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機械的意思是什麼
機械的意思是指利用力學原理構成的裝置;比喻拘泥於成規,刻板。
引證解釋:1、利用力學等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各種機器、杠桿、槍炮等均是機械。《莊子·天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 晉 陸機 《辯亡論》下:「昔 蜀 之初亡,朝臣異謀,或欲積石以險其流,或欲機械以御其變。」
4、呆板、不靈活。 張天翼 《春風》二:「那個 施國興 機械地站了起來。」 洪深 《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三章一:「可是,『一切戲劇都是教育』這句話,不可理解得太機械了。」 楊朔 《木棉花》:「他們仍然是機械地在崗棚上掛起一面紅旗。」
㈡ 哲學上的機械論是什麼意思
機械論,Mechanism,一種在近代科學發展中有著高度影響的自然哲學。在它最早和最簡單的階段,這個理論使自然完全類似於一台機器——甚至基本上就是一部像齒輪或 滑輪一樣的裝置。盡管這一點從某種意義上說確實鼓勵了人們把世界當作一個有著內在聯系的整體來看待,但卻證明不適於用以說明活著的 有機物及其關系。機械論的一個較為復雜和持久的形式是,它把整個自然都解釋成一個在運動中的、完全受制於物理學和化學規律的 客觀存在的體系。很多 哲學家和生態學家認為,這種推理是過分「簡化」了,盡管那些被省去的部分經常也難以說得清楚。
馬克思主義中的機械論又叫 機械唯物主義。是一種 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因通常以「機械」比喻固執死板的公式,故稱。表現為否認事物的特點和發展,把不同時間、地點和性質的事物混為一談,用一種自以為不可改變的公式到處硬套。 毛澤東談到戰爭時說:「我們研究在各個不同歷史階段的指導規律,應該著眼其特點和著眼其發展,反對戰爭問題上的機械論。」(《 毛澤東選集》合訂一卷本第166頁)機械論又表現為片面地把事物的某一側面誇大為全體,例如只看到武器、不看到人力的唯武器論,也是戰爭問題上的機械論。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的引論中批判「機械論」時說:「把自然的事物和過程孤立起來,撇開廣泛的總的聯系去進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們看作運動的東西,而是看作靜止的東西;不是看做本質上變化著的東西,而是看作永恆不變的東西;不是看做活的東西,而是看作死的東西。這種考察事物的方法被 培根和洛克從自然科學中移到 哲學中以後,就成了最近幾個世紀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雖然在相當廣泛的、各依對象的性質而大小不同的領域中是正當的,甚至是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都遲早要達到一個界限,一超過這個界限,它就要變成片面的、狹隘的、抽象的,並且陷入不可解決的矛盾,因為它看到一個一個的事物,忘了它們互相間的聯系;看到它們的存在,忘了它們的產生和消失;看到它們的靜止,忘了它們的運動;因為它們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