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SSD加速機械硬碟的方法介紹
SSD加速機械硬碟的方法介紹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了解過電腦操作的相關知識,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有關SSD加速機械硬碟的方法介紹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將SSD安裝到電腦上(64GB即可,價格比較便宜),並下載磁碟控制器驅動F6flpy-x64/x86(下載地址:),注意區分X86還是X64的系統,一定要對應自己晶元組適配的版本(如果不知道,可以從主板自帶光碟中找到,或者是主板廠商的官方網站,找對應版本)!下載完畢拷貝到U盤中(推薦拷貝到系統安裝U盤)。
插上系統安裝U盤,開機進入系統BIOS(一般是Del鍵,具體要根據不同主板來定,以說明書為准),進入高級設置,開啟「混合硬碟支持」,如果主板沒有對應的選項很可能無法支持這個功能。
然後在BIOS中找到SATA模式選項,從AHCI修改為RAID,如果只開啟了混合硬碟支持而不設置SATA模式,也無法正確開啟Intel快速存儲技術加速功能。
用U盤啟動電腦並引導,安裝系統時選擇自定義安裝,注意在接下來選擇安裝位置的界面,單擊「載入驅動程序」而不是直接選擇硬碟,瀏覽剛才下載的F6flpy-x64/x86文件,選中驅動載入。
載入好RAID驅動回到選擇硬碟安裝的界面,這個時候選擇要被加速的硬碟(機械硬碟),我這里選的是那塊1TB容量的硬碟。
系統安裝成功後,可以在系統的管理設備中看到存儲控制器應該不是普通的SATA而是RAID控制器,這才能證明安裝成功。
接下來安裝Intel快速存儲技術軟體,注意一定要下載適用於自己主板晶元組的版本!Intel新版本軟體會拋棄老款晶元組主板的支持,要特別留意。安裝成功後會看到首界面提供了「使用SSD加速」選項,點擊「啟用」。
在加速選項中可以選擇使用部分容量或者全盤作為高速緩存,而加速模式可以選擇「增強模式」和「最大化模式」,當然選擇最大化模式性能最好,但是如果斷電死機,數據未能及時寫入就會造成數據丟失,所以我這里選擇了全部磁碟容量+增強模式。
設置完畢後回到主界面可以看出,SSD硬碟已經變成了一個RAID,用以加速機械硬碟,這就算成功了。
好了,現在我給大家講講這是怎麼實現的。硬碟在隨機小文件訪問中,尋道(Seeking)所花費的時間遠比真正的讀寫動作多,這也是機械硬碟對磁碟碎片敏感,小文件操作性能不佳的終極原因。使用SSD作為緩存後,大大減少了讀取及讀寫混合操作時的尋道次數(都是SSD的強項),從而獲得頗為顯著的性能提升。而且,這種加速方案中小容量的SSD就可以,尤其現在SSD這么貴,完全可以買個小點的64GB作為加速盤使用。
拓展閱讀:機械硬碟買哪個牌子好
固態硬碟用戶越來越多導致有些機械硬碟生產廠家大量裁員關閉工廠,然後固態受到專機用戶必備需求,但是廠家為了追求更高利潤,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提高固態硬碟的價格將近一倍。此時的我們還有必要花費高代價購買固態硬碟嗎。目前最佳拍檔SSD+機械硬碟,固態硬碟作為系統盤使用以及必要軟體需求即可,存儲用上機械硬碟,那哪個牌子的機械硬碟比較好?
看看大家是如何挑選機械硬碟的吧
用戶A:
目前市面上賣得最的兩個牌子是希捷和西部數據。
根據官方數據,希捷的銷量高於西數,口碑上,希捷的兼容性、耐用性也高於西數
以目前的技術來說,如果預算允許,可以考慮一下固態盤,優勢明顯阿。如果預算只能購買機械的,那建議買單碟的。
用戶B:
西數黑盤,高性能硬碟
用戶C:
西部數據。希捷。都是大牌。最大我見過10T。固態ssd我見過工業級的Tb。就看你經濟如何了
用戶D:
機械硬碟希捷技術最好,固態硬碟目前最大是三星的2t,數據最快是Intel固態硬碟。
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的知識
1,機械硬碟壽命長
機械硬碟壽命其實和SLC的固態差不多,有些MLC顆粒固態壽命也比機械長,這個壽命問題要看你怎麼去算,如果算擦寫次數,其實機械硬碟的優勢已經不那麼明顯了,如果算的是存儲時間那麼機械硬碟還是有很大優勢的,簡單說,如果是長期不用的資料,只做存儲,機械硬碟壽命優勢是非常明顯的,如果要讀寫,機械硬碟中的一些坑貨比如WD綠盤,還不如固態。而長期存儲,固態硬碟因為結構問題,會出現文件損壞,所以壽命這個東西,是要辯證的去看的,現在人用混搭會比較多,讀寫量大的'系統盤用固態,提高速度,讀寫量少的比如存文件,日劇啥的,用機械。
2,只要是固態硬碟一定很高端。
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也很危險,固態硬碟目前分TLC,MLC,SLC三種顆粒,TLC可以達到1000-3000次擦寫,MLC3000-5000次,SLC5000-8000次。用不同顆粒的固態硬碟壽命完全不同,價格上TLC已經接近機械硬碟的白菜價,MLC也很親民,SLC仍舊居高不下,所以選擇時候需要注意。
3,120G固態是什麼?
固態經常會出現120,250,240之類很奇怪的數字,我們知道電腦世界裡都是1024進制的,硬碟一向都是1024/1048來算,實際上所謂120之類固態,其顆粒容量仍舊是128G只是廠商為了防止顆粒損壞預留的備用空間,其中某顆粒損壞了,會激活備用空間以延長壽命。
4,固態硬碟損壞過程。
固態硬碟損壞的過程和機械有本質的不同,機械硬碟出現壞道可以通過分區,低格去暫時解決,如果固態出現顆粒損壞,基本上當前顆粒上的所有資料就都沒了,而且這種損壞的蔓延也很快,不帶屏蔽機制的固態硬碟等於整塊報廢,而機械還能搶救一下。
5,寫入機制。
固態硬碟寫入方式和傳統機械是不一樣的,寫入機械硬碟好像寫一本書,從左到右,從前到後,順序寫入。而機械硬碟更像一個RAID,是平均寫入數個顆粒,降低顆粒的閑置率(前面提到過,長期閑置顆粒會出問題),這樣的結果就是固態非常快,但如果出現顆粒損壞,那麼等於整塊報廢。
最後,固態是大勢所趨,現在正處在一個過度階段,混搭是最好的選擇,機械硬碟最終還是會退出家用平台。
固態硬碟與傳統機械硬碟的對比
優點:
1、固態硬碟沒有風扇和機械馬達,所以沒有噪音。
2、快速隨機讀取,讀取速度快。
3、啟動快,沒有電機加速旋轉的過程。
4、固態硬碟比傳統的硬碟工作溫度范圍大。普通的硬碟驅動器只能在5到55攝氏度范圍內工作。而固態硬碟可在-10~70攝氏度工作,一些工業級的固態硬碟還可在-40~85攝氏度,甚至更大的溫度范圍下工作。
5、內部不存在機械活動因此不怕碰撞、沖擊、振動。
6、相對固定的讀取時間。由於定址時間與數據存儲位置無關,因此磁碟碎片不會影響讀取時間。
缺點:
1、價格貴,當然隨著現在技術的發展,SSD價格逐漸偏向親民化,但是對比同等容量的HDD來說還是依然顯貴。
2、普遍容量較低,這是相對HDD主流為TB級而言。當然不久前三星就發布了目前世界上容量最大的硬碟——16TB,且為SSD。雖然三星未公布它的價格,但不難想像對於我們普通用戶來說,只有仰望的份了。
3、數據損壞難以恢復。一般的機械式硬碟如果發生損壞,通過數據恢復也許還能挽回一部分數據,但是如果是固態存儲,一但晶元發生損壞,想要恢復幾乎不可能。
4、寫入壽命有限(基於快閃記憶體)。一般快閃記憶體寫入壽命為1萬到10萬次,特製的可達100萬到500萬次,然而整台計算機壽命期內,文件系統的某些部分(如文件分配表)的寫入次數仍將超過這一極限。
;『貳』 機械硬碟速度慢,有什麼辦法不需要加SSD就可以提升機械硬碟速度的
樓上的說的都挺好的,我個人覺得知道現在都不是一個爭著回答的了,而是互相交流的了,記得網路出了個什麼新知,就是沒有標准答案的知道,用了一下就再也沒用了,這些是題外話。
硬碟速度和容量,現在已經成為計算機硬體性能的最大瓶頸了,看看主板速度,都是以G做單位的,再看看網速,最慢的區域網也是100M吧(雖然硬碟80M/s的標准速度和這個的單位不一樣),的確硬碟速度是個很大的問題。
然而,提高硬碟速度,有很大的問題,就是需要提高硬碟的轉速,現在的硬碟一般是5400和7200的,單位是轉每分鍾,我是搞機械的對這個轉速很敏感,而且這個轉速可能已經是極限了,再高的話,現在的工藝和技術水平達不到,為什麼呢?
1、做個比較,汽車發動機轉速正常行駛在2000左右,怠速在1000上下,換擋在2500-3000,高速時(五檔手動為例)在3000-4000,7200的轉速已近足矣燒毀發動機了。電機的標准轉速是3000少一點,這個轉速直接是沒法用的,大多需要減速後才能用,比如機械加工的車床磨床主軸,轉速也就幾百千把。可見,5400或者7200的轉速,已經是很恐怖的高速了。
2、陣列可以提速,原理很簡單,就是你存一個2M的東西,它一個存1M,自然只用了1M的時間,在伺服器領域是比較常用的手段了,為的不只是提速,也有安全的原因,但對於個人來說,用處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