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應該怎麼測手錶的誤差
三五秒內的變化對機械表而言很正常,而且有的機芯自動上弦效率不高也是普版遍情況,權時間久了所積累的有效佩戴時間如果不夠,動力會慢慢不足從而導致誤差變大,可以先自我測試下:把表上滿鏈(30-40圈)靜置24小時後看看到底快慢幾秒。
『貳』 手錶走時不準怎麼辦,重新調時間也是一樣,怎麼辦好呢
手錶走不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怎麼辦?
每枚手錶品質的不同會造成走時不準的程度不同是正常現象,比如一塊普通的機械表如果快慢控制在每天30秒以內基本算是正常的,而一些比較高檔的機械表,比如通過瑞士天文台認證的標準是每天-4到+6秒之間,而積家的1000小時測試精度要求就更高了,達到每天-1到+6秒,百達翡麗的PP印記要求也是非常之高,控制在每天-3到+2秒之間。但是石英機芯精準度則更高,比如瑞士的標準是控制在每月不超過15秒之內。
瑞士天文台認證標識(COSC)
百達翡麗的PP印記
積家的1000小時測試標識
對於機械機芯而言,如果走時不準,除了機芯本身的品質以外,還有幾點原因經常出現。
第一,佩戴過程中出現問題;腕錶的「三防」(防水,防震,防磁),但是往往會因為佩戴者的疏忽或不注意,比如發生碰撞、摩擦、或是不小心機芯的游絲受磁等,都會造成機芯走時不準,甚至會出現比較誇張的不準程度,所以為了機芯可以正常准確的運轉,我們一定要愛惜我們的手錶,小心佩戴。
第二,或許是時候該保養了;手錶是精密儀器,內部機械構造非常縝密和精細,而我們作為一個戴錶者,其中因為個人習慣也好,因為疏忽大意也好,必然不會是中規中矩的滿足所有佩戴要求的,而且就算是一直遵守完全符合佩戴要求,手錶也會因為長時間運轉造成一些問題,比如螺絲是不是有點松動了,機油是不是不夠了等,手錶也需要按時保養,如果機械表不按時保養的話,零部件和機油等也會因為過度使用而出現問題進而影響走時,而石英錶如果不按時更換電池同樣也會出現走時不準這個問題。
第三,動力儲備不足;機械機芯,不管是自動上鏈,還是手動上鏈,都是要保證機芯有充足機械動能的,這樣才能讓機械機芯正常運轉。如果走時變慢了,就說明白天運動量不夠,手錶動力不夠充足不能維持一夜的動力,這時候可以手動旋轉錶冠25-30圈來上鏈(也叫上弦)。
不同的腕錶的動力儲備時長往往會有很大差別,目前,大多數機芯的動力儲備都有32-56小時之間,所以只要日常正常佩戴,通常放一宿也不會停的,這點可以放心。
『叄』 機械手錶的准確度是怎麼測量的誤差范圍是多少
機械表的誤差和石英錶的比較。
對於鍾表的走時誤差,現行行標中規定:
日歷機械手錶I型(男表)走時瞬間誤差范圍為:優等品每24小時誤差-30~+45秒;一等品每24小時誤差-40~+75秒;合格品每24小時誤差-60~+105秒。延續走時均大於等於36小時。
日歷機械手錶II型(中型表)走時瞬間誤差范圍為:優等品每24小時誤差-35~+65秒;一等品每24小時誤差-50~+95秒;合格品的走時瞬間誤差范圍為每24小時誤差-70~+135秒。延續走時均大於等於35小時。
日歷機械手錶III型(坤表)走時瞬間誤差范圍為:優等品每24小時誤差-40~+85秒;一等品每24小時誤差-60~+115秒;合格品每24小時誤差-80~+165秒。延續走時均大於等於34小時。
自動機械手錶I型(男表)走時瞬間誤差范圍為:優等品每24小時誤差-20~+30秒;一等品每24小時誤差-30~+60秒;合格品每24小時誤差-50~+90秒。延續走時均大於等於36小時。
自動機械手錶II型(中型表)走時瞬間誤差范圍為:優等品每24小時誤差-25~+50秒;一等品每24小時誤差-40~+80秒;合格品每24小時誤差-60~+120秒。延續走時均大於等於30小時。
自動機械手錶III型(坤表)走時瞬間誤差范圍為:優等品每24小時誤差-30~+70秒;一等品每24小時誤差-50~+100秒;合格品每24小時誤差-70~+150秒。延續走時均大於等於28小時。
石英錶不分型號,走時瞬間誤差范圍為:優等品每24小時誤差-0.5~+0.5秒;一等品每24小時誤差-1.0~+1.0秒;合格品每24小時誤差-1.5~+1.5秒。
從上述標准中,可以看出,石英錶由於是電子控制,所以走時精確度較高,而機械表由於靠機械擺動原理走時,故它的走時精確度相對要差些。另外,機械表越大,走時精確度越高,反之,越小則精確度越低。
造成自動機械表走時不準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表本身的質量問題,如自動上弦失靈、擺錘失靈等都可以造成走時不準;二是消費者使用的問題。前者可以通過國家有關檢測部門的檢測得出結論,如屬於質量問題,商家必須按規定退、換、維修。後者則要看消費者使用的具體情況,比如什麼樣的人佩戴,在什麼環境中佩戴等。
屬於消費者使用原因的包括以下情況:
使用者活動量不足,造成自動手錶上弦不滿,導致手錶走慢或停走。老年人和常坐辦公室、運動少者不適宜佩戴此類手錶。<br>手錶接近磁場,如電視機、手機等,導致手錶走時不準。
佩戴者本身帶有較強的人體磁場,影響手錶走時。
『肆』 機械表怎樣測誤差
個人站在使用者角度,應該是測一下在一段時間內和北京時間進行對比,看走的快還是慢。
比如某一時間將表時間調整的和北京時間一樣,然後走上一段時間(如1天、5天、10天),看差多少,然後平均一下就能算出一天誤差多少。
『伍』 怎麼看機械表誤差
腕錶的走時誤差是由地心引力作用造成的,所以說對機械表而言,不論多貴的瑞士手錶,都是有誤差的。而出廠前對機心的調校、個人的佩帶習慣、周圍溫度的變化、機心材質、表油的質量等客觀條件會加大或者減小地心引力對走時准確度的影響。世界上沒有完全准確的機械表,機械表的准確性也不能與石英錶相比。有的朋友說自己的機械表在一段時間內可以分秒不差或者誤差很小,這實際上是一天不同佩帶方位下正負相互抵消的結果。
判斷一塊表質量的好壞應該看它走時的穩定性,而不應該過分追求小誤差。對於機械表的誤差,很多手錶佩帶者均是有很大的理解誤區,正常佩帶下一般瑞士原裝機械機芯誤差保持±(5~15s),而一般日本機械機芯相對誤差要大一些,在±30s,相差還是比較大的。一般來說,一個瑞士原裝機械ETA機芯均是成本800RMB-1200RMB左右,而一個日本機械機芯成本在120-180RMB左右。
關於誤差的±,是指每天手錶可能出現的誤差范圍,比如可能今天手錶快10秒(+10s),明天可能快5秒(+5s),後天可能慢9秒(-9s),+與-互相抵消,那一段時間下來誤差+與-隨機的交叉,就在一個范圍震盪。
何為「正常佩帶」,就是你每天保證足夠的佩帶時間即可,以保證機械機芯擺陀通過手腕的震動獲取到足夠的人體動能,通過機械機芯復雜的構造轉化為機械能存儲在機芯裡面。如果你今天帶了,明天休息不帶了,就不是正常佩帶了,這種情況下表的誤差就會因為佩帶條件變化而發生變化,隨著時間的加長,機械機芯在沒有獲取到人體動能的情況下,不停釋放之前存儲的機械能量直到釋放完畢,機械表就慢慢停止了,這就是有的人反映說「怎麼手錶佩帶好好走時,而放置了幾天之後就停了」的原因,世界上任何一款機械表,一般存儲的能量可持續不會超過40個小時了,而官方宣揚的存儲能量高達48小時是指「理想的狀態下」,即沒有地心引力,沒有溫度影響。而機械錶停了之後只需要重新對好時間,,必要的時候再上上發條,搖動下佩帶在手腕就行了,非常方便。所以機械表放置情況下停止不代表是機械機芯有問題的,這個也是很多手錶佩帶者提出的問題,其實是缺少對手錶機械機芯本身的理解造成的。
手錶屬於機械類的產品,對應亦如所有的機械產品一樣,均是有一定的磨合期的,一般來說新買的手錶相對不穩定點,因為機械機芯需要一段時間來磨合以自我矯正好誤差,相信開車的朋友知道,對於任何一款車型,均是需要有5000公里或者幾個月的磨合期的。你說對了,手錶也是如此的,所以很多買家買了新的手錶,覺得其誤差略微偏大,懷疑手錶機芯問題,其實是對機械產品磨合的不理解。
『陸』 如何自己鑒定手錶走時的誤差
用實驗的方法測試手錶的精度才能比較准確的反應出手錶的真實精度,具體方式是需要上滿弦後、記錄下手錶和標准時間的差異(或讓秒針歸零、再與
標准時間同步進行),至少要在三個常用位置下走時24小時,這三個常用位置分別是(1)水平面上、(2)垂直把下、(3)垂直把左,也就是12點向下,分
別靜止狀態下做實走誤差測試,最後把每次結果做詳細記錄。
早年的鍾錶店修表後,也是是這類方式來檢查手錶的走時精度的,校正周期比較長;現在都是在用專業的電子設備,能迅速的測出手錶的瞬時誤差,在沒有專業
設備的情況下,其實也能比較快速的測出手錶走時精度的,只需要有一個秒錶。
秒錶是機械的還是石英的都行,石英的會更精確,精度比機械手錶高出一個量級,特別是液晶顯示的那種,比較專業的這類秒錶,至少可以精確到小數點後面2
位。用秒錶來掐手錶,可以在手錶秒針走到12點位的時候啟動秒錶,測量時間可以選擇30分鍾或60分鍾,短時間得出的誤差分別擴大48或24倍,如果自己
的手錶本來走時精度就比較高,那建議這個測量周期還要長些,為了便於後面的計算,一定要是整小時的,用這種方式測出的手錶走時誤差,也是一種估算值。
溫馨提醒:如果不會自己鑒定可以去北京瑞鑽名表維修免費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