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創呼吸機壓力控制和容量控制的區別
在呼吸機的操作中,首先要選擇病人呼吸模式,現代機型最常用的有三種模式:
(1)A/C(輔助/控制通氣):病人有自主呼吸時,機械隨呼吸啟動,一旦自發呼吸在一定時間內不發生時,機械通氣自動由輔助轉為控制型通氣。它屬於間歇正壓通氣。
(2)SIMV(同步間歇指令性通氣):呼吸機於一定的間歇時間接收自主呼吸導致氣道內負壓信號,同步送出氣流,間歇進行輔助通氣。
(3)SPONT(自主呼吸):呼吸機的工作由病人自主呼吸來控制。
在以上三種基本模式下,各類呼吸機還都設計了針對各種疾病的呼吸功能,供使用時選擇。
例如:
(a)PEEP(呼吸終末正壓):在機械通氣基礎上,於呼氣末期對氣道施加一個阻力,使氣道內壓力維持在一定水平的方式。
(b)CPAP(持續氣道內正壓通氣):在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整個呼吸周期內人為地施以一定程度的氣道內正壓,可防止氣道內萎陷。
(c)PSV(壓力支持):在自主呼吸的條件下,每次吸氣都接受一定程度的壓力支持。
(d)MMV(預定的每分鍾通氣量):如果SPONT的每分鍾通氣量低於限定量,不足的氣量由呼吸機供給;SPONT的每分鍾通氣量大於限定量,呼吸機則自動停止供氣。
(e)BIPAP(雙水平氣道內正壓):病人在不同高低的正壓水平自主呼吸,可視為PSV+CPAP+PEEP。
(f)APRV(氣道壓力釋放通氣):在CPAP狀態下開放低壓活瓣暫時放氣,降低氣道壓力而形成的通氣。
② 請問要買醫用的新生兒呼吸機呼吸機,哪種品牌的最好呢
菲萍呼吸機是一款集有創和無創通氣於一身的新生兒專用呼吸機。可用於最低重量早產兒直到30千克兒童。除常頻有創通氣功能外,還具備NCPAP和DuoPAP無創通氣模式把一台呼吸機轉變成兩台呼吸機.為新生兒肺的保護性通氣提供了完美的策略和一體化解決方案。
③ 有創呼吸機和無創呼吸機的區別
呼吸衰竭作為臨床常見的綜合征,由其導致的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嚴重危及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現代機械通氣技術(主要是正壓機械通氣技術)作為臨床救治呼吸衰竭的最主要手段,使得重症呼吸衰竭的病死率從上世紀70年90%以上降至目前的40%左右,挽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廣泛應用於各臨床科室[1,2]。隨著機械通氣新理論和新技術的臨床應用,眾多循證醫學的研究結果不斷地改寫著臨床醫務人員的理念,使得我們有必要更新觀點、重新認識了解無創、有創正壓機械通氣技術治療呼吸衰竭這一傳統而又嶄新的話題。
一、 無創有創正壓機械通氣的區別與聯系:
臨床應用的正壓機械通氣包括無創(Noninvasive)和有創(Invasive)通氣部分。無創正壓通氣(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PPV)是指不需建立人工氣道進行的正壓機械通氣方式,臨床多應用口鼻面罩或鼻罩進行正壓通氣,另外也有採用全面罩、鼻塞等方式進行NPPV治療。有創正壓通氣(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MV)是指通過建立人工氣道(經鼻或經口氣管插管、氣管切開)進行的正壓機械通氣方式。無創通氣與有創通氣比較,具有設置簡便、患者易於接受、不容易繼發肺損傷和肺部感染等特點,但是也有人機同步性較差、潮氣量不穩定、不利於氣道分泌物引流等缺點,歸納二者的區別總結如下(表1)[1,3,4,5]:
表1: 無創、有創正壓通氣的區別
無創正壓通氣
有創正壓通氣
呼吸機區別
體積較小,面板簡單
高流量低壓力、漏氣補償較好
監測報警設置簡單
體積較大,面板復雜
低流量高壓力、漏氣補償較差
監測報警設置完善
呼吸機連接方式
經口鼻面罩、鼻罩、全面罩等方式連接
經口、鼻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方式連接
機械通氣模式
較少,BiPAP(Bi-level, I/E), CPAP等
較多,VCV, PCV, SIMV, PSV等
適用病人
輕中度呼吸衰竭患者
重度呼吸衰竭患者
應用范圍
重症監護病房、普通病房、家庭
重症監護病房
優點
連接簡便,攜帶方便
保留患者正常生理功能(說話、咳痰、進食等)
痛苦小、易耐受
避免有創機械通氣的並發症
避免或減少鎮靜劑的應用
醫療費用相對較低
管路密閉性能好
人機配合較好
有空氧混合氣、可以准確設置吸入氧濃度
氣道管理容易保證
通氣參數和報警設置完善,能夠保證精確通氣,並及時發現問題
缺點
氣道密閉性差,容易漏氣
監測報警設置簡單
多沒有空氧混合氣,無法精確設置吸入氧濃度
不利於氣道分泌物引流
氣體加溫加濕不充分
死腔較大
容易導致腹脹
容易導致面部損傷
管路連接復雜,體積笨重
無法保留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
病人耐受性差,需經常應用鎮靜或肌松葯物
機械通氣相關並發症常見(口鼻粘膜和聲帶的損傷、呼吸機相關肺炎、呼吸機相關肺損傷等)
部分患者容易導致呼吸機依賴
醫療費用昂貴
雖然無創和有創機械通氣有著一定的差異,但是我們應當將二者看作為臨床治療呼吸衰竭的兩種重要手段或者是一種疾病不同階段的機械通氣方式,因此無創和有創通氣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如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早期可以應用NPPV治療,如果病情進一步加重可以進行IMV治療,病情一旦得到緩解可以提前拔管繼續NPPV治療以避免有創機械通氣的並發症。在臨床上常常有這樣的情況,ICU的醫生重有創通氣而忽視無創通氣,呼吸科的部分醫生又過分強調無創通氣的重要性;而且國內外的文獻也多是將無創和有創通氣分開進行闡述,這樣必然會導致人為地將二者分離。令人可喜的是近些年來國內外諸多學者愈來愈重視無創和有創機械通氣的密切關系,二者的正確應用必然會為更多的呼吸衰竭患者帶來福音[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