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甲同学认为打开K 1 、关闭K 2 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
(1)根据装置I、Ⅱ的导管进出口顺序可知,装置Ⅱ只能用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因此利用装置I、Ⅱ可收集氧气、H 2 等难溶于水的气体. 故答案为:制取氧气(或制取不溶于水的气体) (2)白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白磷燃烧要消耗掉瓶中占空气体积 的氧气,所以待冷却后打开K 2 ,Ⅲ中的水倒流入Ⅰ中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 . 故答案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待冷却后打开K 2 ,Ⅲ中的水倒流入Ⅰ中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 . (3)①二氧化碳的特性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故答案为:紫色石蕊试液. ②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我们可进行如下操作:关闭K 1 、K 2 ,打开K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充分反应后打开K 2 ,Ⅲ中稀盐酸倒流入Ⅰ,说明广口瓶中的气体减少了;另外I中还会有气泡产生,因为从Ⅲ中流入的稀盐酸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产物反应,产生了气体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关闭K 1 、K 2 ,打开K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充分反应后打开K 2 ,Ⅲ中稀盐酸倒流入Ⅰ中有气泡产生. |
❷ 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叶的蒸腾作用.取三支试管,各注入相同体积的清水,分别插入一颗大
(1)、如图分析实验装置以及结合题意可知甲乙除了温度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回因此是一组对照答实验,甲的温度高,乙的温度低,结果甲的液面下降大,说明甲中的植物蒸腾作用旺盛,散失了大量的水分,促进了植物从试管中吸水,可见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甲和丙除了枝条的叶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所以变量是叶,因此甲丙是一组对照实验.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甲的叶子多所以进行蒸腾作用旺盛,散失的水分多,甲的液面下降较大.
(2)植物油比水轻,漂在水的上面形成一层油膜,能防止试管中水的散失.
故答案为:
❸ 丽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1)一氧化碳氧化铜的化学
(1)黑色的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被一氧化碳还原为红色的铜,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uO+CO
高温 | .
❹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用来验证CO具有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A中所
(1)装置A中是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Ca2++H2O+CO2↑; (2)实验室用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放出的热量导致盐酸挥发,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为除去氯化氢气体,选取的试剂应能除去氯化氢气体且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则只能选取可溶性的饱和碳酸氢盐,一般常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故答案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和二氧化碳不反应,所以能干燥二氧化碳;若实验中没有装置C,从B装置出来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氢气也能还原氧化铜,从而造成干扰, 故答案为:C和H2O反应生成的H2也能还原氧化铜; (4)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D装置中的黑色固体是炭,反应方程式为:CO2+C 高温 | .
❺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1)实验开始时,是先给氧化铜
(1)由于一抄氧化碳气体是可燃袭性气体,所以在点燃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使装置中的空气排净,然后再加热,防止气体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故填:先通一氧化碳 (2)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 △ | .
❻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激光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激光器发出的一束直径很小的红色激光进入一个一端
(1)双缝的缝间距离为d,双缝到感光片的距离为L,感光片上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为△x,则光的专波长λ= = 由游标卡属尺的读数原理知第1到第4个光点的距离是8.6mm. 由题意知:b= mm,d=0.22mm,L=1.0000m 所以波长为:λ= = =6.3×10 -7m. (2)蓝光波长小于红光波长,由λ= 知:变小. 故答案为:(1) ,8.6,6.3×10 -7;(2)变小.
❼ 小平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1)当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
(1)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当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说明CO与CuO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故填: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氧化铜前要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 故填:检验CO的纯度; (3)由于一氧化碳是一种能污染空气的气体,所以,在装置B中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故填: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❽ 董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1)说明利用该实验装置如
(1)控抄制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相等时间内,观察比较两个气球膨胀的程度,判断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2)装置气密性不好(气球漏气);球皮太厚;电阻R 1 、R 2 的阻值相近;电源电压太低(电流太小) (答案不唯一,任选其中两条) (3) 从做功角度(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生活经验:①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蒸气能把壶盖顶起;②水沸腾变成蒸汽,能为机械提供动力。 实验现象:①水沸腾时,继续加热,试管的塞子能被冲出;②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蒸气能推动叶轮转动。(合理即可,任选一条) 从热传递角度(利用内能加热物体) 生活经验:①水沸腾变成蒸气能为城市的集中供热提供优越的方式;②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 实验现象:(实验能说明沸水与同温度的蒸气给物体加热效果不同即可) 水沸腾时,继续加热,产生较多蒸气能把馒头较快蒸熟 (合理即可,任选一条) |
❾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A是一块水平放置木板,在其上等间隔地
(1) 水平 、 使每次平抛出的初速度相同(意思对即可,如:每次作同一平抛运动等版) (2)等效替权代小球平抛的水平距离d(意思对即可) (3)
❿ 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都是30
(1)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点,如图,可以看到,所有的点基本上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判定F与L的关系是 砝码质量(g) | 0 | 30 | 60 | 90 | 120 | 150 | 弹簧总长(cm) | 6.00 | 7.19 | 8.40 | 9.61 | 10.80 | 12.00 | 弹力大小(N) | 0 | 0.3 | 0.6 | 0.9 | 1.2 | 1.5 | 一次函数.画出一条直线,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直线上,或直线的两侧.该图线跟横轴交点的横坐标表示弹簧的原长.  △F | △x | | 求得:k=25N/m 故答案为:(1)如图,F与L的关系是一次函数.该图线跟横轴交点的横坐标表示弹簧的原长. (2)该图线跟横轴交点的横坐标表示弹簧的原长.k=25N/m.
与一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