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么算制冷剂
对于家用电冰箱来说,由于一般采用毛细管节流,其制冷剂的充注量很少。如采用CFC-12或HFC-134a作制冷剂,其充注量一般不超过200g,如采用HC-600a?异丁烷作制冷剂,则充注量更少,仅为80g以下。因此对制冷剂充注量的精度要求比较高,一般前者误差不得大于5g,后者不得大于2g。
制冷剂充注量初始值的确定
电冰箱制冷剂充注量取决于制冷系统管道内部容积大小?即压缩机排气量大小、蒸发器大小、冷凝管长短及储液器大小等 。目前尚无一准确计算公式可借鉴,对于CFC-12制冷剂,可采用下述经验公式进行估算。
式中 G—制冷剂的充注量(g);Ve—蒸发器等低压部分内容积之和(cm3);Vc—冷凝管等高压部分内容积之和(cm3)。
将上述算出的G再加30g作为试验电冰箱的初始制冷剂充注量。
或者与一台制冷量、有效容积相当的旧型号电冰箱进行比较,在旧型号电冰箱制冷剂充注量的基础上加30g作为试验电冰箱的初始制冷剂充注量。确定时需要考虑直冷、间冷电冰箱不同,往复式、旋转式压缩机不同,CFC-12、HFC-134a与HC-600a制冷剂不同等因素具体有所增减,如对HC-600a系统,以加10g为宜。
② 冰箱冷冻量怎么计算
总热量QT Kcal/h QT=QS+QT
空气冷却:QT=0.24*∝*L*(h1-h2)
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L*(T1-T2)
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L*(W1-W2)
冷冻水量V1 L/s V1= Q1/(4.187△T1)
冷却水量V2 L/s V2=Q2/(4.187△T2)=(3.516+KW/TR)TR
其中Q2=Q1+N=TR*3.516+KW/TR*TR=(3.516+KW/TR)*TR
制冷效率 —EER=制冷能力(Mbtu/h)/耗电量(KW)
COP=制冷能力(KW)/耗电量(KW)
部分冷负荷性能
NPLV KW/TR
NPLV=1/(0.01/A+0.42/B+0.45/C+0.12/D)
满载电流(三相)FLA(A)
FLA=N/√3 UCOSφ
新风量L CMH Lo=nV
送风量L CMH
空气冷却:L=Qs/〔Cp*∝*(T1-T2)〕
风机功率N1 KW
N1=L1*H1/(102*n1*n2)
水泵功率N2 KW
N2= L2*H2*r/(102*n3*n4)
水管管径D mm D=√4*1000L2/(π*v)
n3—水泵效率=0.7~0.85
n4—传动效率=0.9~1.0
F=a*b*L1/(1000u)
a—风管宽度 m
b—风管高度 m
u—风管风速 m/s
V1—冷冻水量(L/s)
V2—冷却水量(L/s)
注:1大气压力=101.325 Kpa
水的气化潜热=2500 KJ/Kg
水的比热=1 kcal/kg?℃
水的比重=1 kg/l
QT—空气的总热量
QS—空气的显热量
QL—空气的潜热量
h1—空气的最初热焓 kJ/kg
h2—空气的最终热焓 kJ/kg
T1—空气的最初干球温度 ℃
T2—空气的最终干球温度 ℃
W1—空气的最初水份含量 kg/kg
W2—空气的最终水份含量 kg/kg
L—室内总送风量 CMH
Q1—制冷量 KW
△T1—冷冻水出入水温差 ℃
△T2—冷却水出入水温差 ℃
Q2—冷凝热量 KW
EER—制冷机组能源效率 Mbtu/h/KW
COP—制冷机组性能参数
A—100%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B—75%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C—50%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D—25%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N—制冷机组耗电功率 KW
U—机组电压 KV
COSφ—功率因数 0.85~0.92
N—房间换气次数 次/h
V—房间体积 m3
Cp—空气比热(0.24kcal/kg℃)
∝—空气比重(1.25kg/m3)@20℃
L1—风机风量 L/s
H1—风机风压 mH2O
V—水流速 m/s
n1—风机效率
n2—传动效率
(直连时n2=1,皮带传动n2=0.9)
L2—水流量(L/s)
H2—水泵压头(mH2O)
r—比重(水或所用液体
水管管径的计算
由动量定理得
F×t=M×v
F是力
t是时间
M是质量
v是速度
因为F=p×s,M=P×s(按1米计算)
p是压强,
s是面积
P是密度
所以有
p×s×t=P×s×v×v
→p×t=P×v
已知压力、管径、水的密度、时间(可假定)
则可算出流速v
所以每秒的流量V=sv
提问人的追问 2009-11-14 10:05
我要的是工况制冷量,
冬天的火
回答采纳率:29.0% 2009-11-14 10:00
你是要压缩机选型吗?我有点忘了,如果不急的话,周一可以给你
子衿 回答采纳率:42.0% 2009-11-14 10:04
Q=cm(T2-T1)
Q单位J ; C比热,如果是水就是4.2kJ/K*kg ; T2-T1就是降温差值
制冷量=Q/4.2/t
t是时间,即降温需要多少时间
算出来的制冷量单位是大卡(kcal/h),然后再除以0.86就是制冷量(w)
如果是风冷,再除以2500,就是匹数
如果是水冷,再除以3000,就是匹数
“匹”是一个功率单位,就是一匹马力的意思:一匹马力=750W或735W 。对于家用空调器,用“匹”来衡量的确是国外的做法。这里的“匹”指的是输入功率。换算成我国习惯的以输出功率表示的W。一“匹”相当于2200W--2600W。所以用匹来衡量还是太粗了,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大一匹”,“小一匹”之说。一般说的一“匹”指的是制冷量为2300-2500w。大约的输入功率在800W左右。
③ 设计安装制冷机时怎样判断液气铜管中制冷剂的流速,从而选择铜管管径的大小
根据制冷机组的设计蒸发温度、冷凝温度以及所设计的能力大小,结合制冷剂类型所对应的焓值变化来计算冷媒的质量流量,转换成液态制冷剂的体积流量就可以接着往下计算了。
这样得出来的制冷剂流速是一个很大概的数值范围。
④ 空调冷媒管怎么计算
假设风管的速度为V,按照国标规定的范围,那么,由于通过的空气量是已知的。风道面积:风道面积=风量/(3600*假设风速),然后查看数据,选择风道的尺寸。
例如,假设前面计算的风道面积为0.23,我们可以选择一个500*500的风道,风道面积为0.25。将0.25代入公式:风速=风量/(风道面积*3600),即V=风量/(0.25*3600),即可计算500*500管使用后风道的风速。
最后,在实际流速满足规范的前提下的管径就是初步设计所求的管径,当然,后面还需要进行校核计算的。
(4)制冷剂的流速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制冷剂系统安装规范:
1、铜管要保持直线,分支要合理,管路要最短。多个并行系统必须确保管道是直线的和高度一致的。
2、铜管固定使用Ф8四周吊筋,水平安装吊架间距时,黄铜管直径大于20毫米,支吊架的间距不应大于2米。
当制冷剂管直径小于20mm时,支架与吊架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2m;铜管垂直安装时,管径小于20mm时,支架与吊架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3m;当制冷剂管直径大于20mm时,支架与吊架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2m。
3、铜管焊接。适当向下或水平横向焊接工作,尽可能避免开销焊焊接,必须第一个匹配的氮管填充0.05Mpa,洗去了比赛的空气管焊接过程中应用氮气保护,防止氧化后形成的焊接过程中焊接可用氮气吹冷,不要用冷水喷洒,以免产生裂缝联合闪光
4、管道的扩口连接。铜管切割时应尽量进行切割,注意防止铜片在膨胀后落入管中不得有歪斜、变形、裂纹等缺陷
5、在安装施工过程中,粉尘和水、气不可避免地进入管道,所以管道施工完成后必须对管道进行冲洗。(注意使用的气体应仅为氮气。)其他气体,如制冷剂或二氧化碳,有冷凝的风险,而氧气有爆炸的风险。
6、当制冷剂管与设备未连接时,应将制冷剂管口包扎密封,防止湿气、污物、灰尘等杂质进入制冷剂管。
⑤ 电冰箱制冷剂的流量
12KG/24h是冰箱冷冻室的冷冻能力,也就是说可以在24小时内把12KG的食物从常温冷冻至-18
℃。制冷剂流量与压缩机的排气量、毛细管内径、长度和管道阻力有关,单位是kg/s,用字母G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