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知識 > 百度什麼叫機械性消化道梗阻

百度什麼叫機械性消化道梗阻

發布時間:2025-07-05 09:58:08

機械性梗阻是什麼意思

機械性梗阻是指由於腸道內部存在阻礙而導致糞便無法通過消化道的疾病。腸道內阻礙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結腸癌、腸道腫瘤、腸套疊、炎症性腸病、粘連、先天性疾病等等。機械性梗阻症狀表現為腹痛、腹脹、便秘、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機械性梗阻需要針對疾病的病因進行治療。對於腫瘤等致病因素,需要進行手術切除。對於其他疾病,可以通過葯物治療、消費纖維素等方式改善症狀。在治療期間,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防止脫水,避免進食過多的高脂肪和高纖維的食物。
機械性梗阻疾病容易導致胃腸道穿孔、感染等嚴重並發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時的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尤其是對於老年人、免疫力較差的人群,更容易出現嚴重後果。因此,一旦出現機械性梗阻症狀,應盡快就醫,進行相關治療。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進行運動、飲食清淡、定期體檢等有益於預防機械性梗阻疾病的發生。

㈡ 腸梗阻急求解、

發病原因
引起腸梗阻的原因可分為機械性和非機械性兩大類。易於理解,機械性腸梗阻是指腸道被阻塞,其原因可由於腸管本身病變、腸管外壓迫和腸管內異物阻塞3種情況。細分起來,腸管本身病變可以是先天性的(如閉鎖、狹窄、發育不全)、炎症性(如克羅恩氏病、細菌性和放射性小腸炎)、腫瘤(原發或轉移、惡性或良性)、腸套疊等;腸管外壓迫可以是疝(內、外疝)、粘連、先天性條索、扭轉、腫塊壓迫(如腫瘤、膿腫、血腫、變異血管);腸內異物阻塞可以是食入異物、膽石、糞石或糞便、鋇劑、寄生蟲。非機械性腸梗阻一類是神經肌肉紊亂,包括麻痹性腸梗阻、腸段神經節缺如(如巨結腸症);另一類是血管閉塞如動脈或靜脈。 有趣的是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及不同年代,不同原因引起的腸梗阻的發生率有差別。總的趨向是嵌頓性外疝引起的相對下降,而繼發於腹內粘連則相對上升。[1]
編輯本段疾病分類
(一)按梗阻的原因分為: 1. 機械性腸梗阻 2. 非機械性腸梗阻(動力性腸梗阻 、缺血性腸梗阻) (二)按腸壁血供情況分為: 1. 單純性腸梗阻:僅有腸腔阻塞,而無腸壁血供障礙; 2. 絞窄性腸梗阻:在腸腔阻塞時,腔壁因血管被絞窄而壞死; (三)按梗阻發生的部位分為: 1.小腸梗阻:又可分為高位小腸梗阻和低位小腸梗阻; 2.結腸梗阻: (四)按梗阻程度分: 1. 完全性梗阻; 2. 不完全性梗阻。 (五)按起病緩急分: 1. 急性腸梗阻 2. 慢性腸梗阻 必須指出,腸梗阻的分類是為了指導臨床治療,不同類型腸梗阻的治療原則不同。此外,腸梗阻的類型,可隨病理過程的演變而轉化,不是固定不變的。[1]
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疾病症狀
腸梗阻最主要的臨床症狀是腹痛、嘔吐、腹脹、停止排氣排便四大症狀。 (1) 腹痛:機械性腸梗阻因腸蠕動增強,常有陣發性腹絞痛。腹痛發作時病人常自感腹內有氣體竄行,可見到或捫到腸型,聽到高亢腸鳴音;如果是不完全腸梗阻,當氣體通過梗阻後,疼痛驟然減輕或消失;腸扭轉和腸套疊時,因腸系膜過度受牽拉,疼痛為持續性並陣發性加重;到病程晚期由於梗阻以上腸管過度擴張、收縮乏力,疼痛的程度和頻率都減輕;當出現腸麻痹後,腹痛轉變為持續性脹痛。 (2) 嘔吐:嘔吐的頻度、嘔吐量及嘔吐物性狀隨梗阻部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高位梗阻(主要指十二指腸和空腸近側)嘔吐出現較早、較頻繁,嘔吐量較多;低位梗阻嘔吐出現較晚,次數也較少,嘔吐量較少,低位梗阻由於細菌繁殖的作用,嘔吐物還具有糞臭味。 (3) 腹脹:梗阻時因腸管擴張而引起腹脹。腹脹程度因梗阻是否完全及梗阻部位而異。梗阻越完全,部位越低,腹脹越明顯;有時梗阻雖完全,但由於腸管貯存功能喪失,嘔葉早而頻繁,亦可不出現腹脹;若不注意這一情況,可導致漏診、誤診。閉拌型腸梗阻常表現出不對稱性腹部膨脹,有時可在該處捫到擴張的腸管。 (4) 停止排氣排便:腸梗阻因為腸內容物運送受阻,不能排出體外,故肛門停止排氣排便。但必須注意,梗阻部位遠端的腸內容物仍可由蠕動下送。因此,即使完全梗阻,在這些內容物排凈之前,患者可繼續有排氣排便,只是在排凈之後才不再有排氣排便。當然,在不完全性梗阻,排氣排便現象不會完全消失。 此外,腸梗阻的臨床症狀還有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遇有絞窄性梗阻、腸壞死,可出現休克、腹膜炎和胃腸出血等表現。
疾病危害
腸梗阻的危害大,病情凶險,具有較高的死亡率。這些危害主要是腸梗阻引起的全身和局部病理生理改變所導致。這些病理生理改變主要有: (1) 腸膨脹:腸梗阻發生後,腸腔內因大量氣體不能排出而積聚,導致腸膨脹。氣體的來源主要(約70%)是病人消化道進入的空氣。腸膨脹引起腸腔內壓增高,腸壁變薄,腸壁血循環受到嚴重障礙。此外,腸腔膨脹時腹壓增高,橫膈上升,腹式呼吸減弱,可影響病人的呼吸和循環功能; (2) 體液、電解質喪失和酸鹼平衡紊亂:正常人每天分泌的唾液、胃液、膽胰液、小腸液及攝入液體約8~10L,幾乎全部被腸管(主要在小腸)吸收,僅100~200ml隨糞便排出。腸梗阻時由於頻繁嘔吐,體液和電解質嚴重喪失。臨床上出現嚴重脫水,低血容量休克。腎臟也由於灌注量不足,尿少,出現腎功能衰竭。 (3) 腸絞窄壞死:梗阻持久時腸壁張力升高,會發生腸壁的血循環障礙。首先是腸壁靜脈迴流受阻,腸壁淤血,腸壁通透性增加,有相當量的血漿滲出。繼腸壁動脈血運發生障礙,甚至腸壞死、破裂; (4) 感染:腸梗阻時,腸道內細菌迅速過度增殖,菌群失調。由於腸粘膜屏障嚴重破壞,腸道內細菌亦可移位到腸外臟器,導致腸源性感染; (5) 毒素吸收:絞窄性腸梗阻產生的毒素來自細菌的產物和壞死組織分解產物。毒素通過腹膜進入血液,產生嚴重毒血症,甚至中毒性休克。
體格檢查
腸梗阻病人體格檢查時可見患者呈脫水狀,腹部膨隆,也可有不對稱性隆起。腹部叩診呈鼓音,聽診有伴隨腸蠕動的氣過水聲或高亢金屬音。捫診可發現腹部包塊或腹膜炎體征。全身檢查極為重要,尤其應注意各種腹外疝的好發部位,以免漏診由疝引起的腸梗阻。[1][2]
編輯本段檢查診斷
輔助檢查
對腸梗阻最有幫助的特殊檢查是腹部平片與鋇灌腸。 直立位腹部平片可顯示腸拌脹氣,空腸粘膜的環狀皺襞在腸腔充氣時呈「魚骨刺」樣,結腸可顯示結腸袋,腸腔充氣的腸拌是在梗阻以上的部位。小腸完全性梗阻時,結腸將不顯示。左側結腸梗阻,右側結腸將有充氣。低位結腸梗阻時,左半結腸可以有充氣。 但需提醒的是鋇灌腸可用於疑有結腸梗阻的病人,它可顯示結腸梗阻的部位與性質。但在小腸急性梗阻時忌用胃腸鋇劑造影的方法,以免加重病情。水溶性造影劑的安全性要大得多。 大家熟悉的B超檢查雖然簡便,但因腸拌脹氣,影響診斷的效果,而CT診斷的准確性優於B超,能診斷出明顯的實質性腫塊或腸腔外有積液,有時腹部CT還能發現造成腸梗阻的病因和病變部位,為手術提供重要的信息。
疾病診斷
腸梗阻的診斷實際上是件比較復雜的工作,必須回答下面幾個問題,以便決定處治方案: (1)明確是否存在腸梗阻。 (2)了解梗阻是否完全:完全性腸梗阻與不完全性腸梗阻的處理不同,後者有較充裕的時間作比較深入細致的檢查。 (3)梗阻部位:屬高位還是低位。腹部X線片對梗阻部位判斷有重要意義,必要時行胃腸造影或鋇劑灌腸、腹部CT檢查,更有助於確診梗阻部位。 (4)梗阻的性質:是單純性或絞窄性。鑒別單純性和絞窄性腸梗阻非常重要,因為後者有發生腸壞死穿孔的危險。但絞窄腸梗阻無任何絞窄徵象佔3%~13%。因臨床表現和X線檢查都難以准確鑒別是單純性或絞窄性,所以有主張3天機械性腸梗阻宜早期手術,但意見尚不一致。 (5)梗阻的病因:腸梗阻最常見原因為粘連,因此,凡有腹部手術史、腹部外傷史以及腹腔與盆腔炎史者,均有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的可能;如結核病者有患腸結核及結核性腹膜炎所致粘連梗阻之可能;經常低熱、腹痛、大便不規則的病人,發生腸梗阻應想到克羅恩病的可能;腹外疝、腸扭轉腸套疊、先天性腸道畸形亦是腸梗阻常見病因。凡有機械性腸梗阻應常規檢查外疝好發部位,尤其肥胖女性病人注意有無股疝,曾有腸梗阻病人到手術台上皮膚消毒時,方發現嵌頓的疝塊。新生兒腸梗阻多為腸道先天性狹窄或閉鎖;2歲以下幼兒以腸套疊多見;兒童則以蛔蟲腸梗阻多見。青壯年飽餐後做劇烈活動以腸扭轉常見;老年人以結腸癌或糞便阻塞多見;腹內復發癌或轉移癌伴腸梗阻,大多是癌腫所致;如有心房纖顫、心瓣膜病變,腸系膜可能出現血管栓塞所致的血管性腸梗阻。 因此腸梗阻診斷成立,除了對梗阻部位、病因診斷外,必須對病情進行分析,即對梗阻的程度和性質做出診斷,提出處理對策。病情診斷包括確定是完全性或部分性、機械性或動力性、單純性或絞窄性腸梗阻。原則上動力性腸梗阻不需手術治療,機械性完全性腸梗阻需手術治療,絞窄性腸梗阻更需急診手術治療。[1][2]
編輯本段疾病治療
治療原則
腸梗阻的治療包括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治療方法的選擇根據梗阻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全身情況和病情嚴重程度而定。不論採用何種治療均首先糾正梗阻帶來的水、電解質與酸鹼紊亂,改善病人的全身情況。 腸梗阻的治療原則:①糾正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②補充循環血量;③降低腸內張力;④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⑤解除梗阻原因,恢復腸道通暢;⑥手術處理腸絞窄。
非手術治療
(1) 胃腸減壓治療:胃腸減壓抽出積聚在梗阻上端的氣體和液體,降低腸內張力,有利於改善腸壁血循環,減輕全身中毒症狀,改善呼吸、循環功能。有效的胃腸減壓對單純性腸梗阻和麻痹性腸梗阻可達到解除梗阻的目的,對於需要手術者也是一種良好的術前准備; (2) 液體治療:重點在糾正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腸絞窄時因丟失大量血漿和血液,故在適當補液後應輸全血或血漿; (3) 營養支持治療:腸梗阻時手術或非手術治療都有相當一段時間不能進食,所以營養支持很重要。一般的外周靜脈輸液通常達不到營養支持的要求,可採用全胃腸外營養,也就是通過靜脈途徑輸注身體所必需的營養液。腸梗阻時採用全胃腸外營養,既可作為術前的准備,也可作為非手術治療或術後不能及早進食的支持治療。若腸梗阻解除和腸功能恢復,最好盡早口服。不能進正常飲食的病人,可進要素膳食; (4) 抗生素治療:腸梗阻時,在梗阻上端腸腔內細菌可迅速繁殖。腸梗阻病人應使用針對需氧和厭氧的抗生素。
手術治療
對絞窄性腸梗阻經短期術前准備,補足血容量,應盡早手術。但若伴有休克,則需待休克糾正或好轉後手術比較安全。有時估計已有腸壞死存在,而休克又一時難以糾正,則一面抗休克,一面手術,將壞死腸段切除,休克才會緩解。 腸梗阻的手術目的是解除梗阻原因,恢復腸道通暢,但具體手術方式應根據梗阻的原因、部位、性質、病程早晚以及全身狀況來決定。如粘連性腸梗阻手術方式就很多,難易程度相差甚遠,輕者僅需切斷一條纖維束帶,重者令術者難以操作,不得不被迫切除大量腸袢,或行短路吻合,或作腸造口減壓術以求緩解梗阻症狀,更有甚者因粘連過重未能施行任何其它操作而中止手術,可見要處理好粘連性腸梗阻手術並非易事,需要在術前有完善的手術方案與良好的技術准備。[1][3][4]
編輯本段疾病預後
腸梗阻是普外科最常見的急腹症之一,雖然醫學有了很大的發展,但腸梗阻死亡率仍較高,約為5%~10%;若再發生腸絞窄,死亡率可上升到10%~20%,應引起注意,患者應前往正規醫院進行診治。有些腸梗阻在正確解除梗阻原因後可能獲得徹底治癒。約90%粘連性不全性腸梗阻可通過保守治療獲得緩解,但其中50%可能會復發。
編輯本段專家觀點
(一)、粘連性腸梗阻的手術時機問題: 粘連性腸梗阻是機械性腸梗阻最常見的一種,在腸梗阻中術後粘連性腸梗阻佔20%~63%。粘連性腸梗阻可發生於手術後任何時間,術後1年和10年內發生者分別佔37.8%和4 0%,以腹部手術後尤其是下腹部、盆腔手術發生率高。組織受到損傷後,有一癒合過程,產生粘連是組織癒合機制的一部分,是一必然的過程,無這一過程組織將不能癒合,但過多或者粘著的范圍或部位不當則將影響正常生理功能,正如軟組織損傷後瘢痕過大、過多,將影響軀干肢體的正常功能一樣,腸梗阻就是腹腔內粘連不當的表現。但是,並非所有的腸粘連必然會發生機械性腸梗阻。有學者將腸粘連大致分為非梗阻性腸粘連和梗阻性腸粘連兩大類,兩者之間有時可互相轉化,但又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病理狀態。非梗阻性腸粘連的病人,一般情況下無明顯的臨床症狀,有的甚至終身無需治療。但在飲食不當、過度勞累、情緒變化等誘因影響下,無症狀的腸粘連可發展成為粘連性腸梗阻。多數病人在發生機械性腸梗阻就醫之前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有多次腹部隱痛、腹脹或嘔吐,經休息、自行控制飲食後得到緩解的經歷。促使腸粘連發生機械性腸梗阻的誘因中,暴飲暴食最為常見。過快、過量的進食,短時間內粘連近側端腸腔內容量增加,不能順利通過,而不潔的食物殘渣,可使粘連段腸粘膜發生炎症性水腫,加重狹窄的程度。 以往,對粘連性腸梗阻採取非手術治療還是手術治療有爭論,支持非手術治療醫生的理由是:一方面有90%不全性粘連性腸梗阻經非手術治療可緩解,另一方面是尚無有效的防止再粘連方法,術後還會發生粘連,而粘連的面積可能越來越大,程度越來越重。因此,主張先採取非手術治療,待有絞窄或腹膜炎或症狀不能緩解時,方採取手術治療。但是,這種治療策略致使有一部分病人待手術行腸切除時,腸管炎症較重,術後易有腸瘺、腹膜炎、腹腔膿腫等並發症。另有部分病人經非手術治療後症狀緩解,但有50%可能復發,反復發作可長達數年或10餘年,發作越來越頻繁,症狀緩解期越來越短,飲食稍有不慎,即可引起發作,最終不得不手術,其間所發生醫療費用巨大,終日生活在「腸梗阻」的惶恐之中,生活質量極差,由於恐懼進食,導致營養不良。其實,有時這部分病人腹腔內粘著的部分並不大,有的可能是腸管與原腹壁切口或大網膜或腸系膜粘著,手術操作非常簡單。 因此,我們對粘連性腸梗阻的手術時機問題看法是,一旦明確為粘連性完全性腸梗阻,或不完全性粘連性腸梗但有反復發作並需急診治療的病人,應積極手術治療。 (二)、術後再梗阻的預防: 腸梗阻術後再梗阻較為常見,國內外的外科醫生們曾進行過各種各樣的嘗試,但效果均不滿意。這些嘗試包括術中往腹腔內傾倒抗粘連的葯物,如肝素、糖皮質激素、NSAID、透明質酸鈉等,均無效果,且有不良副作用。因此,減少術後腸梗阻的有效方法只能是精細手術、徹底止血、關腹前應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腹腔。如前所述,腹腔內粘連是組織癒合的一種方式,有腸管漿膜面廣泛受損時,應採用內排列方法使腸管有序粘連來預防再梗阻,而不是應用防粘連劑。我們接受來自全國各地的術後再梗阻患者,很多患者就是雖經歷廣泛粘連分離手術,但未行內排列術而再次發生梗阻。 (三)、術後早期炎症性腸梗阻問題: 術後早期炎症性腸梗阻是學術界近年來提出的新概念。它是指腹部手術後早期(2周左右)發生的腸梗阻,但需排除因腸麻痹以及內疝、腸扭轉、吻合口狹窄等機械因素造成梗阻,這類病人還有手術操作范圍廣,創傷重或腹腔炎症病史,梗阻原因是腸壁水腫和滲出而形成的一種機械性和動力性同時存在的腸梗阻,但無絞窄的情況。 治療這類腸梗阻病人時應採用非手術治療手段,嚴密觀察、耐心等待。這類病人如手術,不僅手術難度大,而且可能帶來腸瘺、嚴重腹腔感染等嚴重並發症。術後早期炎性腸梗阻治療的要點是:①胃腸減壓,②維護水、電解質與酸鹼平衡,③腸外營養支持,④應用生長抑素,⑤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多數病人在治療後2~4周症狀逐漸消退。 (四)、出現腸梗阻症狀後處理 腸梗阻是普通外科常見的一種疾病,危害大,病情凶險,多數需急診處理,因此患者不能延誤診斷和治療。由於腸梗阻的病因很多,如腸套疊、腹內腹外疝、腸扭轉、腫瘤、炎性腸病、腸系膜血管病變以及假性腸梗阻等,這些不同原因所致的腸梗阻的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及處理原則均有其各自的特點,診斷和治療也較復雜,因此,應前往正規醫院進行診治。[3][4][2]

閱讀全文

與百度什麼叫機械性消化道梗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閥門廠型砂造型 瀏覽:870
小冰箱裝製冷劑要多少錢 瀏覽:225
gads工具箱優缺點 瀏覽:430
近視散光儀器是怎麼檢測的 瀏覽:346
翻砂鑄造法是什麼意思 瀏覽:237
前輪軸承有什麼區別 瀏覽:54
地暖小閥門有什麼用 瀏覽:438
混合馬達運用哪些設備 瀏覽:450
小汽車輪胎軸承怎麼檢查 瀏覽:358
水炮安裝前有什麼閥門管件 瀏覽:354
超聲波檢查報告丟了怎麼辦 瀏覽:369
機械顏色代表什麼 瀏覽:207
分水反應實驗裝置圖 瀏覽:534
製冷劑怎麼轉移到另一個瓶子 瀏覽:288
製冰機怎麼製冷 瀏覽:205
電動車儀表上能量管理是干什麼 瀏覽:529
hsms是什麼儀器 瀏覽:357
浙江凱隆電動工具 瀏覽:674
我的咖啡店30級設備多少錢 瀏覽:817
樓梯扶手自動清洗裝置 瀏覽: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