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气压强实验装置
①75cmHg ② 正功、放热
㈡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1)锥形瓶
(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水润湿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3)B或C
,略
,
F或G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C,②
(5)二氧化硫溶于水,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试题分析:(2)A、D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属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试管口放了一团棉花,是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的原因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胶皮管连接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便于连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体常温下的反应,故选B或C作为发生装置;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更纯净;往装置B中加水使长颈漏斗的下端浸没在液面以下,若将注射器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推动注射器,若水会进入长颈漏斗则表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4)为了得到平稳的氨气气流,故要控制其反应速率,注射器就可以控制加入液体药品的量和速率,故选用C装置;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只能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气体应从②端通入。
(5)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导致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故玻璃片被吸住而掉不下来。
㈢ 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b______.
(1)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可知a为分液漏斗;b为试管.
(2)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中只有分解过氧化氢溶液这种方法选用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过氧化氢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生成水和氧气.故答案为:2H2O2
MnO2 | .
㈣ 目前主要的大气处理装置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吸收设备 吸收法采用低挥发或不挥发性溶剂对VOCs进行吸收,再利用VOCs和吸收剂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 含VOCs的气体自吸收塔底部进入塔内,在上升过程中与来自塔顶的吸收剂逆流接触,净化后的气体由塔顶排出。吸收了VOCs的吸收剂通过热交换器后,进入汽提塔顶部,在温度高于吸收温度或压力低于吸收压力的条件下解吸。解吸后的吸收剂经过溶剂冷凝器冷凝后回到吸收塔。解吸出的VOCs气体经过冷凝器、气液分离器后以较纯的VOCs气体离开汽提塔,被回收利用。该工艺适合于VOCs浓度较高、温度较低的气体净化,其他情况下需要作相应的工艺调整。 2、吸附设备 在用多孔性固体物质处理流体混合物时,流体中的某一组分或某些组分可被吸表面并浓集其上,此现象称为吸附。吸附处理废气时,吸附的对象是气态污染物,气固吸附。被吸附的气体组分称为吸附质,多孔固体物质称为吸附剂。 固体表面吸附了吸附质后,一部被吸附的吸附质可从吸附剂表面脱离,此现附。而当吸附进行一段时间后,由于表面吸附质的浓集,使其吸附能力明显下降而吸附净化的要求,此时需要采用一定的措施使吸附剂上已吸附的吸附质脱附,以协的吸附能力,这个过程称为吸附剂的再生。因此在实际吸附工程中,正是利用吸附一再生一再吸附的循环过程,达到除去废气中污染物质并回收废气中有用组分。 3、有机废气的燃烧及催化净化设备 燃烧法用于处理高浓度Voc与有恶臭的化合物很有效,其原理是用过量的空气使这些杂质燃烧,大多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可以排放到大气中。但当处理含氯和含硫的有机化合物时,燃烧生成产物中HCl或SO2,需要对燃烧后气体进一步处理。 4、工业有机废气的低温等离子体的治理设备 等离子体就是处于电离状态的气体,其英文名称是plasma,它是由美国科学 muir,于1927年在研究低气压下汞蒸气中放电现象时命名的。等离子体由大量的子、中性原子、激发态原子、光子和自由基等组成,但电子和正离子的电荷数必须体表现出电中性,这就是“等离子体”的含义。等离子体具有导电和受电磁影响的许多方面与固体、液体和气体不同,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为物质的第四种状态。根据状态、温度和离子密度,等离子体通常可以分为高温等离子体和低温等离子体(包子体和冷等离子体)。其中高温等离子体的电离度接近1,各种粒子温度几乎相同系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它主要应用在受控热核反应研究方面。而低温等离子体则学非平衡状态,各种粒子温度并不相同。其中电子温度( Te)≥离子温度(Ti),可达104K以上,而其离子和中性粒子的温度却可低到300~500K。一般气体放电子体属于低温等离子体。 目前对低温等离子体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是粒子非弹性碰撞的结果。低温等离富含电子、离子、自由基和激发态分子,其中高能电子与气体分子(原子)发生撞,将能量转换成基态分子(原子)的内能,发生激发、离解和电离等一系列过秸处于活化状态。一方面打开了气体分子键,生成一些单分子和固体微粒;另一力生.OH、H2O2.等自由基和氧化性极强的O3,在这一过程中高能电子起决定性作用,离子的热运动只有副作用。常压下,气体放电产生的高度非平衡等离子体中电子温层氏度)远高于气体温度(室温100℃左右)。在非平衡等离子体中可能发生各种类型的化学反应,主要决定于电子的平均能量、电子密度、气体温度、有害气体分子浓度和≥气体成分。这为一些需要很大活化能的反应如大气中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提供了另外也可以对低浓度、高流速、大风量的含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含硫类污染物等:行处理。 常见的产生等离子体的方法是气体放电,所谓气体放电是指通过某种机制使一电子从气体原子或分子中电离出来,形成的气体媒质称为电离气体,如果电离气由外电场产生并形成传导电流,这种现象称为气体放电。根据放电产生的机理、气体的压j源性质以及电极的几何形状、气体放电等离子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①辉光放电;③介质阻挡放电;④射频放电;⑤微波放电。无论哪一种形式产生的等离子体,都需要高压放电。容易打火产生危险。由于对诸如气态污染物的治理,一般要求在常压下进行。 5、光催化和生物净化设备 光催化是常温深度反应技术。光催化氧化可在室温下将水、空气和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完全氧化成无毒无害的产物,而传统的高温焚烧技术则需要在极高的温度下才可将污染物摧毁,即使用常规的催化、氧化方法亦需要几网络的高温。 从理论上讲,只要半导体吸收的光能不小于其带隙能,就足以激发产生电子和空穴,该半导体就有可能用作光催化剂。常见的单一化合物光催化剂多为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如 Ti0。、Zn0、ZnS、CdS及PbS等。这些催化剂各自对特定反应有突出优点,具体研究中可根据需要选用,如CdS半导体带隙能较小,跟太阳光谱中的近紫外光段有较好的匹配性能,可以很好地利用自然光能,但它容易发生光腐蚀,使用寿命有限。相对而言,Ti02的综合性能较好,是最广泛使用和研究的单一化合物光催化剂。生物净化设备的行业代表单位是上海安居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成功承建2008北京奥运会赛艇喷漆废气处理而奠定了行业内毋庸置疑的领航者地位。
㈤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1)①是分液漏斗,②是集气瓶; (2)用排水法收集的时机不能是刚一冒气泡,内否则收集到的氧容气混有空气使氧气不纯;收集完毕若先熄灭酒精灯会引起水的倒流使试管炸裂,故应该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BE组合适合制取固液常温型的反应及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4)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H2SO4在常温发生化学反应制H2S.是固液常温下发生反应所以选B这套发生装置;因为硫化氢有毒,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故可以和氢氧化钠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从而防止多余的硫化氢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漏斗可以增大与氢氧化钠的接触面积,防止溶液倒吸入集气瓶. 故答案为:(1)①分液漏斗②集气瓶 (2)连续均匀冒出;D;排水集气;<; (3)反应物为固、液反应不需要加热;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4B;防止污染空气;
㈥ 利用下图“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查理定律。 (1)为了完成这个实验,除了图中给出的器材外,
(1)温度计(2)①用温度计测出水温②气体体积不变;测出水温 (3)气体温度开尔文气体压强帕斯卡
㈦ 制作大气中水循环的演示装置(简单描述实验步骤,现象,结果)
很好呀
㈧ 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1)试管酒精灯集气瓶水槽 (2)高锰酸钾防止高锰酸钾受热飞溅,进入导气管略专 (3)过氧化氢溶液属和二氧化锰略 (4)C D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5)水槽内的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
㈨ 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实验过程
4.温室效应演示实验
概述:温室效应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一种环境现象,是因为温室气体(例如CO2)有较好的吸热,散
热功能,所以温室气体可对环境温度的变化产生影响,我们可以用实验来说明。 试剂与材料:红外辐
射灯 测温热电偶 温度计 烧杯烧瓶 滴管 黑面圆板 简易启普发生器装置盐酸 大理石
步骤:
实验(一):取两个250ml的烧杯,底部放置消光黑面圆板,在烧杯上用均匀而适当的强光照明(红外辐
射灯),用Ni-Cr同轴热电偶置于烧杯中心距底2厘米处测温,并记录。用玻璃片遮盖一个烧杯,用启普
发生器制CO2通入其中,用燃烧的火柴检验是否集满,集满后取出导管和玻璃片,灯光均匀持续照射,
每30秒读两烧杯温度值,并记录,取10组数据(共计5min)。
实验(二):(如下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
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调节两瓶的温度,均达30℃时,在相同
环境下,观察温度下降的情况。
图1 温室效应实验装置图
结果与讨论:
实验(一):未通CO2时,两烧杯存在0±2℃的温度差异,通入CO2后,装有CO2的烧杯温度高于邻杯,1分
钟左右达最大值10℃左右,而后温度差逐渐缩小。为什么?
实验(二):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 CO2降温速度较慢。比较两
种方法,为什么实验(一)的温差较大,效果明显?
与大气湍流装置实验器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洛江五金机电园
发布:2025-10-04 04:31:41
浏览:65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