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沈阳机床的i5m8操作系统怎么样
i5机床都是搭载的沈阳机床自主研发的i5系统,国人开发的系统,是比较适合国人的操作习惯的,而且是电脑键盘式操作,方便,快速,至于系统方面,最大的亮点要数他的网络功能模块,支持在线下单生产,也就是说你的i5设备只要连着互联网,和你的办公电脑连着的话,那你在办公室,就可以下单让他在线生产,甚至你在北京,机床在深圳都是可以的在线下单的
⑵ 沈阳机床厂加工中心i5系统老是突然停机是什么情况
沈阳机床的i5智能机床,还远远达不到世界领先,首先是核心,系统不是领先的,i5用的是飞阳系统,而飞阳系统是仿造意大利的菲迪亚系统,并不是自主研发,在国内只能说有这个实力,在国际上还不是主流系统,毕竟日本发那科和德国西门子还是数一数二的,而且二者皆对我们技术封锁,其次是零件,沈阳机床生产的所有设备的所有核心关键部件全部依赖进口,而且是进口国解禁的部件,说白了就是人家觉得没什么技术含量了,想仿就仿吧,这里我要多说几句,沈阳机床生产的设备中用到的滚珠丝杠,直线导轨,角接触球轴承,向心推力轴承,滚子轴承,主轴轴承,全部都是小日本的,而且是三流的,他们自己用的是一流的,出口到西方国家的是二流的,剩下的才轮到我们,最后就是最最关键的人,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工匠精神,说白了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而机床的生产就是要有这个耐心,还要有技术,任何产品,质量都是第一位,机床更要精益求精,要想机床领先,人才必须领先,要想人才领先,就得多去学习学习学习,可是国企的生产氛围我不说大家也知道,领导一换政策全变,为何发那科西门子都能做到百年企业,而我们才刚刚学会爬,穷则思变,弱则自强,机床是工业的母机,甚至关系国家的存亡……沈阳机床并不领先,刮骨疗伤才能亮剑……
⑶ 谁说离开日本不行,看沈阳机床如何“智造”i5
如果国产设备的精度和控制系统能达到日本设备的水平的话就不用从海外偷运日本加工设备到国内进行军工产品的加工了。
⑷ i5数控系统究竟怎样
1.首先硬件单品上。机床没有任何问题。各部件均为优质进口。2。装配 和精度控制。质量保证这块。你可以参考一下沈阳机床其他系统产品。几乎相同、3.售后服务这块。应该来说是国内最好的。4.很重要的一点。系统本身。跟FUNUC. 西门子。有一定客观差距。当然I5也有很多比较好的功能。汉化也更加彻底。编程操作这块跟西门子很像。上手也不难。总的来说正常加工没有问题。但是跟国外很多年的成熟系统比。稳定型欠一些。
⑸ 如何理解沈机"i5"数控系统对中国工业的意义
“i5”不是中国开发出来的第一个数控系统,但却是中国第一个不跟随外国领先者的技术轨道而开发出来的数控系统,它因此显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不仅可以让一个国产数控系统“活下来”,而且正在展现出改变市场竞争格局的力量:中国在数控系统技术上的突破将由此实现。
比如,“i5”正在改变机床本身。当数控机床与机器人以及所有的系统都被连接在一起的时候,机床还会是现在的样子吗?传统的机床是一个独立的单元,那是因为要适应人工操作的要求。一旦生产过程完全实现数字化,机床作为其中的一种工具/设备就可能成为生产系统或其中一个单元的组成部分。
虽然机床作为机器工具的核心功能和核心知识仍然会存在下去,但机床的形式恐怕会变成另一种样子。如果这种变化发生,那么由数控机床的智能、互联所导致的革命过程也将继续深入下去。
也就是说,生产工具的智能、互联,对于制造方式带来的可能变化之一,就是打开原来不得不采取的企业内部纵向一体化的方式,代之以通过网络连接的社会专业分工。这种变化也会波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床企业之一的沈机自身。
由于沈机将来的经营活动中必将增加复杂的成分,如金融、租赁、云服务等,所以更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可能改变以前“大而全小而全”的纵向一体化结构,在智能、互联的支持下实行更加专业化的“系统集成”。
如果能够打开原来封闭式的产业链,就可以把大量新创企业整合进新的产业链,形成围绕沈机机床制造的产业集聚。如果不光沈机而且还有其他龙头企业也这样做,那么就可以形成“机器带”,即机器产业的集聚,这将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条新路。
“i5”革命代表着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因为仅从技术本身来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哪一个不体现在它身上?
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智能、互联的数控系统,“i5”将改变工业模式,成为新工业革命的预言者。迄今推动“共享经济”发展的智能、互联产品都是消费品,但“i5”机床是机器工具(资本品或生产资料),所以它会直接引发制造业的革命:改变制造方式;不仅重塑机床工业的价值链,而且可能重塑许多使用机床的工业的价值链并改变它们的边界;支持中国众多制造工业的升级。
“i5”数控系统是中国机床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重大技术创新。它的意义不仅是为中国机床工业提供了一个可用的数控系统,而更重要的是以其改变工业模式和制造方式的潜力,为中国向新工业革命的迈进开创了一条路径,并再次预示着中国工业可以通过自主创新赶上技术变化的步伐,让西方国家以新技术瓦解中国制造优势的想法化为泡影。
⑹ 沈阳机床场研制的i5T3数控系统 好吗
没见过,国产数控系统都是抄袭三菱的,就是价格便宜,可靠性什么就别提了,高档机床还真不能用。
⑺ 沈阳冠强工业产品营销中心合沈阳达飞哪个企业更值得选择
一是在美国加德纳公布的世界机床行业排行榜上,沈阳机床凭借27.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亿元)的销售收入,排名世界第一;
二是历经5年攻关,i5智能机床操作系统研发成功,这是世界上首个全智能机床“大脑”。
后来证明,这两大里程碑事件标注的,不仅是沈阳机床发展的顶点,更是兴衰的拐点。接下来的时间里,沈阳机床业绩断崖式下跌,走上巨亏之路,资不抵债,最终于2019年被司法重组。
朝阳即落日的背后,是一个个巨大的疑问:是什么原因让业绩全球第一的机床一哥,突然之间走向衰落?技术领先的i5智能机床,为何未能挽救沈阳机床的颓势?
朱志浩告诉记者,i5本身的技术是成熟的,但i5是一个组合品,体现在用户端的不仅仅是i5的技术功能,还有信息、控制等系统,以及不同场景下的用户使用习惯等,这些都会给机床使用体验带来差异。从推广使用情况来看,i5在市场上有成熟稳定的使用表现,当然它也有持续迭代和完善的空间。
“i5量产推广的时候,生产、组织、管理、营销等方面都有欠缺,我认为是存在的。但由此否定i5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我是不能同意的。”他说。
朱志浩同时认为,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到目前为止i5还是领先的。“现在大家所走的技术路线,和我们几乎是一样的,技术上没有超出我们目前达到的水平。”
知情人士介绍,对于i5机床的技术领先,关锡友始终高度自信。在关锡友看来,i5机床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商业化之路没有走好,这也与商业创新本身比技术创新更难有关。“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不是同一个量级的。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的技术创新,产业化却这么低?就在于我们轻视了商业创新。商业创新面对的是市场的诸多不确定性,需要企业家来洞察,并和社会建立广泛联系。可以说,对商业创新的重视不足是行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关锡友表示。
一位业内专家说,i5机床的适用性还需要在市场中验证,单靠一个技术或产品,短期内看也许并不能改变企业或行业,但沈阳机床率先发力,在机床行业深度应用互联网思维,力图打造机床行业的生态平台,从这一点看,思路是清晰的,也是有眼光的。
他认为,从更深层次来讲,沈阳机床通过研发i5机床,以自主研发技术向高端机床迈进,从国外市场壁垒中突围开辟新大陆,这是应该受到肯定的。正如路风在一份i5机床的报告中所评价的:“它不但突破了中国机床工业长期处于弱势的数控技术,而且以其智能、互联的特性为中国制造业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