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業機械化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人多地少,要求農業機械化必須能同時提高生產率和單位土地的產量內。(我國的收獲機容械要求與歐美的差別)
2.聯產承包,地塊小,要求農業機械化要保證小地塊作業,且因單戶購機不經濟,需要合理組織(跨區作業),加強服務。(未來,我國的機械化經營模式將是鄉村集體農場、生產大戶、代耕戶與專業種植戶並存的局面)
3.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差異大,要求農業機械化考慮因地制宜,百花齊放。(不同地區的作物特性不同;種植習慣不同)
4.資源缺乏,經濟力量薄弱,要求農業機械化考慮節水、節能、保護環境和地力。 利用現代數學手段,使管理工作產生了質的飛躍,並呈現如下特點: 1.由定性向定量發展;
2.由單一的生產管理向經營管理發展; 3.由個別管理向綜合系統管理發展; 4.由手工管理向計算機信息管理發展; 5.重視人群管理向,發展行為科學。
㈡ 目前對農業機械質量管理有哪幾種方式
目前,除了國家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實施質量監督抽查和市場監督管理外,對農業機械質量管理主要有農業機械試驗鑒定、農業機械質量調查、農業機械質量投訴監督等方式。各省農機化行政管理部門根據農業機械使用者的投訴情況和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依法對在用的特定種類農業機械產品的適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後服務狀況進行調查,並公布調查結果。農業機械質量投訴監督機構受理、協調處理農戶的投訴,並為農業機械質量調查提供依據。
㈢ 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農機監理工作
《道交法》、《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頒發《農業機械安全監理管理條例》及農業部兩個部令、兩個規範文件對農機安全生產執法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農機監理工作必須要在國家法律、法規所允許的范圍內展開。法律、法規賦於農機監理機構保障農機安全生產的職責是明確的,這就要看我們如何按照「平安農機,和諧農機」的方針,克服困難,轉變觀念,調整工作方法,探討創新機制,進一步提高農機安全監督、安全生產管理的水平。
1、加強政策、業務學習,提高監理隊伍素質。政治合格,作風過硬,業務精通、執法嚴明作為監理隊伍的主要工作目標及標准,牢固樹立為農機手服務的思想。對國家法律、法規一定要學深、吃透,通過崗位練兵,開展經常性政治學習、業務學習,提高工作人員的思想覺悟、政策理論、業務素質、執法水平,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單位內部的各項規章制度,約束工作人員的行為,做到文明、嚴明、按法監理。
2、樹立有監理才有理,轉移工作重心,由管理型變為上門服務型,融管理於服務之中。工作重點從上路檢查向田間場院轉移;由你到站變我上門服務,節約機手的時間和費用。樹立文明監理、優質服務,真正提高為農機手的服務意識和工作水平。安全生產要從源頭抓起,重點整治「黑車非駕」、「違章載人」、「酒後駕車」等違法違規之行為;重點提高年檢、年審、掛牌、辦證,防患於未然,提高安全生產意識,最大努力杜絕惡性事故。
3、協調好與政府、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公安、交警關系,拓展執法范圍。首先要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上級業務部門的支持,多匯報、多反映具體情況;其次協調好公安、交警等部門協作關系,形成齊抓共管農機安全生產、安全行駛的良好局面。
4、搞好新機手的源頭培訓,提高農機手的法律、法規意識及自身素質。機手自身素質是決定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的關鍵,因此要在法律、法規、操作技能上下功夫,做到身體不合格著不發證,理論、實踐考核不過關者不發證,更不能發人情證。警鍾長鳴,利用「三夏」、「三秋」農業安全生產期間,深入生產一線,開展現場安全知識講解,糾正聲音操作,排除事故隱患。
5、「平安農機」創建活動常抓不懈,在近幾年「平安農機」的創建活動中已取得了不少好的經驗和做法,對推動本村或本區域的農機安全生產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要在做好鞏固規范的基礎上,積極擴大創建范圍和提高建設質量、完善政策措施,推動安全監理工作順利開展。
㈣ 談一談,如何把農業做到機械化、規模化和現代化
看了一遍,都沒觸及問題的本質。
㈤ 如何進一步加強農機科學管理
1、解決現代化農業機械生產小塊地種植的矛盾是關鍵問題。目前出現的土內地「流轉」而形成的種糧大容戶和新型的各種農業生產合作社是個好的開端,各級黨委、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加快土地「流轉」,加速小農經濟生產向大規模的現代化生產形勢轉變。為農業機械提供用武之地。
2、堅持農業區域規劃的原則,促進農業種植的區域性和專業化。更有利於農業機械的優化配置,降低農機的配置數量。
3、國家對農業機械購置的財政補貼政策要向 「種糧大戶」傾斜,向各種新型農業合作社傾斜。加快大型農業機械的發展,加快農業各領域農機化程度的提高。
4、農機科研要加快步伐,推進新型農機具的研發和推廣。農機管理部門應充分發揮管理和協調職能,確保農機化事業的發展與農業生產形式同步。
5、加快農機化水平的提高,必須提高農民的整體認識。政府應組織職能部門,涉農部門實施農民培訓工作,開展多渠道送技術下鄉的活動,政府應對農機技術培訓加大財政支持,對農機大戶,農機應用人員及農業種植大戶進行農業機械化運用知識的培訓,提高科學運用農業機械的能力。
㈥ 如何實現山地農業機械化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在山區尤其是貧困山區。山區的貧困落後原因在於勞動生產力低下,一個突出的標志就是農業機械化水平不高。近年來,雖然國家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由於山地農機從研發、生產、推廣的效益比較低,因而發展滯後的瓶頸一直未能突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山地農業的機械化,就沒有全國范圍的農業現代化,也就難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解決山地農機發展問題,需要從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將其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做好政府的頂層設計,從政策、方針、措施上形成一整套支持體系。抓住適用性、可能性、可行性三個關鍵點全面突破,實現山區農業機械化的跨越式發展。
一、適用性——以國家的力量強化適合山地的農機研發
山地的共同特點:一是地形復雜,地塊或成梯形或成坡狀;二是地塊大小不一,農機的轉彎半徑不能太大;三是機耕道的覆蓋率低;四是土質結構復雜多樣。這就要求適合山地的農機必須是大功率、組裝式、輕型化,便於運送到待耕地塊。相對於平原使用的農機,山地農機要求科技含量更高,研發生產的成本也會更高。因此,強化山地農機的研發,僅靠經濟、科技落後的西部山區省份自身的力量很難實現,必須以國家的力量組織聯合攻關。一是在科研上,要把山地農機的研發作為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國家財政在科研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二是實行科研項目招標,調動全國的科研資源聯合攻關;三是在科研產品生產上選擇有實力的企業生產,在產品形成市場前,國家要在資金、原材料、稅收等方面給予企業適當的優惠;四是設立國家級農機研發成果獎,以調動科研人員和生產企業的積極性。
二、可能性——通過國家扶持,調動山地農民購農機、用農機的積極性
隨著「打工潮」的出現與持續,目前農村大部分農戶不同程度都遇上耕地難的問題,農民從思想感情上是歡迎使用農機的,但有一個成本問題。以貴州為例,目前每畝地的耕地價,平地80—120元;水田120—150元,一年兩季耕作費用就分別達近200元到300元,如果是山地,價格還會更高。以種糧食為例,每畝純收入僅為500元左右,不利於調動農民使用農機的積極性。因此要想使山地農業機械真正「化」起來,在推廣初期,國家應有適當的補助,讓農民用得起,幫助農民逐步養成使用農機的習慣。同時,繼續施行現行土地流轉的政策,提高山地農業的規模效應,發揮山地農機的更大的效益。在調研的基礎上,制定種糧地與經濟林地的不同的收費價格,讓山地農機成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實現山地農業現代化的有力推手。
三、可行性——加強山區農機人才培養,培育支撐農機產業發展的人才隊伍
發展山地農業機械化,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培養一支可以支撐山地農業機械化產業整體全面發展的人才隊伍,特別是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專業技術人才短缺是制約山地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要解決這一問題,建議國家加大對山區農機化人才隊伍建設的投入。一是扶持農機相關院校與高校相關專業的發展,優化現有專業結構,打造特色專業,為培養大量包括科研、製造、維修、推廣培訓、農機作業、農機具產業管理等適用型專業人才創造條件;二是完善校地合作機制,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和農業主管部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高校提供人才培養平台,科研院所提供技術支持、農業主管部門加強人才引進力度,可採取訂單式培養人才方式,使人才培養更具目標性,人才更具適用性;三是提高農機化從業人員特別是專業技術人員待遇,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條件、創造更好的發展空間,穩定現有人才隊伍;四是大力開展繼續教育,提升現有農機從業人員的學歷層次、技術水平和業務素質;五是扶持農機公司社會化服務隊伍的發展,抓好技能培訓,立足當地,服務當地,更好的發揮示範、推廣、輻射和帶動作用。
實現我國山地農業機械化,事關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千秋大計,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應堅持農機研發國家主導,農機推廣國家與地方各司其能各負其責。通過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推動「十二五」期間我國山地農業機械化有一個長足的進展。
㈦ 農業如何做到機械化、規模化和現代化
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先實現機械化,要實現農業機械化必須要先實現規模化,要實現農業的規模化必須要先把零散的土地集中連片起來,溝渠田塊道路合理規劃,如此農業實現三化才一有了可能。
㈧ 農機化管理之農業機械化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體系簡述摘要
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農業機械質量調查辦法、農業機械試驗鑒定辦法、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農業機械事故處理辦法
㈨ 如何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進入農產品的生產過程
農產品產地環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具有直接、重大的影響。抓好農產品產地管理,是保障農產回品質量安全的答前提。從源頭控制污染物進入農產品生產過程,首先禁止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向農產品產地排放或者傾倒廢水、廢氣、固體廢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質超過規定標準的區域生產、捕撈、採集農產品和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同時應做到:
(1)依照規定合理使用化肥、農葯、獸葯、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嚴格執行農業投入品使用安全間隔期或者休葯期的規定,禁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業投入品,防止因違反規定使用農業投入品危及農產品質量安全。
(2)依照規定建立農產品生產記錄。
(3)對其生產的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狀況進行檢測。
㈩ 邵武市農業機械管理總站怎麼樣
簡介:簡介:邵武市農機管理總站是主管全市農業機械化的職能部門和行政執法部門。負責專全市農業機、推屬廣工作,制訂全市農機新機具推廣使用計劃,推廣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新產品。開展農機技術信息咨詢服務。承辦市委、市政府及交辦的其它工作。
注冊資本:46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