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蝗虫呼吸作用的速率,图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充分吸收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据图回答
(1)由于陆生环境气候比较干燥,所以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回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答官,如肺、气管等,气管是昆虫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气门是昆虫进行呼吸时气体进出身体的门户.
(2)蝗虫呼吸是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该装置是测定蝗虫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O2的速率;
(3)蝗虫呼吸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蝗虫被吸收掉,蝗虫因氧气缺乏,变的呼吸困难或死亡,NaOH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故容器内气体压强也变小,U形管内液面会有变化左边上升右边下降;
(4)活的蝗虫与死的蝗虫进行对比,实验效果更明显.为了避免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所以B瓶内的蝗虫要经灭菌处理.
故答案为:(1)气管(2)吸收O2的速率(3)U形管左侧的管内液面升高(4)对照;避免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㈡ 如图是测定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中的
(1)A瓶内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通入气体中的CO 2 ,以免影响实验结果,B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版空气中的CO 2 是否去除干权净.
(2)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能吸收CO 2 进行光合作用,所以C瓶选用不透光玻璃罩的目的是防止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 2 ,从而排除植物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D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植物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 2 .如果实验达到预期效果,D瓶中的现象是变浑浊,说明幼苗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CO 2 .
故答案为:
(1)排除空气中的CO 2 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检测空气中的CO 2 是否去除干净
(2)排除植物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检测植物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 2
㈢ 右图为测量动物呼吸作用的密闭实验装置,图中a为红墨水珠,b中装有NaOH溶液
能测出动物的吸收氧气的量呼吸作用中气体的变化只有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其中,放出的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了,消耗了氧气却会是a中的红墨水珠向左移动,通过移动的距离来测算吸收的氧气
㈣ 图是生物兴趣小组测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装置设置图图二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
A、在黑暗条件下,甲乙装置都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装置专中二氧化碳量保持属平衡,因此水滴都左移,A正确;
B、如果甲、乙装置水滴都右移,说明装置中气体量会增多,青蛙呼吸作用不可能使气体量增多,B错误;
C、甲装置中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时水滴不动,乙装置水滴应向左移,C正确;
D、甲装置中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时装置中水滴向右移,乙装置水滴应向左移,D正确.
故选:B.
㈤ (2007东营)图为测量动物呼吸作用的密闭实验装置,图中a为红墨水珠,b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
小白鼠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b试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从而使得广口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压压着红墨水向靠近瓶口的一端移动.
故选:A.
㈥ 右图为测量动物呼吸作用的密闭实验装置
选A,是与气压有关。
氧气被动物吸收,排放的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里面气体减少,瓶内的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红墨水珠压向左边。
㈦ 图为测量动物呼吸作用的密闭实验装置,图中a为红墨水珠,b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随着动物
小白鼠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b试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从而使得广口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压压着红墨水向靠近瓶口的一端移动. 故选:A. |
㈧ 图装置可以用来测量萌发的种子、小动物所吸收的氧气量.分别以20粒萌发的豆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10分钟
(1)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呼吸过程中所释放的二氧化碳.
(2)种子刚开始萌发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要被氢氧化钠吸收,液滴左移,从图中数据可知,从0到10分钟,和从10到20分钟时移动距离最大,为8mm,速率应为0.8mm/分钟.
(3)由于氧气逐渐减少,呼吸作用减缓,有色液滴移动的速度逐渐减缓.
(4)萌发的种子的呼吸速率比蚯蚓的呼吸速率的比较,要符合单一变量原则,一定要在其他非生物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才有可比性.
故答案为:(l)吸收二氧化碳
(2)左0.8mm/分钟
(3)装置中氧气逐渐减少,呼吸作用减缓
(4)不正确两者呼吸的速率进行比较需要重量、环境温度等条件相同
㈨ (2005烟台)如图为测量动物呼吸作用的密闭实验装置,图中a为红墨水珠,b中装有NaOH溶液.随动物呼吸的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小白鼠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0试管内的daOH溶液吸收,从而使得广口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压压着红墨水向左移动.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