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五金知識 > 質量管理工具箱

質量管理工具箱

發布時間:2021-03-01 04:41:23

1. 常用的質量管理工具有哪些

質量管理五大工具,也稱品管五大工具。包括:

1、統計過程式控制制(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2、測量系統分析(MSA,Measure System Analyse);

3、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Failure Mode & Effect Analyse);

4、產品質量先期策劃(APQP,Advanced Proct Quality Planning);

5、生產件批准程序(PPAP,Pro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

APQP 是質量計劃,但其實也是項目開發的計劃。既然是計劃,它的時間起點是項目正式啟動的那一時間點到 PPAP 結束,正常量產後進行總結,認為沒有其他問題,可以關閉開發項目的那一時間點為止。執行人是整個 APQP 小組。

PPAP 是生產件批准程序,只是整個 APQP 計劃中的一個環節,通常居於 APQP 計劃的後半階段,一般來講是 APQP 計劃的核心。

FMEA/SPC/MSA 都是質量管理的工具。誠如有朋友指出的,FMEA 有 DFMEA, PFMEA,這些工作的導入事件多為 APQP 的初期或中、早期。它們主要正對的產品的設計、生產工藝或過程而言的。屬於預防性的計劃。

MSA 很簡單,是校對量、檢具。

SPC 也很簡單,是管制住某幾個重要參數,監督它們生產的穩定性。若發現有較大的波動,則立即採取措施,糾正工藝或生產流程。

MSA 與 SPC 一樣,都在 PPAP 階段實施比較妥當(太早有很多影響因素導致 MSA 無效等)。實施者多為質量工程師。

(1)質量管理工具箱擴展閱讀

APQP(Advanced Proct Quality Planning)即產品質量先期策劃,是一種結構化的方法,用來確定和制定確保某產品使顧客滿意所需的步驟。

產品質量策劃的目標是促進與所涉及的每一個人的聯系,以確保所要求的步驟按時完成。有效的產品質量策劃依賴於公司高層管理者對努力達到使顧客滿意這一宗旨的承諾。

產品質量策劃有如下的益處:

1、引導資源,使顧客滿意;

2、促進對所需更改的早期識別;

3、避免晚期更改;

4、以最低的成本及時提供優質產品。

2. 質量管理工具有哪些

老工具;
1檢查表
2分層法
3排列圖
4因果圖
5直方圖
6散布圖
7控制圖
新工具(日本科技聯盟於1979年提出);
1關系圖法
2親和圖
3系統圖法
4矩陣圖法
5PDPC法(過程決策程序圖法)
6網路圖法
7流程圖法

3. 常用的質量管理工具有哪些

一、質量管理(汽車行業ISO/TS16949)有五大工具:

1、PPAP: Pro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生產件批准程序

2、AQPQ: Advanced Proct Quality Planing ,先期質量策劃

3、FMEA: 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潛在失效模式及影響分析

4、SP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統計過程式控制制

5、MSA: 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二、質量管理常用工具和方法:

1、因果圖(魚骨圖)

2、排列圖

3、直方圖

4、頭腦風暴法

5、樹圖

6、過程決策程序圖(PDPC)

7、網路圖

8、矩陣圖

9、親和圖

10、水平對比法


三、質量管理

1、質量管理是指確定質量方針、目標和職責,並通過質量體系中的質量策劃、控制、保證和改進來使其實現的全部活動,EMBA、MBA等主流商管教育均對質量管理及其實施方法有所介紹。

2、朱蘭對質量管理的基本定義:質量就是適用性的管理,市場化的管理。

3、費根堡姆的定義:質量管理是「為了能夠在最經濟的水平上並考慮到充分滿足顧客要求的條件下進行市場研究、設計、製造和售後服務,把企業內各部門的研製質量、維持質量和提高質量的活動構成為一體的一種有效的體系。」

4、國際標准和國家標準的定義:質量管理是「在質量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協調的活動」。

4. 質量管理的新七種工具中最常用的工具是哪幾個

質量管理的新七種工具中最常用的是關聯圖、系統圖、親和圖。

1、關聯圖
關聯圖法是為了謀求解決那些有著原因與結果、目的與手段等關系復雜而互相糾纏的問題,並將各因素的因果關系邏輯地連接起來而繪製成關聯圖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有幾個人的工作場所,經過多次修改繪制關聯圖,使有關人員澄清思路,認清問題,促進構想不斷轉換,最終找出以至解決質量關鍵問題。
2、親和圖
就是從未知、未經歷的領域或將來的問題等雜亂無章的狀態中,把與之有關的事實或意見、構思等作為原始資料收集起來,根據親和性(親緣關系)加以整理,繪製成圖,然後找出所要解決的問題及各類問題相互關系的一種方法。主要用於制定質量管理方針、計劃等。
3、系統圖
系統圖法即運用系統的觀點,把目的和達到目的的手段依次展開繪製成系統圖,以尋求質量問題的重點和最佳解決方法。具體來說,是從基本目的出發,採取從上而下層層展開和自下而上層層保證的方法來實現系統的目標。
4、矩陣圖
矩陣圖法,即把各個質量問題的問題因素按矩陣的行和列進行排列,找出問題所在。這是一種多維思考的模式。
5、矩陣數據分析圖
矩陣數據分析法,即對於矩陣中相互關系能夠定量化的各因素進行數據分析的方法,主要用於市場調查、新產品設計與開發、復雜工程分析和復雜的質量評價等。
6、過程決策程序圖
即對於事態可能的發展變化作了充分的設想,並擬訂出不同的方案,以增加計劃的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它主要用於制定目標管理、技術開發的執行計劃等。
7、網路圖
網路圖法即運用網路對有關質量問題進行計算、分析與處理的綜合方法,它是選擇最佳工期和實施有效進度管理的一種方法。

5. 質量管理(QC)七大工具是什麼

WYP駱遙
來自網路知道認抄證團隊襲2018-10-04

質量管理(QC)七大工具是:

1、關聯圖:用來分析事物之間「原因與結果」、「目的與手段」等復雜關系的一種圖表。

2、親和圖:把大量收集到的關於未知事物或不明確的事實的意見或構思等語言資料,按其相互親和性(相近性)歸納整理這些資料,使問題明確起來。

3、系統圖:把要實現的目的與需要採取的措施或手段,系統地展開,並繪製成圖, 以明確問題的重點,尋找最佳手段或措施的一種方法。

4、箭條圖:將項目推行時所需的各步驟、作業按從屬關系用網路圖表示出來的一種方法。

5、矩陣圖:從多維問題的事件中,找出成對的因素,排列成矩陣圖,然後根據矩陣圖來分析問題。

6、矩陣數據分析法:對多個變動且復雜的因果進行解析。

7、過程決策程序圖:隨事態的進展分析能導致各種結果的要素,並確定一個最優過程使之達到理想結果的方法。

6. 質量管理工具指什麼

★層別法:按照影響品質的各個因素分別收集數據、資料,以尋找其間的差異,而針對差異加以改善的方法。層別法是一種系統概念,在於將相當復雜的資料進行分門別類並歸納統計。層別法是品質管理手法中最基本、最容易的操作手法,強調用科學管理技法取代經驗主義(KKD),也是其他品質管理手法的基礎。

★特性要因圖(魚骨圖):一個問題的特性(結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響時,需將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為相互有關系而有條理的圖形,這種圖形稱為特性要因圖,由於該圖型形狀如同魚骨,又叫魚骨圖。「某項結果的形成,必有其原因,應設法利用圖解的方法找出原因。」最早提出這種原因與結果的對應關系理論為日本品管大師石川磬博士,又稱為「石川圖」。

★柏拉圖(排列圖):根據歸集得數據,以不良原因、不良狀況發生的現象,有系統地加以項目別(層別)分類,計算出各項目別所產生數據(如不良率、損失金額)及所佔的比例,在依照大小依次順序排列並進性累加計值而形成的圖形。
柏拉圖是義大利經濟學家柏拉圖(Pareto)在統計國民收入時,對貧富收入分配不均統計使用的圖表。通過柏拉圖得出著名的「二八分配」原則,既20%的富人卻佔有80%的國民收入。後來將這一原理引入判定問題中各原因哪一個是問題的症結所在。

★檢查表:檢查表的分類:記錄用檢查表和檢查用檢查表
★記錄用檢查表功能:用於收集數據以調查不良項目、不良原因、缺點位置及設備操作等情形,

★直方圖:將所收集數據、特性質或結果值,用一定的范圍在坐標橫軸上加以區分幾個相等的區間,將各區間內的測定值所出現的次數累積起來的面積,用柱形圖表示出來。用以了解產品在規格標准下的分布形態、工序中心值及差異的大小等情形。

★控制圖:對生產過程的關鍵質量特性值進行測定、記錄、評估並監測過程是否處於控制狀態的一種圖形方法。 根據假設檢驗的原理構造一種圖,用於監測生產過程是否處於控制狀態。它是統計質量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和工具。

★散布圖: 用以兩個變數或兩個品質特性之間是否存在相互對應關系。

7. 質量管理五大工具如何使用

質量管理五大工具使用:
1、統計過程式控制制(SPC)
SPC是一種製造控制方法,是將製造中的控制項目,依其特性所收集的數據,通過過程能力的分析與過程標准化,發掘過程中的異常,並立即採取改善措施,使過程恢復正常的方法。
實施SPC的目的:
•對過程做出可靠的評估;
•確定過程的統計控制界限,判斷過程是否失控和過程是否有能力;
•為過程提供一個早期報警系統,及時監控過程的情況以防止廢品的發生;
•減少對常規檢驗的依賴性,定時的觀察以及系統的測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檢測和驗證工作
2、測量系統分析(MSA)
測量系統分析(MSA)是對每個零件能夠重復讀數的測量系統進行分析,評定測量系統的質量,判斷測量系統產生的數據可接受性。
MSA的目的:
了解測量過程,確定在測量過程中的誤差總量,及評估用於生產和過程式控制制中的測量系統的充分性。MSA促進了解和改進(減少變差)。
在日常生產中,我們經常根據獲得的過程加工部件的測量數據去分析過程的狀態、過程的能力和監控過程的變化;那麼,怎麼確保分析的結果是正確的呢?我們必須從兩方面來保證:
1)是確保測量數據的准確性/質量,使用測量系統分析(MSA)方法對獲得測量數據的測量系統進行評估;
2)是確保使用了合適的數據分析方法,如使用SPC工具、試驗設計、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 MSA使用數理統計和圖表的方法對測量系統的解析度和誤差進行分析,以評估測量系統的解析度和誤差對於被測量的參數來說是否合適,並確定測量系統誤差的主要成分。
3、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
潛在的失效模式和後果分析(FMEA)作為一種策劃用作預防措施工具,其目的是發現、評價產品/過程中潛在的失效及其後果;找到能夠避免或減少潛在失效發生的措施並不斷地完善。
FMEA的目的
1)能夠容易、低成本地對產品或過程進行修改,從而減輕事後修改的危機。
2)找到能夠避免或減少這些潛在失效發生的措施;
4、產品質量先期策劃(APQP)
APQP是用來確定和制定確保產品滿足顧客要求所需步驟的結構化方法。
APQP的功能
為滿足產品、項目或合同規定,在新產品投入以前,用來確定和制定確保生產某具體產品或系列產品使客戶滿意所採取的一種結構化過程的方法。為制訂產品質量計劃提供指南,以支持顧客滿意的產品或服務的開發。
5、生產件批准程序(PPAP)
生產件批准程序為一種實用技術,其目的是在第一批產品發運前,通過產品核准承認的手續,驗證由生產工裝和過程製造出來的產品符合技術要求。
PPAP的目的
1)確定供方是否已經正確理解了顧客工程設計記錄和規范的所有要求。
2)並且在執行所要求的生產節拍條件下的實際生產過程中,具有持續滿足這些要求的潛能。

8. 精益質量管理的九大工具分別是什麼

精益質量管理就是來在對關自鍵質量數據的定量化分析基礎上,綜合運用多種知識和方法,對關鍵質量指標持續系統改進,追求達到卓越標准。新益為提出精益質量管理的九大工具如下:5W2H思維模式、5M1E分析問題方法、8D報告、填寫報告5C原則、QC工具、SPC(統計過程式控制制)、六西格瑪、5S管理、PDCA循環。

閱讀全文

與質量管理工具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抖音達人用什麼設備拍的視頻 瀏覽:975
手機連接電腦的wifi設備名稱是什麼原因 瀏覽:417
閥門在安裝前應進行什麼試驗 瀏覽:923
暖氣閥門開關旋鈕結構 瀏覽:753
如何用儀表判斷油氣分離器好壞 瀏覽:559
製作奶茶需要什麼設備 瀏覽:683
哪些計量儀器需要外校 瀏覽:809
什麼的超聲波填空 瀏覽:96
軸承609z是什麼意思 瀏覽:497
傳熱實驗裝置簡圖 瀏覽:755
聯裕機械手怎麼樣 瀏覽:381
繞線機自動排線裝置 瀏覽:18
皇冠方向軸承多少錢 瀏覽:707
航拍儀器是什麼圖片 瀏覽:536
什麼是機械表的發條 瀏覽:486
軸承檢測儀器具有哪些 瀏覽:987
空調只有製冷怎麼制熱 瀏覽:292
工地消防器材都有哪些 瀏覽:11
DIY傢具需要哪些電動工具 瀏覽:150
創客工具箱電腦版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