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利用力传感器研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①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___
(1)①A.做实验之前必须平衡摩擦力,消除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故A正确;
B.利用力传感器研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不需要小车的质量必须比所挂钩码的质量大得多.故B错误;
C.在实验之前,应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才能使加速度的方向与绳子的拉力的方向相同.故C正确;
D.实验开始的时候,小车最好距离打点计时器近一些,使纸带的使用率更好.故D错误;
不同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BD
②A点的读数为:1.00cm,B点的读数为:1.70cm,所以读出A、B两点间的距离s1=1.70cm-1.00cm=0.70cm;
小车的加速度:a=
s2?s1 |
T2 |
(0.90?0.70)×10?2 |
0.12 |
㈡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
![]() (1)①刻度尺的最小分度是1mm,s 1 =0.70cm; ②由图知,s 1 =0.70cm,s 2 =0.90cm,s 3 =1.10cm,说明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则由 s 2 -s 1 =aT 2 ,其中,T=5×0.02s=0.1s, 解得,a=0.2m/s 2 . (2)①作出a-F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②a-F图线,不通过原点的主要原因是未放入砝码时,小车已有加速度,可以判断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 故答案为: (1)①s 1 =0.70cm;②0.2. (2)①作出a-F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②计入砝码盘的重力. |
㈢ (1)如图为“用DIS研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多选)有关该实验正确的是(
(1)(复4分) BC (2)(3分) C
㈣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A
(1)该实验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三者关系,研究三者关系必须运用控制变版量法权,故BC错误,A正确.
D、设小车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砝码的质量为m,设绳子上拉力为F,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mg=(m+M)a 解得a=
以M为研究对象有绳子的拉力F=Ma=
显然要有F=mg必有m+M=M,故有M>>m,即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故D错误. E、平衡摩擦力时不能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故E错误. 故选C. ㈤ 图1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示意图,(1)在探究拉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
(1)在探究拉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消除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应采用版将木板倾斜来平衡权小车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改变小车的质量,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整体的加速度a=
故答案为:(1)将木板倾斜,不需要,(2)
㈥ “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实验中通过增加钩码的数量,多次测量,可得小车
(1)由图象可知,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加回速度,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答平衡摩擦力过大,即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
μ=
(3)随着钩码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图(b)的图线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而我们把用钩码所受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拉力,所以消除此误差可采取的简便且有效的措施应该测量出小车所受的拉力,即在钩码与细绳之间放置一力传感器,得到力F的数值,在作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力传感器读数F的关系图象,或减少实验中所挂钩码的质量,使其应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故BD正确. 故选:BD. 故答案为:(1)①;(2)0.3;(3)BD; ㈦ (1)如图1为“用DIS研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1)(多选)有关该实验正确的是______A
(1)A、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不需要每次从同一位置释放,故A错误; ㈧ 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时,要保持______的质量不变,不断改变______的质量
在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要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内,通过改变钩码或容小桶质量改变小车外力. ㈨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
(1)由△x=aT2,有:
(2)①根据表中数据,在表格中作出画出a-F图象如图所示专. ![]() 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