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济南)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1)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
(1)用玻璃板代替抄平面袭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透过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
(2)因为物体与像的大小相等,因此甲、乙蜡烛必须高度、粗细完全一样,否则无法比较物体与像的关系;
(3)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甲的一侧观察;
(4)无论如何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说明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时,像也不和桌面垂直,所以不会重合;
(5)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可以换较簿的玻璃板.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高度、粗细相同;
(3)甲;
(4)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5)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换较簿的玻璃板.
2.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1)小明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镜面O点
(1)根据光抄的反射定律:在反袭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所以沿ON将平面F向后(或向前)折,观察在平面F上是否可看到反射光线,如果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
(2)表格内容包括入射角、反射角,以及实验次数;如下表
(3)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即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沿ON将平面F向后(或向前)折,观察在平面F上是否可看到反射光线
(2)见下表: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
2 | ||
3 |
3.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
(1)为了更好的观察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实验中采用了白色硬纸板,光线在白色纸板上的轨迹就容易观察到了,也方便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
(3)由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该现象表明了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反射角和入射角;
(2)不发生;同一平面内;
(3)光路是可逆的.
4. (2012天津)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了多组重复实验,若将位于①与②的种
通过图中内容分析可知,1号与2号存在唯一的变量--水分,其它因素都相同,探究的问题是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根据对照实验的变量的唯一性来看,本实验探究的是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号和3号表面上看存在唯一的变量--空气,其它因素都相同,探究的问题是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故选:C
5.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M上
(1)光路入射角(或反射角)(2)不发生
6.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
7.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M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光
(1)为了更好的观察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实验中采用了白色硬纸板,光线在白色纸板上的轨迹就容易观察到了,也方便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8.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
解答:(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 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了多组重复实验,若将位于①与②的种子设为对照,则
通过图中内容分析可知,1号与2号存在唯一的变量--水分,其它因素都相同,版探究的问题是水分对种子萌权发的影响.根据对照实验的变量的唯一性来看,本实验探究的是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号和3号表面上看存在唯一的变量--空气,其它因素都相同,探究的问题是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0. 为探究空气的组成,小明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
(1)红磷燃烧会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颗粒,所以观察现象会看到白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