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汽车空调系统内循环、外循环如何正确使用
汽车空调内循环和外循环的正确使用方法,最明显的区别是内循环和外循环的标识。内循环标志是汽车图形里一个循环箭头;外循环标志是一个箭头从车外进入车内。没弄懂空调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区别,你甚至连内外循环的使用方法都有可能是不正确的。
户外暴晒的空调制冷:空调先使用外循环,同时可以打开车窗加快散热速度。几分钟后关闭车窗,切换内循环,开启制冷。空调制暖:冷车启动不着急开空调,等待发动机温度提升后,再开启暖气使用内循环。当温度稳定后,适当切换到外循环,与车外进行换气。
⑵ 汽车空调制冷循环的四个过程。(指出各过程制冷剂状态、温度、压力的变化)
1、压缩过程。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该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压缩增压,这一过程是以消耗机械功作为补偿。在压缩过程中,制冷剂状态不发生变化,而温度、压力不断上升,形成过热气体。
2、冷凝过程。制冷剂气体由压缩机排出后进入冷凝器。此过程的特点是制冷剂的状态发生改变,即在压力和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由气态逐渐向液态转变。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呈高温高压状态。
3、节流膨胀过程。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膨胀阀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该过程的作用是是制冷剂降温降压、调节流量、控制制冷能力,其特点是制冷剂经过膨胀阀时,压力、温度急剧下降,由高温高压液体变成低温低压液体。
4、蒸发过程。制冷剂液体经过膨胀阀降温降压后进入蒸发器,吸热制冷后从蒸发器出口被压缩机吸入。此过程的特点是制冷剂状态由液态变化成气态,此时压力不变。节流后,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不断吸收气化潜热,即吸收热量又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该气体又被压缩机吸入再进行压缩。
(2)汽车制冷循环怎么使用扩展阅读
汽车空调的制冷系统由五大主要部件组成,即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干燥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各部件之间采用铜管或高压胶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系统,制冷剂以不同的状态在这个密封系统内循环,即以气体—液体—气体的状态变化。
制冷系统主要组成部件的功用:
(1)压缩机:制冷系统动力源,推动制冷剂在系统内不断地循环,依靠发动机通过皮带来传递动力,一般安装在发动机前部,发电机下面。
(2)冷凝器:类似发动机散热器,其主要作用是将制冷剂热量排放出去。一般装在车头的水箱前,利用发动机风扇和汽车行驶时产生自然风来强制冷却和散热。
(3)储液干燥器:串接在冷凝器后面,主要作用为吸湿和过滤,使系统正常运行。一般安装在车头位置。
(4)膨胀阀:也称为节流阀,安装在蒸发器入口前。主要作用是通过流速变化,将制冷剂液体节流减压,由冷凝压力降到蒸发压力。
(5)蒸发器:作用是使液态制冷剂蒸发以吸收车厢热量而制冷。它一般安装在车厢内,蒸发器内有鼓风机,可以不断地将制冷后的空气送出。
汽车空调制冷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四个过程:压缩过程、放热过程、节流过程和吸热过程。从压缩机排气口到膨胀阀入口是属于高压区(约1.5MPa),而从膨胀阀出口到压缩机内都属于低压区(约0.2MPa),同样从冷凝器中部到膨胀阀出口属于液态区,而从蒸发器到冷凝器上部属于气态区。
⑶ 汽车空调如何制冷
【太平洋汽车网】打着车,把风打开,点击A/C按钮,把温度调到低温。汽车空调制冷就是以制冷剂为热载体通过制冷循环进行制冷和除湿。制冷循环可以归纳为压缩、放热、节流和吸热四个过程。
汽车空调制冷就是以制冷剂为热载体通过制冷循环进行制冷和除湿。制冷循环可以归纳为压缩、放热、节流和吸热四个过程。
汽车空调制冷主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1、压缩机将从蒸发器吸回的制冷剂进行加压,以提高制冷剂温度,并将制冷剂变为高温高压汽态制冷剂。
2、高温高压汽态制冷剂进入冷凝器后,由于温度高于外界环境温度,所以想环境散热,将制冷剂变为中温高压液态制冷剂。
3、中温高压液态制冷剂出冷凝器后进入储液干燥器进行过滤及水分吸收,同时将一部分制冷剂储存在此处。
4、经过过滤的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进行减压。此时的制冷剂为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
5、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进入到蒸发器中。由于蒸发器中的空间突然间增大使得压力降低,制冷剂此时压力更低温度更低,由于远远低于环境温度,因此吸收环境温度使制冷剂汽化的同时将经过蒸发器外部的空气降温,通过鼓风机送入到汽车车厢中。
6、此时,空调制冷系统完成一个制冷循环。制冷系统周而复始地使制冷剂如此循环下去以达到制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