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路基土方施工中如何搭配施工機械(比如一台挖掘機應該配幾台其它機械最合理)
看你是 220的 還是 250 的 還有看你轉移的土地方遠近 挖機是小專時的話盡量不要讓挖機閑置。在看轉屬移土的車是按天還是 算 次數。 一般3個雙橋就差不多, 你開個一天在看 不合適在調整。
『貳』 樁基工程中,如果現場有多個樁機同時施工,那麼施工規范中,樁機的合理間距為多少
每台樁機的合理間距沒有具體規定,主要是根據壓樁順序和方案來確定每台樁機應專在的位置並按方案屬進行施工。因為壓樁方案應考慮壓樁過程中因擠土效應可能產生的斷樁、樁上浮、樁移位等現象發生,來控制樁機的壓樁路線、順序以及樁機間的施工半徑。
『叄』 多台挖掘機同時施工,其間距應為多少
多台挖掘機同時施工,那你的工程肯定是特別著急。如果槽底基本只有一兩個平面,回那麼就如樓上所答說,大於兩台機器的臂展長度之和即可。但如果槽底是階梯狀的多個平面,那麼你的間距就要遠一點了。其實機器之間一般是碰不上的,主要是怕你的護坡塌方,。
所以多台挖掘機同時施工時,放坡要適當增大,比如由0.3/1增大到0.4~0.5/1。多台挖掘機同時像一輛拉土車裝土可是很危險的哦。
『肆』 鑽孔灌注樁施工兩樁時間間隔最大為多少
鑽孔灌注樁施工兩樁時間間隔最大為2米左右,具體距離要根據建築物的要求來確定。
在工程現場通過機械鑽孔、鋼管擠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樁孔,並在其內放置鋼筋籠、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樁,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樁又可分為沉管灌注樁、鑽孔灌注樁和挖孔灌注樁等幾類。
沖擊鑽孔,沖抓鑽孔和回轉鑽削成孔等均可採用泥漿護壁施工法。該施工法的過程是:
平整場地→泥漿制備→埋設護筒→鋪設工作平台→安裝鑽機並定位→鑽進成孔→清孔並檢查成孔質量→下放鋼筋籠→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護筒→檢查質量。
(4)施工中沖孔機械間距多少一台擴展閱讀:
當鑽孔較深時,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孔壁土在靜水壓力下會向孔內坍塌、甚至發生流砂現象。鑽孔內若能保持比地下水位高的水頭,增加孔內靜水壓力,能為孔壁平衡孔外地下水壓力或者加大孔內向水力、防止坍孔。
護筒除起到這個作用外,同時還有隔離地表水、保護孔口地面、固定樁孔位置和鑽頭導向作用等。
鑽孔泥漿由水、粘土(膨潤土)和添加劑組成。具有浮懸鑽渣、冷卻鑽頭、潤滑鑽具,增大靜水壓力,並在孔壁形成泥皮,隔斷孔內外滲流,防止坍孔的作用。
調制的鑽孔泥漿及經過循環凈化的泥漿,應根據鑽孔方法和地層情況來確定泥漿稠度,泥漿稠度應視地層變化或操作要求機動掌握,泥漿太稀,排渣能力小、護壁效果差;泥漿太稠會削弱鑽頭沖擊功能,降低鑽進速度。
『伍』 機械設備如多台車床安裝時,它們之間的距離還有車間通道的大小有規范的要求么
這個在我印象中好像沒什麼標准,主要看你的實際空間,考慮綠色通道,成品物流,半成品下線,廢屑的排放、物流,工人的操作是否方便,維修是否方便幾方面就可以了!
『陸』 鑽孔樁施工最小間距為多少
最小樁間凈距為1.6m。
對於樁基設計,分摩擦樁和嵌岩樁。為了保證摩專擦樁土壤對樁身的摩擦效率,屬《公路橋涵設計規范》規定:摩擦樁兩樁中心距不能小於2.5倍設計樁徑,嵌岩樁不能小於2倍樁徑。鑽孔灌注樁相臨兩樁間距最少保證3倍樁徑(摩擦樁),或1.5倍樁徑(端承樁)。
對於牆下條形承台梁,樁的外邊緣至承台梁邊緣的距離不應小於75mm。承台的最小厚度不應小於300mm,高層建築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應小於400mm,牆下布樁的剪力牆結構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應小於200mm。
(6)施工中沖孔機械間距多少一台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我國JGJ 94-94規范規定,灌注導管底端至孔底的距離應為300~500mm,初灌時導管埋深應≥800mm。在計算砼的初灌量時,個別施工單位只計算了1.3m樁長所需的砼量,漏算導管內積存的砼量,初灌量不足造成埋管深度達不到規范值。
另一方面,施工單位準備的導管長度規格太少,安裝導管時配管困難,有時導管低至孔底的距離偏大,而導管安裝人員沒有及時把實際距離通知砼灌注班,形成初灌量不足導致埋管深度達不到規范值。
『柒』 多台機械作業時,兩台挖設備之間應保持多少安全間距
人工挖基坑時,操作人員之間要保持安全距離,一般大於2.5m;多台機械開挖,挖土機間距應大於10 m,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先挖坡腳的危險作業。
上、下台階同時作業的挖掘機,應沿台階走向錯開一定 的距離;在上部台階邊緣安全帶進行輔助作業的挖掘機,應超前下 部台階正常作業的挖掘機最大挖掘半徑3倍的距離,且不小於50m。
行走裝置即底盤, 包括履帶架和行走系統, 主要由履帶架、行走馬達+減速機及其管路、驅動輪、導向輪、托鏈輪、支重輪、履帶、張緊緩沖裝置組成,其功能為支承挖掘機的重量,並把驅動輪傳遞的動力轉變為牽引力,實現整機的行走。
(7)施工中沖孔機械間距多少一台擴展閱讀:
在明細科目下,再按施工機械或運輸設備的種類等成本核算對象設置明細帳,並按規定的成本項目分設專欄,進行明細核算。並將所設成本項目按照具體的施工機械或運輸設備明細設置核算項目,歸集核算屬於該機械的成本費用!
工作裝置是直接完成挖掘任務的裝置。它由動臂、斗桿、鏟斗等三部分鉸接而成。為了適應各種不同施工作業的需要,液壓挖掘機可以配裝多種工作裝置,如挖掘、起重、裝載、平整、夾鉗、推土、沖擊錘,旋挖鑽等多種作業機具。
回轉與行走裝置是液壓挖掘機的機體,轉台上部設有動力裝置和傳動系統。發動機是液壓挖掘機的動力源,大多採用柴油要在方便的場地, 也可改用電動機。
『捌』 機械設備操作位置高出地面多少米以上時要配備操作台
若對上述危害因素不加以有效控制,如對運動部件防護不當、無保險裝置或保險裝置失靈、設備在非正常狀態下運轉、安全操作規程不健全或操作者不按規程操作等,都極可能導致機械傷害事故。
機械危害
現代工業生產中所用到的機械設備種類繁多,且各具特點,但也具有很多共性。因此可從機械設備的設計、製造、檢驗;安裝、使用;維護保養;作業環境諸方面加強機械傷害事故的預防:
⒈設計和製造過程中的預防措施
機械設備生產製造企業,要在設計、製造生產設備時同時設計、製造、安裝安全防護裝置,達到機械設備本質安全化,不得把問題留給用戶。具體要求為:
⑴ 設置防護裝置
要求是,以操作人員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為基準,梵谷度在2m之內的所有傳動帶、轉軸、傳動鏈、聯軸節、帶輪、齒輪、飛輪、鏈輪、電鋸等危險零部件及危險部位,都必須設置防護裝置。
對防護裝置的要求:
a·安裝牢固,性能可靠,並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
b·適合機器設備操作條件,不妨礙生產和操作;
c·經久耐用,不影響設備調整、修理、潤滑和檢查等;
d·防護裝置本身不應給操作者造成危害;
e·機器異常時,防護裝置應具有防止危險的功能;
f·自動化防護裝置的電氣、電子、機械組成部分,要求動作準確、性能穩定、並有檢驗線路性能是否可靠的方法。
⑵機器設備的設計,必須考慮檢查和維修的方便性。必要時,應隨設備供應專用檢查,維修工具或裝置。
⑶為防止運行中的機器設備或零部件超過極限位置,應配置可靠的限位裝置。
⑷機器設備應設置可靠的制動裝置,以保證接近危險時能有效地制動。
⑸機器設備的氣、液傳動機械,應設有控制超壓、防止泄漏等裝置。
⑹機器設備在高速運轉中易於甩出的部件,應設計防止松脫裝置,配置防護罩或防護網等安全裝置。
⑺機器設備的操作位置高出地面2m以上時,應配置操作台、欄桿、扶手、圍板等。
⑻機械設備的控制裝置應裝在使操作者能看到整個設備的操作位置上,在操縱台處不能看到所控制設備的全部時,必須在設備的適當位置裝設緊急事故開關。
⑼各類機器設備都必須在設計中採取防雜訊措施,使機器雜訊低於國家規定的雜訊標准。
⑽凡工藝過程中產生粉塵、有害氣體或有害蒸汽的機器設備,應盡量採用自動加料、自動卸料裝置,並必須有吸入、凈化和排放裝置,以保證工作場所排放的有害物濃度符合TJ36-70《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和GBJ4-73《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准》的有關要求。
⑾設計機器設備時,應使用安全色。易發生危險的部位,必須有安全標志。安全色和標志應保持顏色鮮明、清晰、持久。
⑿機器設備中產生高溫、極低溫、強輻射線等部位,應有屏護措施。
⒀有電器的機器設備都應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以防止觸電,同時注意防靜電。
⒉安裝和使用過程中的預防措施
⑴要按照製造廠提供的說明書和技術資料安裝機器設備。自製的機器設備也要符合GB5083-85《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總則》的各項要求。
⑵要按照安全衛生「三同時」的原則,在安裝機器設備時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裝置,如防護欄柵,安全操作台等。
⑶設備主管或有關部門應制訂設備操作規程、安全操作規程及設備維護保養制度,並貫徹執行。
⒊加強維護保養
⑴日常維護保養,要求操作工人在每班生產中必須做到:班前、班後要認真檢查、擦拭機器設備的各個部位;按時、按質加油;使設備經常保持清潔、潤滑、良好。班中嚴格按操作規程使用機器設備,發生故障及時排除,並做好交接班工作。
⑵一級保養,以操作工人為主,維修工人配合,對機器設備進行局部解體和檢查;清洗所規定的部位;清洗濾油器、分油器及油管、油孔、油氈、油線等,達到油路暢通,油標醒目;調整設備各部位配合間隙,堅固各部位。
⑶二級保養,以維修工人為主,在操作工人參加下,對設備進行針對性的局部解體檢查、修復或更換磨損件,使局部恢復精度;清洗、檢查潤滑系統,更換陳化油液;檢查、修理電器系統、安全裝置等。
⒋改善作業環境
⑴作業場所的地面要平坦清潔,不應有坑溝孔洞等;不得有水漬油污,以防絆倒、滑倒。
⑵機床設備的周圍,應留有必要的空間、通道,其間距須符合相應最小安全距離要求。最小安全距離可參照如下數字:機床側面與牆壁或柱子之間無工作地時,間距為400—500mm;有工作地時,間距為1000—1200mm;機床之間無工作地時,間距為800mm;機床某一邊有工作地並有行人定期通過時,間距為1200mm;機床兩邊均有工作地時,機床之間間距為1500mm;機床兩邊均有工作地並有行人通過時,間距為1800mm;排成15度的自動機床的間距為600—800mm。
『玖』 工地施工施工開挖多台機械同時挖基坑,機械間的間距應為多少米較為安全
應為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