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传动比(i)公式什么
传动比(i):
主动齿轮转速与从动齿轮转速之比 N1/N2
从动齿轮齿数与主动齿轮齿数之比 Z2/Z1
传动比越大挡位越低
降速挡:传动比大于 1,转矩大、转速小
直接挡:传动比等于 1,转矩、转速不变
超速挡:传动比小于 1,转矩小、转速大
❷ 什么是传动比
传动比是机构中两转动构件角速度的比值,也称速比。构件a和构件b的传动比为i=ωa/
ωb=na/nb,式中ωa和
ωb分别为构件a和b的角速度(弧度/秒);na和nb分别为构件a和b的转速(转/分)。当式中的角速度为瞬时值时,则求得的传动比为瞬时传动比。当式中的角速度为平均值时,则求得的传动比为平均传动比。理论上对于大多数渐开线齿廓正确的齿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不变的;对于链传动和摩擦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变化的。对于啮合传动,传动比可用a和b轮的齿数Za和Zb表示,i=Zb/Za;对于摩擦传动,传动比可用a和b轮的直径Da和Db表示,i=Db/Da。
❸ 如果是三级圆柱齿轮减速装置,总的传动比i 知道,那么高速轴,中间轴和低速轴的传动比的公式是什么怎么算
用总传动比除以3,就是每1级的平均传动比。传动比的分配原则通常是输出端版传动比稍大,输入端传动比权稍小些。实际传动比需依据上述原则,再根据所选取齿轮齿数(尽量选取常用齿数)、电机转速、齿轮强度等方面因素,综合计算得出。
❹ 变速器各档的传动比i是什么意义
i是一个系数=主动齿轮齿数除以从动齿轮齿数。
此数值越小车速越高扭矩越小,变速器各档的传动比是一个定值(无级变速除外)。
❺ 齿轮传动比公式
构件a和构件b的传动比为i=ωa/ ωb=na/nb,式中ωa和 ωb分别为构件a和b的角速度(弧度/秒);na和nb分别为构件a和b的转速(转/分)。
当式中的角速度为瞬时值时,则求得的传动比为瞬时传动比。当式中的角速度为平均值时,则求得的传动比为平均传动比。理论上对于大多数渐开线齿廓正确的齿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不变的;对于链传动和摩擦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变化的。
对于啮合传动,传动比可用a和b轮的齿数Za和Zb表示,i=Zb/Za;对于摩擦传动,传动比可用a和b轮的直径Da和Db表示,i=Db/Da。
(5)传动装置传动比i扩展阅读
大齿马达齿=外齿比,差速的齿轮伞齿=内齿比,外齿比X内齿比=齿比,一般内齿比是固定的,所以改变齿比一般会换大齿或者换马达齿。大齿不变,马达齿加大,齿比变小,反之增加。马达齿不变,大齿减小,齿比变小,反之增加。齿比越小,直道尾速快,但是扭力小,起步慢齿比越大,直道慢,扭力大,起步快。
正确的齿轮比是要根据马达的T数,赛道的抓地力,场地的大小,弯道的特性要不断测试来选择。既要起步快,也要直道有速度。
❻ 减速器的传动比
1.对齿轮承载能力有利的单级传动比
</SPAN>通过对内、外啮合接触应力计算式的分析,可以知道:随着传动比的增大,内啮合(行星轮-内齿圈轮齿啮合)的当量接触曲率半径增大,齿面接触应力减小,而外啮合(行星轮-太阳轮轮齿接触)的变化则与之不同。当内、外啮合符合等强度条件时,可以得到较高的承载能力或在承载能力一定的情况下,使传动装置的体积更小。
</SPAN>研究表明,在中心距a不变的情况下,传动比i=4.5左右时,针对典型情况:太阳轮、行星轮渗碳淬火,齿面硬度57~61HRC;内齿圈调质处理,硬度262~293HBS,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2.对结构布局较为有利的传动比
从有关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上来讲,受传动比影响的主要是行星轮的旋转支承即行星轮轴承。一般希望将轴承设置在行星轮轴孔中,因此行星轮采用滚动轴承时,行星轮的直径尽可能不要太小,即传动比不要过小。
一般来说传动比i≥4时,可在行星轮轴孔中放置滚动轴承,传动比再大一些轴承的选择更具有灵活性。
传动比也不宜过大,传动比太大以后不仅造成承载能力方面的损失,也会使太阳轮的直径小于高速轴直径太多,产生另外的不妥之处。 3.多级传动的传动比分配
行星传动的传动比许用范围受结构及强度两方面的制约。在结构方面,最大传动比受行星轮邻接条件的限制,即与行星轮的个数np有关;最小传动比受行星轮最小直径的限制。在强度方面,过大的传动比将损失太多的承载能力,例如在箱体的基本外形轮廓不变时,传动比为11.2的单级行星减速器只有传动比为4.0时传递功率(或输出工作转矩)能力的不到40%,其经济性远不及采用两级传动。因此传动比的选用要多加考虑,即在给定传动比时要进行认真分析、合理设计。
对传动比较大,需要采用两级或多级减速传动的情况,合理分配传动比的原则是:
(1)尽可能获得比较小的外形,或在外形尺寸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获得较大的强度安全裕度;
(2)各部分强度设计比较均衡,便于采用润滑等必要措施。
在多级传动中,低速级的传动比常取4~5.6(总传动比较大,取大值;反之取较小值);中间级的传动比范围一般为5~7.1;高速级的传动比范围较大为3.15~9左右。
表1行星齿轮减速器传动比分配方案(nP=3)供参考。
表1 行星减速器传动比分配方案
公称总传动比io 低速级传动比 高速级传动比 公称总传动比io 低速级传动比 高速级传动比 10 3.15 3.15 25 5 5 11.2 3.55 3.15 28 5 5.6 12.5 4 3.15 31.5 5 5.6 14 4 3.55 35.5 5 7.1 16 4 4 40 5.6 7.1 18 4 4.5 45 5.6 8 20 5 4 50 5.6 9 22.4 5 4.5
亦可参照以下经验方法分配各级传动比: 两级传动低速级传动比: (i=16~45) 在系列减速器中,一般实际传动比i与名义传动io的相对误差不超过3~5%。通常为单级≤3%,两级≤4%,两级以上≤5%。
为使行星减速器使用更加合理,在下述传动比范围内,推荐采用派生型结构,即在高速端附加硬齿面平行轴定轴传动:
i=7.1~18 (单级派生型传动) ; i=40~125 (两级派生型传动)
❼ 传动比i/(i-1)是什么
传动比等于输入转速比输出转速,传动比>1,都是减速,传动比越大,减速程度越大、驱动力越大。
汽车传动比越大(如,一档),车速越慢,车的驱动力越大。
❽ 传动比是什么
传动比——在机械传动系统中,其始端主动轮与末端从动轮的角速度或转速的比值。
传动比(i)=主动轮转速(n1)与从动轮转速(n2)的比值=齿轮分度圆直径的反比=从动齿轮齿数(Z2)与主动齿轮齿数(Z1)的比值。
即:i=n1/n2=D2/D1 i=n1/n2=z2/z1
对于多级齿轮传动
1:每两轴之间的传动比按照上面的公式计算
2:从第一轴到第n轴的总传动比按照下面公式计算: 总传动比ι=(Z2/Z1)×(Z4/Z3)×(Z6/Z5)……=(n1/n2)×(n3/n4)×(n5/n6)……
汽车的最大与最小传动比
一、最大传动比的确定
1、最大传动比是汽车为1档时传动系的总传动比,因主减速器传动比是固定的,通常汽车没有分动器和轮边减速器,因此,只要确定1档传动比即可。
2、最大爬坡度、1档动力因数、附着力和汽车最小稳定车速是最大传动比的制约因素 。
二、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驾驶性能是指加速性、动力装置的转矩响应、噪声和振动。
1、大排量发动机提供较大、较快、较平稳的转矩响应。前置前驱动传动系转矩响应较前置后驱动好。
2、最小传动比过小,汽车在重负荷下工作,加速性不好,出现噪声和振动。
3、最小传动比过大,燃油经济性差,发动机高速运转的噪声大
❾ 传动比怎么计算
构件a和构件b的传动比为i=ωa/ ωb=na/nb,式中ωa和 ωb分别为构件a和b的角速度(弧度/秒);na和nb分别为构件a和b的转速(转/分)。版
理论上对于大多数渐开线齿廓正确的齿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不变的;对于链传动和摩擦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变化的。对于啮合传动,传动比可用a和b轮的齿数Za和Zb表示,i=Zb/Za;对于摩擦传动,传动比可用a和b轮的直径Da和Db表示,i=Db/Da。
(9)传动装置传动比i扩展阅读:
对于多级减速传动,可按照“前小后大”(即由高速级向低速级逐渐增大)的原则分配传动比,且相邻两级差值不要过大。这种分配方法可使各级中间轴获得较高转速和较小的转矩,因此轴及轴上零件的权尺寸和质量下降,结构较为紧凑。增速传动也可按这一原则分配。
在多级齿轮减速传动中,传动比的分配将直接影响传动的多项技术经济指标。高速级采用较大的传动比,对减小传动的外廓尺寸、减轻质量、改善润滑条件、实现等强度设计等方面都是有利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传动比
❿ 传动比(i)的计算公式
传动比(i):
主动齿轮转速与从动齿轮转速之比 N1/N2
从动齿轮齿数与主动齿轮齿数之比 Z2/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