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手錶時間的准確度有沒有什麼標准我的手錶一天幾乎要慢30多秒。
一、有標准。
誤差標准:
除屏晶元型電子表以外,永遠分秒不差的手錶實際是不存在的,無論機械表還是石英錶都有一個誤差范圍,而這范圍因國家和地區不同而不同。
一般來講,機械表(包括自動機械表)只要在上滿弦的情況下,走時每天慢不超過30秒,快不超過30秒就基本符合標准。
石英錶則是在電池電量充足的情況下,快慢均不超過0.5秒,則符合標准。
因此,無論是機械表,還是石英錶,只要誤差在上述兩個標准范圍內,就可以說,手錶走時是合格的。
反之,則說明手錶走時有問題,須拿到維修、保養部門調校。
二、可以要求商場進行調換。
(1)怎麼測機械表准不準擴展閱讀:
手錶挑選方法:
1、檢查外觀
外觀可以從表殼、表玻璃、表盤、表針等方面來檢查。
2、靈敏度
手錶的靈敏度是指手錶中擺輪自行「起步」的早遲。檢查方法一種是將沒有上過發條停止走動的手錶,輕輕搖動一下,藉助搖動的力量,觀察秒針走動的情況。
如果秒針在很短時間內就停止走動,說明這只手錶上足發條後能夠全部走松,靈敏度比較高;如果秒針長時間地繼續走動下去,說明這只手錶上足發條後不能全部走松,靈敏度不高,或者是內部機件有故障。
3、效能
正常的手錶,轉動上條柄軸上發條時,先是覺得比較松,漸漸地越上越緊,當不能再繼續向前轉動時,說明發條已完全上緊。
4、表針
表針與表玻璃之間,三支表針相互之間,表針與表盤之間,都應該保持一定的間隙,如果相互擦碰,就會影響走動。
5、松緊度
這是檢查走針部分的機件安裝是不是正常。
6、走動聲音
聽手錶走動時有沒有不正常的聲響,只能判斷手錶有沒有特殊的毛病,不能斷定這只手錶的好壞。
⑵ 手錶走時不準怎麼辦,重新調時間也是一樣,怎麼辦好呢
手錶走不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怎麼辦?
每枚手錶品質的不同會造成走時不準的程度不同是正常現象,比如一塊普通的機械表如果快慢控制在每天30秒以內基本算是正常的,而一些比較高檔的機械表,比如通過瑞士天文台認證的標準是每天-4到+6秒之間,而積家的1000小時測試精度要求就更高了,達到每天-1到+6秒,百達翡麗的PP印記要求也是非常之高,控制在每天-3到+2秒之間。但是石英機芯精準度則更高,比如瑞士的標準是控制在每月不超過15秒之內。
瑞士天文台認證標識(COSC)
百達翡麗的PP印記
積家的1000小時測試標識
對於機械機芯而言,如果走時不準,除了機芯本身的品質以外,還有幾點原因經常出現。
第一,佩戴過程中出現問題;腕錶的「三防」(防水,防震,防磁),但是往往會因為佩戴者的疏忽或不注意,比如發生碰撞、摩擦、或是不小心機芯的游絲受磁等,都會造成機芯走時不準,甚至會出現比較誇張的不準程度,所以為了機芯可以正常准確的運轉,我們一定要愛惜我們的手錶,小心佩戴。
第二,或許是時候該保養了;手錶是精密儀器,內部機械構造非常縝密和精細,而我們作為一個戴錶者,其中因為個人習慣也好,因為疏忽大意也好,必然不會是中規中矩的滿足所有佩戴要求的,而且就算是一直遵守完全符合佩戴要求,手錶也會因為長時間運轉造成一些問題,比如螺絲是不是有點松動了,機油是不是不夠了等,手錶也需要按時保養,如果機械表不按時保養的話,零部件和機油等也會因為過度使用而出現問題進而影響走時,而石英錶如果不按時更換電池同樣也會出現走時不準這個問題。
第三,動力儲備不足;機械機芯,不管是自動上鏈,還是手動上鏈,都是要保證機芯有充足機械動能的,這樣才能讓機械機芯正常運轉。如果走時變慢了,就說明白天運動量不夠,手錶動力不夠充足不能維持一夜的動力,這時候可以手動旋轉錶冠25-30圈來上鏈(也叫上弦)。
不同的腕錶的動力儲備時長往往會有很大差別,目前,大多數機芯的動力儲備都有32-56小時之間,所以只要日常正常佩戴,通常放一宿也不會停的,這點可以放心。
⑶ 機械手錶的准確度是怎麼測量的誤差范圍是多少
機械表的誤差和石英錶的比較。
對於鍾表的走時誤差,現行行標中規定:
日歷機械手錶I型(男表)走時瞬間誤差范圍為:優等品每24小時誤差-30~+45秒;一等品每24小時誤差-40~+75秒;合格品每24小時誤差-60~+105秒。延續走時均大於等於36小時。
日歷機械手錶II型(中型表)走時瞬間誤差范圍為:優等品每24小時誤差-35~+65秒;一等品每24小時誤差-50~+95秒;合格品的走時瞬間誤差范圍為每24小時誤差-70~+135秒。延續走時均大於等於35小時。
日歷機械手錶III型(坤表)走時瞬間誤差范圍為:優等品每24小時誤差-40~+85秒;一等品每24小時誤差-60~+115秒;合格品每24小時誤差-80~+165秒。延續走時均大於等於34小時。
自動機械手錶I型(男表)走時瞬間誤差范圍為:優等品每24小時誤差-20~+30秒;一等品每24小時誤差-30~+60秒;合格品每24小時誤差-50~+90秒。延續走時均大於等於36小時。
自動機械手錶II型(中型表)走時瞬間誤差范圍為:優等品每24小時誤差-25~+50秒;一等品每24小時誤差-40~+80秒;合格品每24小時誤差-60~+120秒。延續走時均大於等於30小時。
自動機械手錶III型(坤表)走時瞬間誤差范圍為:優等品每24小時誤差-30~+70秒;一等品每24小時誤差-50~+100秒;合格品每24小時誤差-70~+150秒。延續走時均大於等於28小時。
石英錶不分型號,走時瞬間誤差范圍為:優等品每24小時誤差-0.5~+0.5秒;一等品每24小時誤差-1.0~+1.0秒;合格品每24小時誤差-1.5~+1.5秒。
從上述標准中,可以看出,石英錶由於是電子控制,所以走時精確度較高,而機械表由於靠機械擺動原理走時,故它的走時精確度相對要差些。另外,機械表越大,走時精確度越高,反之,越小則精確度越低。
造成自動機械表走時不準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表本身的質量問題,如自動上弦失靈、擺錘失靈等都可以造成走時不準;二是消費者使用的問題。前者可以通過國家有關檢測部門的檢測得出結論,如屬於質量問題,商家必須按規定退、換、維修。後者則要看消費者使用的具體情況,比如什麼樣的人佩戴,在什麼環境中佩戴等。
屬於消費者使用原因的包括以下情況:
使用者活動量不足,造成自動手錶上弦不滿,導致手錶走慢或停走。老年人和常坐辦公室、運動少者不適宜佩戴此類手錶。<br>手錶接近磁場,如電視機、手機等,導致手錶走時不準。
佩戴者本身帶有較強的人體磁場,影響手錶走時。
⑷ 如何快速測試出手錶的走時精準度
(1)若手錶每隔幾天對時時,與廣播電台的報時信號基本一致,這就是一隻走版時准確的表。(權2)手錶開始對時時與廣播電台報時信號一致,但運行後每天有誤差。則累計增加,但每天增加的誤差值是相同的。如果走時誤差值不超過該表的質量標准,這也是一隻合格的表。如果誤差值超過規定標准,則可以撥動快慢針調整使之走時比較准確。
(3)如果手錶與廣播電台報時信號對表,有時偏慢,有時偏快,沒有一定規律性,但誤差很小,可能與使用狀態有關,也屬合格手錶。若發現誤差過大,沒有規律性,也無法通過運動快慢針來調整,其准確性無法保障,則需通過檢修校對來使之走時符合規定標准。
⑸ 應該怎麼測手錶的誤差
三五秒內的變化對機械表而言很正常,而且有的機芯自動上弦效率不高也是普版遍情況,權時間久了所積累的有效佩戴時間如果不夠,動力會慢慢不足從而導致誤差變大,可以先自我測試下:把表上滿鏈(30-40圈)靜置24小時後看看到底快慢幾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