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煤矿井下电氧焊施工机电区应注意哪些
井下烧焊安全技术措施
(1)气割工作地点的前后两端各10m的范围内,应是不燃性材料支护,并应有供水管路,有专人负责洒水。工作地点应至少备有2个灭火器。
(2)在井筒和倾斜巷道内进行电焊、气焊等工作时,必须在工作地点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设施接受火星。
(3)工作前由机运队施工负责人做好气割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并统一指挥,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严禁违章作业。
(4)施工前由施工负责人向调度室请示,经调度室同意方可施工。
(5)由负责人安排专人将气割时使用的工具运到工作地点,运送气割工具时应做到以下工作:1)严禁人、物同罐笼上、下;2)严禁氧气瓶与乙炔瓶同罐笼上、下;3)储气瓶上、下时应通知绞车司机开车时车速放慢,严禁紧急停车;4)搬运储气瓶时应轻抬轻放。
(6)施工前,由安全部派安检员、通风队派瓦斯检测工、救护队派救护队员,携带灭火器和灭火水桶,在现场做好监督、监护和救护工作。
(7)施工前以上部门必须到现场后方可开始作业,若以上部门人员不齐不允许施工,由调度室通知其部门,影响工程进度及时间由不到现场部门负责。
(8)工作前由通风队瓦检员测量工作地点瓦斯,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只有在检查确认作业地点附近20m范围内巷道顶部和支护背板后无瓦斯积存时,方可允许电气焊操作。施工中瓦检员随时测量工作地点瓦斯,当瓦斯浓度达到0.5%时,立即停止作业,并用水迅速将焊渣及熔渣冷却。
(9)气焊工作时必须做到以下工作:每根乙炔管必须有防回火装置;氧气瓶、乙炔瓶的胶管接头、阀门的紧固件应紧固可靠,不准有松动、破损和漏气;氧气瓶及附件、胶管、工具上禁止沾油;乙炔瓶与氧气瓶间距离不少于10m;开启氧气或乙炔阀门时严禁撞击,防止产生火花;胶管接头应用细铁丝扎紧;作业火源距氧气、乙炔瓶之间距离分别不小于10m。
(10)气焊(割)结束后,应及时关闭氧气阀和乙炔阀,不准将氧气管及乙炔管放在掉有熔渣的不燃性材料上,并仔细检查,不许丢掉一切工、用具。工作完毕后工作地点应再次洒水并派专人留守1小时,发现异状,立即处理。
(11)在有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中进行电焊、气焊时,必须停止突出危险区内的一切工作。
(12)注意事项: A、割嘴不许沾染油脂、泥垢,配件不得碰伤。B、割嘴必须用螺帽压紧不准松动和漏气,孔道必须畅通。C、氧气阀与乙炔阀应灵敏可靠,氧气管必须采用能承受2MPa压力的畅通红色橡胶软管,乙炔管必须采用能承受0.5MPa黑色或绿色橡胶软管必须有合格证,否则不准使用,软管若有漏气、老化、鼓包和变质时,不得使用,软管长度一般为10-20米。E、乙炔管堵塞时严禁用氧气或压缩空气吹除,发生回火时应先关氧气阀后关乙炔阀,乙炔阀着火可采用弯折软管的方法将火熄灭。
(13)技术要求:A :焊缝应圆滑、平整,不准出现夹碴、气孔、裂缝等现象。B:切割面应平直,严禁出现凹凸不平、超限等现象。C:焊接面要达到规定强度。
2. 焊接切割设备有哪些安全要求
一、工作前应认真检查工具、设备是否完好。焊机的外壳是否有可靠的接地;焊机必须有良好的绝缘;电源接线柱必须有可靠的护罩。
二、焊机一次电源线不能过长,不允许有接头。二次线(龙头线),必须有足够的导电截面和良好的绝缘,接头一般不允许超过3个,并采取压接法,破损处应及时修补包扎好。焊接地线要有足够的截面并连接牢固。
三、电流闸刀应有防护罩,不许裸露,操作时应戴手套,人头偏斜,防止电弧灼伤。
四、焊接时应离易燃易爆物品5~10米。在舱室内施焊要注意甲板或舱壁的反面有无易燃物。在已装有设备器材或正在进行木作绝缘的舱内焊接时,应采取防火措施,并通知产品消防人员到场监护。
五、在狭小舱室和容器内焊接时,应加强通风, 必须有人监护,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
六、对做了油漆和绝缘的舱室和容器,必须进行通风,待溶剂挥发,表面固化,经测爆检查无可燃气体后,方可进行焊接。
七、禁止在有压力的或封闭的管道和容器上焊接,不得在带电物体上进行焊接。
八、高空作业时应系戴好安全带和安全帽,并将电焊龙头线妥善固定,不准缠在身上。
九、焊机不能淋雨曝晒,焊机的接地线和搭铁线不准搭在各种气瓶、管道、脚手架、钢丝绳、轨道、屋架、贮罐等上面。
十、工作完毕或即时工作结束应将电焊龙头线拿出舱外并盘挂好,切断、关闭电源、气源,检查作业区域及周边环境,消除火源。
十一、气割(焊)工具和设备在使用前应认真检查,不准使用不完好的漏气的或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工具设备。
十二、工作前和工作结束后认真检查和清理现场,消除隐患。
十三、氧气和乙炔胶管不能混用,氧气用红色胶管(耐压15kgf/cm?,1.47兆帕),乙炔用黑色胶管(耐压3kgf/cm?,0.294兆帕);胶管头要用铅丝扎紧固牢。新胶管使用前应吹除内部的灰粉,严禁一付胶管接用二把割具。
十四、氧气瓶、乙炔瓶及焊具均不得沾染油污,工作前应仔细检查瓶、管、割具等设施,不准漏气。
十五、工作中割咀或气焊枪头不能与工件太近,应避免工作时间长,割咀过热引起回火。
十六、发生回火时应立即关掉焊割具上的乙炔阀,再关氧气阀,稍停后再开氧气吹除割矩内部的烟灰和气体。
十七、当胶管燃烧或爆炸时,应立即关掉阀门,切断气源。
十八、禁止用焊割矩作照明,严禁用氧气作通风气源。
十九、气割(焊)时必须戴有色防护眼镜。
二十、使用数据机构的自动、半自动气割机时,应遵守电气安全规程,设备故障应由专业人员排除。
3. 请教高手,在焊电焊,气焊时要注意那些,
电焊工气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焊工安全规程
1、电焊、气焊工均为特程作业,身体检查合格,并经专业安全技术学习,训练和考试合格,颁发“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能独立操作。
2、焊接场地,禁止放易燃易爆物品。应备有消防器材,保证足够的照明和良好的通风。
3、操作场地10米内,不应储存油类或其它易燃易爆物品,(包括有易燃易爆气体的器皿管线)。临时工地若有此类物品,而又必须在此操作时,应通知消防部门和安技意部门到现场检查,采取临时性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操作。
4、工作前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操作时(包括打渣)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戴好防护眼镜或面罩。仰面焊接应扣紧衣领,扎紧袖口,戴好防火帽。
5、对受压容器、密闭容器、各种有桶、管道,沾有可燃气体和溶液的工件进行操作时,必须事先进行检查,并经过冲洗除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解除容器及管道压力,消除容器密闭状态(敞开口、施开盖),再进行工作。
6、在焊接、切割密闭空心工件时,必须留有出气孔。在容器内焊接,外面必须设人监护,并有良好通风措施,照明电压应采有12伏。禁止在已做油漆或叶涂过塑料的容器内焊接。
7、电焊机接地零线及电焊工作回线都不准搭在易燃、易爆的物品上,也不准接在管道和机床设备上。工作台回线应绝缘良好,机壳接地必须符合安全规定。
8、在有易燃、易爆物的车间、场所或煤气管附近焊接时,必须取得消防部门的同意并与煤气站联系好。工作时应采取严密措施,防止火星飞溅引起火灾。
9、高空作业应系安全带,采取防护设施并不准将工作回线缠在身上,地面应有人监护。
10、工作完毕,应检查场地。灭绝火种、切断电源才能离开。
11、助手必须懂得电焊、气焊的安全常识。操作者必须注意助手的安全。
手工电弧焊工
1、应掌握一般电气知识、遵守焊工一般安全规程;还应熟悉灭火技术、触电急救及人工呼吸方法。
2、工作前应检查焊机电源线、引出线及接线点是否良好;线路横越车行道应架空或加保护盖;焊机二次线路及外壳必须有良好接地;焊条的夹钳绝缘必须良好。
3、下雨天不准露天电焊,在潮湿地带工作时,应站在铺有绝缘物品的地方并穿好绝缘鞋。
4、移动式电焊机从电力网上接线或检线,以及接地等工作均应由电工进行。
5、推闸刀开关时,身体要偏斜些,要一次推足,然后开启电焊机;停机时,先关电焊机,才能拉断电源闸刀开关。
6、移动电焊机位置,须先停机断电;焊接中突然停电,应立即关好电焊机。
7、在人多的地方焊接时,应安设遮拦时应提醒周围人员不要直视弧光。
8、换焊条时应戴好手套,身体不要靠在铁板或其他导电物件上。敲渣子时应戴上防护眼睛。
9、焊接有色金属器件时,应加强通风排毒,必要时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10、修理煤气管或在泄漏煤气的地方进行焊接时,要事先通知煤气站及消防、消防、安技部门,得到允许后方可工作。工作前必须关闭气源,加强通风,把积余煤气排除干净。
11、工作完毕应关闭电焊机,再断开电源。
手工气割(焊)工
(一) 一般规定
1、严格遵守一般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电石、乙炔发生器、水封安全器、橡胶软管、氧气瓶的安全使用规则和焊(割)炬安全操作规程。
2、发气量5立方米/时或一次加料10KG以上的乙炔发生装置,应采用固定式乙炔发生器,建立乙炔站(房)。并由专人操作,遵守乙炔站安全运行规程。乙炔站、氧气瓶存放间或固定式乙炔发生器(或乙炔气瓶间)与厂房或其它建筑物的距离应该符合乙炔站设计规范。
3、工作前或停工时间较长工作时,必须检查所有设备。乙炔发生器氧气瓶及橡胶软管的接头,阀门及紧固件应紧固牢靠,不准松动、破损和漏气现象,氧气瓶及其附件橡胶软管、工具上不能沾染油脂的泥垢。
4、检查设备、附件及管路漏气,只准用肥皂试验。试验时,周围不准有明火,不准抽烟。严禁用火试验漏气。
5、氧气瓶、乙炔发生器与明火间的距离应在10米以上。如条件限制,也不准低于5米,并应采取隔离措施。
6、禁止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去工启氧气或乙炔气阀门。
7、设备管道冻结时,禁止有火烤或的工具敲击冻块。氧气阀或管道要用40℃的温水溶化;乙炔发生器、回火防止器及管道可用热水或蒸气加热解冻,或用23--30℅氯化纳热水溶液解冻、保温
8、焊接场地应备有相应的消防器材。露天作业应防止阳光直射在氧气瓶或乙炔发生器上。9、工作完毕或离开工作现场、要拧上瓶的安全帽,收抬现场,把气瓶和乙炔发生器放在指定地点。下班时应卸压、放水、取出电石篮。
10、 压力容器及压力表、安全阀、应按规定定期送交校验和试验。检查、调整压力器件及安全附件,应取出电石篮,采取措施,消除余气才能进行。
(二)橡胶软管
1、橡胶软管须经压力试验,氧气软管试验压力为20个大气压,乙炔软管试验压力为5个大气压。未经压力试验的代用品及变质、老化、脆裂、漏气的胶管不准使用。
2、软管长度一般为10-20米。不准使用过短或过长的软管。接头出必须用专用的卡子或退火的金属丝卡紧扎牢。
3、氧气软管为红色,乙炔软管为黑色,与焊炬连接时不可错乱。
4、乙炔软管使用中发生脱落、破裂着火时,应先将焊炬或割炬上的火焰熄灭,然后停止供气。氧气软管着火时,应迅速关闭氧气瓶阀门,停止供氧。不准用弯折的办法来消除氧气软管着火,乙炔软管着火时可用弯折前面一段的办法来将火熄灭。
5、 禁止把橡胶软管放在高温管道和电线上,或把重的或热的物件压在软管上,也不准将软管与电焊用的线敷设在一起。使用时应防止割破。软管经过车行道时应加护套或盖板。
(三)氧气瓶
1、每个气瓶必须装设两个防震橡胶圈。氧气瓶应与其他易燃气瓶油脂和其他易燃物品分开保存,也不准同车运输。运送时须罩上安全帽。禁止用行车或吊车吊运氧气瓶。
2、氧气瓶附件有毛病或缺损,阀门螺杆滑丝时应停止使用。氧气瓶应直立着安放在固定支架上,。以免跌倒发生事故。
3、禁止使用没有减压器的氧气瓶。
4、氧气瓶中的氧气不允许全部用完,至少应留0.05Mpa的压力,并将阀门拧紧,写上“空瓶”标记。
5、开启氧气阀门时,要用专用工具,动作要缓慢,不要面对减压表,但应观察压力表指针是否灵活正常。
6、遵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定期对氧气瓶作水压试验,
(四)焊(割)炬操作
1、通透焊漏炬或割炬的射吸能力,办法是:先接上氧气管,打开乙炔阀和氧气阀(此时乙炔管与焊炬割炬应脱开),用手指轻轻接触焊炬上乙炔进气口处,如有吸力,说明射吸能力良好。接上乙炔气管时,应先检查乙炔气流正常,然后接上。
2、根据工件的厚度,选择适当的焊炬、割炬及焊咀、割咀切割厚金属。
3、工作地点要足够清洁的水,供冷却焊咀用。当焊炬(或割炬)由于强然加热而发出“劈啪”炸呜气时,必须立即关闭乙炔供气阀门:并将焊炬(或割炬)放入水中进行冷却。注意最好不关氧气阀。
4、短时间休息,必须把焊炬(或割炬)的阀门闭紧,不准将焊具放在地上。较长时间休息或离开工作地点时,必须熄灭焊炬,关闭气瓶球形阀,除去减压气的压力,放出管中余气,并取掉乙炔发生器的浮筒或停止供水,然后收拾软管和工具。
5、焊炬(或割炬)点燃操作规程:
(1)点火前,急速开启焊炬(或割炬)阀门,用氧吹风,以检查喷嘴的出口,但不要对准脸部试风。无风时不得使用。
(2)进入容器内焊接时,点火和熄火都应在容器外进行;
(3)对于射吸式焊炬(或割炬),点火时,应先微微开启焊炬(或割炬)上的氧气阀,再开启乙炔阀,然后送到灯芯或火柴上点燃,再调节两把手阀门来控制火焰;
(4)使用乙炔切割机时,应先放乙炔气,再放氧气引火;
6、熄灭火焰时,焊炬应先关乙炔阀,再关氧气阀。割炬应先关切割氧,再关乙炔和预热氧气阀门。当回火发生后,胶管或回火防止器上喷火,应迅速关闭焊炬上的氧气阀和乙炔阀,再关上一级氧气阀和乙炔阀门,然后采取灭火措施。
7、操作焊炬和割炬时,不准将橡胶软管背在背上操作。禁止使用焊炬(或割炬)的火焰来照明。
(五)溶解乙炔安全使用
1、乙炔减压器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在装减压器以前应将气瓶阀连接口处的垃圾吹除,并检查轧兰和瓶阀的连接尺寸方法是否相符;垫片是否良好,安装轧兰必须装正。
(2)在使用时操作者应站在减压器的侧面,动作要轻缓。
(3)减压器只能用于规定的溶解乙炔气体,严禁与其他气体混用,以免发生危险。
(4)减压器在使用前后应妥善保管,防止灰尘进入进气口,并避免撞击、震动。应储藏在周围不含有易燃油物及腐蚀性气体、干燥通风的室内。
(5)如发现减压器损坏或漏气时,应立即检修和更换。
2、干式回火器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在使用中不能随意进行拆封自行调节,否则不起回火防止的安全作用。
(2)妥善保管,保持清洁防止油物用腐蚀性气体,延长使用寿命。
(3)如发现漏气应及时进行更新,以免造成事故。
3、溶解乙炔瓶安全使用规定:
(1)禁止敲击,碰撞,要轻拿轻放;
(2)不得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夏季要防止爆晒;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小于10米,(高空作业时,应是与垂直地面处的平行距离)。
(3)瓶阀冻结,严禁用火烘烤,必要时可用40℃以下的温水解冻;
(4)吊装、搬运时应使用专用夹具和防震的运输车,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和链绳吊装搬运;(5)严禁放置通风不良及放射性射线的场所,且不得放在橡胶等绝缘体上。
(6)工作地点不固定且移动较频繁时,应装在小车上;同时使用乙炔瓶和氧气瓶时,应尽量避免放在一起。
(7)、使用时要注意固定,防止倾倒,严禁卧放;
(8)使用必须装设专用的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
(9)使用压力不得超过0.15Mpa,输气流速不应超过1.5-2立方米/时、瓶;
(10)严禁铜、银、汞等及其制品与乙炔接触,必须使用铜合金器具时,合金含铜量低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