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機械零件的損壞及配合關系的變化
當機械發生某種故障後,從故障部位進行外部觀察,我們會發現,故障的形成主要是由於零件本身的損傷、以及零件之間原有配合關系發生了變化。
零件的損傷是指零件的現有尺寸、形態偏離了原始設計性能,這種偏離表示機械在使用過程中,各種因素對零件發生作用的結果。常見的零件損傷是由於意外損傷和老化損傷造成的。
2. 設備超負荷運轉
每台設備都有一個設計輸出參數極限,如果設備的實際輸出參數超出其設計輸出極限時,機械的正常狀態將遭到破壞形成故障。產生設備超負荷運轉而引起故障時,就需要採取調整技術參數,提高設備承載能力,並對故障設備採取修復措施。
3. 機械工作能力的損耗
機械工作能力的損耗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機械內、外因影響下,機械綜和能力的損耗。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機件配合間隙增大,剛性下降;
(2) 主要部件磨損和老化;
(3) 摩擦系數增大,負荷增加以及磨損等原因造成發熱量增大;
(4) 機械的主要聯接副和部件發生磨損、扭曲變形等。
二
設備故障狀態的跡象
設備故障狀態的跡象在設備中的表象主要有:
1. 輸出參數的變化
礦山設備中如提升機運載能力下降鑿岩設備台班生產率降低,汽油、柴油機耗油量與工作時間、工作量的比例增加等的變化。
2. 振動異常
振動是機械運行過程中的屬性之一,但不正常的振動常常是測定設備故障的有效手段。
3. 聲響異常
機械在運轉過程中,在正常狀態下發出的聲響應是均勻與輕微的。當設備在正常工況條件下發出雜亂而沉重的聲響時,提示設備出現異常。所以,對雜訊異常的故障跡象必須認真對待,仔細檢查,正確判斷。
4. 過熱現象
工作中,常常發生發動機、制動器、軸承等部位超出正常工作狀態的溫度變化。如不及時發現,並診斷與排除,將引起機件燒毀等事故。
5. 磨損殘余物的激增
通過觀察油箱、齒輪箱、軸承、齒輪等零件的磨損殘余物,並定量測定油樣等樣本中磨損微粒的多少,即可確定機件磨損的程度。
6. 裂紋的擴展
通過機械零件表面或內部缺陷(包括焊接、鑄、鍛造、壓延等)的變化趨勢,特別是裂紋缺陷的變化趨勢,判斷機械故障的程度,並對機件強度進行評估。
⑵ 機械表有聲音正常嗎
機械表有聲音是正常的,因為機械表主要是靠機械傳動來維持手錶指針轉動,機械零件傳動時,就會產生一定聲音,這種聲音會比較規律。但是機械表出現不規則的聲音時,可能是因為內部零件故障造成的。
機械手錶之所以能夠提供持續的動能讓指針轉動坦冊,主要是依靠內部的發條盒以及自動陀片。發條盒的主要功能是儲備動力,之後再通過自動陀片運動過程中的晃動來攝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