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负载均衡是怎么做的~
1、服务直接返回:这种安装方式负载均衡的LAN口不使用,WAN口与服务器在同一个网络中,互联网的客户端访问负载均衡的虚IP(VIP),虚IP对应负载均衡机的WAN口,负载均衡根据策略将流量分发到服务器上,服务器直接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2、桥接模式:桥接模式配置简单,不改变现有网络。负载均衡的WAN口和LAN口分别连接上行设备和下行服务器。LAN口不需要配置IP(WAN口与LAN口是桥连接),所有的服务器与负载均衡均在同一逻辑网络中。
3、路由模式:路由模式的部署方式,服务器的网关必须设置成负载均衡机的LAN口地址,且与WAN口分署不同的逻辑网络。因此所有返回的流量也都经过负载均衡。这种方式对网络的改动小,能均衡任何下行流量。
(1)负载设备如何使用扩展阅读
负载均衡的算法:
1、随机算法:Random随机,按权重设置随机概率。在一个截面上碰撞的概率高,但调用量越大分布越均匀,而且按概率使用权重后也比较均匀,有利于动态调整提供者权重。
2、哈希算法:一致性哈希一致性Hash,相同参数的请求总是发到同一提供者。当某一台提供者挂时,原本发往该提供者的请求,基于虚拟节点,平摊到其它提供者,不会引起剧烈变动。
3、URL散列:通过管理客户端请求URL信息的散列,将发送至相同URL的请求转发至同一服务器的算法。
参考资料
网络-负载均衡
② 使用过负载均衡设备的高人交流经验
F5负载均衡技术
F5 BIG-IP LTM(本地流量管理器)是一台对流量和内容进行管理分配的设备。它提供12种灵活的算法将数据流有效地转发到它所连接的服务器
群。而面对用户,只是一台虚拟服务器。用户此时只需访问定义于BIG-IP LTM上的一台服务器,即虚拟服务器(Virtual Server)。但他们的
数据流却被BIG-IP灵活地均衡到所有的物理服务器。
BIG-IP LTM可以通过多种负载均衡算法对流量进行分配,这些算法包括:
轮询(RoundRobin)
比率(Ratio)
优先权(Priority)
最少的连接方式(LeastConnection)
最快模式(Fastest)
观察模式(Observed)
预测模式(Predictive)
动态性能分配(DynamicRatio-APM)
动态服务器补充(DynamicServerAct)
服务质量(QoS)
服务类型(ToS)
规则模式
③ 电源是什么的设备,负载是什么设备,传输环节用于什么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设备,而负载则是消耗电能做功的设备。
举个例子,对于手电筒而言,电池就是电源,而白炽灯或者LED灯就是负载。
④ 实例讲解如何实现负载均衡
它们是按SMP、NUMA、MPP、集群、分布处理从最紧密到最松散的排列。 SMP(多处理系统):这种系统是在一台计算机里有多个CPU,CPU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它们共享内存空间和I/O设备。其工作方法是由操作系统负责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并发进程,然后让其在不同的CPU上运行。 NUMA(非统一内存存取):这种系统可以让多处理计算机的CPU比SMP更高效地共享本地内存,CPU可以更快速地存取单一的内存区域,不过如需要也可以用间接方式存取其他区域的内存,这种方法是让某些CPU在给定范围的物理内存中有更大的优先使用权。 MPP(巨型并行处理):这种系统的节点都有自己的CPU,并有自己的专有资源。此种结构相对独立,但各个节点一般没有完全存取I/O的能力。 集群:集群系统是由独立的计算机组成,但有控制管理工具统一管理。 分布处理:它是比我们要构筑的集群系统更松散的连接,一般是任务在不同的地方完成,没有可以作为整体管理的单一实体。 以上的聚合方式有紧有疏,它们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可自己找些资料看,这里只是想让大家了解它所处的位置。 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 集群的目的是共享和高效地利用资源,提供大型运算,提供负载均衡分配请求压力以及出现故障时能够进行切换实现高可用性。 限于篇幅,本文只对负载均衡的实现做些介绍(针对TurboLinux Cluster Server)。通过对相关软件的分析,实现集群负载的功能是通过流量管理实现的,具体有这样几种实现方法:直接路由(Direct forwarding)、网络地址转换(NAT)、隧道技术(Tunneling)。 直接路由(Direct forwarding) 当参与集群的计算机和作为控制管理的计算机在同一个网段时可以用此法,控制管理的计算机接收到请求包时直接送到参与集群的节点。优点是返回给客户的流量不经过控制主机,速度快开销少。 网络地址转换(NAT) 这种方法可能大家较熟悉,地址转换器有能被外界访问到的合法IP地址,它修改来自专有网络的流出包的地址,外界看起来包是来自地址转换器本身,当外界包送到转换器时,它能判断出应该将包送到内部网的哪个节点。优点是节省IP地址,能对内部进行伪装;缺点是效率低,因为返回给请求方的流量经过转换器。 隧道技术(Tunneling) 这种方式是在集群的节点不在同一个网段时可用的转发机制,是将IP包封装在其他网络流量中的方法,为了安全的考虑,应该使用隧道技术中的VPN,也可使用租用专线。 集群所能提供的服务是基于TCP/IP的Web服务、Mail服务、News服务、DNS服务、Proxy服务器等等,下面我们将就具体的产品TurboLinux Cluster Server 来实现一个进行负载均衡集群系统,用于提供Web和FTP的服务。四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实例 所提供的服务:Web、FTP。 系统的实现目的:做一个较完善负载均衡的系统,以便能用到其中的较多的功能。 采用设备状况:使用四台服务器,其中3台装TurboLinux Cluster Server,1台安装Windows 2000 Sever。系统安装1.在两台服务器上安装TurboLinux, apache和wu-ftpd也要安装,因为集群要提供这种服务,安装完后重启,挂接光驱在目录/mnt/cdrom下,执 行./TLCS-install,然后按提示完全安装。
⑤ 设备的负载率是指什么意思
负载率指该抄变压器实际承担的负荷与其容
量之比,用于反应变压器的承载能力,其运行曲线是否位于最佳的75~80%之间。
对于通信电源而言的负载就是通讯设备。比如说一台多媒体服务器需要通信电源给它提供电能,该台多媒体服务器就是该通信电源的负载。我们常见的通讯设备均为通信电源的负载,如光传输设备、交换设备、微波设备、核心网设备、通信基站等等。
(5)负载设备如何使用扩展阅读
变压负载率的计算
一般按测量的电压算,没有电压测量数据按额定电压计算。
A相视在功率:201x0.231=46.431(kVA)
B相视在功率:109x0.231=25.179.(kVA)
C相视在功率: 98x0.22=22.638(kVA)
三相总计:46.431+25.179+22.638≈94(kVA)
综合算式:S=1.732UI=1.732X0.4X(201+109+98/3)=0.6928X136≈94kVA
负载率=94/315X100%≈30%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负载率
⑥ 用电设备如何计算负荷
如果是220V,电流10A 功率因数是0.8(可以去网上查功率因素是什么意思) 50HZ是频率,那么回负荷是220X10X0.8=1760W=1.76KW;
如果电答压变为380V
P=380X10X1.732X0.8=5280W=5.28KW
⑦ 如何选择负载均衡设备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与大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众多大型数据中心都在积极部署或是升级负载均衡设备,以保障数据中心更加通畅可靠的运行。然而,负载均衡作为一种集硬件设备和解决方案于一体的系统型产品,并不像服务器或是PC那样可通过配置参数来辨别,如何选购却让很多用户没有头绪。
那么,到底应该根据哪些因素来选择最适合型号?在一大堆厂商负载均衡设备参数中,究竟选择哪家的才适合产品?针对这诸多困扰的问题,不妨听听行业专家的建议。
据国内新兴应用交付企业太一星晨产品总监于振波介绍,要想选择一款合适的负载均衡产品,主要可通过三方面来考虑:一是产品的性能,二是其所开启的功能,三是如何满足现有和未来的需求。针对具体的选择方法,于振波做出了更加详细的分析建议。
一.链路负载均衡的选择
在选择负载均衡产品之前,首先要明确这个产品的主要应用范围是链路负载还是服务器负载。这两种场景的网络应用模式差异很大,将直接影响选型的参数。
在链路负载中,负载均衡的选型更多地接近于普通的网络设备。一般情况下,网络显示出流量大,但新建并不高。
从上图可以看出,出口带宽已经达到1.5G,并发连接12万左右,设备每秒新建连接其实也就4000左右。
因此,在链路负载场景中,吞吐量是最重要的指标。实际选择中,用户可以根据网络出口带宽、实际峰值流量来计算。
在链路部署中,负载均衡通过根据IP地址、协议类型做转发,主要工作在四层模式,因此用户可以根据四层吞吐量来选择合适的产品型号。当然,如果设备上开启了根据应用协议的类型选路的功能,则需要考虑设备的七层吞吐量。算法如下:
带宽(或峰值流量)× 150% + 未来带宽扩容计划 = 设备选型四层吞吐
例如:某集团出口带宽2G,峰值流量1.2G,未来可能会扩展到4G,此时选择链路负载的性能就应该是:
1.2 × 150% + 2 = 3.8Gbps
这就意味着,用户可以选择3.5-4G吞吐的产品。现在,某些厂商的负载产品支持“按需负载”模式,支持该模式的负载产品,可以在不更换硬件的情况下,通过软件授权提升产品性能。这种模式下,用户可以不考虑未来的扩容升级,只购买匹配当前流量的设备即可,避免了一次买过高性能设备的资金浪费,有效地保护了自己的投资。
需要注意的是,厂商标称吞吐量的方式并不相同,有些标注的是HTTP有效吞吐,有些则标称的是UDP吞吐。标称UDP吞吐的值会更高一些,但无法真实反映产品实际处理能力。所以,如果要通过UDP吞吐来选择产品,建议将所需要的值双倍、甚至三倍来计算最终需要的设备吞吐值。
在链路负载中,新建通常并不高,因此,在这里仅仅作为参考即可。至于并发,以上图为例,实际流量1.5G的出口,并发连接数才12万个。这对现在动辄百万级别的负载产品来说,意味着并发的问题基本不用考虑了。
二.服务器负载均衡的选择
如果说链路负载均衡主要了解吞吐就可以,但服务器负载则需要考虑得更多,它首先需要的是考虑访问的用户数。
对于服务器应用来说,其典型特点是,高新建、高并发、低流量。
例如,虽然不知道新建连接数,但用户数是可以了解的。比如:某业务的用户数有1000人,根据业务性质估算出大概同时会有500人在线,再估计一下每个用户访问业务发起的连接数为20个(可以通过抓包查看),那最终该系统的负载设备新建连接选型就应该是:
(1000/2*20)*1.5 + 未来扩容用户数(1000/2*20)= 2.5W
也就是说,首先要选择一个新建数不低于2.5W/S的负载设备。在这个基础上,考虑下带宽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服务器负载要考虑负载设备上开启的业务,例如纯四层业务就只需要考虑四层新建,如果开启七层业务就要考虑七层新建。如果开启对应的HTTP的缓存、压缩,那就要考虑负载设备上开启相应功能带来的性能损耗。还有SSL卸载,如果有相应的业务开启,那么SSL新建、SSL吞吐的参数也要一并考虑。
有人说,负载均衡产品选型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但如果真正了解了负载均衡产品性能参数的含义,做一个合适的选型其实并不难。
⑧ 设备负荷怎么做公式怎么算
正常工作时间是1天20小时。高峰时间是1天24小时按每天平均21小时计算,一个月按26.5天算,每月设备要运转26.5×21=556.5(小时),15000/556.5=27(件/小时)设备的负荷每小时是27。当采用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法计算负荷时,应统一换算到负载持续率ε为25%下的有功功率。
公式:225.0r r r r N P P P εε==kW (5-2-1)
进行负荷计算时,需将用电设备按其性质分为不同的用电设备组,然后确定设备功率。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r P 或额定容量r S 是指铭牌上的数据。对于不同负载持续率下的额定功率或额定容量,应换算为统一负载持续率下的有功功率,即设备功率N P 。
短时或周期工作制电动机(如起重机用电动机等)的设备功率是指将额定功率换算为统一负载持续率下的有功功率。
(8)负载设备如何使用扩展阅读:
设备(部分常用设备)负荷公式:
1、龙门架提升机(一台)
需要系数Kx=0.7 CosΦ=0.75 则tgΦ=0.88
Pj=2Kx×Pe=2×0.7×12×=10.6(KW)
Qj=Pj×tgΦ=10.6×0.88=9.35(KV)
2、卷扬机(一台)
需要系数Kx=0.7 CosΦ=0.75 则tgΦ=0.88
Pj=Kx×Pe=0.7×7.5=5.25(KW)
Qj=Pj×tgΦ=5.25×0.88=4.62(KV)
3、照明
需要系数Kx=1 CosΦ=1 则tgΦ=0
Pj=Kx×Pe=1×10=10(KW) (白炽灯、碘钨灯)
Pj=1.2Kx×Pe=1.2×1×3.5=4.2(KW) (镝灯)
Qj=Pj×tgΦ=(10+4.2)×0=0(KV) (所有照明)
计算负荷是一个假想的持续负荷,其热效应与同一时间内实际变动负荷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在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30分钟的最大平均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电器或导体的依据。
⑨ 华为云负载均衡怎么使用
华为企业云负载均衡(Elastic Load Balancing)将访问流量自动分发到多台弹性云服务器,扩展应用系统对外的服务能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应用程序容错性能。http://www.hwclouds.com/proct/el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