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常見的起重機械事故有哪些
1、地基不牢造成吊車傾翻折臂事故
2、基塌方造成折臂傷亡事故
3、超載起吊傾覆傷亡事故
4、變幅滑輪軸斷、起重臂墜落傷亡事故
5、脫開離合器、扒桿墜落事故
6、制動器失靈臂桿墜落事 故
7、吊桿自動滑落砸人致死事故
8、快放急停造成臂桿折彎傷亡事故
9、操作他人機械失誤、吊物墜落砸人致死事故
10、歪拉斜吊、載荷擺去傷亡事故
11、索具掛翻斜梁傷亡事故
12、銀棗索上不合格載荷墜落撞擊傷亡事故
13、信號不明、違章扣只得損壞事故
14、尾部撞人溺水身亡事故
15、誤入起重機尾部擠人致死事故
16、擅入作業危險區域屬部擠人致死事故
17、使用年限長、滿載折臂事故
18、超載起吊導致傾翻折臂事故
19、支腿未全伸導傾翻折臂事故
20、支腿半伸、側向回轉導致傾翻折臂事故
21、路面承載不夠支腿陷落事故
22、吊重行走急殺車載荷墜落傷人事故
23、鉤鋒野拆掛不牢載荷墜落傷亡事故
24、吊點選擇不當違章操作傷亡事故
25、收回支腿違章操作傷亡事故
26、誤入回轉危險范圍、尾部撞人事故。
⑵ 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有哪些
一、機械設備的不安全狀態
1.防護、保險、信號等裝置缺乏或有缺陷
(1)無防護。無防護罩,無安全保險裝置,無報警裝置,無安全標志,無護欄或護欄損壞,設備電氣未接地,絕緣不良,雜訊大,無限位裝置等。
(2)防護不當。防護罩沒有安裝在適當位置,防護裝置調整不當,安全距離不夠,電氣裝置帶電部分裸露等。
2.設備、設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1)設備在非正常狀態下運行。設備帶「病」運轉,超負荷運轉等。
(2)維修、調整不良。設備失修,保養不當,設備失靈,未加潤滑油等。
(3)強度不夠。機械強度不夠,絕緣強度不夠,起吊重物的繩索不符合安全要求等。
(4)設計不當,結構不符合安全要求,制動裝置有缺陷,安全間距不夠,工件上有鋒利毛刺、毛邊,設備上有鋒利倒棱等。
3.防護用品缺陷
個人防護用品、用具、防護服、手套、護目鏡及面罩、呼吸器官護具、安全帶、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1)所用防護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2)無個人防護用品、用具。
4.生產場地環境不良
(1)通風不良。無通風,或通風系統效率低等。
(2)照明光線不良。包括照度不足,作業場所煙霧灰塵彌漫、視物不清,光線過強,有眩光等。
(3)作業場地雜亂。工具、製品、材料堆放不安全。
(4)作業場所狹窄。
(5)操作工序設計或配置不安全,交叉作業過多。
(6)地面打滑。地面有油或其他液體,有冰雪,地面有易滑物,如圓柱形管子、料頭、滾珠等。
(7)交通線路的配置不安全。
(8)儲存方法不安全,堆放過高、不穩。
二、操作者的不安全行為
操作者的不安全行為是由於操作者的無意或過失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
(1)未經許可開動、關停、移動機器。
(2)開動、關停機器時未給信號。
(3)開關未鎖緊,造成意外轉動。
(4)忘記關閉設備。
(5)忽視警告標志、警告信號。
(6)操作錯誤,供料或送料速度過快。
(7)機械超速運轉。
(8)沖壓機作業時手伸進沖模。
(9)章駕駛機動車。
(10)件刀具緊固不牢。
(11)用壓縮空氣吹鐵屑等。
2、使用不安全設備。臨時使用不牢固的設施,如工作梯,使用無安全裝置的設備,拉臨時線不符合安全要求等。
3、機械運轉時加油、修理、檢査、調整焊接或清掃,造成安全裝置失效。
4、拆除了安全裝置,安全裝置失去作用,調整錯誤造成安全裝置失效。
5、用手代替工具操作。用手代替手動工具,用手清理切屑,不用夾具固定,用手拿工件進行機械加工等。
⑶ 起重機械造成起重事故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橋式起重機在日常起重作業中,常見的傷害事故有脫鉤砸人,鋼絲繩斷裂抽人,移動吊物撞人,滑車砸人以及傾翻事故,墜落事故,提升設備過卷揚事故,起重設備誤觸高壓線或感應帶電體觸電等。造成這些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有操作因素和設備因素。
一、操作因素主要有:
(1)起吊方式不當,造成脫鉤或起重物擺動傷人。
(2)違反橋式起重機操作規程,如超載起重,或人處於危險區工作等。
(3)指揮不當,動作不協調等。
二、設備因素主要有:
(1)吊具失效,如吊鉤、抓鬥、鋼絲繩、網具等損壞而造成重物墜落。
(2)起重設備的操縱系統失靈或安全裝置失效而引起事故,如制動裝置失靈而造成重物的沖擊和夾擠。
(3)橋式起重機的構件強度不夠,如塔式起重機的傾倒,其原因是塔身的傾覆力矩超過其穩定力矩所致。
(4)電器損壞而造成觸電事故。
(5)橋式起重機出軌事故,其原因多數為啃軌現象造成緊固件松動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