W=Fx= mv 2 - mv 0 2 = m(v 2 -v 0 2 ) △v 2 = x 则可知图象的斜率等于 ,由图可知,图象的斜率为2.5;合外力F=0.25N; (2)实验中是将物体的重力充当了小车的拉力,由于小车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故会使合力小于物体的重力,造成较大的误差,故应未平衡摩擦力(或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的影响).措施是把木板不带定滑轮的那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故答案为:(1)0.25;(2)未平衡摩擦力;把木板不带定滑轮的那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
② (2012资阳三模)I、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
Ⅰ(1)由图示弹簧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示数是3.60N;
(2)实验过程中需要: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物体重力大小与方向一定,O点确定后,弹簧测力计A拉力的大小与方向就确定了,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与方向也是确定的,没有必要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故操作D是不需要的;故选D.
(3)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可以更换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或减小重物M的质量,或改变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与方向,以减小A的示数.
Ⅱ(1)安阻法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伏阻法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实验电路图如图乙所示;
(2)①采用安阻法测时选择开关应旋至“直流电流100mA”;采用伏阻法时,选择开关应应旋至“直流电压2.5V”.
②由图示电阻箱可知,电阻箱示数是1×10Ω+2×1Ω=12Ω.
(3)采用安阻法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时,E=I(r+R),则R=
-r,图象为R-
图象,图象斜率等于电源

40?2 |
36?10 |
V=1.46V;图象与纵轴交点截距是电路的总电阻,即干电池内阻与电阻箱阻值之和.
故答案为:Ⅰ、(1)3.60;(2)D;(3)更换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
Ⅱ、(1)电路图如图甲所示;(2)①“直流电流100mA”;②12;(3)1.46;干电池与电阻箱.
③ (6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
(1)3.6 (2)ACD (3)①将A更换成较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② 减小重物M的质量
④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所受力的关系.滑道水平,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滑
(1)图象表明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还为0,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2、3)设滑块的质量为M,钩码的质量为m,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M+m)a 解得:a= = 当m>>M时,a=g=10m/s 2,图象趋于一条水平直线, 由图象可知,当F=2N时,a=2m/s 2,此数据不在图线的直线部分,说明不满足m<<M的条件, (4)由F=2N得:m=0.2kg,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M+m)a 2-1=(M+0.2)×2 解得:M=0.3kg 由f=μMg得: μ= 因为上述摩擦力包含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力,所以在利用f=μMg计算滑动摩擦因数时,计算值比真实值大一些. 故答案为:(1)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1N;(2)所挂钩码质量太大;(3)一条水平直线;10;(4)0.3; ;偏大.
⑤ (2014眉山)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他在水平台面上分别铺上不同材料,
(1)用抄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小车的初速度相同; (2)木板表面最光滑,小车在上面运动的距离最远,则标记c是小车在木板表面下停下的位置. (3)由上述实验可推理得:如果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通过小车运动的距离可知克服阻力做功的多少,从而可判断小车具有能量的大小,所以可以探究小车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由于从不同高度滑下,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不同,所以还可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5)实验中阻力对小车的影响程度或小车克服阻力做功的多少是通过小车运动的距离来反映的,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初速度相同;(2)木板;(3)做匀速直线运动;(4)②④;(5)转换法.
⑥ (7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请回答下列有关此实验的问题: (1)该同学在实验
(1)C (1分)(2)0.680(1分); 1.61(2分)(3)平衡摩擦力过度(1分) 砂和小砂桶的总质量回m不远小于小答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2分)
⑦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
(1)由图示可知,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其示数为3.6N. (2)A、弹簧测力计是测出力的版大小,所以权要准确必须在测之前校零,故A项需要; B、该实验中不一定需要OB水平,故B项不需要; C、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两细线的力的大小,同时画出细线的方向即为力的方向.虽悬挂重物的细线方向确定,但大小却不知,所以要测重物重力,故C项需要; D、拉线方向必须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才确保力的大小准确性,故D项需要; E、该实验中,改变拉力时,只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两弹簧拉力的合力与M的重力等大反向,因此O点不用每次静止在同一位置,故E不需要; F、该实验中AO与OB的夹角大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F不需要. 故选:ACD. (3)当弹簧测力计A超出其量程,则说明弹簧测力计B与重物这两根细线的力的合力已偏大.又由于挂重物的细线力的方向已确定,所以要么减小重物的重量,要么改变测力计B拉细线的方向,或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从而使测力计A不超出量程. 故答案为:(1)3.6;(2)ACD;(3)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减小重物M的质量.
⑧ (2013惠州二模)Ⅰ.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
I、(1)弹簧测力计读数,每1N被分成5格,则1格就等于0.2N.图指针落在3N到4N的第3格处,所以3.6N. 故答案为:3.6. (2)A、实验通过作出三个力的图示,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重物的重力必须要知道.故A项也需要; B、弹簧测力计是测出力的大小,所以要准确必须在测之前校零.故B项也需要; C、拉线方向必须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才确保力的大小准确性.故C项也需要; D、当结点O位置确定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也确定,由于重物的重力已确定,两力大小与方向均一定,因此弹簧测力计B的大小与方向也一定,所以不需要改变拉力多次实验.故D项不需要. 故选D. (3)当弹簧测力计A超出其量程,则说明弹簧测力计B与重物这两根细线的力的合力已偏大.又由于挂重物的细线力的方向已确定,所以要么减小重物的重量,要么改变测力计B拉细线的方向,从而使测力计A不超出量程. 故答案为:改变弹簧测力计B的方向; 减小重物的质量. II、①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得出: x34-x23=x23-x12=x12-x01 所以属于纸带A的是乙图. ②△x=(6.11-3.00)=3.11cm 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 a= =3.1m/s 2③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因此有: v1==0.46m/s 故答案为:①乙;②3.1;③0.46.
⑨ (2013上海模拟)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mm2,实
A、图中X为NaOH溶液,NaOH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左移动回.所以A描述错误.答 B、20min~30min内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距离变化是130-65=65mm,体积变化是65mm×1mm2=65mm3,平均吸收速率为6.5mm3/min.所以B描述正确. C、若将试管充入N2,将X换为清水试管中积累了大量二氧化碳和N2,抑制了果蝇的无氧呼吸.所以C描述错误. D、增设的对照实验应是不加果蝇,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所以D描述错误. 故应选B.
⑩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D.∵没必要使得O点禁止在同一位置,只要看测力计的示数,和重物的重力。看是否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近似)不需要禁止在同一位置的。(补充一句:随意跟换拉力角度都能到达O点)
与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常用仪表测什么
发布:2025-09-30 08:39:24
浏览:7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