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挖土方如何計算工程量
1、挖基礎土方按設計圖示尺寸以基礎墊層底面積(基礎墊層底面積是指墊層與地基相接的底面積)乘以挖土深度以立方米計算。
2、土方開挖中,根據施工要求的放坡、操作工作面和機械挖土進出施工工作面的坡道等增加的工程量,可包括在挖基礎土方報價內。
3、具體放坡系數規定,可參照下圖:
4、工作面寬度,可參照下圖:
樁基礎分的種類很多, 我現在以混凝土灌注樁為例,計算需要包括的主要內容有:成孔,混凝土,鋼筋,鑿樁頭,挖樁間土、樁頭處理等內容成孔,混凝土,鑿樁頭,挖樁間土都是以體積來計算的,這兒需要注意的是假如設計樁長是25米,我們計算的時候要加上樁頭的長度,一般情況是0.5米鋼筋按照實際配筋計算,如果不需要特別精確我們一般按照0.1t/1m³混凝土來計算
挖樁間土就是在樁之間挖土方,樁間土在基礎設置有樁的挖土方都要計算挖樁間土,工程量的高度是按設計基礎底標高至樁預留長度以內的高度乘以基礎挖土方的寬度乘以基礎挖土方的長度。 建築學名詞,所謂樁間土是指設計樁頂標高至設計基礎墊層底標高之間的人工土方。 樁頂標高是破完樁頭後的樁頂的標高,此標高以上部分樁身屬於超灌部分(通常說的鬆散層)。 樁頂標高一般設計給定的,假設設計樁頂標高-1.6米,土方開挖後根據高程式控制制標准點正負0.00在樁身上標高-1.6米處作標記,即樁頂標高,此標高以上部分樁頭需要破除。承台底標高一般比樁頂標高低10cm,因為通常設計要求樁頂要伸入承台內10cm。
人工挖土方
人工挖土要根據土壤類別、施工方法等分別按挖基(地)槽、挖基坑、挖土方等項目計算。
(1)挖基槽(地溝)
基槽指條形基礎下的地槽,地溝指管道地溝。
其工程量按溝槽長度乘以溝槽的斷面積。其突出部分體積應並入基槽工程量內計算;溝槽深度不同時,應分別計算。土方放坡時,在交接處產生的重復工程量不予扣除。
基槽的長度:外牆按圖示中心線長計算;內牆按凈長度計算。
基槽橫斷面的形式:分放坡與不放坡進行計算。
挖土深度H:一般以設計室外地坪標高為准。
根據土的性質、開挖深度以及施工方法確定土壁是否放坡。放坡的寬度根據放坡系數計算,即KH。
為保證工人的正常操作,基底寬度應在基礎寬度的基礎上增加工作面寬度2C。
計算公式:
① 不放坡時:V挖=L×(B+2C)×H
② 有放坡時:V挖=L×(B+2C+KH)×H
(2)挖基(地)坑
挖地坑工程量根據圖示尺寸以立方米為單位計算,按土壤類別、挖土深度不同分別套用相應的定額。
① 矩形不放坡的地坑土方量為:
V挖=(a+2c)×(b+2c)×H
② 矩形放坡的地坑土方量為:
V挖=
(a+2c)×(b+2c)×H+KH2×(a+2c)+KH2×(b+2c)+4×1/3K2H3
=(a+2c+KH)×(b+2c+KH)×H+1/3K2H3
(3) k為放坡系數。放坡寬度b與深度H和放坡角度a之間是正切函數關系,即tana=b/H,不同的土壤類別取不同的a值,所以不難看出,放坡系數就是根據tana來確定的 。例如,三類土的tana=b/H=0.33。我們將tana=K來表示放坡系數,故放坡寬度b=kH。K是根據土壤類別確定的。一、二類土的放坡系數為0.5,三類土為0.33,四類土為0.25。
② 機械土方工程量計算
機械土方的工程量,均以挖掘前的天然密實體積,以「m3」計算。
在工程量計算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機械挖土方工程量,按機械挖土方90%,人工挖土方10%分別列項,執行相應綜合基價。其中,人工挖土方部分按相應綜合基價項目,人工乘以系數2.
(2)當存在樁間土方開挖時,樁間土方應單獨列項,工程量按實挖體積計算,即應扣除樁占體積。
(3)當採用正鏟挖掘機開挖土方,其開挖深度超過5m時,可按實際增加坡道土方工程量。
(4)當開挖深度超過放坡起點深度時,可按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方案,用放坡或支擋土板開挖。
(5)在挖土工程量計算時,應根據基礎施工情況考慮所需工作面的增加量。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