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半自动的钻木取火装置

半自动的钻木取火装置

发布时间:2021-12-04 04:31:01

『壹』 钻木取火的方法

钻木取火的方法:

1、首先需要一个火引子,最好是做成鸟巢一样,然后把火引子放在干燥的地面上;引火物可以是森林中的杂草、落叶、鸟巢、鼠窝、针叶松的干果、松树的树脂、羽毛、干了的动物烘和苔藓,以及布头,棉花等等都可以。

(1)半自动的钻木取火装置扩展阅读:

钻木取火的来历:

在远古时,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

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贰』 钻木取火是怎样的取火过程啊

钻木取火
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是怎样进化的,我国古代也有许多传说。传说中有一些大人物,这些人往往既是首领,又是一个发明家。这种传说多半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想象出来的。

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简单,周围又有许多猛兽,随时随地会遭到它们的伤害。后来,他们看到鸟儿在树上做窝,野兽爬不上去,不能伤害它们。原始人就学着鸟儿的样,在树上做起窝来,也就是在树上造一座小屋。这样就安全得多了。后来的人把这叫做“构木为巢”(巢音cháo,就是鸟窝)。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大家一起摸索出来的。但是在传说中,却把这件事说成有一个人教大家这样做的,他的名字叫做“有巢氏”。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

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来。这就懂得了工人能够取火(从考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劳动人民,但是传说中又说成是一个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增加了。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

不知过了多少长的时间,人们开始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打猎,还发明了弓箭,这比光用木棒、石器打猎要强得多。不但平地上的走兽,就是天空上的飞鸟,水里的游鱼,都可以射杀、捕捉起来。捕来的鸟兽,多半是活的,一时吃不完,还可以留看、养着,留到下次吃,这样,人们又学会了饲养。这种结网、打猎、养牲口的活,都是人们在劳动中共同积累起来的经验。传说中却说发明这些事的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牺氏”(庖牺音páoxī,疱是厨房,牺是牲口的意思)。

这种渔猎的时期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人类的文明越来越进步。开始,人们偶尔把一把野谷子撒在地上,到了第二年,发现地面上生出苗来,一到秋天,又长成了更多谷子。于是,人们就大量栽种起来。他们用木头制造一种耕地的农具,叫做耒耜(音lěisì,一种带把的木锹)。他们用耒耜耕地,种植五谷,收获量就更大了。后来传说中把这些种庄稼的人说成是一个人,名叫“神农氏”。

传说中的神农氏还亲自尝过各种野草野果的味儿,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碰到有毒的。他不但发现了许多可以吃的食物,还发现了许多可以治病的药材。据说,医药事业,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从有巢氏到神农氏,这些传说中的大人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是从构木为巢,钻木取火,一直到渔猎、畜牧,发展农业,反映了原始人生产力的发展,倒是有一定道理的。公元1952年,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了一处大约六七千年以前的氏族村落遗址。从遗址中发掘出来的东西,知道那个时期的人已经学会饲养和农耕了。

『叁』 钻木取火是什么原理

钻木取火使用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钻木取火的发明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在远古时,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燧人氏发现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所以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较为粗糙,在摩擦时,摩擦力较大会产生热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钻木取火的发明来源于我国古时的神话传说。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是怎样进化的,我国古代也有许多传说。传说中有一些大人物,这些人往往既是首领,又是一个发明家。这种传说多半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想象出来的。
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简单,周围又有许多猛兽,随时随地会遭到它们的伤害。后来,他们看到鸟儿在树上做窝,野兽爬不上去,不能伤害它们。原始人就学着鸟儿的样,在树上做起窝来,也就是在树上造一座小屋。这样就安全得多了。后来的人把这叫做“构木为巢”(巢音cháo,就是鸟窝)。火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大家一起摸索出来的。但是在传说中,却把这件事说成有一个人教大家这样做的,他的名字叫做“有巢氏”。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

『肆』 钻木取火的原理

“钻木取火”运用的是摩擦生热的物理学原理。摩擦的过程实质上是:相互摩擦的物体表面分子相互碰撞的过程。

假定一个物体静止,另一物体相对该物体运动。则在此过程中,静止物体中的分子被撞击,获得了运动物体中分子的部分或全部定向动能。获得此定向动能的分子又会与周围的其它分子相互碰撞,由于分子间的碰撞极为频繁,而撞击的方向又是随机的,因此,原本的定向动能最终转变为无规则运动动能,即热运动动能增大。

从而导致相互摩擦的物体表面在宏观上表现为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另一方面,获得由定向动能转变而来的额外热运动能的表面附近分子,在运动中有可能会跑到物体内部,或与内部分子碰撞,从而使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加剧。从而导致整个物体变“热”。由于运动是相对的,因此,相互摩擦的物体实际上温度是同时升高的。

(4)半自动的钻木取火装置扩展阅读: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和分子质量有关,但如果想真正了解它,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分子的运动还与分子的间隔有关,比如说,在常温下,气体与气体之间的运动会很快,要观察其运动现象,最多只需1天;而液体需要1个月左右;而固体需几年。

并且我们会发现在分子的间隙上看:气体大于液体大于固体(分子间隙),因此,分子的运动与分子的间隔有关。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发现装热水的烧杯的颜色变化地快。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分子热运动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间进行。

『伍』 钻木取火 主要内容

1、钻木取火,指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钻木取火的发明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2、在远古时,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

3、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

4、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5)半自动的钻木取火装置扩展阅读:

1、相传一万年前,有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燧木,又叫火树,屈盘万顷,云雾出于其间。有鸟若鹗,用咀去啄燧木,发出火光。有位圣人,从中受到启发,于是就折下燧枝钻木取火,人们就把这位圣人称为燧人氏。

2、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据《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

3、《汉书》亦有“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的记载。清末著名学者尚秉和先生说:“火自无而有者也,其发明至为难能。燧皇感森林自焚,知木实藏火,不知几经攻治,几经试验,始钻木得之”。在熟食中,燧人氏不仅发明了人工取火,而且最早教人熟食。

『陆』 钻木取火的方法,要详细过程,

首先钻木取火是一个传说,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其次是木原料的本身较为粗糙,在摩擦时,摩擦力较大会产生热量(动能转化成内能)加上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当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时就会生出火来。

『柒』 钻木取火为什么这么难,钻了半小时也没成功下面我放的棉花

1.关键钻的速度要快;
2.钻的地方保温要好;
3.保持干燥;
4.继续;
5.继续;
6.烟来了...火来了...

『捌』 钻木取火是什么能的转换,说明为什么

ga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小结
武汉市钟家村中学 高凌

一、热现象:
温度不是热;它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量物体的温度。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二、内能
1、分子动理论: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②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③分子之间有间隙。
2、扩散: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②扩散现象
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③固、液、气都可扩散,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④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内能:①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②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③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④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⑤热运动:物体内部大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三、改变内能的方法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时。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 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2、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时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3,温度、热量、内能区别: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是一个过程。、、
吸收热量,不一定升温。如 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不一定增加。如: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攻,内能可能不变。
△内能:是一个状态
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生“热”的含 义: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量。.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温度‘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热能)

四、比热容
1、比热容:①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 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②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③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④水的比热容为4.2x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 的热量为4.2 x103J。⑤水常调节气温、取 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2、计算公式:Q吸=C m(t -to),Q 放=Cm(to- t)
3、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Q吸=Q放
五、燃料的热值
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
3、关于热值的理解:①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lkg”、“某种燃 料”、“完全燃烧”。1 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 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②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 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 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③酒精的热值是3.0 xl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J。
煤气的热值是3.9xl07J/m3,它表示:l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x107J。
4、公式:Q二mq(q为热值)。实际中,常利用Q吸二Q放即cm(t一t0)=nqm联合解题。
5、内能的利用方式:(l)利用内能来加热;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的转移过程。(2)利用内能来做功;从能的角度看,这是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6、热机:定义: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能的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蒸气机—内燃机一喷气式发动机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2
电与磁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钻、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分类:永磁体分为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5,磁场:①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②基本性质:磁场对放人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③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6、磁感应线:
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③典型磁感线④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但磁场客观存在。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E、磁感线不相交。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7、地磁场:
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二、电流与磁场:
1、电生磁
①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②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③电磁铁:A、定义:内部插人铁芯的通电螺线管。B、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后磁场大大增强。C、优点:磁性有无由通断电来控制,磁极由电流方向来控制,磁性强弱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线圈形状来控制。D、应用:电磁继电器、电话。④电磁继电器:实质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应用: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进行远距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⑤电话:组成:话筒、听筒 基本工作原理:振动、变化的电流、振动。
2、磁生电
①电磁感应的概念;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②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的转化是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③英国物理学家法拉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④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⑤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A电路是闭合的;B.导体要在磁场中要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C切割磁感线运动的导体只能是一部分。

3.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1、能量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电能、电磁能、核能等。
2、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转移
3、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阅读全文

与半自动的钻木取火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环卫设施生产需要哪些设备 浏览:234
机械结构设计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浏览:613
潍坊思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21
射精阀门是什么药 浏览:816
济南航空氢能源设备管哪里买 浏览:431
自动浇水装置节目 浏览:522
南昌市阀门厂金源社区 浏览:943
xrv仪表盘灯默认是什么颜色的 浏览:47
水泵带耦合装置作用 浏览:748
暖气关小阀门能减 浏览:771
废品机械师是什么平台的游戏 浏览:362
非自动衡器检定装置代码 浏览:433
机械表后面玻璃是什么意思 浏览:378
照明灯自动亮灭装置 浏览:137
废品机械师手机版要怎么造车 浏览:396
机械工程里学的是什么意思 浏览:159
东莞凯顺机械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331
什么设备需求发大 浏览:762
什么是液压机械挖机 浏览:74
开店卖消防器材的怎么样 浏览: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