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在茶籽油種植和採摘可以實現機械化嗎,通常在油茶採摘搬運的過程會用到什麼工具
現下油茶的種植和採摘,一般可運用履帶自走式林下墾復機、無人植保飛機、油茶果採摘機等機械進行作業。而油茶果的運輸,可運用油茶「高鐵」-- 油茶產業專業軌道運輸車,效率高,又能節省人力成本。
農業相關資訊可瀏覽 春藤網
2. 現代澆灌技術有哪些
1,土地平整技術農田土地平整是地面澆灌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平整的農田表面有利於進地水量和灌水深度分布的變化相對均勻,使根區內水分入滲保持較好的均一性,起到改善田間地面澆灌效率和灌水均勻度的作用。平整土地還有益於田間農機耕作和栽培措施的實施,增加作物種植密度,提高出苗率等,達到節水增產的目的。國內外的研究結果表明:土地平整能有效地提高水、勞力和能源的利用率,是改善地面澆灌方法的重要技術措施之一。土地平整方法包括常規土地平整措施和激光控制平地技術。常規平地方法採用的設備有推土機、鏟運機和刮平機。它具有土方運移量大、平地費用相對較低的特點,適合於在地面起伏較大、原始平整度較差的田面內完成粗平,改變田塊的宏觀地形。激光控制平地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平地技術,田間應用結果表明,激光控制平地方法可以使田塊平整精度指標Sd達到小於2cm的水平,在目前華北平原井灌區內現有農田地面平整狀況下,土地平整精度每改善1cm所需投入的直接平地費用約為83RMB/hm2;考慮到我國渠灌區田塊平整條件較差的現實,應先採用常規平地方法完成土地粗平,再實施激光控制下的土地精細平整。不同田面平整精度處理下的小區畦灌試驗資料表明,地面平整精度對入畦水流推進愈消退時間和畦田入滲分布狀況具有較大的影響。田間澆灌水利用率Ea、澆灌均勻度DU、用水效率WUE等參數隨田面平整精度下降而遞減的趨勢當Sd值高於2cm後較為明顯,而低於2cm時彼此間的差異卻不顯著。受畦灌系統性能差異的影響,作物產量與田面平整精度間的關系也反映出與上述趨勢相似的變化規律,當Sd值高於2cm後,產量遞減受地面平整狀態的影響亦較為顯著。這表明要實現改善畦田灌水質量、節水增產的目的,田面平整精度應以不大於2cm為最佳,為達到這個地面平整標准,則需實施激光控制下的土地精細平整技術。利用不同田面平整精度處理下獲得的田間畦灌試驗資料,針對不同的灌水時間條件設置,採用地面澆灌模型SRFR模擬了3種典型地面平整狀況下的水流推進與消退過程和畦田水分入滲分布狀況,分析討論田面平整精度對畦灌系統性能的影響。模擬結果表明,隨著田面平整精度的改善,畦灌系統性能評價指標顯著提高。與田面粗平狀況相比,激光控制精細平地條件下的澆灌效率可提高34%,灌水均勻度可提高28%。2,閘管澆灌田間閘管是可以移動的管道,沿管道一測帶有許多小型閘門,水通過這些閘門進入畦。閘門的間距可與畦間距一致,並且閘門開度可以調節,用以控制進入畦的流量。根據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將田間閘管分為柔性閘管系統和硬閘管系統。其中柔性閘管系統有時也稱作地面軟管,可採用塑料、橡膠或帆布等材料製成。具有造價低、易於應用等優點,但使用壽命相對較短;硬閘管系統採用抗老化PVC或鋁等材料,配有快速接頭,可根據畦條件在田間組裝使用。與柔性閘管系統相比,硬閘管使用壽命長,但造價相對較高。我國目前普遍應用的田間閘管為柔性閘管。在實際應用中,田間閘管既可以替代土毛渠畦到田間配水的作用,同時通過閘閥控制,還可以調整配到畦水量。圖1分別顯示閘管澆灌在畦灌和溝灌條件下的應用情況。田間應用考核表明,該項技術投資少、見效快、施工方便、使用簡單,適應我國大田作物節水澆灌技術發展的需要,它的推廣應用將會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閘管澆灌系統可以有效地實現田間控制澆灌,田間澆灌水利用率達到了80%,可比現狀節水30%~40%,而且具有減輕勞動強度、減少田間毛渠及田埂佔地等優點。此外,從灌水溝長50m、100m、150m的節水效果看,隨著溝長的增加,其節水效果不斷下降。綜合考慮節水及閘管設備投資等因素,在常規機械平地的條件下,閘管澆灌的灌水長度以100m為宜,最長150m。3 ,水平畦田澆灌水平畦田澆灌技術是建立在激光控制土地精細平整技術應用基礎上的一種地面澆灌技術,自80年代起在許多國家已得到推廣應用。國外的水平畦田澆灌系統中的田面通常為水平狀態,灌水時的流量較大,水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布滿田塊,均勻地分布在整個土壤表面。畦田可以是任意外形,周邊由田埂封閉。畦塊規格的設計取決於供水流量、土壤入滲特性等因素,一般在4hm2左右,較大的可達到16hm2。國外目前採用的水平畦田澆灌技術,就畦田的規格形式和灌水方式而言,均類似於我國的格田澆灌技術。但不同之處首先在於,國外採用激光控制平地技術完成二維畦面的無坡度平整,我國則一直採用常規機械平地設備進行土地粗平,田面平整精度上的差異顯然較大;其次水平畦田澆灌方式在國外的大田作物中得到推廣應用,而格田澆灌方式主要應用於我國南方的水稻作物,大田作物中幾乎沒有採用;最後水平畦田澆灌技術中對入地流量的要求較高,只有較大的供水流量才能滿足入滲水分在田塊內均勻分布的要求,而我國農田澆灌工程系統的末級進地流量受井灌區農用機井出水量和渠灌區田間輸配水設施容量的制約普遍較小,難以達到實施這項技術所需達到的流量標准。考慮到從國情條件出發的原則,對水平畦田澆灌技術在我國北方大田作物耕地上的應用進行因地制宜地改造,即在對現有田間澆灌工程進行必要改進與配套的基礎上,採用激光控制平地技術完成對現有畦塊的田面平整工作。通過激光控制平地作業,在水流推進方向上減小田塊坡面上下起伏的不平整程度,消除局部倒坡或反坡,保持田塊具有適宜的畦面縱坡,提高水流在田間的平暢推進速度;在垂直水流運動方向的田面上,則通過改善地面平整精度,使之達到水平的無坡度狀態,導致水流橫向擴散的田面凸凹障礙點的消除有利於水流推進鋒面保持較高的均勻一致性,便於水流快速推進到畦尾。應用水平畦田澆灌技術,田間澆灌水利用率由平均50%提高到80%,澆灌均勻度由70%左右提高到85%左右;與其他農業綜合技術措施配合後,採用常規機械進行粗平後年使可增產20%,採用激光控制進行精平後年使可增產30%;作物的水分生產效率由1.13kg/m3的提高到1.7kg/m3。因此,水平畦田澆灌技術的節水增產效益顯著。4,波涌澆灌波涌澆灌是一種新型的地面灌水方法,它採用間歇供水、大流量的方式向溝放水,整個灌水過程依據田塊長度被劃分為幾個周期,入地水流不是一次性的連續推進到溝末端,而是分階段的由首端推進至末端。這種供水與停水交替發生的間歇灌水方式可以形成表土緻密層,能夠降低土壤的入滲率,同時先期澆灌濕潤的溝段上田面糙率的減少有利於加快後期澆灌水流的推進速度,進而提高田間澆灌效率和灌水均勻度。波涌澆灌技術在澆灌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已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我國也已經完成了機理研究、波涌灌設備國產化開發及初步的田間試驗示範。波涌澆灌系統一般由波涌閥、自控器和田間輸配水管道等組成,其中波涌閥和自控器是整個系統的核心,稱為波涌澆灌設備。在田間應用過程中,需要根據土壤墒情、作物、田塊尺寸等條件確定波涌澆灌的次數、每次波涌澆灌的時間及波涌澆灌的間歇比等技術參數。新疆棉花波涌溝灌結果顯示,採用波涌溝灌方法下的田間水流推進速度明顯高於連續溝灌,且在棉花澆第1水時的效果最為明顯,高達2倍左右。隨著澆水次數的增多,波涌灌水的效果有所減弱,但總體仍達到1.5倍。在同樣的入地流量條件下,由於波涌溝灌的水流推進速度快,因而既減少了地塊首末受水時間上的差別,又減少了灌水時間,起到節水和灌水均勻的雙重效果。波涌灌與連續灌相比較,可節水10~23%,增產10%左右,節水增產效果顯著。5,現代地面澆灌技術體系傳統地面澆灌是一門古老的技術。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傳統地面澆灌技術也得到巨大的改變。其中以精細地面澆灌技術為特徵的現代地面澆灌技術已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並在發達國家開始實地應用。我國在「863」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中也專門立題開展精細地面澆灌技術研究,對國際上先進的地面澆灌技術進行跟蹤研究。與噴灌、微灌等壓力澆灌系統相比,傳統地面灌存在的最大不足在於缺乏對澆灌過程的控制。對噴灌、微灌而言,可以根據作物的需求精確控制澆灌水的總量及其在田塊內的分布。傳統地面澆灌雖然可對澆灌水總量進行控制,卻難以控制澆灌水在田塊內的分布,由此造成傳統地面澆灌的澆灌效果較差。因此,現代地面澆灌具有如下技術特徵應用激光控制平地技術構築精細地面澆灌技術的基礎。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是現代精準農業的基礎平台,只有具備了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才能真正實現精量播種、精量施肥、精確收割等。國外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都把平地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激光控制平地技術可實現高精度的土地平整,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應用地面澆灌實時反饋控制技術提高對澆灌過程的控制。與其他壓力澆灌方法相比,地面澆灌條件下水流在田間運動擴散的過程較為復雜。世界各國一直都把改進地面澆灌技術的重點放在加強對澆灌全過程的控制和治理上,以便提高地面澆灌的灌水質量。隨著計算技術的發展,利用數學模型對地面澆灌全過程進行分析已成為改進地面澆灌技術的重要手段。地面澆灌實時反饋控制技術通過對田間水流運動過程的監控,利用田間觀測數據反求地面澆灌的控制參數,制定高效節水的地面澆灌方案,並對地面澆灌過程實施反饋控制,實現對地面澆灌全過程的精細控制。應用高效節水地面澆灌技術和設備,提高地面澆灌的自動化。通過積極採用水平畦田澆灌技術、波涌澆灌技術、繩索澆灌技術等先進的地面澆灌技術,不僅使地面澆灌具有一定的自動化能力,而且也保證了高效節水效果的實現。制定合理的澆灌制度,加強地面澆灌的田間治理。由於地面澆灌方法的局限,採用地面澆灌技術很難實現小定額澆灌。因此,在制定地面澆灌的澆灌制度時,要充分考慮到澆灌技術的制約。我國現有澆灌面積8.0億畝,其中地面澆灌佔95%以上。由於農田土地平整程度差,田間澆灌工程規格不合理、地面澆灌技術落後、澆灌治理粗放等問題,致使我國地面澆灌的田間水利用率不高。通過應用現代地面澆灌技術,可以大幅度減少地面澆灌過程中的水量損失浪費。這對改變我國地面澆灌的落後狀況、從整體上緩解農業水資源短缺的矛盾、促進澆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將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奠定基礎,促進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6,根據上述現代地面澆灌技術特徵,提出如下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地面澆灌技術模式:以冬小麥等大田作物為代表的現代畦灌模式該模式採用的主要技術為:採用激光控制平地技術實現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擴大田塊規格,提高農機作業效率;採用精量播種技術,降低播種量;採用水平畦田澆灌、波涌澆灌及噴、微灌等高效節水澆灌技術,提高田間水的利用率;採用精量施肥技術,提高化肥利用率;採用聯合收割機技術,實現收割機械化。通過上述技術組合配套,集成小麥等大田作物的農業節水技術體系:高精度土地平整+精量播種+高效節水澆灌技術+精量施肥技術+機械化收割。以棉花為代表的現代溝灌模式該模式採用的主要技術為:採用激光控制平地技術實現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擴大田塊規格,提高農機作業效率;採用精量播種技術,降低播種量;採用閘管澆灌、波涌澆灌、膜下滴灌等高效節水澆灌技術,提高田間水的利用率;採用機采棉技術,實現棉花採摘機械化。通過上述技術組合配套,集成棉花作物的農業節水技術體系:高精度土地平整+精量播種+高效節水澆灌技術+機械化采棉。以水稻為代表的現代地面澆灌模式該模式採用的主要技術為:採用激光控制平地技術實現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擴大田塊規格,提高農機作業效率;採用機插秧技術實現精量插秧,降低播種量;採用塑料隔板技術,減少原來土埂佔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採用水稻「淺、薄、濕、曬」控制節水澆灌技術,提高田間水的利用率;採用聯合收割機技術,實現水稻收割機械化。通過上述技術組合配套,集成水稻作物的農業節水技術體系:高精度土地平整+機械化插秧+塑料隔板+控制節水澆灌技術+機械化收割。現代地面澆灌技術不僅具有較好的節水增產效益,其具有的其他綜合效益還可為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例如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農機作業效率、便於田間治理等。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現代地面澆灌技術模式也將得到廣泛應用。
3. 馬鞭草的功效與作用
馬鞭草的功效與作用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腫。治外感發熱,濕熱黃疸,回水腫,痢疾,瘧疾,白答喉,喉痹,淋病,經閉,症瘕,癰腫瘡毒,牙疳。
本品粉末綠褐色。莖表皮細胞呈長多角形或為類長方形,垂周壁多平直,具氣孔。葉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氣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衛細胞3~5個。腺鱗頭部4細胞,直徑23~58μm;柄單細胞。非腺毛單細胞。花粉粒類圓形或類圓三角,直徑24~35μm,表面光滑,有3個萌發孔。
(3)如何實現採摘馬鞭草的機械化擴展閱讀:
馬鞭草的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莖方形,節及棱上被硬毛。葉對生,近無柄,葉片卵圓形至倒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基生葉常有粗鋸齒及缺刻,莖生葉多數3深裂,裂片邊緣有不明顯的粗鋸齒,兩面均被硬毛,尤以下面脈上為多。
穗狀花序細長,頂生或腋生;每朵花下有l枚卵狀鑽形的苞片;花萼管狀,膜質,5齒裂;花冠管狀,淡紫色至藍色,5裂,近二唇形;雄蕊4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鞭草
4. 請問專家,馬鞭草什麼時候收集,怎麼管里
1、間苗移栽:馬鞭草在溫、濕度正常的情況下播種10~20天出苗,當株高5厘米時間苗,由於是採收地上全草,因此不必刻意留單行,但每行上的植株間距應保持在10厘米左右,以利分枝和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空間,間下來的小苗可再移栽它地。
2、鋤草鬆土:馬鞭草常結合鋤草進行鬆土,並適當進行根際培土,土壤過於乾旱時應及時澆水,以保證植株正常生長的需要。除草是田間管理的經常性工作,防止草荒是提高產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要做到見草即除,做到田間無雜草。多雨季節要注意田間排水,雨後要及時鬆土,防止表土板結而影響植株的生長,鬆土既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能,又減少了病害的發生,具有事半功倍、一舉兩得的效果。
3、病蟲防治:馬鞭草根據種植的結果來看,未發現有較為嚴重的病蟲害發生,只是田間長時間的大量積水有根腐病發生。因此,只要及時排水、鬆土就可以避免,葯物防治以50%的多菌靈500~600倍液根部澆灌即可,嚴重時隔7~10天再進行1次。
留種收獲:優良的種子是獲得高產的基本條件,因此應單獨設立種子田,株距15~20厘米,行距20~25厘米。要加強田間管理,花前適當增施磷、鉀肥,這樣可使籽粒飽滿,以獲得更多的良種。當有75~80%的種子成熟時,將植株割下來,置於通風良好的背陰處4~6天,再進行脫粒,除凈雜質和癟粒,晾曬3~4天,將種子裝入潔凈的布袋,放於通風的庫房中,以備翌年種植。
東北地區種植的馬鞭草1年可採收2次:第1次是7月中、下旬,即花期,距地面10cm處割取;第2次是9月中、下旬割取。割下來的全草除去枯黃葉,先曝曬至六成干,然後再完全陰干,有條件者可熱風烘乾,也可以趁鮮切或5cm以下的段,再至乾燥。晾曬場所應清潔衛生。外觀性狀以綠色、色澤均勻二致者為佳。
供參考!
5. 馬鞭草的功效
【植抄物名】馬鞭草。
【別名襲】瘧馬鞭、鐵馬鞭。
【形態特徵】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主根木質,旁生多數須根,黃白色。莖四方形,高30~120厘米。有展開的分枝,綠色,幼時棱與節上有毛。葉對生,暗綠色,兩面均有粗硬毛,倒卵形至長卵形,上緣有粗齒深裂,正面有皺紋,基生葉有柄,莖生葉無柄。穗狀花序細長,頂生或腋生,唇形花,淺藍色,密生成細長花序,形如馬鞭,故名馬鞭草。果實小,長圓形,6~8月開花(圖22)。
圖22馬鞭草
【生長分布】喜生於河邊、草地、田邊和路旁。全國各地均有生長。
【葯用部分】全草。
【採收季節】夏、秋兩季。
【加工貯存】曬干,防霉(經常翻曬)。
【作用】①治療黃鱔爛尾、爛皮,取鮮品與地錦草混合,紮成若干小把,浸泡池水中5~7天;②治療黃鱔頭烏出血、內臟出血或充血,每立方米水體用干品300~400克,佐以干辣蓼300克,煎濃汁全池潑灑;③治療黃鱔頭顱臃腫、肛門紅腫,每立方米水體取干品300~400克,碾細,全池撒施;④治療黃鱔肝臟腫大、內組織出血,與蒲公英、墨旱蓮、半邊蓮和海蚌含珠合用。
6. 農村八九十年代土方法製作「酒麴」,需要哪些野草
農村八九十年代土方法製作酒麴的原料相對簡單:橘葉、辣蓼、馬鞭草和地錦草。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飲食文化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中許多與酒有關。早在4000年前,中國人就發明了酒,從那以後,它在中國歷史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在過去,農村的許多家庭也知道如何釀酒,如果你想釀酒,你必須首先做酒麴。俗話說,「水是酒的靈魂,曲是酒的骨頭」,因此酒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上幾種是在農民的家鄉衡陽用來製作酒麴「雜草」。當它們被撿回來的時候。清洗後,晾乾,然後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石磨磨成粉末,然後與大米一起製成酒麴。
7. 精準灌溉技術如何進行的有哪些特點
我國在863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中也專門立題開展精細地面灌溉技術研究,對國際上先進的地面灌溉技術進行跟蹤研究。4.1現代地面灌溉技術特徵與噴灌、微灌等壓力灌溉系統相比,傳統地面灌存在的最大不足在於缺乏對灌溉過程的控制。對噴灌、微灌而言,可以根據作物的需求精確控制灌溉水的總量及其在田塊內的分布。傳統地面灌溉雖然可對灌溉水總量進行控制,卻難以控制灌溉水在田塊內的分布,由此造成傳統地面灌溉的灌溉效果較差。因此,現代地面灌溉具有如下技術特徵:1.應用激光控制平地技術構築精細地面灌溉技術的基礎。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是現代精準農業的基礎平台,只有具備了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才能真正實現精量播種、精量施肥、精確收割(機械采棉)等。國外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都把平地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激光控制平地技術可實現高精度的土地平整,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應用地面灌溉實時反饋控制技術提高對灌溉過程的控制。與其他壓力灌溉方法相比,地面灌溉條件下水流在田間運動擴散的過程較為復雜。世界各國一直都把改進地面灌溉技術的重點放在加強對灌溉全過程的控制和管理上,以便提高地面灌溉的灌水質量。隨著計算技術的發展,利用數學模型對地面灌溉全過程進行分析已成為改進地面灌溉技術的重要手段。地面灌溉實時反饋控制技術通過對田間水流運動過程的監控,利用田間觀測數據反求地面灌溉的控制參數,制定高效節水的地面灌溉方案,並對地面灌溉過程實施反饋控制,實現對地面灌溉全過程的精細控制。3.應用高效節水地面灌溉技術和設備,提高地面灌溉的自動化。通過積極採用水平畦田灌溉技術、波涌灌溉技術、繩索灌溉技術等先進的地面灌溉技術,不僅使地面灌溉具有一定的自動化能力,而且也保證了高效節水效果的實現。4.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加強地面灌溉的田間管理。由於地面灌溉方法的局限,採用地面灌溉技術很難實現小定額灌溉。因此,在制定地面灌溉的灌溉制度時,要充分考慮到灌溉技術的制約。4.2我國現代地面灌溉技術模式及其應用前景我國現有灌溉面積8.0億畝,其中地面灌溉佔95%以上。由於農田土地平整程度差,田間灌溉工程規格不合理、地面灌溉技術落後、灌溉管理粗放等問題,致使我國地面灌溉的田間水利用率不高。通過應用現代地面灌溉技術,可以大幅度減少地面灌溉過程中的水量損失浪費。這對改變我國地面灌溉的落後狀況、從整體上緩解農業水資源短缺的矛盾、促進灌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將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奠定基礎,促進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根據上述現代地面灌溉技術特徵,提出如下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地面灌溉技術模式:1.以冬小麥等大田作物為代表的現代畦灌模式該模式採用的主要技術為:採用激光控制平地技術實現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擴大田塊規格,提高農機作業效率;採用精量播種技術,降低播種量;採用水平畦田灌溉、波涌灌溉及噴、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提高田間水的利用率;採用精量施肥技術,提高化肥利用率;採用聯合收割機技術,實現收割機械化。通過上述技術組合配套,集成小麥等大田作物的農業節水技術體系:高精度土地平整+精量播種+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精量施肥技術+機械化收割。2.以棉花為代表的現代溝灌模式該模式採用的主要技術為:採用激光控制平地技術實現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擴大田塊規格,提高農機作業效率;採用精量播種技術,降低播種量;採用閘管灌溉、波涌灌溉、膜下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提高田間水的利用率;採用機采棉技術,實現棉花採摘機械化。通過上述技術組合配套,集成棉花作物的農業節水技術體系:高精度土地平整+精量播種+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機械化采棉。3.以水稻為代表的現代地面灌溉模式該模式採用的主要技術為:採用激光控制平地技術實現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擴大田塊規格,提高農機作業效率;採用機插秧技術實現精量插秧,降低播種量;採用塑料隔板技術,減少原來土埂佔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採用水稻淺、薄、濕、曬控制節水灌溉技術,提高田間水的利用率;採用聯合收割機技術,實現水稻收割機械化。通過上述技術組合配套,集成水稻作物的農業節水技術體系:高精度土地平整+機械化插秧+塑料隔板+控制節水灌溉技術+機械化收割。現代地面灌溉技術不僅具有較好的節水增產效益,其具有的其他綜合效益還可為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例如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農機作業效率、便於田間管理等。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現代地面灌溉技術模式也將得到廣泛應用。參考文獻1.段愛旺、白曉君,
美國灌溉現狀分析[J],灌溉排水,1999,(1)。2.Walker,W.R.,G.V.Skogerboe,SurfaceIrrigation:TheoryandPractice,Prentice-HallInc.,NewJersey,1987。3.Dedrick,A.R.,L.J.Erieetal,Lever-basinirrigation,InAdvancesinIrrigation,Volume1.edD.I.Hillel,AcademicPress,NewYork,1982。4.許迪、李益農等,《田間節水灌溉新技術研究與應用》,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5.李益農,改進地面灌溉方法,《農業持續發展的農田水土管理研究》,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0。6.楊繼富、李益農等,新疆規模化農業類型區改進地面灌溉技術的初步成果[J],節水灌溉,2001,(4)。7.FAO,《地面灌溉系統的設計和評價指南》,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