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冷设备 > 膛线是什么机床

膛线是什么机床

发布时间:2022-12-13 19:38:38

⑴ “膛线”的作用是什么是什么原理

膛线的作用是使弹头旋转运动,以保持飞行稳定,提高命中精度和增大侵彻力。

⑵ 膛线是什么

膛线可说是枪管的灵魂, 膛线的作法在于赋予弹头旋转的能力, 使弹头在出膛之后, 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 虽然在15世纪就有使用膛线的纪录, 但是由于制造工艺的困难, 要到18世纪才得以普及.
枪管中下凹的部份称为阴线, 凸起的部份称为阳线. 一般而言, 枪械的口径应是从来复线的阳线到阳线的距离, 但是例外太多, 已成不了一个原则. 比如说.38和.357是一样的口径, 只是一个量的是阳线到阳线的距离, 一个量的是阴线到阴线的距离. 当然, 两者的弹头长度有所不同, 但光以口径而言是一样的.
膛线的数目, 没有一个标准, 从春田兵工厂的1903A3的2条到Marlin所谓的Micro Groove的22条.
阴线的深度在现代的枪管中, 大部份是在0.004到0.006寸之间. 但是阴线和阳线的形状, 又是一个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的情况.
丹麦的Rasmussen和英国的Metford(William E. Metford), 这种圆形的阴线据说可以减少枪管的残留物, 日本的99式步枪就是使用这种阴线. Mannlicher是奥地利的兵工厂, 这种阴线上宽下窄, 据说弹头比较容易旋转, 因此出枪口的初速会比较高而可以及远. 另外常听到的有Ballard膛线, 它是一种黑火药时期有名的长射程步枪, 这种膛线采用宽浅的阴线, 和现代Marlin 的Micro Groove类似.
来复线旋转的程度, 称为缠距. 如果须要愈长的距离来完成360度的旋转, 称为慢. 较短者称为快. 例如说在12寸之内完成一圈的要比9寸内完成一圈的慢. 缠距的差别主要在于是否能使弹头稳定, 不稳定的弹头除了沿着目标线旋转, 还会翻跟斗, 产生靶纸上产生Keyhole的现象.
枪管的长度对射击的初速, 有很大的影响. 在一定的长度内, 越长越好, 这是人类很早就发现的事实.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各国使用的步枪枪管长达30寸以上, 因为当时的战术想法是想要步枪兵能及远. 但是在一定的长度之后, 其所能取得的效益有限, 只是徒然增加重量, 而且使用不便. 因此后来标准的步兵武器枪管长度, 大多减少到20寸到24寸之间.
近来有人开始使用合成材质如碳纤维等, 包裹钢管, 一来由于弹头仍需在高速和高压的情况下通过枪管, 因此内部仍以各式各样的钢材最为理想, 但是外部使用合成材质可以增加散热性, 减轻枪管的重量, 这样的枪管目前仍然十分稀少昂贵, 而且直径远大于普通枪管. 相信将来的发展应是朝此方向, 以内外物理性质相异的材料, 经由加工合成.
枪管的要求不只是坚硬, 抗压和高温. 另一个必备的特性是轫性, 也就是说枪管还要具有一定的弹性. 否则太硬会造成金属太脆的结果. 有一些早期生产的M1903A1, 其枪管即有这样的问题, 如果持续射击, 有造成炸毁枪管的结果. 巴西的枪厂金牛座(Taurus), 在1998年开始, 推出了一系列以钛(Titanium)为材质的左轮枪, 号称又轻又耐久, 几乎不可能生锈, 但是它的枪管部份, 还是须要用钢材, 因为钛金属虽然坚硬, 却仍然无法满足作枪管所须的各项条件.
来复线的缠度计算:
5.56mm为例:
度数= arctan(Pi*直径/缠距) 直径和缠距都以英寸为单位
5.72=arctan(3.1415*0.223/7)
以缠距1:7而言, 缠度为5.72度。
最佳缠距的决定: 1920年代就发现的一条公式可以决定最佳的缠距, 称为Greenhill公式(Alfred G. Greenhill, 1847-1927),
在弹头初速为1500fps到2800fps间时:
缠距=150*(弹头直径)* (弹头直径)/ (弹头长度)
以147 grain, 1.125寸弹头的军用子弹为例:
12.649=150*(.308)2 /1.125 因此, 最佳的缠距应在1:12到1:13之间
在弹头初速高于2800fps时:
缠距=180*(弹头直径)* (弹头直径)/ (弹头长度)
(所有度量使用英寸)
以此方法决定出的缠距和弹头配套, 可以得到最稳定的射击结果。
计算来复线的角度, 可用以下的公式: 度数= arctan(Pi*直径/缠距) (直径和缠距均为英寸)
4.37=arctan(3.1415*0.308/12.649)
来复线产生方法, 是先在枪管钻出孔洞之后, 现代主要的有三种:
Broach Cut Rifling: 拉切式产生来复线。 用多次、 多钻刀拉过枪管的方式, 逐渐产生所须的来复线阴槽深度。 1950年代, 由Remington 的工程师首创。 现今大多数高品质的枪管用此法生产。
Button Rifling: 纽扣式产生来复线。 用高压将一个形状和来复线相反的纽扣状物体, 挤过枪管内部而产生来复线。
Cut Rifling: 切削式产生来复线. 使用单一钩状切刀, 慢慢的、 一条一条的制出来复线, 是最早的生产方式。 如今只有最精密, 最高级的枪管以此种方式生产。
膛线是枪的指纹(即不同的枪,子弹通过时有不同的膛线记号,就象人的指纹):
膛线是为了让子弹可以旋转而在枪身上刻上痕迹、子弹在通过膛线时候、在子弹的外侧也被刻上痕迹叫做膛线记号。别名·指纹枪。走私的东西一旦使用过的话就会被警察登陆在案、在此之后如使此枪犯罪就会重要的资料。
膛线的加工是用胸针之类的专用工具制作的、但即便是用同样的胸针、受工人和制造装置的影响、即便是同一个制造商的同一制品也不可能有完全一模一样的膛线。也就是说造出同样的膛线记号的枪是不可能的。
只是随着最近流行的冷间锻造法(cold hamming)枪的膛线是冲压成形方法制成、所以与胸针制造的膛线相比各个的样子都很相似。因此、膛线记号的严密的特性也变困难了
制作方法
1.刮刀法用一根比手枪内径略纫的钢棒,在它的特定部位刻挖一个槽,安装一块硬质合金钢片,钢片上有一条或二条凸出的有一定倾斜角的带状体,前端有利削部,并可调节凸起高度。在一条膛线位置上来回拉动数十次,就切副出一条阴膛线,然后调节位置再切刮下一条。这种方法切奇数或偶数的膛线一般用单刮刀,切偶数的膛线可以用双向刮刀。也可以在相对的位置安装单刮刀,双刮刀或三副刀,一次切出2至6条膛线。
2.钩刀拉削法把钩状切刀安置在比枪膛直径略细的钢拉杆上,钩形刮刀刃口的高度可以通过调节拉杆层部的螺丝来调节。每拉动通过枪管一次,拉杆移动几微米,随着枪管的匀速旋转,拉削出一条有一定缠度的阴膛线,达到预定宽度后,再换位置拉第二条膛线。早期的线膛枪拉一条阴膛线只要拉削二十次左右,而一支较好的枪拉削同样的阴膛线要拉削一百次左右。拉的次数越多,形成的拉槽越细,越精密。
3.组合环形刀拉削法在一根拉杆上固定25至30个硕质合金钢环,每个钢环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个钢环上加工有与阴膛线数量相同的等距的刮刀,每把切刀可循其缠角与下一个环上的切刀相连,从头连到尾部即可视为一条螺形线。每一个环上刀刃的突出量略大于前一个环,形成一组系列切刀,所开的槽具有稳定的宽度,深度和间隔,这种组合环形拉削刀通过枪膛—次.则可切削出全部的阴膛线,缩短工作时间,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4.顶锥(或膛线冲子)挤JE法用一个中段截面形态与线膛内截面形状相同的硬质合金(如碳化钨)无尖弹头形顶锥,通过内径比顶锥略小的枪管光膛时,枪管金属在顶锥的强力顶压下,通过枪膛,使膛内径略有增加,顶锥外表凸出部挤过膛内壁形成变形,即阴膛线,凹入部沿枪膛并紧贴内影挤过形成的变形,卯阳膛线。并因承受的大压力使膛内壁表面金属密度增加,硕度加大.同时完成了铰除疵点和制作脆线二返工序。膛内壁由于顶锥的坚硬与平滑的表面挤过而变得光滑。使得枪管的寿命成倍延长。这种方法最早是由德国人发明,70年代以后各因在生产枪管时已普遍采用。
无论用哪种力法制作膛线,在足够大倍数的显微镜下观察,都有很多裂纹留在凹槽的拉沟内,像锯齿形指向刮刀前进的方向。即使经过抛光成镀铬,仍然可以观察到。而切削加工过程的平移会产生随机的拉沟距离变化,形成稳定的特征。枪管钢材的材质也不是绝对均质的,管内壁上必然有些地方要硬一些,刮刀加工到此时会有不同的效果产生。金属的碎屑会有微观下直径的变化,在发射时就会检:弹头软金属上产生重复的痕迹。即使用项链加工后再抛光到摩氏8级,达到镜面效果,也会省其家族特征(同一顶锥制成所留下的特征),因为顶锥之间都有因加工形成的微小差异。而随着射击次数的增加。会产生随机性的磨损.锈蚀斑和化学气体腐蚀痕,形成个体差异。工厂在牛产中,会在一台挤压机上备置二个以上的顶锥,通常是随机交替使用,并不特定一个顶锥一次挤压出几根枪管的膛线。一个工序车间会有多台挤压机同时运作。虽然一个顶锥理论上可以挤出上千支枪管的膛线,但每一个批号的枪管会有细微的膛线差异,只要放大到足够的倍数,是可以区别其家族特征的。

⑶ 车膛线是什么意思

车膛线是枪管和炮管内壁上,被锻刻加工出来的螺旋形纹路,由阳线和阴线两部分组成,阳线是管内壁凸起的部分,而阴线就是下凹的部分。

⑷ 什么是膛线

膛线是为了让子弹可以旋转而在枪身上刻上痕迹、子弹在通过膛线时候、在子弹的外侧也被刻上痕迹叫做膛线记号。别名·指纹枪。走私的东西一旦使用过的话就会被警察登陆在案、在此之后如使此枪犯罪就会重要的资料。

⑸ 镗线是用什么设备加工的

目前被广泛采用的膛线加工方法主要有四种,拉线法、挤线法、电解法和精锻法。
拉线法,是用专用拉刀,但效率低,只适合小批量生产和对膛线暇疵的休整。
挤线法是用挤压头强行通过光膛进而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而形成膛线。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效率较高。而且还能提高枪管寿命。
电解法是以枪管做阳极,带凸凹的芯棒做阴极,在氯化钠溶液里,通过电解作用使光膛表面阴线部分析出金属而形成膛线,一般的大中口径枪管膛线都是用该方法加工的。
精锻法是在专门的枪管精锻机上进行的。这是目前较先进的一种方法,但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⑹ 枪的膛线是什么

膛线的作用在于赋予弹头旋转的能力, 使弹头在出膛之后, 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

三种常见的膛线类型

⑺ 谁能给我解释下什么叫膛线

膛线可说是枪管的灵魂, 膛线的作法在于赋予弹头旋转的能力, 使弹头在出膛之后, 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 虽然在15世纪就有使用膛线的纪录, 但是由于制造工艺的困难, 要到18世纪才得以普及. 枪管中下凹的部份称为阴线, 凸起的部份称为阳线. 一般而言, 枪械的口径应是从来复线的阳线到阳线的距离, 但是例外太多, 已成不了一个原则. 比如说.38和.357是一样的口径, 只是一个量的是阳线到阳线的距离, 一个量的是阴线到阴线的距离. 当然, 两者的弹头长度有所不同, 但光以口径而言是一样的. 膛线的数目, 没有一个标准, 从春田兵工厂的1903A3的2条到Marlin所谓的Micro Groove的22条.

⑻ “膛线”是指的什么

在身管内表面上,制成与身管轴线成一定倾斜角的螺旋形的凸起和凹槽。作用是 给予弹头旋转的能力,使弹头在射出膛之后,仍能保持稳定方向。阳线英文rifling lands
枪\炮膛内膛线的凸起部分。
阴线英文rifling grooves
抢\炮膛内膛线的凹进部分
一般枪械的口径的计算应该是从阳线到阳线的距离
膛线不是直线,是从底道口的螺旋线。
膛线的多少只影响子弹的旋转速度,影响子弹的穿透性,对精度的影响不大。
膛线根据旋转的方向可分右旋、左旋(从射手方向看去),右旋膛线比较普及;
虽然膛线的的数目没有一个既定标准,不过深度只能在固定的范围内;
膛线按截面形状分为矩形膛线、梯形膛、弓形膛线、圆弧形膛线、多弧形膛线、多边弧形膛线等。
膛线条数没有一个既定数目,2、4、6、8条甚至于更多,但一般常用的有:4(手枪、步枪等)、6(狙击步枪等重视精度的枪械)、8条(机枪),另有简化版武器只使用2条膛线(比如二战英国的斯登冲锋枪和美国春田M1903简化版步枪)。
关于膛线的相关术语
缠距就是枪管中的膛线旋转一周所前进的距离,缠距越小,弹头的转速就越高,弹头的稳定性就越好,当然了,如果缠距过大,会使弹头产生不稳定的情况,就是弹头在击中目标前就丧失稳定状态. 一般膛线的缠距是跟弹头的形状和初速相匹配,以求转速能达到弹头飞行轨迹稳定的要求。
缠距的计算方法
L = d π / tgα
L——缠距d——口径

⑼ 膛线是一种什么结构

膛线就是来复线,来复线指的是炮管及枪管内呈螺旋状凹凸的线,英语称作“rifle",中文称作“膛线”,日语称作“腔絏”。

无来复线和有来复线的区别:

如果没有来复线,弹头出膛之后,不会旋转,受重力影响,重的一端就会转向前面,从而增大了空气阻力,降低了杀伤力。

有来复线的枪管,弹头在出膛之后,快速旋转,保证了弹头细的端始终在前面,这样可以降低空气阻力,增大杀伤力。

枪的性能大幅提升:

虽然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来复线,但可以肯定的是,早在火枪时代,来复线就已经出现了。

枪管内部布满了螺旋状的来复线,所以枪管的横截面并不是一个光滑的圆,而是一个内部呈锯齿状的圆。

以口径为7.62mm的枪管为例,它的阴膛的深度是0.1mm,弹头的直径是7.82mm.射击的时候,火药燃烧,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把弹头压入枪膛,然后受膛线的影响,在枪管内快速螺旋前进,所以弹头离开枪管的时候,是高速旋转的。

⑽ 直膛线有什么用

直膛线是旋转膛线的雏形,请看下面的介绍。
膛线的英文单词是“rifling ”,这个词源于古高 地日耳曼语中的“riffilon”,原文为“波纹”、“细浪”。后来,又派生出“rifle” (线膛步枪)这个词。不过,我国早年将“膛线”翻译成了“来复线”,“线膛步 枪”翻译成了“来复枪”。
关于膛线,究竟谁是第一个发明者,众说纷坛。据记载,奥地利维也纳人凯尔 奈曾发明了直膛线,不过,这种直膛线是为了加速从膛口装弹,而不是为了使弹旋 转。英国伍尔威奇兵工厂的陈列室内保留有一些17世纪制造的线膛步枪,枪管里有 明显的旋转膛线。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抗英部队由于使用了线膛枪将装备滑膛 枪的英国人打得落花流水。15世纪末期,德国人研制出一种线膛枪。说得最为圆满 的可能是下列一则故事,我们不妨展开介绍。
1854年,英国测量员意特沃斯奉命改进枪的性能,正当他无计可施时,忽然间 联想到小孩玩的陀螺,他认为,陀螺之所以能旋转,是因为它不仅围绕着本身的轴 线转,而且陀螺轴线还围绕着垂直轴线旋转,转得越快,站得就越稳,摆动角越小, 因而不但保持方向不变,还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于是,他很快在枪管内刻制螺旋 膛线。遗憾的是意特沃斯的成功试验并没有受到重视,他研制成功的意特沃斯步枪 也无人问津。直到若干年后的1865年,另一位英国人梅特福在意特沃斯发明的膛线 基础上进行改进,才使膛线在枪上获得泛的应用。

阅读全文

与膛线是什么机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揭阳市固鹏五金制品厂 浏览:565
autocad电气机械有什么区别 浏览:504
特种设备安装上报哪些材料 浏览:770
自动灭弧选线装置 浏览:89
摩托车阀门什么意思 浏览:190
液化气阀门换胶垫 浏览:645
煤气管道两个阀门 浏览:213
自动排污泵控制装置的研究 浏览:883
国产调心轴承外径怎么计算 浏览:321
在CAD中消防阀门长什么样 浏览:629
kenshi机械四肢怎么搞 浏览:870
水塔自动浮球装置 浏览:660
机械革命怎么调风扇转速 浏览:275
海口修电动工具 浏览:319
制冷剂为什么是液化气 浏览:144
电动工具模具设计招聘 浏览:325
小学生设计一个净水器装置 浏览:314
雨刮器装置故障诊断方案设计 浏览:669
立式暖气阀门开关示意图 浏览:450
徐州电子称重仪表怎么调 浏览: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