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位置跟_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可以提出的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位置跟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是否有关; (2)因为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解决像的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而平面镜不透明,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难以保证实验效果,所以实验中选用玻璃板而不选平面镜,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①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相对应的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是相等的;②像与物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1)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是否有关;(2)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3)①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②像与物大小相等. |
❷ (2010包头)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前该同学事先设计了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
(1)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①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反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②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3)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不用再进行测量,从而使实验步骤更加简单.主要优点在于便于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4)此实验中的白纸相当于光屏,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因为平明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蜡烛的像不会出现在白纸上.
(5)由表中数据13.5cm和13.4cm可知,相差不大,由此可知,这是实验误差,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故答案为:(1)相同;大小;
(2)较暗;薄;
(3)平面镜;
(4)不能;虚;
(5)误差;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❸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他在玻璃后放一支与A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
(1)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另外拿一只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在镜后适当的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像完全重合,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透过玻璃板能清楚地看到蜡烛B,若用镜子,因看不到蜡烛B,也就无法确定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的位置,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3)小明同学的结论不合理,因为通过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时,要进行多次实验,总结的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只有一次实验,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很具有偶然性.
故答案为:(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透过玻璃板能清楚地看到蜡烛B,若用镜子,因看不到蜡烛B,也就无法确定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的位置;
(3)不合理,理由是:只测量了一次数据,结论的得出存在偶然性,小明应该进行多次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❹ 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前该同学事先设计了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1)
(1)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故答案为:相同;大小.
(2)①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②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故答案为:较暗;薄.
(3)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不用再进行测量,从而使实验步骤更加简单.主要优点在于便于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故答案为:平面镜;
(4)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不能;像.
(5)①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即眼睛在玻璃板前观察.
②由表中记录的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知,物距等于像距.
故答案为:前;物距等于像距.
❺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实验时小明在水平桌面上平铺
(1)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大白纸的作用是为了记录蜡烛、玻璃板和像的位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确定出像的位置,才能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物像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2)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只点燃的蜡烛,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应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应对物距、像距等进行分析,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4)在这个实验中影响实验的因素很多,例如:玻璃板过厚、周围环境较亮,会对实验的观察和测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还有玻璃板放置的不够竖直、两只蜡烛长短不同等;
故答案为:(1)为了记录蜡烛、玻璃板和像的位置;确定出像的位置;
(2)玻璃板后像的位置;物像大小关系;
(3)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4)玻璃板放置的不够竖直
❻ 如图1是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1)M是一块______(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应选择较薄的平玻璃板来代替镜面;
(2)为了比较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实验中要用到直尺;
(3)为了确定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
(4)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蜡烛A慢慢靠近M,成的像不变;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若在M后面挡一张黑纸,通过M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且所成的像更清晰;
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黑纸不能成像;
(5)在实验中,不能使A与B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像和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6)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较薄平板玻璃;(2)到镜面的距离;(3)大小;(4)相等;不变;仍能;不能;
(5)垂直;(6)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❼ 如图所示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
(1)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内而是测像到容镜面的距离、物到镜面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用一个等长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来代替像,为了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 (4)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故答案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故答案为:(1)①;(2)②;(3)不能;找到像的位置. |
❽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
(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版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权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3)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人眼应在棋子A这一侧观察. (4)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5)此实验中的白纸相当于光屏,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因为平明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棋子的像不会出现在白纸上.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2;(3)A;(4)物距和像距;(5)虚像. |
❾ (2007松江区模拟)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实验时用平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A一侧能看到物体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A的另一个B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蜡烛A.B的要求是大小相等目的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同关系.
故答案为:像;相同.
❿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1)M是一块____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应选择较薄的平玻璃板来代替镜面;
(2)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b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原物体是等大的;
所以当蜡烛A慢慢靠近M时,观察到蜡烛像B的大小不变.
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所以若在M后面挡一张黑纸,不影响蜡烛A成像,所以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
(3)在实验中,不能使A与B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像和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若玻璃板较厚,则会在玻璃板的后面发现两个像.
故答案为:(1)较薄平板玻璃;(2)相等;不变;仍能;(3)垂直;两个反射面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