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袁海國是潤邦股份高管嗎
沒發現這個名字。
潤邦股份(002483)股票高管介紹
1 吳建 董事長 吳建先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1967年11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高級經濟師;1989年至1996年先後任職於南通石化總公司、中國化學工業部南通合成材料廠工程指揮部、南通開發區總公司,2000年起曾任南通威和船用配件有限公司總經理、南通虹波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2009年10月起任公司第一屆董事會董事長兼總經理,現任公司第四屆董事會董事長兼公司總裁,同時兼任南通威望實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2 吳建 總裁 吳建先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1967年11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高級經濟師;1989年至1996年先後任職於南通石化總公司、中國化學工業部南通合成材料廠工程指揮部、南通開發區總公司,2000年起曾任南通威和船用配件有限公司總經理、南通虹波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2009年10月起任公司第一屆董事會董事長兼總經理,現任公司第四屆董事會董事長兼公司總裁,同時兼任南通威望實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3 施曉越 副董事長 施曉越先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1963年4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國際焊接工程師,高級經濟師,高級工程師;1984年至1998年先後任職於南通漁輪廠和南通中遠船舶鋼結構有限公司,2000年起曾任南通威和船用配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南通虹波重工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兼副總經理、南通虹波重機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兼副總經理。2009年10月起任公司第一屆董事會副董事長;現任公司第四屆董事會副董事長兼任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
4 施曉越 董事 施曉越先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1963年4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國際焊接工程師,高級經濟師,高級工程師;1984年至1998年先後任職於南通漁輪廠和南通中遠船舶鋼結構有限公司,2000年起曾任南通威和船用配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南通虹波重工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兼副總經理、南通虹波重機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兼副總經理。2009年10月起任公司第一屆董事會副董事長;現任公司第四屆董事會副董事長兼任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
5 吳建 董事 吳建先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1967年11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高級經濟師;1989年至1996年先後任職於南通石化總公司、中國化學工業部南通合成材料廠工程指揮部、南通開發區總公司,2000年起曾任南通威和船用配件有限公司總經理、南通虹波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2009年10月起任公司第一屆董事會董事長兼總經理,現任公司第四屆董事會董事長兼公司總裁,同時兼任南通威望實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6 謝貴興 董事 謝貴興先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1974年11月出生,碩士,經濟師、審計師;2001年起先後任民豐特種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證券事務代表,嘉興民豐集團有限公司投資部副經理、經理,民豐特種紙股份有限公司監事,南通虹波重工有限公司董事會辦公室主任,2009年10月起任公司董事會秘書。現任公司第四屆董事會董事、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兼財務總監。
7 陳議 獨立董事 陳議先生,中國國籍,無永久境外居留權,1964年8月出生,研究生學歷,持有律師職業資格證書。1994年起先後在南京珠江律師事務所任律師,江蘇金長城律師事務任律師,2005年起在江蘇長三角律師事務所任主任、律師,曾先後兼任江蘇華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金通靈流體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春興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華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無錫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現任公司第四屆董事會獨立董事同時兼任蘇州電器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無錫普天鐵心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8 葛仕福 獨立董事 葛仕福先生,中國國籍,無永久境外居留權,1962年11月出生,博士學歷,教授。1986年起至今在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碩士生導師,同時兼任東南大學乾燥技術研究所所長。葛仕福先生長期從事工業廢水處理、污泥干化、污泥深度脫水、污泥處置及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現任公司第四屆董事會獨立董事。
9 沈蓉 獨立董事 沈蓉女士,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1969年4月出生,碩士,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注冊資產評估師、高級會計師。1991年起先後任上海社科院會計師事務所、上海中華社科會計師事務所、上海眾華滬銀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助理、審計經理、高級經理、董事、副主任會計師、合夥人。現任公司第四屆董事會獨立董事,眾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高級合夥人、合夥事務管理委員會委員。
10 湯敏 監事會主席 湯敏女士,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1975年12月出生,本科學歷,人力資源管理師。1998年起先後任東麗合成纖維(南通)有限公司操業管理系系長,南通虹波重工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等職。2008年4月至今,任南通威望實業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2011年3月起任公司第一屆監事會監事。現任公司第四屆監事會主席。
11 戴益明 職工監事 戴益明女士,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1971年3月出生,大專學歷;1995年起先後任南通電焊機廠辦公室副主任、南通三九焊接機器製造有限公司管理部副部長,2007年起任南通虹波重工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現任公司辦公室主任,2009年10月起任公司第一屆監事會職工監事。現任公司第四屆監事會職工代表監事。
12 湯敏 股東監事 湯敏女士,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1975年12月出生,本科學歷,人力資源管理師。1998年起先後任東麗合成纖維(南通)有限公司操業管理系系長,南通虹波重工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等職。2008年4月至今,任南通威望實業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2011年3月起任公司第一屆監事會監事。現任公司第四屆監事會主席。
13 徐永華 股東監事 徐永華先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1966年11月23日出生,大專學歷,高級經濟師。1988年起先後任南通電機廠企業管理辦公室管理專員、主任助理,三株公司南通分公司海門辦事處主任,南通中宇國際經貿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杭州蜜瑪服飾有限公司行政部經理,南通宏圖三胞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南通柔寶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常務副總經理。2008年6月起任公司全資子公司南通潤邦重機有限公司公司辦公室主任、總經理助理。現任公司第四屆監事會監事、總裁辦主任兼公司全資子公司南通潤邦重機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14 謝貴興 副總裁 謝貴興先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1974年11月出生,碩士,經濟師、審計師;2001年起先後任民豐特種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證券事務代表,嘉興民豐集團有限公司投資部副經理、經理,民豐特種紙股份有限公司監事,南通虹波重工有限公司董事會辦公室主任,2009年10月起任公司董事會秘書。現任公司第四屆董事會董事、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兼財務總監。
15 章智軍 副總裁 章智軍先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1982年1月出生,南京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歷。2003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南通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擔任HSE工程師;2006年8月至今,先後擔任公司安全環境部部長、總經理辦公室主任、董事會辦公室主任、公司下屬子公司南通潤邦海洋工程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公司總裁助理等職。現任公司副總裁兼公司全資子公司南通潤禾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16 謝貴興 董事會秘書 謝貴興先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1974年11月出生,碩士,經濟師、審計師;2001年起先後任民豐特種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證券事務代表,嘉興民豐集團有限公司投資部副經理、經理,民豐特種紙股份有限公司監事,南通虹波重工有限公司董事會辦公室主任,2009年10月起任公司董事會秘書。現任公司第四屆董事會董事、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兼財務總監。
17 劉聰 證券事務代表 劉聰先生,1982年3月出生,研究生學歷,碩士。2005年起先後任山東魯南制葯集團生產管理員、中國建銀投資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客戶經理,2010年10月起任公司董事會辦公室投資經理,擁有深圳證券交易所董事會秘書資格證書,現任公司證券事務代表。
18 李曉琴 審計總監 李曉琴女士,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1969年12月出生,大專學歷;2004年起先後任南通虹波重工有限公司運營部部長、財務部部長,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任南通威望實業有限公司財務總監,2009年10月起任公司財務總監、董事、副總裁,現任公司審計總監。
19 謝貴興 財務總監 謝貴興先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1974年11月出生,碩士,經濟師、審計師;2001年起先後任民豐特種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證券事務代表,嘉興民豐集團有限公司投資部副經理、經理,民豐特種紙股份有限公司監事,南通虹波重工有限公司董事會辦公室主任,2009年10月起任公司董事會秘書。現任公司第四屆董事會董事、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兼財務總監。
20 戴益明 公司辦公室主任 戴益明女士,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1971年3月出生,大專學歷;1995年起先後任南通電焊機廠辦公室副主任、南通三九焊接機器製造有限公司管理部副部長,2007年起任南通虹波重工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現任公司辦公室主任,2009年10月起任公司第一屆監事會職工監事。現任公司第四屆監事會職工代表監事。
❷ 數控機床行業的發展空間如何
近年來,受益於國家振興裝備製造業的大環境和強勁的市場需求拉動,國內機床工具行業出現了技術長足發展、投資熱情高漲的局面。「十二五」規劃已將振興裝備製造業作為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內容,數控機床則成為振興裝備製造業的重點之一。未來,我國將重點發展高速、精密、復合數控金切機床;重型數控金切機床;數控特種加工機床;大型數控成形沖壓設備及數控機床的相關部件等。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數控機床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生產機床109.84萬台,實現工業總產值6606.5億元,同比增長32.1%,其中數控機床27.21萬台,增速達15.26%,數控機床已成為機床消費的主流。尤其是高檔數控機床屬於高端裝備製造業,具有高技術含量、高技術附加值的特徵,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著力點,未來高檔數控機床市場巨大。
當前,用戶對數控機床的高端產品需求較為強烈,突出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數量快增。數控機床占機床總消費的比重上升到60%以上,且「十二五」期間仍將繼續快速攀升。
另一方面是需求檔次不斷提高。十二五」期間,隨著振興裝備製造業關鍵領域的高水平新產品的發展,每個領域都對數控機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發展大型火力發電和核電機組、製造大型化工設備、開發大型海洋運輸船舶、研製大型薄板冷熱連軋成套設備、發展高速列車、新型地鐵和軌道交通車輛等,都需要大批高速、精密、高效和專用數控機床來加工製造。新一代武器、艦艇、飛機、衛星、導彈的發展,對數控機床同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控機床行業研究小組表示,中國目前已經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機床市場,數控機床已成為機床消費的主流,未來數控機床市場巨大。粗略估計至2015年,我國數控機床行業資產總額將有望突破2400億元,銷售收入突破1800億元,利潤總額達到120億元,其年均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
同時,我國數控機床的技術也將得到較大提升,到「十二五」末,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專項將實現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總體技術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屆時,主機、數控系統、功能部件「中檔規模化、高檔產業化,中國將研製出一批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關鍵裝備,進口量大的高速、精密立卧式加工中心、數控車床等產品市場佔有率將有明顯提升。
總體來說,我國數控機床行業前景非常良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❸ 數控機床行業的發展空間如何
加工中心是最常見的數控機床,品牌眾多,價格差別也相當的大。到底差異在哪裡呢?且聽老金評說。老金孤陋寡聞,請沒有被提到的加工中心廠家釋懷,此文也純屬個人看法,如有不同意見請盡管拍磚。
世界上第一台加工中心是1958年由美國卡尼-特雷克公司首先研製成功的。它在數控卧式鏜銑床的基礎上增加了自動換刀裝置。北京機床研究所1975年試制出中國第一台卧式加工中心JCS-013 ,1978年試制出中國第一台立式加工中心JCS-018。也有說法是JCS-013實際上是北京第二機床廠製造的。當年,中國和世界的技術距離是17年。
如今,中國目前的加工中心技術應用基本和世界同步,在精度和穩定性方面和世界一流水平有比較大的差距。為什麼同樣一台850立式加工中心(X向行程為800mm,Y向行程為500),國外和國產有很大的價格差距,為什麼國產品牌之間也有相當的價差?
國內外典型的立式加工中心廠家分為7類,以最常規的廠家標准配置三軸850立式加工中心為例(僅針對主力機型,各廠家配置會有所不同),來談談這7類產品的特點。通過排隊和對比,做出一個對國內機床所佔位置的正確分析。
每支梯隊的區分讓老金大傷腦筋,本文所提到的廠家均為經受多年市場考驗得以生存的企業,其產品售價基本得到市場認可,產品售價基本能體現他們的產品配置和實際價值。最終決定以大致售價作為依據,這種劃分實際上並不很科學,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第1梯隊---超一流選手:潛心走自己的路,讓歷史去評價吧
第1梯隊中的瑞士米克朗、瑞士寶美、瑞士斯特拉格、瑞士利吉特、瑞士威力銘、德國哈默、德國奧美特、德國巨浪等品牌,屬於加工中心領域的超一流選手,售價大於150萬。
無論從外觀內在,還是設計水平及創新性,抑或加工能力和加工精度,幾乎無可挑剔。精工細作,精益求精,機床加工精度極高,產量很低。因價格實在太貴,使用成本實在太高,用戶往往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選購。
第1梯隊的加工中心品牌形象高高在上,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矣,猶如機床中的超級跑車。曲高和寡,采購和使用成本的高昂直接導致市場應用率非常之低。售價雖高,利潤不一定高,品質雖好,經營不一定好,光鮮之後的轉身可能是心酸的淚水。瑞士米克朗已經被瑞士阿奇夏米爾集團收購、瑞士寶美被瑞士斯特拉格收購…不由聯想起世界頂級超級跑車布加迪威龍,叱吒車壇的背後是4度轉手的悲慘。
機床的品質由床身材料優劣、機械加工水平、零部件質量、裝配質量以及生產管控等環節來確保,機床裝配質量始終靠人工保證,不象汽車、家電等產品可以實現自動化裝配。裝配技工水平有高有低,機床批量生產又有苛刻的交貨時間限制,正因為如此,大批量生產的機床很難保證很高的水平,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銷量排名前十名的機床廠商無法進入第1梯隊的原因。
第2梯隊---壓陣高手:家大業大名氣大,坐鎮工廠好幫手
第2梯隊中的德國DMG、德國斯賓納、德國斯塔瑪、日本森精機、日本大偎、日本馬扎克、日本牧野、日本豐田工機、美國MAG、美國哈挺喬堡、義大利菲迪亞、西班牙達諾巴特等多位選手的大名幾乎耳熟能詳,是世界一流機械生產企業的主力機床,售價定位80-150萬。
這些選手均常年位居世界機床銷售額榜單的前列。普遍中小批量生產,管控到位,品質很好僅用於生產高利潤的產品。價格相對第1梯隊來說比較接地氣。
第2梯隊廠家推廣力度大、市場佔有率高、專門解決高難機械加工問題,鼎鼎大名幾乎超過第1梯隊。對於有一定規模的機械加工企業,如果沒有幾台第2梯隊選手坐鎮,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的產品是一流的。有些企業的機床絕大多數是中低端的,也會買個一兩台第2梯隊機床來充門面,專供接單和客戶參觀之用。這和奧迪車雖說不是頂級豪華車卻可以成為公務車首選的道理是一樣的。
第1、2梯隊在產品品質、科技創新方面大幅領先。目前,天然或者人造大理石床身技術、床身恆溫技術、直線電機驅動、滾珠絲桿中心冷卻、重心驅動、超快速換刀機構、高速電主軸等先進技術,均率先應用在第1、2梯隊的產品中。
第1、2梯隊幾乎是瑞士人、德國人、日本人的天下,他們的嚴謹和這三個國家始終如一重視技能培訓的傳統是他們能製造出優秀機床的根基。10年內,中國企業進入第1、2梯隊的機會很渺茫。
第3梯隊---攻堅好手:不埋怨不放棄,解決問題是要點
中日合資北一大偎、中日合資小巨人馬扎克、美國哈挺喬堡、美國哈斯、韓國斗山、韓國現代、韓國三星、台灣永進、台灣東台、台灣台中精機、台灣快捷、台灣高峰等品牌,是國內一線機械生產企業中的主力機床品牌。售價在45-80萬之間。
生產一流產品的企業雖然也使用第1、2梯隊的機床,但由於采購成本太高,實際大批量使用的還是以第3梯隊的機床為主。這些機床結實耐用、可靠穩定,關鍵時刻不掉鏈子,是確保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的好幫手。
第3梯隊大多是國外及台灣機床企業在國內的合資品牌或者在國內生產,在機床的生態環境中扮演了狼的角色,對推動國內機床業的技術、管理及營銷水平,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
第4梯隊---實戰主力:實力不俗鬥志揚,忙頭苦幹望前程
北一、北京機電院、南通科技、新瑞、紐威、日發、海天、大金、台灣麗馳、台灣大僑、台灣大立、台灣友佳、台灣麗偉、台灣艾格瑪、台灣綺發等品牌,是一、二線機械生產企業中的主力機床品牌。價格在32-45萬左右。
第4梯隊的機床市場保有量不亞於第3梯隊,雖說在穩定性和精度保持性方面略遜於第3梯隊,因為價格更加平易近人,同樣成為了高水平機械加工企業中的主力機型。
這支梯隊的企業由國內優秀企業和一些台灣企業大陸工廠組成,稍稍努把力就有可能對第3梯隊造成威脅,特別是幾家民營國產機床企業起點高、進步快,很有希望在幾年之後躋身於第3梯隊。
第5梯隊---萬金油:不挑食不挑活,什麼都干什麼都做
沈陽、寶雞、雲南、大連、長征、漢川、寧江、凱達、聯強(新浙)、青海一機、魯南、杭機、寶佳、皖南、捷甬達、永華、迪萊姆、大天、嘉泰、隆盛等品牌的加工中心,在任何一個角落裡的機械加工企業里都有可能看到。售價大致25-32萬。部分品牌也會推出一些偷工減料的特價機型,不推薦使用。
這個價位區間的850立加在國內的市場銷售數量最大,最能被普通機械用戶所接受,屈指數數品牌有一兩百家之多,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什麼臟活、累活、沒人乾的活都是這些機床在做,工作環境相應比較惡劣,恆溫恆濕環境的優越環境與他們無關。
這支梯隊至少有一半的廠家採用組裝光機的方式生產立加,產品同質化嚴重,進入門檻比較低。如果工廠規模相當、管理合理,不同品牌品質之間的差異很小。
選擇這支梯隊的機床需要用戶具備比較強的應用能力,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靈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機床部件和選配件,用對、用好機床可以生產出讓人刮目相看的產品。
國產機床幾大巨頭完全有能力造出第3、4梯隊的立加,卻對自己放鬆要求,自甘平淡混跡在第5梯隊打價格戰,拿著國家的巨額補貼去做與中小企業爭利的事情,叫人說什麼才好呢?幾大巨頭頻繁的並購國外機床企業沒有給自身產品和市場帶來實質性的提升,卻得到了「國外機床品牌摧毀者」的外號,問題出在哪?
第6梯隊---經濟實惠型:能用就是不浪費,夠用就是好選擇
海滕、百事特、一鳴、大森、鼎亞、海特、力創、鼎泰、中博等小品牌機普遍選用低端品牌數控系統,大約銷售價格18-25萬。部分企業為組裝光機的生產模式。
第6梯隊的機床由於企業相對規模較小,品質規范化管理方面差於第5梯隊。同時為了降低成本,零部件選購方面也會選用一些廉價品牌,對穩定性可能會造成一定影響,嚴格的出廠烤機和出廠檢驗是降低機床出廠故障率的好方法。
對於產品精度要求不高、采購預算比較緊張的中小企業來說,第6梯隊的加工中心是不錯的選擇。西門子808D的出現也讓這個梯隊的立加多了數控系統的選擇。
第7梯隊---省錢首選:認真細致選對人,創業起步好幫手
第7梯隊為代裝游擊隊組裝的加工中心,付出代價小於18萬。
做法是用戶自行購買光機、數控系統、絲桿、刀庫等部件,然後代裝游擊隊負責到現場組裝,品質水平和場地條件、代裝游擊隊的工作情緒直接相關,品管等QC流程是沒有的。服務質量不用動腦也能知道。
這個檔次的加工中心一般用的是台灣新代、寶元或者是國產的凱恩帝、廣州數控系統,三菱M70和FANUC 0I-MATE MD也很常見。絲桿導軌用的品牌也不差,其他部件則是抱著能省則省的態度去采購。
如果你和代裝游擊隊的私交很好,而且該代裝技師的水平很高,自己又懂點機械和電氣維修,那麼恭喜你已經大大降低了機床的采購和使用成本。如果不具備這三個條件中的任何兩項,那麼你付出的使用代價可能會比采購第6甚至第5梯隊更高。
囊中羞澀的創業者用此方式購買立加的比例較高,購買時請注意兩項,一是要反復調研,深入了解機床光機、零部件的品質以及機床驗收方法,二是要調查代裝游擊隊的口碑。
總結語:
7支梯隊的立加廠家組成了一個菱形,菱形上頂點代表第1梯隊,從上往下隊伍不斷壯大,菱形左右兩點之間的連線代表第5梯隊也就是生產廠家最密集的梯隊,再往下隊伍開始縮容,菱形最下方的點代表第7梯隊。
1-3梯隊是清一色的外資企業,第4梯隊由國產和台企組成,第5-7梯隊是國產的天下。國外不是沒有5-7梯隊的產品,該區間國產立加的強勢讓他們無法擠入國內市場,這是中國人應該值得驕傲的。
國產立加突破到第3梯隊不是難事,再往上就難度重重,望在座的諸君努力進取造出世界一流的機床,讓老金能活著見證這一歷史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