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機械行業存在的危險和危險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預防
機械行業存在的危險和危險因素有以下幾種:
1、物體打擊:是指物體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產生運動,打擊人體而造成人身傷亡事故。不包括主體機械設備、車輛、起重機械、坍塌等引發的物體打擊。
2、機械傷害:是指機械設備運動(靜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擠壓、碰撞、沖擊、剪切、捲入、絞繞、甩出、切割、切斷、刺扎等傷害。不包括車輛、起重機械引起的傷害。
3、起重傷害:是指各種超重作業(包括起重機安裝、檢修、試驗)中發生的擠壓、墜落、物體(吊具、吊重物)打擊等。
4、觸電:包括各種設備、設施的觸電,電工作業時觸電,雷擊等。
預防措施:
1、對人手直接頻繁接觸的機械,必須有完好緊急制動裝置。該制動鈕位置必須使操作者在機械作業活動范圍內隨時可觸及到;機械設備各傳動部位必須有可靠防護裝置。
2、各機械開關布局必須合理,必須符合規定標准。便於操作者緊急停車;避免誤開動其他設備。
3、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因素大的機械作業現場,非本機械作業人員因事必須進人的,要先與當班機械作者取得聯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進人。
機械行業的安全管理方案
充分發揮各級政府部門、生產經營單位、培訓機構的作用,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優化配置各類資源,實現全員安全培訓;
保證培訓質量,增強各類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安全知識與技能以及事故防範能力,同時提高安全生產監察人員的執法能力和監察水平;
加強對安全培訓工作的監督管理,逐步把安全教育培訓工作納入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軌道,為安全生產工作提供可靠的人力資源。
『貳』 低壓鑄造和機械加工生產中危險因素都有哪些
低壓鑄造和機械加工生產中危險因素:
1.機械傷害: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大量機械設備在運行中有下列不安全因素容易發生夾、碾、絞、捲入、碰撞等傷害:工件擺放不當、設備與設備間、設備與牆壁間距離不夠導致人體接觸危險部位;穿戴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勞動防護用品...
2.觸電:可能導致觸電的主要原因有:不按用電安全規程違章操作;機械設備電氣部分安全防護裝置缺乏或損壞、被拆除;操作人員疏忽大意,
3、起重傷害:起重傷害的主要形式是重物撞擊人體、起重吊物墜落、吊鉤墜落。其傷害程度一般較重,輕則重傷,重則死亡。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設備缺陷、操作失誤、違章作業、無證上崗、未按規定定期檢測、無零位保護、無過壓、過流保護,違反行車等起重設備「十不弔」等規定。
4、灼燙:進行車、銑、刨、磨、鑽等機械加工時會有溫度很高的切屑飛濺,若防護不到位,崩濺到人體暴露部位會導致人員燙傷,如果人員不進行個人防護接觸高溫物體表面,會發生灼燙。
5、物體打擊和高處墜落:高處作業時沒有按要求使用安全帶、設置安全防護網;使用登高梯子不當;沒有安全防護設施或安全防護設施損壞,作業平台不牢固;高處作業時安全管理不到位(未執行安全許可或危險作業審批);生產車間內坑、溝、池等無防護欄或無安全標志或工作環境照明不好容易發生高處墜落事故;貨架上的物體擺放不當,鋼材擺放不穩,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產生運動,打擊傷人。可能造成物體打擊事故。
機械行業典型的機加工藝過程一般包括:材料下料、鑄造、鍛造、機械加工、焊接、熱處理、塗裝、裝配等,生產過程中使用到的主要設備設施有車床、銑床、鑽床、磨床、刨床、切割機、數控加工中心等機械設備和空壓機、變配電、車輛運輸等輔助系統。
『叄』 機械工業主要有哪些職業危害主要相關行業是什麼
1、粉塵危害
生產性粉塵主要粉塵作業是鑄造,在型砂配製、制型、落砂、清砂等過程,都可使粉塵飛揚,特別是用噴砂工藝修整鑄件時,粉塵濃度很高,所用的石英危害較大。在機械加工過程中,對金屬零件的磨光與拋光過程可產生金屬和礦物性粉塵,引起磨工塵肺。
電焊時焊葯、焊條芯及被焊接的材料,在高溫下蒸發產生大量的電焊粉塵和有害氣體,長期吸入較高濃度的電焊粉塵可引起電焊工塵肺。
2、高溫、熱輻射危害
高溫、熱輻射機械製造廠的高溫和熱輻射主要在鑄造、鍛造和熱處理工種。鑄造車間的熔爐、乾燥爐、熔化的金屬、熱鑄件,鍛造及熱處理車間的加熱爐和赤熱的金屬部件都產生強烈的熱輻射,形成高溫環境.嚴重時發生中暑。
3、有害氣體危害
有害氣體熔煉爐和加熱爐均可產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加料口處的濃度往往高;用酚醛樹脂等作粘結劑時產生甲醛和氨。
黃銅熔煉時產生氧化鋅煙,引起「鑄造熱」;熱處理時可產生有機溶劑蒸氣,如苯、甲苯、甲醇等;電鍍時可產生鉻酸霧、鎳酸霧、硫酸霧及氰化氰;電焊時可產生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噴漆時可產生苯、甲苯二甲苯蒸氣。
(3)機械加工涉及什麼危險擴展閱讀
一般機械加工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職業危害相對較小,主要是金屬切削中使用的乳化液和切削對工人的影響。通常所用的乳化液是由礦物油、萘酸或油酸及鹼(苛性鈉)等所組成的乳劑。因機床高速轉運,乳化液四濺,易污染皮膚,可引起毛囊炎或粉刺等皮膚病。
機械加工過程中,在粗磨和精磨過程中,亦有大量金屬和礦物性粉塵發生。人造磨石多以金剛砂(三氧化二鋁晶體)為主,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極少,而天然磨石含有大量游離二氧化硅,故可能導致鋁塵肺和矽肺。絕大多數機床產生的機械雜訊在65-80dB(A)之間,雜訊超標現象較少見。
『肆』 機械運作過程中存在什麼主要危險因素
一、人的不安全行為
操作失誤的主要原因有:
1)機械產生的雜訊使操作者的知覺和聽覺麻痹,導致不易判斷或判斷錯誤;
2)依據錯誤或不完整的信息操縱或控制機械造成失誤;
3)機械的顯示器、指示信號等顯示失誤使操作者誤操作;
4)控制與操縱系統的識別性、標准化不良而使操作者產生操作失誤;
5)時間緊迫致使沒有充分考慮而處理問題;
6)缺乏對動機械危險性的認識而產生操作失誤;
7)技術不熟練,操作方法不當;
8)准備不充分,安排不周密,因倉促而導致操作失誤;
9)作業程序不當,監督檢查不夠,違章作業;
10)人為的使機器處於不安全狀態,如取下安全罩、切除聯鎖裝置等。走捷徑、圖方便、忽略安全程序。如不盤車、不置換分析等。
二、機械的不安全狀態
機械的不安全狀態,如機器的安全防護設施不完善,通風、防毒、防塵、照明、防震、防雜訊以及氣象條件等安全衛生設施缺乏等均能誘發事故。動機械所造成的傷害事故的危險源常常存在於下列部位:
1、旋轉的機件具有將人體或物體從外部捲入的危險;機床的卡盤、鑽頭、銑刀等、傳動部件和旋轉軸的突出部分有鉤掛衣袖、褲腿、長發等而將人捲入的危險;風翅、葉輪有絞碾的危險;相對接觸而旋轉的滾筒有使人被捲入的危險。
2、作直線往復運動的部位存在著撞傷和擠傷的危險。沖壓、剪切、鍛壓等機械的模具、錘頭、刀口等部位存在著撞壓、剪切的危險。
3、機械的搖擺部位又存在著撞擊的危險。
4、機械的控制點、操縱點、檢查點、取樣點、送料過程等也都存在著不同的潛在危險因素。
因操作失誤而產生機械傷害的原因:
1、機械產生的雜訊使操作者的知覺和聽覺麻痹,導致不易判斷或判斷錯誤;
2、依據錯誤或不完整的信息操縱或控制機械造成失誤;
3、機械的顯示器、指示信號等顯示失誤使操作者誤操作;
4、控制與操縱系統的識別性、標准化不良而使操作者產生操作失誤;
5、時間緊迫致使沒有充分考慮而處理問題;
6、缺乏對動機械危險性的認識而產生操作失誤;
7、技術不熟練,操作方法不當;
8、准備不充分,安排不周密,因倉促而導致操作失誤;
9、作業程序不當,監督檢查不夠,違章作業;
10、人為的使機器處於不安全狀態,如取下安全罩、切除聯鎖裝置等。走捷徑、圖方便、忽略安全程序。如不盤車、不置換分析等。
『伍』 機加工中哪些方面容易出現的安全事故。如:機械傷人
機械傷人是最常見的安全事故,根據機械加工過程中接觸的物質種類可回能存在以下安全事故:答
1、由於機械加工是主要是對金屬材料的進行切削等工作,會發熱,存在燙傷的危險。
2、機械加工動力為電力,有可能存在被「電擊」的危險。
3、機械加工需要冷卻,冷卻一般使用水或冷卻油,工作過程中可能存在滑到摔傷的危險。
『陸』 機械加工作業的職業危害有哪些
1、生產性粉塵。在機械加工過程中,對金屬零件的打磨及拋光過程中,可產生金屬和礦物性粉塵,引起磨工塵肺。電焊時焊葯、焊條芯及被焊接的材料,在高溫下蒸發產生大量的電焊粉塵和有害氣體,長期吸入較高濃度的電焊粉塵可引起電焊工塵肺。
2、高溫、熱輻射。主要存在於鑄造、鍛造和熱處理工種,鑄造車間的熔爐、乾燥爐、熔化的金屬、熱鑄件,鍛造及熱處理車間的加熱爐和赤熱的金屬部件都產生強烈的熱輻射,形成高溫環境.嚴重時發生中暑。
3、有害氣體。電鍍時可產生鉻酸霧、鎳酸霧、硫酸霧及氰化氰;電焊時可產生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噴仿橋漆時可產生苯、甲苯、二甲耐坦苯等,均可引起職業中毒。
4、重體力勞動和外傷、燙傷在機械化程度較差的企業,澆鑄、落砂、手工鍛造時都是較繁重的體力勞動,即使使用氣錘或水壓機,由於需要變換工件的位置和方向,體力勞動強度很大,同時要在高溫下作業,容易引起體溫調節昌大桐和心血管系統的改變。
『柒』 機械危險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機械危險的主要形式:
1、機械危險:包括擠壓、剪切、切割或切斷、纏繞、引入或捲入、沖擊、刺傷或扎傷、摩擦或磨損、高壓流體噴射或拋射等危險。
2、電氣危險:包括直接或間接觸電、趨近高壓帶電體和靜電所造成的危險等。
3、由振動產生的危險:如由手持機械導致神經病變和血脈失調的危險、全身振動的危險等。
4、由低頻無線頻率、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各種高能粒子射線、電子或粒子束、激光輻射對人體健康和環境損害的危險。
5、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依法經考核合格。
(7)機械加工涉及什麼危險擴展閱讀:
因操作失誤而產生機械傷害的原因:
1、機械產生的雜訊使操作者的知覺和聽覺麻痹,導致不易判斷或判斷錯誤;
2、依據錯誤或不完整的信息操縱或控制機械造成失誤;
3、機械的顯示器、指示信號等顯示失誤使操作者誤操作;
4、控制與操縱系統的識別性、標准化不良而使操作者產生操作失誤;
5、時間緊迫致使沒有充分考慮而處理問題;
6、缺乏對動機械危險性的認識而產生操作失誤;
7、技術不熟練,操作方法不當;
8、准備不充分,安排不周密,因倉促而導致操作失誤;
9、作業程序不當,監督檢查不夠,違章作業;
10、人為的使機器處於不安全狀態,如取下安全罩、切除聯鎖裝置等。走捷徑、圖方便、忽略安全程序。如不盤車、不置換分析等。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安監總局明確40項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機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