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铣床对刀时应保证什么
刀具旋转,工件慢速手动进给。
对刀点是工件在机床上定位装夹后,用于确定工件坐标系在机床坐标系中位置的基准点。对刀点的准确性是保证数控铣床加工精度的重要前提,因此对刀点的确定十分重要。“对刀点”又被称为“起刀点”和“程序起点”,其确定原则一般如下:
1、对刀点要有利于程序编程。
2、对刀点位置需容易被查看,进而方便机械加工。
3、对刀点位置需容易被检验,进而便于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
4、在一般情况下,对刀点采用的均是工件坐标系的原点。
数控铣床是在一般铣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加工设备,两者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结构也有些相似。数控铣床有分为不带刀库和带刀库两大类。其中带刀库的数控铣床又称为加工中心。
1、进入车间实习时,要穿好工作服,大袖口要扎紧,衬衫要系入裤内。女同学要戴安全帽,并将发辫纳入帽内。不得穿凉鞋、拖鞋、高跟鞋、背心、裙子和戴围巾进入车间。注意:不允许戴手套操作机床。
2、注意不要移动或损坏安装在机床上的警告标牌。
3、注意不要在机床周围放置障碍物,工作空间应足够大。
4、某一项工作如需要俩人或多人共同完成时,应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一致。
5、不允许采用压缩空气清洗机床、电气柜及NC单元。
6、应在指定的机床和计算机上进行实习。未经允许,其它机床设备、工具或电器开关等均不得乱动。
Ⅱ 数控机床刀库的故障有哪些
刀库的主要故障有;刀库不能转动或转动不到位;刀套不能夹紧刀具;刀套上下不到位等 。
(1) 刀库不能转动或转动不到位。
刀库不能转动的原因可能有:联接电动机轴与蜗杆轴的联轴器松动;变频器故障,应检查变频器的输人、输出电压是否正常;PLC无控制输出.可能是接口板中的继电器失效:机械连接过紧,电网电压过低,刀库转不到位的原因可能有:电动机转动故障,传动机构误差。
(2)刀套不能夹紧刀具。原因可能是刀套上的调整螺钉松动,或弹簧太松,造成卡紧力不足,或刀具超重。
(3)刀套上下不到位。原因可能是装置调整不当或加工误差过大而造成拨叉位置不正确;限位开关安装不正确或调整不当而造成反馈信号错误信号
Ⅲ 加工中心对刀的问题
关于对刀这个一直对很多初学者都很困惑,容易犯迷糊搞不懂!对刀的原理就是把每把刀的长度差值找出来补正上去就OK了,不过要参考一下你的对刀原点是在顶面还是底面来确定补正值的正负!
如果是刀库的话你可以用主轴来作参考点然后把每把刀的值补正到H参数表里,程序中用G43H-来控制,相对应的刀号T对应相对的H号就OK了,最后用G49取消刀补!
Ⅳ 数控车床对刀问题
刀具磨损情况是很正常的,所以要求我们在对刀完成后加工要测量。不是说对刀准确就不需要测量了。再一个,机床丝杠有间隙。你的粗车刀对的再准确也需要测量后调整。另外,你一把刀的磨耗改了,并不影响其他的刀具。
Ⅳ 数控机床对刀详细的过程
方法是多种的,而且互有联系,没办法只介绍一种。
1、对刀方法:数控加工的对刀,对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加工零件的精度,还会影响数控机床的操作。
所谓对刀,就是在工件坐标系中使刀具的刀位点位于起刀点(对刀点)上,使其在数控程序的控制下,由此刀具所切削出的加工表面相对于定位基准有正确的尺寸关系,从而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在数控加工中,对刀的基本方法有试切法、对刀仪对刀、ATC对刀和自动对刀等。
2、试切法:根据数控机床所用的位置检测装置不同,试切法分为相对式和绝对式两种。在相对式试切法对刀中,可采用三种方法:
一是用量具(如钢板尺等)直接测量,对准对刀尺寸,这种对刀方法简便但不精确;
二是通过刀位点与定位块的工作面对齐后,移开刀具至对刀尺寸,这种方法的对刀准确度取决于刀位点与定位块工作面对齐的精度;
三是将工件加工面先光一刀,测出工件尺寸,间接算出对刀尺寸,这种方法最为精确。在绝对式试切法对刀中,需采用基准刀,然后以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测出其他刀具的刀位点与基准刀之间的偏差,作为其他刀具的设定刀补值。以上试切法,采用“试切——测量——调整(补偿)”的对刀模式,故占用机床时间较多,效率较低,但由于方法简单,所需辅助设备少,因此广泛被用于经济型低档数控机床中。
3、对刀仪对刀:对刀仪对刀分为机内对刀仪对刀和机外对刀仪对刀两种。机内对刀仪对刀是将刀具直接安装在机床某一固定位置上(对车床,刀具直接安装在刀架上或通过刀夹再安装在刀架上),此方法比较多地用于车削类数控机床中。
而机外对刀仪对刀必须通过刀夹再安装在刀架上(车床),连同刀夹一起,预先在机床外面校正好,然后把刀装上机床就可以使用了,此方法目前主要用于镗铣类数控机床中,如加工中心等。
采用对刀仪对刀需添置对刀仪辅助设备,成本较高,装卸刀具费力,但可节省机床的对刀时间,提高了对刀精度,一般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数控机床中。
4、ATC对刀:AIC对刀是在机床上利用对刀显微镜自动计算出刀具长度的方法。由于操纵对刀镜以及对刀过程还是手动操作和目视,故仍有一定的对刀误差。
与对刀仪对刀相比,只是装卸刀具要方便轻松些。自动对刀是利用CNC装置的刀具检测功能,自动精确地测出刀具各个坐标方向的长度,自动修正刀具补偿值,并且不用停顿就直接加工工件。
与前面的对刀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减少了对刀误差,提高了对刀精度和对刀效率,但需由刀检传感器和刀位点检测系统组成的自动对刀系统,而且CNC系统必须具备刀具自动检测的辅助功能,系统较复杂,投入资金大,一般用于高档数控机床中。
5、自动对刀:自动对刀是利用CNC装置的刀具检测自动修正刀具补偿值功能,自动精确地测出刀具各个坐标方向的长度,并且不用停顿就直接加工工件。自动对刀亦称刀尖检口功能。
在加工中心上一次安装工件后,需用刀库中的多把刀具加工工件的多个表面。为提高对刀精度和对刀效率,一般采用机外对刀仪对刀、ATC对刀和自动对刀等方法,其中机外对仪对刀一般广泛用于中档铿铣类加工中心上。
在采用对刀仪对刀时,一般先选择基准芯棒对准好工件表面,以确定工件坐标原点,然后选择某一个方便对刀的面,采用动态(刀转)对刀方式。
(5)带刀库的机床对刀有什么问题扩展阅读
例子如下:
例如,当加工零件时,如果按φ38㎜→φ36㎜→φ34㎜的次序安排车削,不仅会增加刀具返回对刀点所需的空行程时间,而且还可能使台阶的外直角处产生毛刺(飞边)。
对这类直径相差不大的台阶轴,当第一刀的切削深度(图中最大切削深度可为3㎜左右)未超限时,宜按φ34㎜→φ36㎜→φ38㎜的次序先近后远地安排车削。
Ⅵ 关于加工中心对刀问题
这么做是正确的,但是不推荐。因为如果多人操作机床或者多坐标加工的时候,这么做风险很大。在对刀页面有个基准高度,你把基准高度设为-50,Z仍然为0。然后对刀,效果是一样的。对完刀之后再修改基准高度,对已经对过的刀没有任何影响。
Ⅶ 数控铣床如何对刀
一、数控铣床对刀前的准备工作
1、对刀点的确定
对刀点是工件在机床上定位装夹后,用于确定工件坐标系在机床坐标系中位置的基准点。对刀点的准确性是保证数控铣床加工精度的重要前提,因此对刀点的确定十分重要。“对刀点”又被称为“起刀点”和“程序起点”,其确定原则一般如下:
(1)对刀点要有利于程序编程;
(2)对刀点位置需容易被查看,进而方便机械加工;
(3)对刀点位置需容易被检验,进而便于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
(4)在一般情况下,对刀点采用的均是工件坐标系的原点。
2、换刀点的确定
在数控铣床加工过程中难免遇到多刀加工,无论是自动换刀还是手动换刀,都需要确定换刀点的位置。因此,确定换刀点对于数控铣床多刀加工时的精度掌握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换刀点确定是以不允许碰伤刀具、夹具和工件为原则,换刀点在加工工件的轮廓外,并留有一定的安全空间。
二、卧式数控铣床多工位加工中的对刀问题
对于卧式数控铣床(设工作台沿X向、Y向移动,主轴沿Z向移动),当主轴和工作台分别回零后,工作台回转中心将与机床参考点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合。
此时工作台回转中心到主轴轴线与主轴前端面的交点的距离为XC、YC;机床坐标系下显示的坐标值此时为零,当主轴或工作台移动后,机床坐标系下所显示的X、Y值就是工作台回转中心相对机床参考点的坐标值,主轴中心相对机床原点的Z坐标值。
在确定的工位,移动主轴(沿Z向移动)和工作台(沿X、Y向移动),使所选的工件原点在X向、Y向与主轴轴线重合,在Z向与主轴前端面重合,即刀位点与工件原点重合,这时工作台回转中心在机床坐标系中的坐标值,即为该工位时工件坐标系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将此值输入到零点偏置寄存器相应位置,就可使用G54-G59指令建立工件坐标系。若使用G92指令建立工件坐标系,则刀位点也为主轴轴线与主轴前端面的交点,主轴和工作台的起始位置(程序起点)都在零点,则输入到零点偏置寄存器的值的负值即为G92指令后的X、Y、Z坐标值。
三、数控铣床几种对刀方法的分析比较
数控铣床加工时,对刀一般以机床主轴轴线与刀具端面的交点为刀位点。因此,无论采用何种工具对刀,目的都是为了使机床主轴轴线与刀具端面的交点与对刀点重合。
1、对刀点为圆柱孔的中心线
(1)采用千分表对刀。该种操作方法比较麻烦,效率较低,但对刀精度较高,对被测孔的精度要求较高,该方法适用于经过铰或镗加工的孔,对于粗加工后的孔不宜采用该方法。
(2)采用寻边器对刀。光电式寻边器一般由柄部和触头组成,两者之间存有一个固定的电位差。当触头装在机床主轴上时,工作台上的工件与触头电位相同,当触头与工件表面接触时就形成回路电流,使内部电路产生光、电信号。该方法与千分表对刀相比较,操作简单,但精度较低。
2、对刀点为两相互垂直直线的交点
(1)采用碰刀方式对刀。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加工,可以采用加工时所使用的刀具直接进行碰刀对刀,该方法比较实用,但由于其产生碰刀就会在工件表面留下痕迹,进而影响到对刀精度。为避免损伤工件表面,可以在刀具和工件之间加入塞尺进行对刀,在编程计算时就应将塞尺的厚度减去。
(2)机外对刀仪对刀。机外对刀仪是用来测量刀具的长度、直径和刀具形状、角度的专业工具。用机外对刀仪还可测量刀具切削刃的角度和形状等参数,有利于提高加工质量。在使用对刀仪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使用前要用标准对刀心轴进行校准,每次使用前要对Z轴和X轴尺寸进行校准和标定;
2)静态测量的刀具尺寸和实际加工出的尺寸之间有一差值,静态测量的刀具尺寸应大于加工后孔的实际尺寸,因此对刀时要考虑一个修正量,一般该修正量依靠操作者的经验预选,一般要偏大0.01~0.05mm。
3、刀具Z向对刀
Z向对刀一般有两种方法:
(1)机上对刀:该方法是采用Z向设定器依次确定每把刀具与工件在机床坐标的相互位置关系。
(2)机上对刀配合机外刀具预调,该方法对刀精度和效率高,但投资大。
对刀是影响数控铣床加工质量的一项重要环节,在数控铣床对刀前必须做好对刀点和换刀点的确定,进而确定工件坐标系在机床坐标系中位置的基准点。数控铣床的对刀方法有很多种,不同对刀方法有着不同特点,无论采用何种工具对刀,目的都是为了使机床主轴轴线与刀具端面的交点与对刀点重合,提高加工精度,促进机械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拓展资料:
数控铣床又称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铣床。英文意思是用电子计数字化信号控制的铣床。
数控铣床是在一般铣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加工设备,两者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结构也有些相似。数控铣床有分为不带刀库和带刀库两大类。其中带刀库的数控铣床又称为加工中心。
基本事项
1、进入车间实习时,要穿好工作服,大袖口要扎紧,衬衫要系入裤内。女同学要戴安全帽,并将发辫纳入帽内。不得穿凉鞋、拖鞋、高跟鞋、背心、裙子和戴围巾进入车间。注意:不允许戴手套操作机床;
2、注意不要移动或损坏安装在机床上的警告标牌;
3、注意不要在机床周围放置障碍物,工作空间应足够大;
4、某一项工作如需要俩人或多人共同完成时,应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一致;
5、不允许采用压缩空气清洗机床、电气柜及NC单元;
6、应在指定的机床和计算机上进行实习。未经允许,其它机床设备、工具或电器开关等均不得乱动。
Ⅷ 加工中心对刀步骤 加工中心常见对刀方法
对刀是加工中心对刀步骤最重要的操作内容,其准确性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对刀方法一定要同零件加工精度要求相适应。该文较系统地讲述了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常见对刀方法的使用及其优缺点,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刀的目的是通过刀具或对刀工具确定工件坐标系原点(程序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位置,并将对刀数据输入到相应的存储位置或通过G92指令设定。它是数控加工中最重要的操作内容,其准确性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
一、加工中心对刀步骤-工件的定位与装夹(对刀前的准备工作)
在数控铣床上常用的夹具有平口钳、分度头、三爪自定心卡盘和平台夹具等,经济型数控铣床装夹时一般选用平口钳装夹工件。把平口钳安装在铣床工作台面中心上,找正、固定平口钳,根据工件的高度情况,在平口钳钳口内放入形状合适和表面质量较好的垫铁后,再放入工件,一般是工件的基准面朝下,与垫铁面紧靠,然后拧紧平口钳。
二、加工中心对刀步骤-对刀点、换刀点的确定(1)对刀点的确定对刀点是工件在机床上定位装夹后,用于确定工件坐标系在机床坐标系中位置的基准点。对刀点可选在工件上或装夹定位元件上,但对刀点与工件坐标点必须有准确、合理、简单的位置对应关系,方便计算工件坐标系的原点在机床上的位置。一般来说,对刀点最好能与工件坐标系的原点重合。
(2)换刀点的确定
在使用多种刀具加工的铣床或加工中心上,工件加工时需要经常更换刀具,换刀点应根据换刀时刀具不碰到工件、夹具和机床的原则而定。
三、加工中心对刀步骤-数控铣床的常用对刀方法对刀操作分为X、Y向对刀和Z向对刀。对刀的的准确程度将直接映影响加工精度。对刀方法一定要同零件加工精度要求相适应。
根据使用的对刀工具的不同,常用的对刀方法分为以下几种:(1)试切对刀法;(2)塞尺、标准芯棒和块规对刀法;(3)采用寻边器、偏心棒和Z轴设定器等工具对刀法;(4)顶尖对刀法;(5)百分表(或千分表)对刀法;(6)专用对刀器对刀法。另外根据选择对刀点位置和数据计算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单边对刀、双边对刀、转移(间接)对刀法和“分中对零”对刀法(要求机床必须有相对坐标及清零功能)等。
Ⅸ 数控机床刀库的故障有哪些
德杰刀库是数控机床贮存刀具的地方,德杰刀库的形式有盘式刀库和链式德杰刀库两种。换刀装置有机械手交换和无机械手交换两种形式,用来在主轴和刀库之间实现刀具交换,机械手换刀结构速度快,无机械手换刀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换刀时间稍长
德杰刀库和换刀装置由于机械机构复杂,使用频繁,是数控机床较容易出故障的部位。刀库和换刀装置常见的故障是刀库不能转动或转动不到位、刀套不能夹紧刀具、机械手夹刀不稳或机械手运动误差过大等。刀库和换刀装置还装有机械原点和位置检测装置,由于电气原因造成刀库和换刀装置出现反馈信号错误的机会也很多。刀库和换刀装置产生故障的原因主要是机械结构的磨损和电气元件松动造成的,另外与装配时的调整不到位也有一定关系。
德杰刀库与换刀机械手常见的故障与排除方法:
1、刀库不能转动
电机轴与刀库回转轴联轴器松动。排除方法:紧固联轴器螺钉。
2、PMC无输出
I/O接口板继电器失效。排除方法:检查PMC相应接点信号。
3、德杰刀库转动不到位
传动机构有误差。排除方法:调整传动机构。
4、刀具从机械手中脱落
(1)机械手卡紧环损坏或没有弹性。排除方法:更换卡紧环或重新调整。
(2)刀具超重。排除方法:选择合适的刀具。
5、刀具交换时掉刀
机械手抓刀时没有到位,就开始拔刀。排除方法:调整机械手臂使手臂爪抓紧刀柄后再拔刀。
6、机械手换刀速度过快或过慢
换刀气缸压力太高或太低或换刀节流阀开口太大或太小。排除方法:调整换刀气动回路压力或流量。
7、刀套不能夹紧刀具
(1)刀套上调整螺钉松动,或弹簧太松造成卡紧力不足。排除方法:顺时针旋转刀套两边的调整螺母压紧弹簧。
(2)换刀时主轴箱没有回到换刀点或换刀点产生变动。排除方法:操作主轴箱运动回到换刀位置,或重新设定换刀点。
Ⅹ 请教数控车床对刀问题
对刀时是完全可以不切削的!切削的目的是针对毛坯料的(因为毛坯料可能端面不平,外圆不圆,这样如果不切削就测量可能不准确).所以一般切削对刀.对刀时切削后直接输入Z0,或X0就可以了,被切削的1MM不必考虑.就拿Z0来说明吧,你输入Z0时,系统就把该平面记为Z0面,你程序中的Z坐标全部是以这个Z0面来计算的,因此不会出现程序中输入Z-90而实际只车出89的情况!再拿外圆说明:比如你切削外圆后沿Z轴退刀测量外圆为90MM,这时系统就会记住这一点X方向就是90,如果你程序中出现X100,系统就会以你刚才对刀的那个90往外退10MM,如果你程序中出现X80,系统就会以你刚才对刀的那个90往里进10MM.不会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即外圆直径为100毫米的工件车到90毫米,因为对刀时车了1毫米,结果走完程序后却车到了89毫米)。所以对刀时测量一定要准确,因为以后程序中的值全是以你对刀的数值为参照的.
对刀时是完全可以不切削的!比如你做的是第二道工序,前面第一道工序已经把总长切削到要求的尺寸了,那么你第二道工序只能用刀尖接触一下然后输入Z0,如果你再切削对刀的话,那总长不就短了吗?那就报废咯.
第二,三,四号刀对刀和地一把刀方法一样!
打字打了半天你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