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压力表和缓冲装置
压力表是用来指示泵在工作过程中排出压力的。它直接显示了钻孔内的液流阻力变化情况,故通过压力表的显示值,可以推断钻孔内的情况,从而预防孔内事故的发生。但由于目前所用压力表多为普通弹簧型压力表,一般用于静压测定,或用在压力变化比较缓慢的情况下测定压力值,而往复泵工作时其压力的波动是比较大的,且其变动频率随单位时间内的往复次数值成正比。当压力表装上后,指针左右摆动不仅频繁,而且摆动的范围也较大,故很难读出其指示的数值。此外,由于摆动频繁使表内齿轮机构很快磨损失灵,或使弹簧管失灵,故使用中压力表耗损量很大。为了提高压力表的使用寿命,减小指针剧烈摆动的影响,在压力表下面需装置减震缓冲装置。常用的减震装置有下面几种。
1.浮塞式减振装置
图11-13所示的为浮塞式减振装置,主要由接头2、减摆针6、密封圈8、浮塞9等组成。当空气室压力增高时,浮塞压缩密封圈上部的油液通过减摆针的振动来减弱弯管内油液压力的波动。
图11-13 浮塞式减振装置图
2.皮囊式减振装置
该装置(图11-14)接在压力表下部,胶皮囊内充满油液。工作原理与浮塞式相同,只是用皮囊代替浮塞的作用。
图11-14 皮囊式减振装置图
3.柱塞式减振装置
该装置(图11-15)由减振器接头2和柱塞3组成。接头上部装压力表,下端接到弯管上。利用柱塞上螺旋槽所产生的切向分力减缓脉冲的振动作用。
图11-15 柱塞式减振装置示意图
图11-16 安全阀
Ⅱ 高压配电室的设计要求及规范
设计规范和建筑要求:
1、高压配电室宜设不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窗台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1.8m;低压配电室可设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配电室临街的一面不宜开窗。
2、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的门应向外开启。相邻配电室之间有门时,此门应能双向开启。
3、配电所各房间经常开启的门、窗,不宜直通相邻的酸、碱、蒸汽、粉尘和噪声严重的场所。
4、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等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类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
5、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长度大于60m时,宜增加一个出口。当变电所采用双层布置时,位于楼上的配电室应至少设一个通向室外的平台或通道的出口。
6、控制墙体的裂缝,配电室外墙本身存在大量的窗洞、门洞、脚手架洞、预留管线洞、窗楞洞等薄弱部位,外墙防渗特别注意这些薄弱点。
7、加强墙面排水,常见的做法是对外墙面采取憎水处理措施。例如采用有机硅乳液对外墙面进行处理,使外墙不能被水湿润,以防止由于毛细作用引起的渗漏。
安全规程:
1、值班电工必须具备必要的电工知识,熟悉安全操作规程,熟悉供电系统和配电室各种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并具备在异常情况下采取措施的能力。
2、值班电工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值班巡视制度,倒闸操作制度工作票制度、安全用具及消防设备管理制度和出入制度等各项制度规定。
3、允许单独巡视高压设备及担任监护人的人员,应经动力部门领导批准。
4、不论高压设备带电与否,值班人员不得单人移开或越过遮栏直行工作。若有必移制栏时,必须有监护人在场,并符合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
5.雷雨天气需要巡视室外高压设备时,应穿绝缘鞋,并不得靠近避雷器与避雷针。
6.巡视配电装置,进出高压室,必须随手将门锁好。
网络--配电室
Ⅲ 缓冲装置的缓冲原理是什么
当运动部件的质量较大,运动速度较高(如大于12m/min)时,由于惯性力较大,具有很大的动量,因专而在活属塞运动到缸体的终端时,会与端盖发生机械碰撞,产生很大的冲击和噪声,严重影响机械精度和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此,在大型、高速或高精度的液压设备中,液压缸端部还需设置缓冲装置。
缓冲装置的缓冲原理是活塞或缸筒移近行程的终端时,通过节流的方法增大回油阻力,降低活塞或缸筒的运动速度,使工作部件因运动受阻而减速,从而避免活塞与缸盖相撞,以达到缓冲目的。
Ⅳ 气动缓冲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
压支撑杆原理是在密闭的压力缸内充入惰性气体或者油气混合物,使腔体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的几倍或者几十倍,利用活塞杆的横截面积小于活塞的横截面积从而产生的压力差来实现活塞杆的运动。液压支撑杆是一种可以起支撑、缓冲、制动、高度调节及角度调节等功能的工业配件。它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压力缸、活塞杆、活塞、密封导向套、填充物(惰性气体或者油气混合物),缸内控制元件与缸外控制元件(指可控气弹簧)和接头等。
Ⅳ 简述液压缸为什么要加缓冲装置缓冲原理是什么
液压缸有杆腔和无杆腔存有气体而产生的低速爬行,可通过反复运行液压缸达到排气的目专的,必要时在管路或属液压缸的两腔设置排气装置,在液压系统工作时进行排气。
对于缓冲装置的设计,是为了防止油缸活塞在快速运动到行程末端有可能对缸体前后端盖造成撞击损坏,一般有四种缓冲装置,即圆柱形缓冲装置、圆锥形缓冲装置、可变节流口式和可调节流槽式,原理都是利用节流以在活塞运动到行程末端时降速。
液压缸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做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运动)的液压执行元件。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用它来实现往复运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因此在各种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Ⅵ 高压变频器的基本原理
高压变频器是指输入电源电压在3KV以上的大功率变频器,主要电压等级有 3000V、3300V、6000V、6600V、10000V等电压等级的高压大功率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装置不断地成熟起来,原来一直难于解决的高压问题,近年来通过器件串联或单元串联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装置被广泛地应用于大型矿业生产厂、石油化工、市政供水、冶金钢铁、电力能源等行业的各种风机、水泵、压缩机、轧钢机等。
在冶金、化工、电力、市政供水和采矿等行业广泛应用的泵类负载,占整个用电设备能耗的40%左右,电费在自来水厂甚至占制水成本的50%。这是因为:一方面,设备在设计时,通常都留有一定的余量;另一方面,由于工况的变化,需要泵机输出不同的流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采用高压变频器对泵类负载进行速度控制,不但对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有好处,又是节能和设备经济运行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泵类负载进行调速控制的好处甚多。从应用实例看,大多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的节能高达30%-40%),大幅度降低了自来水厂的制水成本,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且有利于泵机和管网的降压运行,减少了渗漏、爆管,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特点
该变频器的特点如下:
① 采用多重化PWM方式控制,输出电压波形接近正弦波。
② 整流电路的多重化,脉冲数多达30或36,功率因数高,输入谐波小。
③ 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维护方便,增强了产品的互换性。
④ 直接高压输出,无需输出变压器。
⑤ 极低的dv/dt输出,无需任何形式的滤波器。
⑥ 采用光纤通讯技术,提高了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
⑦ 功率单元自动旁通电路,能够实现故障不停机功能。
缺点
1、由于变压器采用延边三角形接法,实现8.5度或者10度的移相,由于工艺原因造成相应的误差,使得变压器内部环流大,发热量高,变压器效率低,从而整个系统效率下降。
2、由于随着负载率的不同,不是所有的功率单元都输出功率,导致谐波不能互相抵消。因此在低于额定负载时,谐波增加很快。由于同样原因,使得启动转矩较小,电机抖动及发热较大,噪声也较高。
3、由于需要保护电机不受共模电压的影响需要将电机接地,因此将共模电压引到了变压器上,使得变压器承受了更大的电应力,使得变压器可靠性降低,寿命降低。
4、由于引入了复杂的移相隔离变压器,使得成本增加。
参考资料高压变频器:
http://ke..com/link?url=TYUy0FfS4-1jO-_#
Ⅶ 液压缸中缓冲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液压缸中缓冲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杆的直线运动中活塞接近杆侧端凸缘,在杆侧室中产生预定的缓冲压力,还包括设在缓冲套上的弹性体,阻止活塞与杆侧端凸缘碰撞并通过其弹性吸收冲击。
理想曲线是实现液压缸缓冲定位的最佳曲线,用理想曲线实现液压缸的缓冲定位,在伺服控制的条件下定位精度可达±0.02mm。
定位时压力冲击小,缓冲定位的行程和初速度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解决了定位精度和工作速度之间的矛盾,既提高了定位质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理想曲线控制的对象是液压系统。要实现缓冲定位有两种手段,一种是比例控制系统,另一种是伺服控制系统。伺服控制的效果要好于比例控制。
在控制衍也有两种方式:PID控制器和自组织模糊控制器。用高次曲线作为输入信号,用PID控制器作为控制算法,对伺服系统进行实验,得到上升时间0.2秒,超调量7﹪以内,定位精度±0.02MM。
(7)高压缓冲装置设计扩展阅读
叉车三级门架的侧升降油缸内没有缓冲装置,因此油缸下降到底时,柱塞与油缸缸底、二级活动门架与一级固定门架会产生强烈的撞击,而引起叉车震颤;另外,由于液压油的压力脉冲,在油缸举升时,侧升降油缸与主举升油缸易产生瞬时联动。
目的是提供一种柱塞缓冲液压油缸,它在用于叉车三级门架侧升降油缸时,当柱塞到达缸底规定的距离范围内和在柱塞上升起动时,具有缓冲减震、降低压力脉冲作用,且不影响叉车门架系统的工作性能。
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油缸具有缓冲减震、降低油缸起动压力脉冲的良好效果,其结构紧凑、安全可靠、维修方便。
二级缓冲液压缸,它由缸体、固定在缸体上部的缸盖和安装在缸体内的活塞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缸体的下部排油口处水平安装有滑阀,其阀芯的一端装有将阀芯压向排油口密封环的压簧。
在阀芯上设有径向的小排油口,阀芯内设有起着单向阀作用、可以对小排油口密封的钢球,在钢球的侧面设有利用其推力使钢球密封滑阀小排油口的小压簧,一个端部伸出排油口的撞杆与阀芯滑动装配。
Ⅷ 简单的机械缓冲设计
要你用在什么地方了,缓冲的目的是什么等。我自己常用的简单缓冲有:橡胶缓冲(就是装个橡胶块),弹簧缓冲,液压缓冲器等。
Ⅸ 液压缸为什么要设缓冲装置
为了防止带来的冲击对压力机的油缸的影响,设计时会考虑到单柱液压机的油专缸收到属底时活塞与缸筒底的碰撞问题,所以会考虑油压机的油缸行程,大都会让行程有富裕,快到行程终端时外部都有机械限位,防止压力机的油缸内部碰撞,任何时候都不会用到油缸的全行程。
若在行程方面无法得到解决的话,就必须在油压机的油缸的设计时采用缓冲装置,来避免油缸较强的机械碰撞。在缓冲装置的作用下,在行程终端时能实现速度递减,直至为零。避免机械碰撞,从而达到对油缸的保护作用。有空气不排除,最明显的会引起缸低速爬行,进而带来一些列的问题和事故。压力机的液压缸有杆腔和无杆腔存有气体而产生的低速爬行,可通过反复运行液压缸达到排气的目的,必要时在管路或液压缸的两腔设置排气装置,在液压系统工作时进行排气液压缸缓冲结构------对结构构成保护排气装置的作用------排出缸内气体,避免爬行等,规范液压缸动作
Ⅹ 缓冲装置有哪些种类
车钩缓冲装置是用于使车辆与车辆,机车或动车相互连挂,传递牵引力,制动力并缓和纵向冲击力的车辆部件。它由车钩,缓冲器、钩尾框,从板等组成一个整体,安装于车底架构端的牵引梁内。为了保证车辆连挂安全可靠和车钩缓冲装置安装的互换性,我国铁路机车车辆有关规程规定:车钩缓冲器装车后,其车钩钩舌的水平中心线距钢轨面在空车状态下的高度,客车为880mm(允许+10mm,-5mm误差),货车为880mm(±10mm)。两相邻车辆的车钩水平中心线最大高度差不得大于75mm。
首先说说车钩。车钩是用来实现机车和车辆或车辆和车辆之间的连挂,传递牵引力及冲击力,并使车辆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车辆部件。车钩按开启方式分为上作用式及下作用式两种。通过车钩钩头上部的提升机构开启的叫上作用式(一般货车大都采用此式);借助钩头下部推顶杠杆的动作实现开启的叫下作用式(客车采用)。车钩按其结构类型分为螺旋车钩、密接式自动车钩、自动车钩及旋转车钩等。螺旋车钩使用最早,但因缺点较多已被淘汰,密接式自动车钩多为高速铁路车辆所用。中国除在大秦铁路重载单元列车上使用旋转车钩外,现一律采用自动车钩。所谓自动车钩,就是先将一个车钩的提杆提起后,再用机车拉开车辆或与另一车辆车钩碰撞时,能自动完成摘构或挂钩的动作的车钩。中国铁道部门1956年确定1、2号车钩为标准型车钩。但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和牵引吨位的增加,又于1957、1965年先后设计制造了15号车钩和13号车钩。客车使用15号车钩,货车则逐步用13号车钩代替2号车钩。
车钩由钩头,钩身、钩尾三个部分组成、车钩前端粗大的部分称为钩头,在钩头内装有钩舌、钩舌销,锁提销,钩舌推铁和钩锁铁。车钩后部称为钩尾,在钩尾上开有垂直扁锁孔,以便与钩尾框联结。为了实现挂钩或摘钩,使车辆连接或分离,车钩具有以下三种位置,也就是车钩三态:锁闭位置——车钩的钩舌被钩锁铁挡住不能向外转开的位置。两个车辆连挂在一起时车钩就处在这种位置。开锁位置——即钩锁铁被提起,钩舌只要受到拉力就可以向外转开的位置。摘钩时,只要其中一个车钩处在开锁位置,就可以把两辆连挂在一起的车分开。全开位置——即钩舌已经完全向外转开的位置。当两车需要连挂时,只要其中一个车钩处在全开位置,与另一辆车钩碰撞后就可连挂。旋转车钩的构造与普通车钩不同,钩尾开有锁孔,钩尾销与钩尾框的转动套连接。钩尾端面为一球面,顶紧在带有凹球面的前从板上。当钩头受到扭转力矩作用时,钩身连同尾销以及转动套一起转动。旋转车钩现在只安装在专为大秦铁路运煤单元组合列车设计的车辆上。这种车辆的一端装设旋转车钩,另一端装设固定车钩,整列车上每组连接的两个车钩,两两相互搭配。当满载煤炭的车辆进入卸煤区的翻车机位时,翻车机带动车辆翻转180度,将煤炭倾倒出来。旋转车钩可以使车辆翻转卸货时不摘钩连续作业,缩短了卸货作业时间。
密接式车钩一般在高速铁路和地下铁道的车辆上使用。它的体积小、重量轻、两车钩连挂后各方向的相对移动量很小,可实现真正的“密接”;同时,对提高制动软管、电气接头自动对接的可靠性极为有利。
缓冲器用来缓和列车在运行中由于机车牵引力的变化或在起动、制动及调车作业时车辆相互碰撞而引起的纵向冲击和振动。缓冲器有耗散车辆之间冲击和振动的功能,从而减轻对车体结构和装载货物的破坏作用。缓冲器的工作原理是借助于压缩弹性元件来缓和冲击作用力,同时在弹性元件变形过程中利用摩擦和阻尼吸收冲击能量。根据缓冲器的结构特征和工作原理,一般缓冲器可分为:摩擦式缓冲器、橡胶式缓冲器和液压缓冲器等。摩擦缓冲器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部为螺旋弹簧(客车用)或环弹簧(货车用),后部为内、外环弹簧,彼此以锥面相配合,两部分之间有弹簧座板分隔。螺旋弹簧用来缓和冲击作用力,环弹簧两滑动斜面间的摩擦力用来起到吸收能量的作用。当缓冲器受力压缩时,使各环相互挤压,这时外环弹簧中就储存了大部分的冲击能量;同时各内外环簧的斜面之间因相互摩擦而将一部分冲击能变成热能。当外力除去后,各环簧之间又产生摩擦,将所储存能量的一部分再一次转变为摩擦热能而消散,因而起到了缓冲和减振的作用。橡胶缓冲器的头部为楔块摩擦部分,由三个形状完全相同且带倾斜角的楔块,压头和箱体等部分组成,楔块介于压头与箱体之间,整个缓冲器封闭在箱体内。橡胶缓冲器是借助橡胶分子内摩擦和弹性变形起到缓和冲击和消耗能量作用的。为了增大缓冲器容量,在头部装有金属摩擦部分,借助三个带有倾角的楔块,在受压时与箱体及压头间各接触斜面产生相对位移,因摩擦而消耗冲击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