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機械零件的介紹
《專業基礎系列:機械零件(第2版)》是根據國家教委最近頒發的《高等學校工程專科機械零件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機械類專業適用)》(1996年修訂版)修訂的。《專業基礎系列:機械零件(第2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根據最新的國家標准,更新了滾動軸承和齒輪傳動部分內容;增加了窄V帶傳動設計;壓縮了機械零件的強度等內容。全書共13章。主要內容有:總論,聯接,機械傳動,軸系零件,其它零件等。《專業基礎系列:機械零件(第2版)》可作為普通高等專科學校、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職業大學、職工大學、函授大學等機械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供有關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⑵ 詳細的機械零部件規格應該怎麼寫
1、首先,規格表中要分清零件和部件,不要統稱為「零部件」。部件是由零專件和標准件組成。屬
2、零件的規格應包括:序號、圖號、材質的名稱及規格、材質的標准號(國標或部標)、毛坯下料的尺寸及重量、熱處理的名稱。
3、部件的規格為:《見圖******(圖紙編號)》。
⑶ 機械零件的普通加工的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工作復過程和制任務驅動的先進教學理念,以機械加工中常用的典型零件為載體,重點突出機械加工操作技能相關的必備專業知識,以理論知識「必需、夠用」為原則編寫而成。教材內容由七個學習情境組成,每個學習情境按學習目標-安全技術-情境描述-知識准備-任務實施-復習思考等內容展開,每個學習情境又包含若干任務,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介紹機械加工中的車工、銑工、鏜工、磨工、鉗工、數控車工和數控銑工(加工中心)的相關知識,列舉典型零件加工的操作方法和加工工藝,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並圍繞相應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標准,選擇典型的綜合技能訓練實例,使學生通過訓練能夠順利達到國家職業資格相應等級的水平。
本教材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技師學院機制、機電、數控、模具和設備維修等機械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其他相關專業機械工種實訓的參考書和相關行業技術工人崗位的培訓用書。
⑷ 一般寫一個機械產品的技術原理,都應該怎麼寫啊寫哪些內容才對呢
一般先要畫一張來機械原理圖,源這張圖可以是非正規的系統圖,但是要包括主要動作或必要過程的零部件並給與編號,然後可以說明如何通過這些零部件去完成這些動作或過程,最好能說明其中應用到哪一些物理學、力學、機械上的定理或定律,如「能量守恆定律」、「牛頓三大定律」、「帕斯卡原理」-----等等,解決了那些技術問題,達到什麼效果,在材料、結構、工藝等方面有什麼突破點或創新。為了防止不正當競爭,在寫機械產品的技術原理時要掌握尺寸和讀者的對象。
⑸ 機械原理與機械零件的介紹
作者:屈國華、康介鐸、黃文燦、何元庚ISBN:10位[7040061996]13位[9787040061994]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⑹ 下面的文字所描述的是一個怎樣的零件
說的就是螺栓哦
d是指螺栓的公稱直徑,
l指它的長度。
⑺ 幫忙翻譯個機械零件
棘輪負荷對3英寸15000磅STTAP時
額定載荷
彎曲或同等RB-150磨損
⑻ 怎麼設計一個機械零件
想怎麼設計就怎麼設計。
完全憑你想像。
只是,你想的東西在你腦子里,
而且是飄忽不定的,是意識,
要把它畫成圖,
或製成實物——樣品,
才算完成設計。
⑼ 給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一個具體的描述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具有機械、電子、液(氣)壓一體化技術回基本理論,掌握機電一體化答設備的操作、維護、調試和維修,掌握應用機電一體化設備加工的工藝設計和加工工藝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中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修課程:機械制圖,工程力學,大學物理,電工與電子技術,機械原理,模擬電子技術,微控制器原理及應用(PIC),控制工程基礎,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機械工程材料及成型基礎,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機械設計,機械製造工藝學,機電傳動與控制,機電課設,先進製造技術,專業外語,CAD/CAM
⑽ 機械零件的詳細種類
械零件主要有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
一、金屬材料
1、鑄鐵
鑄鐵和鋼都是鐵碳合金,它們的區別主要在於含碳量的不同。含碳量小於2%的鐵碳合金稱為鋼,含碳量大於2%的稱為鑄鐵。
2、鋼
與鑄鐵相比,鋼具有高的強度、韌性和塑性,並可用熱處理方法改善其力學性能和加工性能。鋼制零件的毛坯可用鍛造、沖壓、焊接或鑄造等方法取得,因此其應用極為廣泛。按照用途,鋼可分為結構鋼、工具鋼和特殊鋼。
1)碳素結構鋼這類鋼的含碳量一般不超過0.7%。含碳量低於0.25%的低碳鋼,它的強度極限和屈服極限較低,塑性很高,且具有良好的焊接性,適於沖壓、焊接,常用來製作螺釘、螺母、墊圈、軸、氣門導桿和焊接構件等。
2)合金結構鋼
鋼中添加合金元素的作用在於改善鋼的性能。
3)鑄鋼
鑄鋼的液態流動性比鑄鐵差,所以用普通砂型鑄造時,壁厚常不小於10mm。鑄鋼件的收縮率比鑄鐵件大,故鑄鋼件的圓角和不同壁厚的過渡部分均應比鑄鐵件大些。
3、銅合金
銅合金有青銅與黃銅之分。黃銅是銅和鋅的合金,並含有少量的錳、鋁、鎳等,它具有很好的塑性及流動性,故可進行碾壓和鑄造。
二、非金屬材料
1、橡膠
橡膠富於彈性,能吸收較多的沖擊能量,常用作聯軸器或減震器的彈性元件、帶傳動的膠帶等。硬橡膠可用於製造用水潤滑的軸承襯。
2、塑料
塑料的比重小,易於製成形狀復雜的零件,而且各種不同塑料具有不同的特點,如耐蝕性、絕熱性、絕緣性、減摩性、摩擦系數大等,所以近年來在機械製造中其應用日益廣泛。
(10)如何描述一個機械零件擴展閱讀:
零件分類:
1、軸類零件:如階梯軸、電主軸、凸輪軸;
2、箱體類零件:如主軸箱箱體、變速箱箱體、發動機箱體;
3、盤類零件:如軸承蓋、皮帶輪;
4、螺紋類零件:如滑動絲杠;
5、齒輪類零件:如直齒、圓柱齒輪;
6、杠件、板件類零件;
7、專用類零件。
機械零件產品標准化本身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
(1)產品品種規格的系列化——將同一類產品的主要參數、型式、尺寸、基本結構等依次分檔,製成系列化產品,以較少的品種規格滿足用戶的廣泛需要;
(2)零部件的通用化——將同一類型或不同類型產品中用途結構相近似的零部件(如螺栓、軸承座、聯軸器和減速器等),經過統一後實現通用互換;
(3)產品質量標准化——產品質量是一切企業的「生命線」,要保證產品質量合格和穩定就必須做好設計、加工工藝、裝配檢驗,甚至包裝儲運等環節的標准化。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對產品實行標准化具有重大的意義:在製造上可以實行專業化大運生產,既可提高產品質量又能降低成本;在設計方面可減少設計工作量;在管理維修方面,可減少庫存量和便於更換損壞的零件。
機械零件的工作能力機械零件各種機械和工程結構都是由若干個構件組成的。
這些構件工作時都要承受力的作用,為確保構件在規定的工作條件和使用壽命期間能正常工作,須滿足以下要求:
1、有足夠的強度
保證構件在外力作用下不發生破壞,是構件能正常工作的前提條件,故構件的強度是指構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壞的能力。
2、有足夠的剛度
構件在外力作用下產生的變形應在允許的限度內。構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變形的能力,即為構件具有的剛度。
3、有足夠的穩定性
某些細長桿件(或薄壁構件)在軸向壓力達到一定的數值時,會失去原來的平衡形態而喪失工作能力,這種現象稱為失穩。所謂穩定性是指構件維持原有形態平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