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的五項基本原則是什麼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由中國政府提出,並與印度和緬甸政府共同倡導的在建立各國間正常關系及進行交流合作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半個世紀以來,「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成為中國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礎,而且也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接受,成為規范國際關系的重要准則。
意義:
1、它增進了世界各國對新中國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論和認同;
2、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
3、為國際間和平解決爭端提供了規范;
4、成為維護世界和平及謀求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
② 有人問我,五項基本原則是什麼。
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於1953年12月,中國政府同印度政府就兩國在西藏地方的關系問題進行談判,周恩來總理在會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③ 五項基本原則是哪五項
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1954年6月28日、29日 周恩來在訪問印度、緬甸期間,分別與印度總理尼赫魯和緬甸總理吳努發表《聯合聲明》,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這五項原則是在建立各國間正常關系及進行交流合作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得到中國、印度和緬甸政府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中國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礎和完整體現,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接受,成為規范國際關系的重要准則。
(3)使用電動工具的五項基本原則擴展閱讀
意義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後,獲得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的贊同,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體現,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國際關系史上的重大創舉,為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國際關系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這也表明中國確定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線。半個世紀以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成為中國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礎,而且也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接受,成為規范國際關系的重要准則。
④ 基本五項原則是什麼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簡稱五項原則,是由中國、印度和緬甸三國共同倡導的,其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1954年4月29日,中、印兩國在北京簽訂的《中印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中首先提出了這些原則。1954年6月28日,中國周恩來總理和印度尼赫魯總理在新德里發表聲明,重申了這五項原則,並指出,「在我們與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用這些原則。如果這些原則不僅適用於各國之間,而且適用於一般國際關系之中,它們將形成和平與安全的堅固基礎。」同年6月29日,中、緬兩國總理在發表的聯合聲明中也確認了這些原則。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為世界許多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不同社會和政治制度國家之間相互關系的基本原則。中國在處理同包括社會主義國家在內的一切國家的關系中,一貫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在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許多國家建立和發展了友好合作關系。
新華網 2004年6月14日
⑤ 五項基本原則是什麼
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早在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開國大典上宣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就指出:「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領土主權等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這實際上已經提出了包含在後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的兩大原則,即尊重領土主權和平等互利。
1955年4月17日,周恩來飛抵印度尼西亞參加18日至24日在萬隆舉行的亞非二十九國首腦會議。這是史無前例第一次有佔全球人口半數以上亞非新獨立民族國家官方代表團聚首的盛會。
周恩來在會議上力排非議和眾議,主張「求同存異」,力主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進一步豐富其內容。會議一致通過的《亞非會議最後通報》規定了萬隆會議的十項原則,主要是在原來五項原則之外又增加了五項:
即尊重基本人權、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尊重每一個國家按照聯合國憲章單獨或集體地進行自衛的權利;不使用集體防禦的安排來為任何一個大國的利益服務;按照聯合國憲章,通過如談判、調停、仲裁等和平方法來解決一切國防爭端;尊重正義和國際義務。
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的意義
1、它增進了世界各國對新中國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論和認同;
2、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
3、為國際間和平解決爭端提供了規范;
4、成為維護世界和平及謀求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
⑥ 五項基本原則是什麼
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⑦ 靈活用兵的五項基本原則是什麼
靈活用兵五大方針是:1.因時用兵 2.因地用兵 3.因敵用兵 4.因己用兵 5.因勢用
1.因時用兵-在什麼時間打什麼仗 .
即天時,指時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戰場情勢變換無窮,戰機稍縱即失。因時用兵,要抓住戰機,分秒必爭;定下決心要當機立斷,切不可猶疑寡斷,貽誤戰機。
2.因地用兵-在什麼地點打什麼
戰爭指導者要巧借天時,還要會妙用地利,根據戰場環境擺兵布陣。
3.因敵用兵-對什麼敵人打什麼
4.因己用兵-有什麼條件打什麼仗,並最善於擇軍選將
5.因勢用兵-勢指態勢、氣勢。簡明地說,"勢"是"形"的運用,也就是軍隊實力的發揮。因勢用兵,要因勢而乘,因勢而動。
⑧ 質量管理五項基本原則是什麼
聽說過八項原則,不知是不是你要的五項原則:
1.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2.全員參與
3.領導作用
4. 過程方法
5.管理的系統性方法
6.基於事實的決策制定
7.持續改進
8.互利的供方關系
⑨ 民法規定的五項基本原則有哪些
民法基本原則:
1、平等原則
2、私法自治原則(意思自治原則)
3、公平原則
4、
誠實信用原則
5、公序良俗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