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渗透无损探伤检测方式
优点: 只需在白光下工作,不需要电源,方便快捷,适用于任何材质,成本低。缺点: 灵敏度低,只限于表面缺陷,对表面光洁度有要求,不能探测深度。着色探伤是无损检测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表面检测方法,主要用来探测诸如肉眼无法识别的裂纹之类的表面损伤,如检测不锈钢材料近表面缺陷(裂纹)、气孔、疏松、分层、未焊透及未熔合等缺陷(也称为PT检测)。适用于检查致密性金属材料(焊缝)、非金属材料(玻璃、陶瓷、氟塑料)及制品表面开口性的缺陷(裂纹、气孔等)。着色探伤的基本原理:用着色剂涂在材料的表面,着色剂渗入受损部位。放置一段时间后将表面的着色剂冲洗掉。在已经清洗干净的表面涂上显影剂,损伤部位由于着色剂渗入其中从而看得一清二楚。主要利用毛细现象使渗透液渗入缺陷,经清洗剂清洗使表面渗透液清除,而缺陷中的渗透液残留,再利用显像剂的毛细管作用吸附出缺陷中残留的渗透液而达到检验缺陷的目的。
⑵ 渗透检测原理是什么
当被检工件表面涂覆了带有颜色或荧光物质且具有高度渗透能力的渗透液时,在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湿润作用和毛细管作用下,渗透液渗透入工件表面开口缺陷中,然后,将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清洗干净,注意保留渗透到缺陷中的渗透液,再在工件表面涂上一层显象剂,将缺陷中的渗透液在毛细作用下重新吸附到工件表面,从而形成缺陷的痕迹,通过直接目视或特殊灯具,观察缺陷痕迹颜色或荧光图象对缺陷性质进行评定,这就是渗透探伤的基本原理。
⑶ 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渗透检测是基于液体的毛细作用(或毛细现象)和固体染料在一回定条件下的发光现答象。
渗透检测的工作原理是:工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者着色染料的渗透剂后,在毛细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渗透剂可以渗入表面开口缺陷中;去除工作表面多余的渗透剂,经过干燥后,再在工件表面施涂吸附介质——显像剂;同样在毛细作用下,显像剂将吸引缺陷中的渗透剂,即渗透剂回渗到显像中;在一定的光源下(黑光或白光),缺陷处的渗透剂痕迹被显示(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红色),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渗透检测的基本步骤
无论是那种渗透检测方法,其步骤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1、预处理;
2、渗透;
3、清洗;4、显像;
5、观察记录及评定;
6、后处理。
渗透检测的结果主要受到操作者的操作影响,所以进行渗透检测的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工艺标准、规程及技术要求来进行操作,这样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⑷ 反渗透膜的清洗工艺流程图
物理清洗方法:
1.停止装置
缓慢地降低操作压力,逐步停止装置。急速停车造成的压力急速下降会形成水锤,将会对管道、压力容器以及膜元件造成冲击性损伤。
2.调节阀门
首先全开浓缩水阀门;然后关闭进水阀门;接着全开产水阀门(如关闭系统后关闭了产水阀门)。如果错误的关闭产水阀门,压力容器中的后端的膜元件可能因为产水背压而造成膜元件机械性损伤。
3.清洗作业
首先启动低压清洗泵;然后缓慢地打开进水阀,同时观察浓缩水流量计的流量;调节进水阀门直至流量和压力调节到设计值;最后在10-15分钟后慢慢地关闭进水阀门,停止进水泵。
2、化学清洗方法
柠檬酸溶液,在高压或低压下,用1%-2%的柠檬酸水溶液对膜进行连续或循环冲洗,这种方法对Fe(OH)3污染有很好的清洗效果。
柠檬酸铵溶液,柠檬酸的溶液中加入氨水或配成不同PH值的溶液,也可在柠檬酸铵的溶液中加HCL,调节PH值至2-2.5,例如在190L去离子水中,溶解277g柠檬酸胺,用HCL调节溶液PH值为2.5,用这种溶液在膜系统内循环清洗6小时,效果很好,若将该溶液加温到35-40℃,清洗效果更好,该溶液对无机物的污染清洗效果均很好,但清洗时间较长。
加酶洗涤剂,用加酶洗涤剂处理膜,对有机物污染,特别是对蛋白质,油类等有机物污染特别有效,若在50℃-60℃下清洗效果更好,[本文来自净水器官网}一般的在运行10天或半个月后用1%的加酶洗涤剂在低压下对膜进行一次清洗,由于所用加酶洗涤剂浓度较低,所以要求浸渍时间长一些。
浓盐水,对肢体污染严惩的膜采用浓盐水清洗是有效的,这是由于高浓度盐水能减弱胶体间的相互作用,促进胶体凝聚形成胶团。
水溶性乳化液,用于清洗被油和氧化铁污染的膜十分有效,一般清洗30-60分钟。
双氧水溶液,例如将0.5L,30%的H2O2用12L去离子水稀释,然后清洗膜表面,这种方法对有机物污染特别有效。
次氯酸钠和甲醛溶液,对于细菌的污染,要视不同的膜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对芳香聚酰胺膜可用1%(重量)的甲醛溶液清洗,同时要经常分析反渗透浓水中保持0.2-0.5mg/l的余氯,以防止细菌繁殖。
⑸ 渗透检测是什么样的检测方法
无损检测是利用物质的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给出缺陷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等信息。
渗透检测是利用毛细管作用原理检测材料表面开口性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⑹ 渗透检测原理有哪些
利用毛细管现象和渗透液对缺陷内壁的浸润作用,使渗透液进入缺陷中,将多余的渗透液出去后,残留缺陷内的渗透液能吸附显像剂从而形成对比度更高、尺寸放大的缺陷显像,有利于人眼的观测。
⑺ 渗透探伤的操作规程
1)清洗
渗透探伤前,必须进行表面清理和预清洗,清除被检零件表面所有污染物。准备工作范围应以探伤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毫米。
清除污物的方法有机械方法、化学方法及溶剂去除法等。
2)渗透
渗透施加方法应根据零件大小、形状、数量和检查部位,来选择喷涂、刷涂、浇涂及浸涂等方法。
在渗透过程中时间的长短与温度范围对探测裂纹的灵敏度有很大影响,渗透温度为15~50℃范围内时,渗透时间一般分为5~10分钟;当渗透温度降低为3~15℃时应根据温度适当增加渗透时间。
3)去除
溶剂去除型渗透剂用清洗剂去除,除了特别难于去除的场合外,一般都用蘸有清洗剂的布和纸擦拭;不得往复擦拭,不得将被检件浸于清洗剂中或过量地使用清洗剂;在用水喷法清洗时,水管压力以0.21MPa为宜,水压不得大于0.34MPa,水温不超过43℃。
4)干燥
干燥的方法有用干净布擦干、压缩空气吹干、热风吹干、热空气循环烘干装置烘干等方法。被检物表面的干燥温度应控制在不大于52℃范围内。
5)显像
显像的过程是用显像剂将缺陷处的渗透液吸附至零件表面,产生清晰可见的缺陷图象。显像时间不能太长,显像剂不能太厚,否则缺陷显示会变模糊。显像时间为10~30分钟,显像剂厚度为0.05~0.07毫米。
6)检验
观察显示的迹痕应在显像剂施加后7~30分钟内进行,如显示迹痕的大小不发生变化,则可超过上述时间。
为确保检查细微的缺陷,被检零件上的照度至少达到350勒克斯。
探伤结束后,为了防止残留的显像剂腐蚀被检物表面或影响其使用,必要时应清除显像剂。清除方法可用刷洗、喷气、喷水、用布或纸擦除等方法。
⑻ 渗透检测的仪器、设备及各自的作用
氧气渗透检复测仪适用于塑料薄膜制、高阻隔性材料、太阳能背板、片材、复合材料、镀铝膜、共挤膜等膜、铝箔、片状材料及塑料、橡胶、纸质、玻璃、金属等材料的瓶、袋、罐、盒等包装容器的氧气透过率测试。
压差法气体渗透仪基于压差法的测试原理,是一款专业用于薄膜试样的气体透过率测试仪,适用于塑料薄膜、复合膜、高阻隔材料、片材、金属箔片在各种温度下的气体透过率、溶解度系数、扩散系数、渗透系数的测定。
水蒸气渗透检测仪基于杯式法测试原理,是一款专业用于薄膜试样的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适用于塑料薄膜、复合膜等膜、片状材料与医疗、建材领域等多种材料的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通过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达到控制与调节材料的技术指标,满足产品应用的不同需求。
⑼ 液体渗透检测探伤原理是什么
当被检工件表面涂覆了带有颜色或荧光物质且具有高度渗透能力的渗透液时,在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湿润作用和毛细管作用下,渗透液渗透入工件表面开口缺陷中,然后,将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清洗干净,注意保留渗透到缺陷中的渗透液,再在工件表面涂上一层显象剂,将缺陷中的渗透液在毛细作用下重新吸附到工件表面,从而形成缺陷的痕迹,通过直接目视或特殊灯具,观察缺陷痕迹颜色或荧光图象对缺陷性质进行评定,这就是渗透探伤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