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防爆电器 > 防爆等级用于水煤气

防爆等级用于水煤气

发布时间:2021-02-06 03:43:37

⑴ 现有装置的防爆等级为d11ct4它所代表的含义是

防爆电气产品的型式为
隔爆型
,使用在II类
场所
的IIC级(类)别,爆炸性
气体

引燃温度
为T4的组内别。
d代表隔爆型;不容是11C是ⅡC,
等级
的划分主要是依照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或最小点燃电流(MICR)来区分的,ⅡC
包括氢、水煤气
乙炔
二硫化碳
硝酸乙酯
等;T4:气体点燃温度有关的电气设备(假定环境温度为40℃时)的最高表面温度为100-135℃

⑵ 哪种防爆等级的电气仪表设备可用于水煤气环境

本安,隔爆。
防爆设备定义:在规定条件下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环境点燃的电气设备专。
分为三属类
Ⅰ类:煤矿井下电气设备;
Ⅱ类:除煤矿、井下之外的所有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Ⅱ类又可分为ⅡA、ⅡB、ⅡC类,标志ⅡB的设备可适用于ⅡA设备的使用条件;ⅡC可适用于ⅡA、ⅡB的使用条件。
Ⅲ类:除煤矿以外的爆炸性粉尘环境电气设备。
ⅢA类:可燃性飞絮;ⅢB类:非导电性粉尘;ⅢC类: 导电性粉尘。
最高表面温度:电气设备在规定范围内的最不利运行条件下工作时,可能引起周围爆炸性环境点燃的电气设备任何部件所达到的最高温度。最高表面温度应低于可燃温度。
例如:防爆传感器环境的爆炸性气体的点燃温度为100℃,那么传感器在最恶劣的工作状态下,其任何部件的最高表面温度应低于100℃。

防爆电机防爆标识CT4和BT4区别

防爆电机防爆标识CT4和BT4区别:

1、等级不同

CT4防爆电机的防爆等级是ExdIICT4,BT4防爆电机的防爆等级为ExdIIBT4,防护等级低于CT4防爆电机。

2、使用范围不同

CT可用的范围是最广的。

3、适用气体环境不同

CT是乙炔、氢气级别的防爆等级,若环境里有乙炔、氢气这些气体,要用CT级别的防爆电机。

而BT不能用于乙炔气体的运作场所,只是中等级别的防爆定义。

防爆电机可以分为I类和II类两种类型,I类适用于煤矿井下运作电机设备的,II类是用于工厂防爆电机设备。

I类防爆电气设备是专门使用在煤矿井下作业,而煤矿井下的气体甲烷,所以I类电气设备不再分级。

II类防爆电机设备,按其适用于气体混合物最大安全间隙或最小点燃电流比分为A、B、C三级(即IIA、IIB、IIC)

CT4防爆电机的C就是厂用的意思,T4就是防爆电机可以承受高温的温度组别。

CT4防爆电机和BT4防爆电机表面温度等级从低到高的顺序是:T1(450℃)、T2(300℃)、T3(200℃)、T4(135℃)、T5(100℃)、T6(85℃) 。

(3)防爆等级用于水煤气扩展阅读

隔爆型电机采用隔爆外壳把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部分与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隔开。

但是,这种外壳并非是密封的,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可以通过外壳的各部分接合面间隙进入电机内部。

当与外壳内的火花、电弧、危险高温等引燃源接触时就可能发生爆炸,这时电机的隔爆外壳不仅不会损坏或变形,而且爆炸火焰或炽热气体通过接合面间隙传出时,也不能引燃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其主要特点如下:

1、功率等级、安装尺寸及转速的对应关系与DIN42673一致,同时考虑到与YB系列 的继承性和Y2系列的互换性,作了必要调整,更加有效和适用。

2、全系列采用F级绝缘,温升按B级考核。

3、噪声限值比YB系列低,接近YB系列的I级噪声,振动限值与YB系列相当。

4、外壳防护等级提高到IP55。

(5) 全系列选用低噪声深沟球轴承,机座中心高在180mm以上电机设注排油装置。

(6) 电机散热片有平行水平分布和辐射分布两种,以平行水平分布为主。

(7) 主要性能指标达到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

⑷ 下列哪种防爆等级的电气仪表设备可用于水煤气环境

由于水煤气环境是非常易燃,易爆的环境,所以说防爆等级要最高的电器仪表才可以使用。

⑸ 防爆区内单一可燃气体没有达到爆炸下线,混合气体有没有可能达到爆炸浓度

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是生产生活,特别是化工生产中极为普遍的爆炸现象。气体混合物有两种情况:一是单一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另有一种是多种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在这两种情况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发生爆炸,只有在一定的爆炸浓度范围,还需要一定的能量的点燃,才可能发生爆炸。由此可知对气体混合物的爆炸的最小点火能和爆炸极限的测定是相当重要了,也对生产生活特别是化工生产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2 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特性计算的相应条件
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参数影响的因素很多,例如,可燃气体及氧化剂的种类;气体浓度;点火源能量大小;点火位置;爆炸空间的封闭程度,障碍物的大小,数量及现状等。在文章中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仅对丙烷、丙烯、甲烷三种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混合爆炸的爆炸极限和最小点火能进行计算和研究。
3 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特性计算
3.1 最小点火能的计算
3.1.1 常用最小点火能的计算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引燃所必需的能量临界值亦称为最小火花引燃能或者临界点火能①。引燃源的能量低于这个临界值时,可燃混合系一般不会被点燃。最小点火能的测定可用电火花法,其放电能量可通过计算求得:
(3.1-1)
式中 E——放电能量,J;
V——导体间的电位差,V;
C——导体间等效电容,F。
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体时,点火能量过低将影响燃烧极限,使其值缩小。当混合系温度或压力升高时,所需临界点火能减小。如:乙炔在燃烧下限附近时需要很大的点火能,在稍大于化学计算浓度7.8%的附近(约9%)则只需最低的点火能(约0.02mJ)。10%的乙炔只要给足点火能(约100J)就能被点燃。压力上升时。乙炔分解爆炸的最小点火能减小。当两导体内的电位低于15kV时,将不会因静电放电使最小点燃能量大于或等于25mJ的烷烃类石油蒸气引燃;在接地针尖等局部空间发生的感应电晕放电不会引燃最小点燃能量大于0.2mJ的可燃气体(富氧环境除外)。
3.1.2 最小点火能的精确计算
由于上述测试方法忽略了火花放电过程等其他因素造成的能量损失,往往会导致最小点火能量的估算偏高。②更精确的测试方法是直接测出电极两端电压U(t)和放电电流波形I(t)曲线,然后通过功率曲线对时间积分来估算放电火花能量E,即:
E= (3.1-2)
t——放电时间,R——回路电阻
表3—1一些可燃气在空气中的点火能

燃气

点火能(10-5J)

化学计量

最小

甲烷
乙烷
正丁烷
正戊烷
丙烯

22.03
42.04
76.03
82.06
28.22

29.01
24.03
26.00
22.02
-22.52

3.1.3 丙烷80%、丙烯15%、甲烷5%三种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混合爆炸的最小点火能的计算
将丙烷80%、丙烯15%、甲烷5%的混合可燃气与空气混合物混合导入可燃气体最小点火能量测试装置中,当可燃气从可点燃到不能点燃时的电压V, 导体间等效电容为C,由公式(3.1-1)计算三种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混合爆炸的最小点火能:
3.2 爆炸极限的计算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80%。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在低于爆炸下限和高于爆炸上限浓度时,既不爆炸,也不着火。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这是因为爆炸极限越宽则出现爆炸条件的机会就多;爆炸下限越低则可燃物稍有泄漏就会形成爆炸条件;爆炸上限越高则有少量空气渗入容器,就能与容器内的可燃物混合形成爆炸条件。应当指出,可燃性混合物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虽然不会着火和爆炸,但当它从容器或管道里逸出,重新接触空气时却能燃烧,仍有发生着火的危险。
3.2.1 爆炸极限的单位
气体或蒸气的爆炸极限的单位,是以在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如氢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为4%~75%。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是以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质量比g/m3来表示的,例如铝粉的爆炸极限为40g/m3。
3.2.2 爆炸极下限和上限计算
各种可燃气体和燃性液体蒸气的爆炸极限,可用专门仪器测定出来,或用经验公式估算。爆炸极限的估算值与实验值一般有些出入,其原因是在计算式中只考虑到混合物的组成,而无法考虑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但仍不失去参考价值。
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所需的氧原子数估算有机物的爆炸下限和上限③,其经验公式如下:
爆炸下限公式:
(3.2-1 )
爆炸上限公式:
(3.2-2)
式中 ——可燃性混合物爆炸下限;
——可燃性混合物爆炸上限;
N——1mol可燃气体完全燃烧所需的氧原子数。
某些有机物爆炸上限和下限估算值如表3-2:
表3-2些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

名称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下限

上限

甲烷

5.0

15.0

乙烷

3.0

12.4

丙烷

2.4

9.5

正丁烷

1.9

8.4

异丁烷

1.8

8.5

正己烷

1.2

7.5

乙烯

2.7

36.O

丙烯

2.0

11

正丁烯

1.6

9.3

异丁烯

1.7

9.7

3.2.3 多种可燃气体组成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由多种可燃气体组成爆炸混合气的爆炸极限,可根据各组分的爆炸极限进行估算,其经验计算公式如下:
(3.2-3)
式中 Lm——爆炸性混合气的爆炸极限(%);
L1、L2、L3、Ln——组成混合气各组分的爆炸极限(%);
V1、V2、V3、…Vn——各组分在混合气中的浓度(%)。
V1+V2+V3+…Vn=100
该公式用于煤气、水煤气、天然气等混合气爆炸极限的计算比较准确,而对于氢与乙烯、氢与硫化氢、甲烷与硫化氢等混合气及二硫化碳的混合气体,则计算的误差较大,不得应用④。
3.2.4 爆炸危险度
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爆炸危险性可以用爆炸极限和爆炸危险度来表示,爆炸危险度即是爆炸浓度极限范围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值:
爆炸危险度说明,当气体或蒸气的爆炸浓度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浓度越低,爆炸上限浓度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3.2.5 丙烷80%、丙烯15%、甲烷5%混合气体爆炸极限
三种可燃气体丙烷80%、丙烯15%、甲烷5%混合的
爆炸下限:
爆炸上限:
爆炸危险度:为爆炸危险度=(9.88%-2.39%)/2.39%=3.134
该混合气体的爆炸范围为(2.39%~9.88%),在此范围外为安全的,但是在爆炸上限以上是潜在着危险的,由于外界的空气可以随时将该混合气体稀释至爆炸范围以内,而导致危险,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情况下都将气体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4 可燃气体混合爆炸特性
混合系的组分不同,爆炸极限也不同。同一混合系,由于初始温度、系统压力、惰性介质含量、混合系存在空间及器壁材质以及点火能量的大小等的都能使爆炸极限发生变化。一般规律是⑤:混合系原始温度升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增大,即下限降低、上限升高。因为系统温度升高,分子内能增加,使原来不燃的混合物成为可燃、可爆系统。系统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也扩大,这是由于系统压力增高,使分子间距离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使燃烧反应更易进行。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至一定值时,其上限与下限重合,此时对应的压力称为混合系的临界压力。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不成为爆炸系统(个别气体有反常现象)。混合系中所含惰性气体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混合系就不能爆炸。容器、管子直径越小,则爆炸范围就越小。当管径(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体积火焰所对应的固体冷却表面散出的热量就会大于产生的热量,火焰便会中断熄灭。火焰不能传播的最大管径称为该混合系的临界直径。点火能的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点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不等都会使爆炸极限扩大。除上述因素外,混合系接触的封闭外壳的材质、机械杂质、光照、表面活性物质等都可能影响到爆炸极限范围。
可燃性蒸气的爆炸极限值是由可燃液体表面产生的蒸气浓度决定的。对于可燃液体而言,爆炸下限浓度对应的闪点温度又可以称为爆炸下限温度;爆炸上限浓度对应的液体温度又可以称为爆炸上限温度

⑹ 防爆的防爆

(1)选择相应的防爆型仪表和防爆型电气设备,标准的结构有:隔爆型、增安型、正压型、充沙型、本质安全型和充油型等。
(2)选用适应的通风方法。
(3)预防或最大限度地降低易燃物质泄漏的可能性。
(4) 不用或尽量少用易产生电火花的电气元件。
(5)采取充氮气之类的方法维持惰性状态。
参见防爆膜。 定义:在规定条件下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环境点燃的电气设备。
分为三类:
Ⅰ类:煤矿井下电气设备;
Ⅱ类:除煤矿、井下之外的所有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Ⅱ类又可分为ⅡA、ⅡB、ⅡC类,标志ⅡB的设备可适用于ⅡA设备的使用条件;ⅡC可适用于ⅡA、ⅡB的使用条件。
说明:ⅡC标志是较高的防爆等级,但并不表示该设备性能最好。
最高表面温度:电气设备在规定范围内的最不利运行条件下工作时,可能引起周围爆炸性环境点燃的电气设备任何部件所达到的最高温度。最高表面温度应低于可燃温度。
例如:防爆传感器环境的爆炸性气体的点燃温度为100℃,那么传感器在最恶劣的工作状态下,其任何部件的最高表面温度应低于100℃。
温度组别: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按其最高表面温度划分为T1-T6组别 T1 T2 T3 T4 T5 T6 450 ℃ 300 ℃ 200℃ 135 ℃ 100 ℃ 85℃ III类:电气设备用于除煤矿以外的爆炸性粉尘环境
III类电气电气设备在分为:IIIA类:可燃性飞絮;IIIB类:非导电性粉尘;IIIC类:导电性粉尘。 将工厂或矿区的爆炸危险介质,按其引燃能量,最小点燃温度以及现场爆炸性危险气体存在的时间周期进行科学分类分级,以确定现场防爆设备的防爆标志和防爆形式。
名词解释:
ia 等级:在正常工作、一个故障和二个故障时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正常工作时,安全系数为 2.0;一个故障时,安全系数为 1.5;二个故障时,安全系数为 1.0 。
注:有火花的触点须加隔爆外壳、气密外壳或加倍提高安全系数。
ib 等级:在正常工作和一个故障时不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正常工作时,安全系数为 2.0 ; 一个故障时,安全系数为 1.5 。
正常工作时,有火花的触点须加隔爆外壳或气密外壳保护,并且有故障自显示的措施,一个故障 时安全系数为 1.0 。
EExd:是指将爆炸包起来的意思;
IIC:是指点燃能量uJ,280,>180,60...80,<60;T6:是指温度组别,即电气设备按其最大表面温度被分在不同的温度组别。气体的温度组别按不同的点燃温度划分。T6是85度。
隔爆型电气设备(d):是指把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和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的电气设备。
增安型电气设备(e):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火花或危险温度,并在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 以避免在正常和规定过载条件下出现点燃现象的电气设备。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i):在正常运行或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所产生的火花或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无火花型电气设备 (n):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产生电弧或火花,也不产生能够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温表面或灼热点,且一般不会发生有点燃作用的故障的电气设备。
防爆特殊型(s): 电气设备或部件采用GB3836-83未包括的防爆型式时,由主管部门制订暂行规定。送劳动人事部备案,并经指定的鉴定单位检验后,按特殊电气设备“s”型处置。 危险场所区域的含义,是对该地区实际存在危险可能性的量度,由此规定其可适用的防爆型式。
1、国际电工委员会/欧洲电工委员会划分的危险区域的等级分类
0区(Zone 0):易爆气体始终或长时间存在;连续地存在危险性大于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
1区(Zone 1):易燃气体在仪表的正当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或存在;断续地存在危险性10~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
2区(Zone 2):一般情形下,不存在易燃气体且即使偶尔发生,基存在时间亦很短;事故状态下存在的危险性0.1~10小时/每年的区域;
中国划分的有效区域和以上相同。
2、易爆区域等级划分,国际标准与美国标准的对照比较
I.E.C. N.E.C.
气体 Zone 0 Class I, Division I
Zone 1 Class I, Division I
Zone 2 Class I, Division II
粉尘 Zone 10 Class II, Division I
Zone 11 Class II, Division II
I.E.C.: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nterna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N.E.C.: 美国电气规程(National Electrical Code, U.S.A.) 防爆标志
IEC 防爆等级标准格式:Ex(ia)ⅡC T4 E:按CENELEC标志认可 Ex:防爆公用标志 ia:防爆型式(本质安全) Ⅱ:设备组别 C:气体组别 T4:温度组别 典型的危险性气体 欧洲电工
标准化委员会
EN50014EC 北 美
NEC500条款
CLASS1表气 中 国
GB-3836-1 最小点燃能量
(微 焦) 乙 炔 ⅡC A ⅡC 20 氢 气 ⅡC A ⅡC 20 乙 烯 ⅡB C ⅡB 60 丙 烷 ⅡA D ⅡA 180 注:中国GB3836标准规定ⅡC级最小点燃能量为19微焦耳,ⅡA级最小点燃能量为200微焦耳。
气体分组和点燃温度,在一定环境温度和压力下与可燃性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浓度有关。
根据可能引爆的最小火花能量,我国和欧洲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采用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将爆炸性气体分为四个危险等级: 温度组别
级别 T1 T2 T3 T4 T5 T6 Ⅱ A 甲烷、甲苯、甲酯、乙烷、丙烷、丙酮、丙烯酸、苯、苯乙烯、一氧化碳、醋酸乙酯、醋酸、氯苯、醋酸甲酯、氨 甲醇、乙醇、乙苯、丙醇、丙烯、丁醇、丁烷、醋酸丁酯 、醋酸戊酯、环戊烷、 戊烷、戊醇、己烷、己醇、庚烷、辛烷、环乙醇、松节油、石脑油、石油(包括汽油)、燃料油、戊醇四氯 乙醛、三甲胺 亚硝酸乙酯 Ⅱ B 丙烯酯、二甲醚、市用煤气 丁二烯、环氧丙烷、乙烯 二甲醚、丙烯醛、碳化氢 乙醚、二乙醚 Ⅱ C 氢、水煤气 乙炔 二硫化碳 硝酸乙酯 美国和加拿大首先将散布在空气中的爆炸性物体分成:
三个CLASS(类别):CLASSⅠ气体和蒸气;CLASS Ⅱ尘埃;CLASS Ⅲ纤维。
然后再将气体和尘埃分成 Group(组):
组名 代表性气体或尘埃
A 乙炔
B 氢气
C 乙烯
D 丙烷
E 金属尘埃
F 煤炭尘埃
G 谷物尘埃
2、温度组别(T组)
这是与气体点燃温度有关的电气设备(假定环境温度为40℃时)的最高表面温度,点燃能量与点燃温度无关。在标准BS5345第一部分中列出了所有可燃性气体和其组别。 最高表面温度(℃) 温度组别 常见爆炸性气体 IEC79-8 GB3836-1 450℃ T1 T1 氢气、丙烯腈等46 种 300℃ T2 T2 乙炔、乙烯等47 种 200℃ T3 T3 汽油、丁烯醛等36 种 135℃ T4 T4 乙醛、四氟乙烯等6 种 100℃ T5 T5 二硫化碳 85℃ T6 T6 硝酸乙酯和亚硝酸乙酯 1、各种防爆型式的对应标准 防爆型式 在英国允许
使用的场所 中国标准
GB3836 防爆型式
符 号 IEC标准
79- CENELEC标准
EN50 增安型 1或2 3 e 7 019 本质安全型 0,1或2 4 ia,ib或ic 11 020(设备) 隔爆型 d 2 d 1 018 特殊型 s 无 s 无 无 2、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用电气设备防爆类型选型表 爆炸危险区域 适用的防护型式
电气设备类型 符 号 0区 1、本质安全型(ia级) ia 2、其他特别为0区设计的电气设备(特殊型) s 1区 1、适用于0区的防护类型 2、隔爆型 d 3、增安型 e 4、本质安全型 ib 5、充油型 o 6、正压型 p 7、充砂型 q 2区 1、适用于0区或1区的防护类型 2、符合GB3836.4/8的设备 nA,nC,ic 3、防爆方法对危险场所的适用性: 序号 防爆型式 代号 国家标准 防爆措施 适用区域 1 隔爆型 d GB3836.2 隔离存在的点火源 Zone1,Zone2 2 增安型 e GB3836.3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Zone1,Zone2 3 本安型 ia GB3836.4 限制点火源的能量 Zone0-2 4 本安型 ib GB3836.4 Zone1,Zone2 5 正压型 px,py,pz GB3836.5 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 Zone1,Zone2 6 充油型 o GB3836.6 Zone1,Zone2 7 充砂型 q GB3836.7 Zone1,Zone2 8 无火花型 nA,nL,nC,nR,nZ GB3836.8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Zone2 9 浇封型 ma,mb GB3836.9 Zone1,Zone2 10 气密型 h GB3836.10 Zone1,Zone2 (BS EN60529;1992)
作为应用于易爆危险区的仪表,对其外壳的保护等级亦应作出规定,赋予一定的代码,即IP等级号。
IEC144规定的壳体保护等级由一个对应其抗外界物体冲击与穿刺能力及防水能力的代码表示。例如:本安型仪表测量电路板不应从其壳体中取出,否则会违反IP40所提出的最低要求。保护等级由两位数字组成,在其前加上IP字样。
第一位特征数字防止固定导体异物进入 0 无防护 1 固定异物直径大于50mm 2 固定异物直径大于12mm 3 固定异物直径大于2.5mm 4 固定异物直径大于1.0mm 5 防尘 6 尘密 第二位特征数字防止进水造成有害影响 0 无防护 1 垂直滴水 2 倾角75-90°滴水 3 淋水 4 溅水 5 喷水 6 猛烈喷水 7 短时间侵水 8 连续侵水 另注:
IP1 2
第一位数字 第二位数字
抗外界物体冲刺能力防水能力
0:无抗冲穿能力 0:无防水穿能力
1:外界物体尺寸大于50mm(特大) 1:水自落下滴
2:外界物体尺寸大于12mm(中) 2:水滴入角度为-15°
3:外界物体尺寸大于2.5mm(小) 3:水以60°角度喷射
4:颗粒状外界物体,粒度大于1mm 4:从各方面喷射
5:危险性尘埃 5: 50升/分的水束
6:穿透性尘埃(仅适用于特殊壳体) 6: 100升/分的水束
7:以1米/分的速度浸入水中
8:以预先商定的方式浸入水中 供电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将动力电与电子元件隔离。
2、采取措施杜绝外界干扰电磁场通过继电或电流输出端偶合至电子元件中。
3、限制传感电路的工作电源及电压
本安型电路可分为两类:ia及ib。Ib本安电路必须保证正常工作状态下以及系统中存在一起故障时,电路元件不发生燃爆。Ia本安电路则要求正常工作状况下及存在两起故障时,元器件不发生燃爆。 1、IEC / CENELEC / EUrOPE及NORTH AMERICA / FM标准为经常选用,而CANADA / CSA标准几乎在中国不使用。
例: CENELEC: Eex de/Eex d ib IIC T2-T6
FM: NI/I/Z/ABCD DIP/II, III/1/EFG
XP/I/1/ABCD DIP/II, III/1/EFG
CSA: Class I, Div 2, ABCD
2、新的欧洲防爆标准ATEX100a将取代原CENELEC标准(截止2003年)
ATEX 100a: II IG Eex ia IIB T6
I II 1G Zone 0 1D, 2D,3D st explosion
Mining other 2G Zone 1
Instry instry 3G Zone 2 安全栅安全参数定义:
*8226; 安全栅最高允许电压: Um
保证安全栅本安端的本安性能,允许非本安端可能输入的最高电压
*8226; 安全栅最高开路电压: Uoc
在最高允许电压范围内本安端开路时电压最大值
*8226; 安全栅最大短路电流: Isc
在最高允许电压范围内本安端短路时的电流最大值
*8226; 安全栅允许分布电容: Ca
保证本质安全性能情况下本安端最大允许外接电容
*8226; 安全栅允许分布电感: La
保证本质安全性能情况下本安端最大允许外接电感

⑺ 哪种防爆等级的电气仪表设备可用于水煤气环境

水煤气环境一般划分为ⅡC区,设备防爆型式:1,适用于0区和1区的防爆型式;2、n型;3、正压外壳型;4、为2区设计的特殊型式(Exs);5、设备保护级别:Ga、Gb、Gc

⑻ 煤气罐防爆减压阀真的有用吗

有用抄,安全防爆开关的功能,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发生胶管破裂,脱落,或调节器在最后使用寿命失控时,此情况有大量气体从前面向后面流动形成气压差,此时气流就会推动钢球关闭气路,有效防止气体的向外泄漏,确保安全。

⑼ 防爆电动葫芦的防爆等级是怎么分的呢

防爆电动葫芦根据国家标准《GB10222-2001防爆钢丝绳电动葫芦》、《GB12476、1-2000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器设备》、GB3836、1-2000《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d”》的规定,制成防爆等级为DIIBT4、DIICT4和DIPA20TAT4的防爆钢丝绳电动葫芦,适用于工厂爆炸性气性混合物存在的危险场所和工厂内有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品的危险场所。其主体可悬挂在工字钢轨道上作直线或曲线运行。
防爆电动葫芦主要分为ⅡA、ⅡB、ⅡC三个防护等级,温度组别为T1-T4组的可燃性气体或蒸汽与空气构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
防爆电动葫芦可以分B级、C级。防爆电动葫芦一般适用在1区、2区。防爆电动葫芦可适用的温度主要是从T1-T6,达到T6这个级别是最高温度限制。比方说DIICT4这个所代表的是:d代表隔爆型。II代表II类防爆,即厂用防爆。C代表可用于C级防爆区域,也就是可用于最危险的区域。T4代表温度组别。目前来说防爆电动葫芦用DIICT4等级的比较多。
请查看以下常用防爆级别分类及常见危险气体分类。
危险气体种类
EX IIBT4
乙烷、丙烷、丁烷、庚烷、乙烯、一氧化碳、汽油、丙酮、苯乙烯、甲苯、苯、甲醇、乙醇、氯乙烯、乙醛等。
EX IICT4
氢气、水煤气及EX IIBT4以外的气体。

⑽ 防爆电动葫芦的防爆等级是什么意思

防爆电动葫芦主要分为ⅡA、ⅡB、ⅡC三个防护等级,温度组别为T1-T4组的可燃性气体或蒸汽内与空气构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容合物的场所。防爆电动葫芦可以分B级、C级。防爆电动葫芦一般适用在1区、2区。防爆电动葫芦可适用的温度主要是从T1-T6,达到T6这个级别是最高温度限制。比方说DIICT4这个所代表的是:d代表隔爆型。II代表II类防爆,即厂用防爆。C代表可用于C级防爆区域,也就是可用于最危险的区域。T4代表温度组别。目前来说防爆电动葫芦用DIICT4等级的比较多。
危险气体种类EX IIBT4 乙烷、丙烷、丁烷、庚烷、乙烯、一氧化碳、汽油、丙酮、苯乙烯、甲苯、苯、甲醇、乙醇、氯乙烯、乙醛等。EX IICT4 氢气、水煤气及EX IIBT4以外的气体。

阅读全文

与防爆等级用于水煤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坏的轴承怎么画 浏览:318
21款本田crv仪表台怎么拆 浏览:639
手机怎样卸载小工具箱 浏览:826
办理ETC什么时候不用设备费 浏览:813
虚拟仪器函数模板怎么打开 浏览:508
制冷剂过冷1度等于多少阻力 浏览:397
野外拍摄用什么设备 浏览:386
更换轴承轴承如何弄下来 浏览:107
地暖红色和蓝色的阀门怎么关 浏览:165
铸造模具孔怎么设计 浏览:440
白银电动工具市场 浏览:425
直流电机轴承与电流怎么测量 浏览:606
小剪板机自动测量板材长度的装置 浏览:353
开了设备锁怎么进入QQ空间 浏览:245
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有哪些 浏览:968
博世电动工具财务报告 浏览:709
系统如何安装音频设备 浏览:41
风筛式清选装置机械设计 浏览:147
北汽新能源仪表盘上s是什么意思 浏览:636
数字无损检测设备哪里有 浏览: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