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總體政策是什麼
我國農業機械化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進一步把握好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基本方向,採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不斷提升農機科技水平、裝備水平、農機作業水平和安全發展水平,培育和發展農機銷售市場、作業市場、維修市場,大力推進農機服務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努力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具體來講,要堅持服務「三農」的根本宗旨,堅持「因地制宜、經濟有效、保障安全、保護環境」的發展原則,堅持重點突破、協調推進的發展戰略,堅持不斷推動科技創新和普及應用,堅持大力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堅持依法推進、依法監管。「農機跨區作業」在我國農機化發展過程中,在促進農業生產、減少農業風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將繼續做好農機跨區作業工作。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快糧食生產機械化進程,因地制宜地拓展農業機械化的作業和服務領域,在重點農時季節組織開展跨區域的機耕、機播、機收作業服務,對農機跨區作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B. 如何實行農業機械化有什麼好的辦法
在我國的一些地區已經實現了農業機械化。但整體機械化水平較低。全面實現農業機械化是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環節。要依法依規辦事。要貫徹落實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加快我國農業機械化進程,農村人少,機械化是必由之路。要堅持國家對農業機械購置的補貼和優惠政策長期不變。
要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機技術宣傳和使用培訓。不僅年輕人要會用,老年人也要會用。改革相應的制度。農業機械的普及和使用是公益性事業。要組織好農機生產和推廣過程中的監督管理工作,以穩定隊伍,保證農機化發展為農業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
要規模化種植,沒有規模化的機械化就沒有效益。我們應該多辦農場、林場。大量的機械化作業,首先是種植面積,要達到一定的量級。這個數量級,可能是2500畝。因為用一台耕、種、播、收、運的機器配套下來,至少要100萬左右。如果一畝地按種糧的方法計算。一畝地的平均純利潤約為400元。如果你有2500畝地。那一年就是100萬。農業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中途可能會因為天氣下雨、蟲害等原因影響生產,風險比較大。為了保證利潤,減少損失,在此期間應投入農業保險,並考慮到機器的磨損。在這種情況下,種植面積應達到5000畝,才能達到合理水平。
C. 如何實行農業機械化有哪些好的辦法嗎
農業機械化,是降低糧食生產成本的重要途徑,那麼實行農業機械化,有哪些好的辦法嗎?
之所以農業機械的使用不到位,根據研究人員總結,就是三方面,資本、技術、勞動力。用大白話說,就是發展資金不足、技術裝備落後、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D. 如何創新農業機械化發展機制
——建立產業化經營機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實行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體制,在這一基本政策的指導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也走出了一條成功的道路,這就是農機的專業戶經營和市場化作業服務,也就是農機經營服務產業化。實踐證明,農機經營服務產業化是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它能把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與小規模的家庭承包經營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農機作業服務組織與農業生產組織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農機作業市場有效地配置農機資源,使農業生產方式實現機械化作業,從而提高農事作業質量和速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機利用率和農業經營效益。發展農機服務產業化,關鍵是要面向市場需要,不斷創新機制,拓寬領域,擴大規模,提高質量。
一是要明確農機化服務產業的地位,完善農機服務產業發展理論,大力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在增加農機戶收入的基礎上,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二是要調整農業機械化管理服務思路,把工作重點轉移到提高農機服務產業發展能力上來,完善農機作業服務經營管理機制和政策,規范農機服務產業的發展,不斷擴大農機服務范圍;三是要加強農機服務組織的培養,培育和壯大農機服務產業,規范農機投資經營形式,擴大社會資金和外來資金投資農機的領域,提高農機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益。
——建立社會化服務機制。要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不僅要增加機械裝備總量,還要提高農機作業效率,更要增加農機經營效益。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建立和完善社會化服務機制,解決好農機服務產業發展中的各種問題,特別是一家一戶農民難以辦到辦好的問題。根據調查,當前要重點引導農機戶建立專業合作組織,幫助它們成立農機經營者協會、農機服務股份公司、農機生產經營合作社等,把一家一戶的農機資源組織起來,統一對外作業服務,統一辦理經營手續,統一供應農機配件和燃油,統一進行農機技術檢驗,統一進行技術培訓。尤其在作業高峰期,要組織機械開展作業會戰和跨大區域作業,最大限度地提高機械的利用率。此外,還要扶持發展農機中介服務組織,加強信息服務和管理,及時為農機經營組織、農戶提供作業市場供求信息,引導農機產業化服務全面發展。
——建立系統化支撐機制。發展農業機械化,要完善科技創新服務支撐機制,根據農業生產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需求,積極做好農機技術的引進、開發、研究、製造與示範、推廣工作,使機械化農業新技術盡快得到推廣和應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在這方面,一要加強農機新機具的開發研究,走科研、製造與推廣、使用聯合的路子,將人才、技術、資源與資金、市場有機結合,當前要特別重視根據農業結構調整要求,大力開發和推廣畜牧業、飼草業、林果業、水產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等生產領域的機械化技術;二要認真實施農機科技示範工程,加快農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把建立科技創新示範園區或示範點作為農機科技創新工作的重點抓,充分發揮典型引導和帶動作用,逐步探索適合不同地區、不同經濟條件的農業機械化經營、管理、服務模式,發展多種所有制形式的農機科技服務組織,用市場的手段引導非公有經濟組織成為農機科技服務的主體,促進農機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農機科技成果的轉化;三要擴大對外開放與合作,在農機科研、生產、推廣等領域,通過合資、合作、租賃、承包等形式,積極引進外來資金、人才以及先進經驗和先進技術,逐步建立起以市場引導、政府扶持,科研單位、大專院校、推廣機構、企業、農民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農機技術創新和推廣體系,提升農機化技術創新能力,形成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和科技發展規律的新機制,加快農機化技術進步。
——建立規范化管理機制。要使農機化得到健康發展,除了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以外,還要發揮好政府和主管部門的宏觀調控作用,搞好整體發展規劃,並採取法規的、經濟的、行政的手段加強引導和控制。首先要全面貫徹落實《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加快農業機械化法律法規建設,健全支持和保護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包括購機補貼、燃油補貼、信貸稅收優惠、農機作業保險、機耕道路建設等支持政策,加大各級財政對農業機械化的投入力度,逐步形成以國家投入為引導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資體系,建立長效的政策扶持機制。第三要加強農機監督管理體系建設,建立農業機械化行業標准體系,農機產品質量監督體系,農機作業質量和安全生產監管體系,農機質量投訴和權益保障體系,保障農機作業安全、優質、高效,維護農機生產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真正履行好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的職能。
E. 現在的農村,如何實行農業機械化
在現階段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方向最重要的就是要轉變農業發展的方式,由原有的數量上的增長轉變為質量的提升,在轉變農業機械化發展方式的過程中要處理好六個方面的關系,當下應從六個方面促進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
總而言之,只有從這六個方面發展才能夠促進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能夠走科學發展觀的道路,實現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科學發展的道路,立足於我國的社會實踐,促進我國的農業現代化建設。
F. 你認為當今中國應如何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我國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大力提高機械化水平,推廣新科技,以提高農業生產的勞動生產率和商品率,適度的規模經營是一個努力目標,但不可硬性劃分。
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以落實完善政策、培育發展主體、調整優化裝備結構、主攻薄弱環節機械化、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為重點,大力推動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