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器材知识 > 设备如何做测量系统分析

设备如何做测量系统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9 12:55:46

A. 做热收缩测试用到宽度测量设备和烘箱,对应的烘箱如何做MSA测量系统分析

可检测各种粮食 2、时间短,几分钟即可完成实验测定 3、全自动模式,确保测试准确 4、采用卤素光源加热、操作简单 5、效率高、无需

B. 测量系统分析相关资料看了很多,但就是对什么情况需实施MSA还是感到疑惑,很多人的意见都不一样在此请教

这里仅就自己搭建的复杂测量系统在新品导入阶段是否需要重新做GR&R做分析,其它情况可以借鉴。(游标卡尺等常用标准仪器,一次仪器校验就做完线性,偏移和稳定性研究了,但是你要是要求人员用游标卡尺量测两个孔圆心的距离,那就没办法了)
1、线性和偏移:如果新品main同原产品差异较大,而你在这个main附近又没有做过线性和偏移的研究,那么建议实施GR&R。
2、GR&R结果的两个关键指标R&R%和NDC(简单将R&R%理解为SS_M/规格范围NDC理解为SS_M/SS_T):SS_M已知
2.1规格范围未知,只看NDC就好了;规格范围已知,你找个接近的产品的GR&R,作为基准,推算下R&R%,看能不能满足要求
2.2你对推论得到SS_T是否有信心,如果有信心,就用新的SS_T推测下NDC,看能不能满足要求;如果没有信心,那么GR&R走一波吧
3、如果你的量测系统不只看R&R%和NDC,还关注其它的特性(如:人员和部件的交互作用等),那么你对这个测量系统所监控的特性一定很在意(如果不在意,看R&R%和NDC就够了),重新做GR&R吧
最重要的一点,经济性!站在你老板的角度考虑下投入产出比

C. 如何将msa测量系统分析做到合格

样品一定要特别加工,如10±0.05公差,样品要9.95、10.05、9.975、10.00、10.025,等数值都有,极限值样品少些,中间值样品多点。

D. 数字万用表的测量系统分析怎么做

变频器只会降压不会升压,你这属于测量问题。如果万用表没问题的话,用指针型电压表测量。 1:变频器输出为PWM波,含有较多的高次谐波。变频功率传感器通过对输入的电压、电流信号进行交流采样,再将采样值通过电缆、光纤等传输系统与数字量输入变频功率分析仪,数字量输入变频功率分析仪对电压、电流的采样值进行运算,可以获取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基波电压、基波电流、谐波电压、谐波电流、有功功率、基波功率、谐波功率等参数。 2:就国内变频器市场格局而言,业内人士将其概括为,变频器通用领域内资企业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竞争激烈导致10年价格大幅下滑;高性能市场仍以外资品牌为主,未来将成为国内变频器企业的主攻方向。是国内智能化电气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变频调速器、电机软起动器等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厂家,产品采用重载型设计,过载能力强,具有超大起动和运行容量、完善的自动检测、保护和控制性能,可以起动和控制任何类型的重型负载电动机,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造纸、化工、建材、机械、电力、以及建筑系统等所有工业传动领域 3:中国变频器的市场保持着12-15%的增长率,预计至少在未来5年内将会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中国市场上变频器安装容量(功率)的增长率实际上在20%左右,预计至少在10年以后,变频器市场才能饱和并逐渐成熟。 变频器作用 变频节能 变频器节能主要表现在风机、水泵的应用上。为了保证生产的可靠性,各种生产机械在设计配用动力驱动时,都留有一定的富余量。当电机不能在满负荷下运行时,除达到动力驱动要求外,多余的力矩增加了有功功率的消耗,造成电能的浪费。风机、泵类等设备传统的调速方法是通过调节入口或出口的挡板、阀门开度来调节给风量和给水量,其输入功率大,且大量的能源消耗在挡板、阀门的截流过程中。当使用变频调速时,如果流量要求减小,通过降低泵或风机的转速即可满足要求。 电动机使用变频器的作用就是为了调速,并降低启动电流。为了产生可变的电压和频率,该设备首先要把电源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DC),这个过程叫整流。把直流电(DC)变换为交流电(AC)的装置,其科学术语为“inverter”(逆变器)。一般逆变器是把直流电源逆变为一定的固定频率和一定电压的逆变电源。 对于逆变为频率可调、电压可调的逆变器我们称为变频器。变频器输出的波形是模拟正弦波,主要是用在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用,又叫变频调速器。对于主要用在仪器仪表的检测设备中的波形要求较高的可变频率逆变器,要对波形进行整理,可以输出标准的正弦波,叫变频电源。一般变频电源是变频器价格的15--20倍。由于变频器设备中产生变化的电压或频率的主要装置叫“inverter”,故该产品本身就被命名为“inverter”,即:变频器。 变频不是到处可以省电,有不少场合用变频并不一定能省电。 作为电子电路,变频器本身也要耗电(约额定功率的3-5%)。一台1.5匹的空调自身耗电算下来也有20-30W,相当于一盏长明灯. 变频器在工频下运行,具有节电功能,是事实。但是他的前提条件是: 第一、大功率并且为风机/泵类负载; 第二、装置本身具有节电功能(软件支持); 这是体现节电效果的三个条件。除此之外,无所谓节不节电,没有什么意义。如果不加前提条件的说变频器工频运行节能,就是夸大或是商业炒作。知道了原委,你会巧妙的利用他为你服务。一定要注意使用场合和使用条件才好正确应用,否则就是盲从、轻信而“受骗上当”。 功率因数补偿节能 无功功率不但增加线损和设备的发热,更主要的是功率因数的降低导致电网有功功率的降低,大量的无功电能消耗在线路当中,设备使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使用变频调速装置后,由于变频器内部滤波电容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无功损耗,增加了电网的有功功率。 软启动节能 1:电机硬启动对电网造成严重的冲击,而且还会对电网容量要求过高,启动时产生的大电流和震动时对挡板和阀门的损害极大,对设备、管路的使用寿命极为不利。而使用变频节能装置后,利用变频器的软启动功能将使启动电流从零开始,最大值也不超过额定电流,减轻了对电网的冲击和对供电容量的要求,延长了设备和阀门的使用寿命。节省了设备的维护费用。 2:从理论上讲,变频器可以用在所有带有电动机的机械设备中,电动机在启动时,电流会比额定高5-6倍的,不但会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而且消耗较多的电量.系统在设计时在电机选型上会留有一定的余量,电机的速度是固定不变,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时要以较低或者较高的速度运行,因此进行变频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变频器可实现电机软启动、补偿功率因素

E. 有关测量系统分析(MSA)的问题

1、对于车间和检验部门使用的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标准量具,依MSA需求,是必须做定期的检测分析的

2、测量系统分析(MSA)适用于具备计量值或者计数值的量具,针对一般的测试设备,不作要求MSA分析。

F. 测量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

从测量的定义可以看出,除了具体事物外,参于测量过程还应有量具、使用量具的合格操作者和规定的操作程序,以及一些必要的设备和软件,再把它们组合起来完成赋值的功能,获得测量数据。这样的测量过程可以看作为一个数据制造过程,它产生的数据就是该过程的输出。这样的测量过程又称为测量系统。它的完整叙述是: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称为测量过程或测量系统。
众所周知,在影响产品质量特征值变异的六个基本质量因素(人、机器、材料、操作方法、测量和环境)中,测量是其中之一。与其它五种基本质量因素所不同的是,测量因素对工序质量特征值的影响独立于五种基本质量因素综合作用的工序加工过程,这就使得单独对测量系统的研究成为可能。而正确的测量,永远是质量改进的第一步。如果没有科学的测量系统评价方法,缺少对测量系统的有效控制,质量改进就失去了基本的前提。为此,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就成了企业实现连续质量改进的必经之路。
如今,测量系统分析已逐渐成为企业质量改进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界和学术界都对测量系统分析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测量系统分析也已成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质量体系QS9000的要素之一,是6σ质量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此时,以通用电气(GE)为代表的6σ连续质量改进计划模式即为:确认(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和控制(Control),简称DMAIC。
从统计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测量系统分析实质上属于变异分析的范畴,即分析测量系统所带来的变异相对于工序过程总变异的大小,以确保工序过程的主要变异源于工序过程本身,而非测量系统,并且测量系统能力可以满足工序要求。测量系统分析,针对的是整个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它需要分析测量系统的位置变差、宽度变差。在位置变差中包括测量系统的偏倚、稳定性和线性。在宽度变差中包括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再现性。
测量系统可分为“计数型”及“计量型”测量系统两类。测量后能够给出具体的测量数值的为计量型测量系统;只能定性地给出测量结果的为计数型测量系统。“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通常包括偏倚(Bias)、稳定性(Stability)、线性(Linearity)、以及重复性和再现性(Repeatability&Reprocibility,简称R&R)。在测量系统分析的实际运作中可同时进行,亦可选项进行,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确定。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通常利用假设检验分析法来进行判定。
测量系统分析,是指用统计学的方法来了解测量系统中的各个波动源,以及他们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后给出本测量系统是否合符使用要求的明确判断。
测量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他们通常由偏倚和方差等统计指标来表征。
偏倚用来表示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质量特性基准值(真值)之差,其中基准值可通过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进行若干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
波动是表示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测量结果分布的分散程度,常用测量结果的标准差σms或过程波动PV表示。这里的测量过程波动是指99%的测量结果所占区间的长度。通常测量结果服从正态分布N(u,σ^2),99%的测量结果所占区间的长度为5.15σ。

G. 如何做好msa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SPC表格怎么做?不是不想正确回答你,是你问得太笼统?建议先了解一下SPC; SPC即统计过程控制。 是利用统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质量的目的。SPC强调以全过程的预防为主。 SPC统计过程控制 SPC是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的简称统计过程控制 利用统计的方法来监控过程的状态,确定生产过程在管制的状态下,以降低产品品质的变异 统计过程控制(简称SPC)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它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使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它认为,当过程仅受随机因素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受控状态);当过程中存在系统因素的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失控状态(简称失控状态)。由于过程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当过程受控时,过程特性一般服从稳定的随机分布;而失控时,过程分布将发生改变。SPC正是利用过程波动的统计规律性对过程进行分析控制。因而,它强调过程在受控和有能力的状态下运行,从而使产品和服务稳定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实施SPC的过程一般分为两大步骤:首先用SPC工具对过程进行分析,如绘制分析用控制图等;根据分析结果采取必要措施:可能需要消除过程中的系统性因素,也可能需要管理层的介入来减小过程的随机波动以满足过程能力的需求。第二步则是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 控制图是SPC中最重要的工具。目前在实际中大量运用的是基于Shewhart原理的传统控制图,但控制图不仅限于此。近年来又逐步发展了一些先进的控制工具,如对小波动进行监控的EWMA和CUSUM控制图,对小批量多品种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的比例控制图和目标控制图;对多重质量特性进行控制的控制图。 SPC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以美国Shewhart博士发明控制图为标志。自创立以来,即在工业和服务等行业得到推广应用,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SPC在日本工业界的大量推广应用对日本产品质量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世界许多大公司纷纷在自己内部积极推广应用SPC,而且对供应商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在ISO9000及QS9000中也提出了在生产控制中应用SPC方法的要求。 编辑本段SPC技术原理 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它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使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当过程仅受随机因素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受控状态);当过程中存在系统因素的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失控状态(简称失控状态)。由于过程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当过程受控时,过程特性一般服从稳定的随机分布;而失控时,过程分布将发生改变。SPC正是利用过程波动的统计规律性对过程进行分析控制的。因而,它强调过程在受控和有能力的状态下运行,从而使产品和服务稳定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编辑本段SPC可以为企业带来的好处 SPC强调全过程监控、全系统参与,并且强调用科学方法(主要是统计技术)来保证全过程的预防。SPC不仅适用于质量控制,更可应用于一切管理过程(如产品设计、市场分析等)。正是它的这种全员参与管理质量的思想,实施SPC可以帮助企业在质量控制上真正作到"事前"预防和控制,SPC可以: · 对过程作出可靠的评估; · 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 · 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发生; · 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定时的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检测和验证工作; 有了以上的预防和控制,我们的企业当然是可以: · 降低成本 · 降低不良率,减少返工和浪费 · 提高劳动生产率 · 提供核心竞争力 · 赢得广泛客户 · 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质量体系 编辑本段实施SPC的两个阶段 实施SPC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分析阶段,二是监控阶段。在这两个阶段所使用的控制图分别被称为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 分析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使过程处于统计稳态; 二、使过程能力足够。 分析阶段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生产准备,即把生产过程所需的原料、劳动力、设备、测量系统等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准备。生产准备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注意一定要确保生产是在影响生产的各要素无异常的情况下进行;然后就可以用生产过程收集的数据计算控制界限,作成分析用控制图、直方图、或进行过程能力分析,检验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统计稳态、以及过程能力是否足够。如果任何一个不能满足,则必须寻找原因,进行改进,并重新准备生产及分析。直到达到了分析阶段的两个目的,则分析阶段可以宣告结束,进入SPC监控阶段。 监控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使用控制用控制图进行监控。此时控制图的控制界限已经根据分析阶段的结果而确定,生产过程的数据及时绘制到控制上,并密切观察控制图,控制图中点的波动情况可以显示出过程受控或失控,如果发现失控,必须寻找原因并尽快消除其影响。监控可以充分体现出SPC预防控制的作用。 在工厂的实际应用中,对于每个控制项目,都必须经过以上两个阶段,并且在必要时会重复进行这样从分析到监控的过程。 编辑本段SPC的最新发展 经过近70年在全世界范围的实践,SPC理论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其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其在企业内的应用范围、程度也已经非常广泛、深入。概括来讲,SPC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分析功能强大,辅助决策作用明显 在众多企业的实践基础上发展出繁多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应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可根据不同目的、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在这一过程中SPC的辅助决策功能越来越得到强化; (2).体现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普及,SPC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上的应用也逐渐从生产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扩展到产品设计、辅助生产过程、售后服务及产品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强调全过程的预防与控制; (3).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要求将企业内外更多的因素纳入考察监控范围、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管理职能同时呈现出分工越来越细与合作越来越紧密两个特点,这都要求可快速处理不同来源的数据并做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适应这种需要,SPC与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编辑本段SPC生产统计过程控制 一、spc的基础知识 1.关于控制、过程、统计 2.特性及其分类 3.统计学基础 二、spc的基本原理 4.过程的理解与过程控制 5.波动及波动的原因 6.局部措施和系统措施 三、统计过程的控制思想 1.正态分布简介 2.统计控制状态及两种错误 3.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 4.过程改进循环 四、控制图类型 1.控制图应用说明 2.控制图的定义和目的 3.控制图解决问题思路 4.控制图益处 5.控制图分类 6.控制图的选择 五、建立计算型控制图的步骤和计算方法 1.均值和极差图 2.均值和标准差图 3.中位数和极差图 4.单值和移动极差图 六、计数型控制图与过程能力指数 1.过程能力解释前提 2.过程能力的计算 3.过程能力指数 4.过程绩效指数 七、过程判异准则 以下是常用的八项判异准则: 1、一点落在A区以外; 2、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 3、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 4、连续14点相邻点上下交替; 5、连续3点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 6、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 7、连续15点在C区中心线上下; 8、连续8点在中心线同侧无一点在C区内。 编辑本段SPC统计过程控制 1、前言─SPC的由来、发展和基本要求 2、识别关键控制点 3、数据变异的衡量和分析· 直方图 4、数据的动态变异· 控制图 4.1、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 4.2、ISO 8258:1991《休哈特控制图》(Control Chart)要点 4.3、常规控制图的类型和实例 s 控制图的结构和概念解释 s 控制图类型和用途 1) X平均与极差图(均值—极差控制图、均值—标准差控制图、中位数—极差控制图、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s 结构和应用流程 s 举例 2) I和MR控制图 s 结构和应用流程 s 举例 3) 离散U、C、P、NP控制图 s 结构和应用流程 s 举例 s 如何收集数据 s 采样及数据收集 s 设定和维持控制界限 4.4、控制图制订和使用中的若干实际问题 4.5、现代控制图技术案例 5、过程能力与过程性能(Process Capability / Performance)分析以及相应的指数CPK、PPK的应用 6、过程能力/性能的保证和提高---查找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逻辑推理工具 s 5M1E要素 s 分层法与排列图 s 用于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分析的非数字资料方法工具: 因果图、系统图与“5Why分析表”、关联图、故障树分析(FTA)、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法 7、如何实现有效的SPC现场控制 s 受控的标准 s 流程失控的表现 s 失控的现场应对 s 练习制作控制图进行失控分析 s SPC实施中现场“看得见管理”应用的直观显示图表 8、SPC的效果评估的方法 s 显著性检验 s 统计抽样检验 9、回归分析 s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s 曲线回归 s 双列相关分析 10、方差分析 s 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s 方差分析在MSA(测量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s 多重比较:q检验 11、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 DOE) --介绍正交试验设计 12、SPC项目的开展(SPC在QCC/QIT、6Sigma项目活动中的应用) 编辑本段如何创建SPC系统 1、关键流程的确定 2、稳定工艺过程 3、过程能力的测定和分析 4、确定控制标准 5、选择和建立控制图 6、制定反馈行动计划 7、MSA测量系统分析 8、SPC应用的有效性评估 9、SPC应用的团队活动 10、案例分析及实施疑难探讨 编辑本段SPC的有效实施 一、原因分析 目前我们国内许多企业也开始逐步认识和推广SPC,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企业对SPC缺乏足够的全面了解 2、企业对实施SPC的前期准备工作重视不够 3、未能有效地总结和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 二、改进对策 针对以上原因,要保证SPC实施成功,企业应重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公司领导的重视 2、工程技术人员的认识和重视 3、对全员加强质量意识的培训 4、重视数据的收集和异常数据的处理 5、实施PDCA循环,达到持续改进 编辑本段企业为什么要实施SPC SPC是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所信赖和采用的质量控制技术。半个多世纪以来,SPC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与繁荣。 新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塑造未来,质量也是竞争的关键。在一些行业,应用SPC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基本需求。 传统观念把检验作为质量保证的手段,只能事后判断,而应用SPC,能够把握先机,预防不合格品的出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SPC 强调全过程监控、全系统参与,并且强调用科学方法(主要是统计技术)来保证全过程的预防。SPC不仅适用于质量控制,更可应用于一切管理过程(如产品设计、市场分析等)。正是它的这种全员参与管理质量的思想,实施SPC可以帮助企业在质量控制上真正作到“事前”预防和控制 SPC可以帮助企业: · 对过程作出可靠的评估; · 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 · 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发生; · 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定时的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检测和验证工作; 有了以上的预防和控制,我们的企业当然是可以: · 降低成本; · 降低不良率,减少返工和浪费; · 提高劳动生产率; · 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质量体系。

H. PPAP中有一个测量系统分析研究怎么做啊

PPAP=Pro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 生产件批准程序
即生产件认可过程,要求按照节拍生产,制造出的样件用于验证生产能力.
PPAP生产件提交保证书:主要有生产件尺寸检验报告(FAI),外观检验报告(AAR),功能检验报告(这部分如是给客户提供原料,则多数由客户自行进行组装后的功能测试), 材料检验报告(SGS);外加一些零件控制方法和供应商控制方法,包括: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制造工程品质控制计划(PMP即QC工程图)、量测系统分析(MSA含GRR)、作业标准(SOP)、检验标准(SIP)、初期制程能力分析(CPK)等;主要是制造型企业要求供应商在提交产品时做PPAP文件及首件(样品),只有当ppap文件全部合格后才能提交,即正常交货(除非客户特许);当工程变更后还须提交报告。PPAP是对生产件的控制程序,也是对质量的一种管理方法。这里品保QA或QE参与的部分有:PMP、CPK、SIP、MSA和PSA(产品承认书的确认)、产品的检验与测试等。
TS/ISO规定应提交的文件和报告有:
1. Design Records(设计记录/图纸)
2. Any authorized Engineering Change Documents(工程更改文件)
3. Engineering Approval, when required (客户工程批准)
4. Design FMEA [Separate #](设计FMEA)
5. Process Flow Diagram(过程流程图)
6. Process FMEA [Separate #](过程FMEA)
7. Dimensional Results(尺寸量测结果)
8. Material Performance Test Results(材料/性能测试结果)
9. Initial Process Study [New Title](初始过程能力研究)
10. 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Studies(测量系统分析研究)
11. Qualified Laboratory (合格的实验室文件) Documentation
12. Control Plan(控制计划)
13. Part Submission Warrant(零件提交保证书)
14. Appearance Approval Report(外观核准报告,如需要)
15. Bulk Materials Req.Checklist
16. Sample Proct [Separate #](送样零组件/确定的送样数量)
17. Master Sample [Separate #](标准样件/封样用)
18. Checking Aids(检查辅具)
19. Records of Compliance with Customer-Specific Requirements(顾客特定要求的承诺记录/有毒物质依规范执行WSS-M99P9999-A1)/《OTS报告)/(D/CC核准书面记录)(遵照规范执行的声明)
20.质量指数(Quality Indices)
– Cpk- 稳定过程的能力指数,s的估计基于子组内变差
– Ppk- 性能指数,s的估计基于总体变差

阅读全文

与设备如何做测量系统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具磨磨头轴承怎么装 浏览:975
宝来仪表盘代表什么 浏览:748
主辅轴滚针轴承怎么装 浏览:989
舟山电动工具电机 浏览:634
空调制冷时为什么吹冷风 浏览:722
油润滑轴承盖该怎么设计 浏览:558
北斗测绘仪器测距离怎么用 浏览:730
家庭无土栽培装置设计 浏览:556
做机械防腐需要考什么证防腐 浏览:226
熔化实验的装置图 浏览:448
输电线路重合闸装置设计 浏览:81
超声波融合能用到什么行业 浏览:933
理发专用工具箱图片 浏览:587
轮缘润滑装置的作用有 浏览:562
广州市迈听音响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51
齿轮箱用什么轴承耐磨 浏览:376
ppr热熔阀门套什么定额 浏览:741
dts如何向内核注册设备 浏览:467
贷款购买设备支付的利息计入哪个 浏览:727
测甲醛仪器显示lo什么意思 浏览: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