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機器操作人員能力如何提高對機台的認知和操作
摘要 、從機械結構的認知提升:這方面你可以多看一些機械書籍、例如《機械設計手冊》、《互換性與技術測量》等基礎書籍,沒事多翻多看,不用死記硬背,靈活記住個大概,等想用知道在那本書找就行。機械結構是百變不離其中,把基礎的機構組合好,你也可以用創造出穩定的機構
② 如何做好設備管理如何做好車間人員的設備維修技能培訓
設備管理制度
(一)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本公司內部生產、運輸、吊裝、辦公設備的管理,正確、安全地使用和維護設備,特製定本制度。
第二條 設備使用、維護規程是根據設備使用、維護說明書和生產工藝要求制定,用以指導正確操作使用和維護設備的制度。公司各部門都必須建立、健全設備使用規程和維護規程。
(二) 規程的制定與修改
第三條 各部門首先要按照本制度規定的原則,正確劃分設備類型,並按照設備在生產、運營中的地位、結構復雜程度以及使用、維護難度,將設備劃分為:重要設備、主要設備、一般設備三個級別,以便於規程的編制和設備的分級管理。
第四條 凡是安裝在用設備,必須做到台台都有完整的使用、維護規程。
第五條 對新投產的設備,技術裝備部應在在設備投產前30天制訂出使用、維護規程,並下發執行。
第六條 當生產准備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時,在改變工藝前10天,技術裝備部應根據設備新的使用、維護要求對原有規程進行修改,以保證規程的有效性。
第七條 崗位在執行規程中,發現規程內容不完善或有缺陷時,要逐級及時反映。規程管理專業人員應立即到現場核實情況,並對規程內容進行增補或修改。
第八條 新編寫或修改後的規程,都要按專業管理的有關規定分別報送分管副總經理審批。
第九條 當設備發生嚴重缺陷,又不能立即停產修復時,必須制定可靠的措施和臨時性使用、維護規程,由分管副總經理批准執行。缺陷消除後臨時規程作廢。
(三) 規程的內容
第十條 設備使用規程必須包括的內容:
1、設備技術性能和允許的極限參數,如最大負荷、壓力、溫度、轉速、電壓、電流等;
2、設備交接使用的規定,兩班或三班連續運轉的設備,崗位人員交接班時必須對設備運行狀況進行交接,內容包括:設備運轉的異常情況,潤滑情況,原有缺陷變化,運行參數的變化,故障及處理情況等;
3、操作設備的步驟,包括操作前的准備工作和操作順序;
4、緊急情況處理的規定;
5、設備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項,非本崗位操作人員未經批准不得操作本機,任何人不隨意拆掉或放寬安全保護裝置等;
6、設備運行中故障查詢及排除。
第十一條 設備維護規程應包括的內容:
1、設備傳動示意圖、液壓原理圖、氣動原理圖、蒸汽原理圖、電氣原理圖主要零部件圖;
2、設備潤滑「五定」圖表和要求;
3、定時清掃的規定;
4、設備使用過程中的各項檢查要求,包括路線、部位、內容、標准狀況參數、周期(時間)、檢查人等;
5、運行中常見故障的排除方法;
6、設備主要易損件的報廢標准;
7、安全注意事項。
(四) 規程的貫徹執行
第十二條 新設備投入使用前,要由主管技術裝備部的副總經理布置貫徹執行設備使用、維護規程。規程要發入到有關專業、崗位操作人員以及維修人員手裡,並做到人不離崗。
第十三條 生產部門要組織設備操作人員認真學習規程,設備專業人員要向操作人員進行規程內容的講解和學習輔導。
第十四條 設備操作人員須經公司組織的規程考試及實際操作考核,合格後方能上崗。
第十五條 生產部門每月都要組織班組學習規程,車間主管及設備管理人員,每年要對生產班組規程學習情況進行定期或隨機抽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抽查情況納入考核。
(五) 設備技術狀況的管理
第十六條 對所有設備按設備的技術狀況、維護狀況和管理狀況分為完好設備和非完好設備,並分別制訂具體考核標准。
第十七條 各部門的生產設備必須完成上級下達的技術狀況指標,即考核設備的綜合完好率。專業部門要分別制訂出年、季、月度設備綜合完好率指標,並層層分解逐級落實到崗位。
(六) 設備潤滑管理
第十八條 對設備潤滑管理工作的要求
1、各部門設專職潤滑員負責設備潤滑工作。
2、每台設備都必須制訂完善的設備潤滑「五定」圖表和要求,並認真執行。
3、各部門要認真執行設備用油三清潔(油桶、油具、加油點),保證潤滑油(脂)的清潔和油路暢通,防止堵塞。
4、對大型、特殊、專用設備用油要堅持定期分析化驗制度。
5、潤滑專業人員要做好設備潤滑新技術推廣和油品更新換代工作。
6、認真做到廢油的回收管理工作。
第十九條 潤滑「五定」圖表的制訂、執行和修改
1、各部門的生產設備潤滑「五定」圖表必須逐台制訂,並和使用維護規程同時發至崗位。
2、設備潤滑「五定」圖表的內容是:
(1)定點:規定潤滑部位、名稱及加油點數。
(2)定質:規定每個加油點潤滑油脂牌號。
(3)定時:規定加、換油時間。
(4)定量:規定每次加、換油數量。
(5)定人:規定每個加、換油點的負責人。
3、崗位操作及維護人員要認真執行設備潤滑「五定」圖表規定,並做好支行記錄。
4、潤滑專業人員要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潤滑「五定」圖表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崗位操作和維護人員必須隨時注意設備各部位潤滑狀況,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和處理。
第二十條 潤滑油脂的分析化驗管理
設備運轉過程中,由於受到機件本身及外界灰塵、水分、溫度等因素的影響,易使潤滑油脂變質,為保證潤滑油的質量,需定期進行過濾分析的化驗工作,對不同設備規定不同的取樣化驗時間。經化驗後的油品不符合使用要求時,要及時更換潤滑油脂。
第二十一條 設備潤滑新技術的應用與油品更新管理
1、各部門對生產設備潤滑油跑、冒、漏情況,要組織研究攻關,逐步解決。
2、油品的更新換代要列入公司年度設備工作計劃中,並經過試驗,保證安全方可加以實施。油品更新前必須對油具、油箱、管路進行清洗。
(七) 設備缺陷的處理
第二十二條 設備發生缺陷,崗位操作和維護人員能排除的應立即排除,並在日誌中詳細記錄。
第二十三條 崗位操作人員無力排除的設備缺陷,要詳細記錄並逐級上報,同時精心操作,加強觀察,注意缺陷發展。
第二十四條 未能及時排除的設備缺陷,必須在每天生產調度會上研究決定如何處理。
第二十五條 在安排處理每項缺陷前,必須有相應的措施,明確專人負責,防止缺陷擴大。
(八) 設備運行動態管理
第二十六條 設備運行動態管理,是指通過一定的手段,使各級維護與管理人員能牢牢掌握住設備的運行情況,依據設備運行的狀況制訂相應措施。
第二十七條 建立健全系統的設備巡檢標准
各部門要對每台設備,依據其結構和運行方式,定出檢查的部位(檢查點)、內容(檢查什麼)、正常運行的參數標准(允許的值),並針對設備的具體運行特點,對設備的每個檢查點,確定出明確的檢查周期,一般可分為時、班、日、周、旬、月、季、年檢查點。
第二十八條 建立健全巡檢保證體系
生產崗位操作人員負責對本崗位使用設備的所有檢查點進行檢查,專業維修人員要承包對重點設備的巡檢任務。各部門都要根據設備的多少和復雜程度,確定設置專職巡檢工員的人數和人選,專職巡檢員負責承包重要的檢查點之外,要全面掌握設備運行動態。
第二十九條 信息傳遞與反饋
生產崗位操作人員巡檢時,發現設備不能繼續運轉需緊急處理的問題,要立即通知值班主任,由值班主任組織處理。一般隱患或缺陷,檢查後登入檢查表,並按時傳遞給專職巡檢員。
專職維修人員進行的設備點檢,要做好記錄,除安排處理外,要將信息向專職巡檢員傳遞,以便統一匯總。
專職巡檢員除完成承包的巡檢點任務外,還要負責將各方面的巡檢結果,按日匯總整理,並列出當日重點問題向技術裝備部匯報。
技術裝備部應列出主要問題,除登記台賬,輸入計算機外,要進一步檢查落實,以便於綜合管理。
第三十條 動態資料的應用
巡檢員針對巡檢中發現的設備缺陷、隱患,提出應安排檢修的項目,納入檢修計劃。巡檢中發現的設備缺陷,必須立即處理的,由值班主任即刻組織處理;本班無能力處理的,由技術裝備部確定解決方案。重要設備的重大缺陷,由分管副總經理組織研究,確定控制方案和處理方案。
第三十一條 設備薄弱環節的立項處理
下列情況均屬設備薄弱環節:
1、運行中經常發生故障停機而反復處理無效的部位;
2、運行中影響產品質量和產量的設備或部位;
3、運行達不到小修周期要求,經常要進行計劃外檢修的設備或部位;
4、存在不安全隱患(人身及設備安全),且日常維護和簡單修理無法解決的設備或部位。
第三十二條 對薄弱環節的管理
本公司技術裝備部要依據動態資料,列出設備薄弱環節,按時組織審理,確定當前應解決的項目,提出改進方案。分管副總經理負責組織有關人員對改進方案進行審議,審定後列入檢修計劃。
設備薄弱環節改進實施後,要進行效果考察,做出評價意見,經分管副總經理審閱後,存入設備檔案。
③ 淺談如何提升設備維護水平
行政行家技術工程師回答你的問題:
在設備管理中我們堅持以提高設備運轉率為重點、以強化設備維護保養為主線、以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為目標,遵循「學習、調整、總結、提升」的管理思路,強化四個管理,全方位開展設備升級達標活動。提高了設備的運轉率和出力率,為公司產值超歷史,管理上水平提供了保障。 強化基礎,確立標准,建立機制設備維護保養必須從基礎管理抓起,一是量化設備維護保養指標,二是確立工作標准,考核機制,加大考核力度。在設備管理中設備維護保養只是個概念,如何進行量化,我們是用設備管理的「五率」來體現的,即:設備「完好率、泄漏率、故障率、保養達標率、運轉率」。以設備運轉率為重點,確立考核指標,並以生產計劃的形式每月下發到各車間、機場、班組;指標量化後圍繞強化設備的維護保養制定了設備維護保養工作標准,工作責任制,事故責任追究制,建立班組、車間(處室)、公司「三級」考核體系。把設備維護保養工作做為設備管理中的重點與效益工資掛鉤,依據標准細化了考核內容,每月由生產部對各單位完成情況進行月份考核。考核不講客觀、不講情面,起到了激勵先進,約束後進的作用。這樣,設備的管理和維護保養就做到有章可循並形成了管理有目標、工作有標准、效果有考核的規范化、制度化管理體制。 1. 管理日常化,維護保養經常化 在建立機制的基礎上,我們把維護保養的內容和標准溶解到設備管理活動當中去,使維護和保養工作做到了有質、有量、有形、有效的開展,做到設備維護保養工作經常化。為了鞏固和保持設備維護保養的標准,我們在設備管理上嚴格執行交、接制度,做到「五交、三不交」。五交是:交生產和工作情況的同時,交設備運行和使用情況;交不安全因素,預防措施和事故的處理情況;交三級過濾情況,交滴漏跑冒情況。「三不交」是:遇有設備事故沒處理完不交;設備問題不清楚不交;設備衛生不達標不交。崗位員工從無怨言,主動自覺地完成當班的各項任務,做到交文明班、標准班。 2. 強化操作環境管理以「治、理」並進的規范管理,提升設備維護保養綜合效果 在抓設備維護保養中,我們堅持「治、理」並進的原則,把治理操作環境做為一項主要工作來抓,對崗位,設備周圍,建築物,揚塵點等進了整頓和治理,使操作環境做到了整潔。 3. 強化「人本」管理。更新觀念,提高素質,為維護保養提供了保障 企業管理五要素中人是關鍵要素。只有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保證設備維護保養取得成效。因此,在設備的維護保養中我們始終把更新員工的思想觀念和提高技術素質做為重要工作來抓。在員工中進行了以「降低設備故障,就是效益」為主題的大討論。使員工從「要我管好設備,做好設備維護保養」,向「我要管好、維護保養好設備」的思想轉變。在實現觀念轉變中,重點克服了員工中存在的「設備不壞只管轉」的拼設備思想和滿足於「步子不大年年走」的低標准,堅持常年不斷對自己責任區的設備隱患,缺陷等問題開展 「查、擺、找」和「整、治、升」活動。抓設備管理不但要增強員工的理念,而且還要培養和提高員工過硬的操作技術和維修技術,只有兩者的統一才能充分發揮員工在設備管理、維護保養工作中的主觀能動作用。我們以機場、班組為單位對設備的操作和維修人員進行經常性的培訓。同時不間斷地開展崗位練兵活動,在維護和生產崗位上設立了練兵卡。採取對崗位操作和設備維護人員進行應知應會的培訓,及現場模擬設備事故處理等形式,使設備的操作和維護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業務素質得到不斷的提升。 在設備的管理和維護保養中,領導重視與否是關鍵。我公司各級領導齊抓共管,一把手掛帥、主管領導親自抓,各單位把設備維護保養工作列入管理的重要日程。正是這些具體工作使設備維護保養取得了一定效果。 我公司採用了現代設備管理理論與方法-設備綜合管理。設備綜合管理是運用長遠的、全面的、系統的觀點,採取一系列技術的、經濟的、組織的措施,力求設備壽命周期費用最經濟,綜合效率最高,從而獲得最佳經濟效益。設備綜合管理的特點:一是全程管理;二是全員參加管理(從企業領導到生產工人);三是價值管理。全過程管理是基礎,全員參加是手段,價值管理是目的。 搞好設備管理工作,必須根據國家及各部委、總公司所頒布的法規、制度行事。堅持專管與群管相結合;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設備管理與生產相結合;設計、製造與使用相結合;設備維護保養與計劃檢修相結合;設備維修與技術改造相結合;設備管理與技術開發及智力開發相結合;思想政治工作與物質獎勵相結合。上述原則具體說明如下: 3.1專管與群管相結合。 我公司按照上級規定,根據本單位生產規模與實際需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設備專門管理系統。建立優化組合的組織機構及專業設備管理隊伍,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公司經理等主要領導幹部把設備管理工作列入主要議事日程,對設備管理的方針、目標做出決策,一名經理主管設備工作。同時根據需要設置專職設備技術人員和設備管理人員。專職設備技術人員和設備管理人員在主管經理領導下,負責設備技術管理工作。車間由一名主任主管設備,並配備管理設備的專職工程技術人員;機場、班組也有兼職設備員;形成一個設備管理網。並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規程,以使工作有章可循。 在工廠企業中,直接操縱設備、維修設備的是廣大生產工人和檢修工人。他們對設備的性能、工作狀態及存在的問題最熟悉了解。他們是設備的主人,而且他們對自己操縱的設備日常維護負有具體責任。因此,完全應當發揮他們管理設備的積極性。在設備管理工作中要強調人的因素,要充分調動生產工人和維修工人的積極性。 我公司在其制定的《設備強制維修保養細則》中,要求設備維護實行專機專責制或包機制。要求做到台台設備、條條管線、個個閥門、塊塊儀表有人負責。操作人員對所用設備要做到「四懂」(懂結構、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會」(會操作、會維護保養、會排除故障)。搞好設備潤滑,堅持「五定」和「三級過濾」(即定人、定點、定質、定量、定時;「三級過濾」為從領油大桶到崗位儲油桶、崗位儲油桶到油壺、油壺到加油點)。操作工應保持本崗位的設備、管道、儀表盤、油漆、保溫完整,地面清潔。應加強靜密封點管理,消除跑、冒、滴、漏,努力降低泄漏率。要搞好環境衛生,做到文明生產。 3.2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 設備綜合管理是廣義的設備管理,即設備的技術和經濟的全面管理,要做到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設備管理本質上是設備運動過程的管理。設備的運動有兩種形態:一是設備的物質運動形態,包括設備的研究、設計、試制、生產、購置、安裝、使用、維修、改造、更新直至報廢;二是設備的價值運動形態,包括設備的投資、折舊、維修費用支出與核算、更新改造資金的籌措和經濟效果分析等。前一種運動形態的管理稱技術管理,後者稱為經濟管理。它們分別受技術規律和經濟規律的支配。據此,設備管理要最終取得兩個成果:技術成果和經濟成果。即一方面要求經常保持設備良好的技術狀態,另一方面要求節約設備維修與管理的經費支出。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二者必須緊密結合,以求獲得設備壽命周期費用最低,設備綜合效能最高。 設備從規劃到設計、製造階段,費用是遞增的;安裝階段以後費用開始下降;運轉階段的費用大體保持穩定的水平,而且歷時較長;最後費用再上升,說明設備已到了應進行修理、改造或更新的階段。對使用單位,購置新設備時不僅考慮購置時的購置費(即生產費),還要考慮設備在運轉階段的使用費(或維持費)。 設備綜合管理在經濟管理方面的任務就是採取各種措施,使企業設備消耗的費用最少。它不是只顧設備的某一階段,而是設備的規劃、設計、製造、購置、安裝、使用、維修、改造、更新、直至報廢的全過程的費用最經濟,即設備的壽命周期費用為最經濟。壽命周期費用包括設備的生產費用和使用費用。生產費用是設備構成以前調研、設計、試制、製造、儲存、運輸等付出的費用,一般是產品的售價。使用費用(又叫維持費用)是設備在使用階段付出的費用,包括動能、工資、維修、折舊、保險、培訓等費用。在設計階段不能只顧降低製造成本而忽略設備的可靠性、耐久性、節能性等,要長遠地估計到運行階段的管理和維修費用。在使用階段不能只強調設備的良好技術狀態,而要將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與所獲得的生產成果進行比較,力求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傳統的設備管理多注重於設備的技術管理。在設備管理的考核指標中也突出了考核設備的技術指標,滿足於把設備管好、用好、修好,而對經濟效益不那麼重視。我們運用設備周期費用的概念,就可以克服在設備管理上只看技術成果,不看費用消耗;在設備使用上只重工藝需要,不講合理使用和發揮設備潛力的現象。 為了便於對設備管理工作中的經濟效益做出判斷,適當增加了經濟效益指標。由於我公司普遍推行了設備維修費用等項目的考核,因而節省了大量維修費用支出。 3.3設備管理與生產相結合。 現代化的化工企業,設備是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是完成生產任務的手段。設備管理水平和設備狀況的好壞與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密切相關。 設備管理工作,必須適應企業經營方向的變化,為生產服務。隨著企業產品結構的變更、市場需求的變化和用戶在不同時期的不同要求,企業的經營方向,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側重點。當企業經營方向轉變的時候,企業的設備管理工作也應及時地調整、改善和提高,以適應變化了的經營方向對設備管理工作的要求。應當樹立重視設備管理、加強設備管理為生產服務的思想。要根據企業的生產任務、品種質量、設備修理工作的難度,確定重點設備。對重點設備實行維護、修理、備件供應、改造、更新五優先,確保企業生產任務的完成。 3.4設計、製造與使用相結合。 設備的設計、製造過程由設計、製造部門管理;設備的使用過程由使用單位管理。兩者應該密切結合,互遇信息。設計、製造部門不能只顧降低設備成本而忽略設備的可靠性、耐久性、維修性、環保性、安全性及節能性等。要熟悉使用單位的工藝要求和使用條件,要考慮到設備運行階段的管理和維修費用。在設備製造出廠後,研製人員要參加設備的安裝、調試、使用、並做好技術服務工作。使用單位及時的地把安裝、調試、使用中發現的問題向設計、製造部門進行信息反饋,以便改進設備的設計。
④ 如何提升自己的維修技能
如何提升我們維廳仿閉修的能力水平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的機械設備越來扮裂越精密復雜,機械設備的檢修與維護也變成了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從一個設備的整個生命過程看,設備的檢修與維護在設備的使用周期內是有著很重要大團的地位。做好機械設備的維護和維修才能最大化的發揮設備的使用價值。盡管機械設備發生故障的時間不確定的,但是有效的診斷方法卻是不變的,這些方法能夠迅速地找到故障發生的位置、種類,以及判斷是否嚴重。然而,想要具備高
⑤ 汽車維修廠如何提高技術
提高員工維修技能 目前,維修人員很難掌握維修新技術和新工藝,憑經驗修車依然存在,高技術含量的汽車維修難題仍然是困擾修理廠的一大難題。汽車維修質量參差不齊,會造成以下負面影響: · 對車主:導致高檔車輛維修價格過高; · 對修理廠:造成客戶不信任,客源流失等此外,維修人員不適當換件的習慣,加大了車主的負擔,與車主產生糾紛也時有發生,嚴重地損害汽修廠形象。
因此,對所有維修人員必須要經過上崗前的維修技能培訓和考核,只有考核合格,並且取得相應的等級證書,具有過硬的維修技能,才能上崗進行維修作業。
二、保證維修設備的正確使用與規范管理
1、認真考核修理工對已有設備能否正確使用
諸如四輪定位儀、診斷儀、掃描儀、汽車專用示波器、汽車專用電表、發動機分析儀、尾氣測試儀、電腦動平衡機……這些檢測設備本身就是高科技產品,是電子檢測技術和電腦技術的高級集成物,因此要能熟練操作使用。
2、定期對維修設備進行維護維修,並對測量工具校準
有些設備還要按製造商的規定做到適時升級,不要等到用時才發現工具設備不能用,然後再組織人員進行校準或檢修,這樣既耽誤時間,又影響工期以及在車主心中的威信。
三、要加強配件質量管理
已完成采購的配件,應進行入庫檢驗、出庫檢驗、使用過程檢驗。當配件出現問題時,檢驗部門、技術部門、供應部門人員應注意分析問題。
如果屬於配件本身的問題,應在「不合格配件記錄表」上登記,與供應商退(換)貨,並將退(換)貨填入「配件退(換)記錄表」,作為日後對供應商定期評審的依據。
倉管員也要對入庫配件的價格、時間及時跟蹤和檢查,必要時上報有關領導,領導可以採取隨機抽樣、電話暗訪等形式,通過對比、再報價等方式,檢查配件進價是否合理,這樣有利於對采購配件進行有效的控制,同時也有助於避免采購過程中的舞弊行為。
另外,配件庫應保持通風、乾燥,溫度和濕度調節適當,防止配件積壓變形和停放期過長而老化。
四、收集維修資料和進行檔案管理
現代的汽車有千種車型,同時新的技術不斷應用到汽車上,不可能有人將新的車型全部修理過,同時需要掌握較多數據。要想控制好維修質量和修好車,沒有維修資料是不行的。
汽車作為一種運輸工具,使用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而且每個系統的技術狀況都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如果不被維修人員所知,在進行汽車故障診斷和維修時,常常會導致維修人員的判斷失誤和操作失誤,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損失,降低工作效率,維修質量也沒有辦法得到保障。
因此,必須掌握車輛維修資料和維修檔案。對於車輛維修資料,首先掌握國內新車型維修資料的及時性、准確性、實用性和方便性。
對於汽車維修檔案,應該具有以下功能:
①客戶車輛技術檔案,包括:車輛的基本特徵資料、車輛維修(含故障診斷排除)記錄和維修過程理論分析;
②檢驗技術檔案,包括:總成大修鑒定、事故鑒定、故障實例集等。
五、建立質量管理制度
做好質量管理就要有好的質量管理制度。不但要管好員工維修工作還要管好生活日常常識培養修理工先樹立文明禮貌,文明對待客戶。
在生活上要求修理工在日常生活中要按時起床,不能晚上天天喝酒滿口酒話,早上要求員工吃早餐,早餐對身體很重要,吃好的早餐做為修理工就有精神就有體力工作,做好一天的維修工作。
⑥ 作為一名設備維修人員應從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維修技能及服務質量
比如:我們日常工作中用的最多的機械密封的裝配,作為設備維護人員應能很靈活操作機械密封裝配的基本技能。所以起碼應具備
機械密封拆卸、裝配應注意的事項
相關常識機械密封是轉動機械本體密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其本身加工的精度比較高,尤其是動、靜環,如果拆裝方法不合適或使用不當,裝配後的機械密封不但達不到密封的目的,而且會損壞集結的密封元件。1、拆卸時注意事項1)在拆卸機械密封時,嚴禁動用手錘和扁鏟,以免損害密封元件。2)如果在泵兩端都有機械密封時,則在拆卸過程中必須小心謹慎,防止顧此失彼。3)對工作過的機械密封,如果壓蓋松動時密封面發生移動的情況,則應更換動靜環零件,不應重新上緊繼續使用。因為在松動後,摩擦副原來運轉軌跡會發生改變,接觸面的密封性就很容易遭到破壞。 4)如密封元件被污垢或凝聚物粘結,應清除凝結物後再進行機械密封的拆卸。2、安裝時注意事項1)安裝前要認真檢查集結密封零件數量是否足夠,各元件是否有損壞,特別是動、靜環有無碰傷、裂紋和變形等缺陷。如果有問題,需進行修復或更換新備件。2)檢查軸套或壓蓋的倒角是否恰當,如不符合要求則必須進行修整。3)機械密封各元件及其有關的裝配接觸面,在安裝前必須用丙酮或無水酒精清洗干凈。安裝過程中應保持清潔,特別是動、靜環及輔助密封元件應無雜質、灰塵。動、靜環表面塗上一層清潔的機油或透平油。4)上緊壓蓋應在聯軸器找正後進行。螺栓應均勻上緊,防止壓蓋斷面偏斜,用塞尺或專用工具檢查各點,其誤差不大於0.05毫米。5)檢查壓蓋與軸或軸套外徑的配合間隙(及同心度),必須保證四周均勻,用塞尺檢查各點允差不大於0.10毫米。6)彈簧壓縮量要按規定進行,不允許有過大或過小的現象,要求誤差±2.00毫米,過大會增加斷面比壓,加速斷面磨損。過小會造成比壓不足而不能起到密封作用,彈簧裝上後在彈簧座內要移動靈活。用單彈簧時要注意彈簧的旋向,彈簧的旋向應與軸的轉動方向相反。7)動環安裝後須保持靈活移動,將動環壓向彈簧後應能自動彈回來。8)先將靜環密封圈套在靜環背部後,再裝入密封端蓋內。注意保護靜環斷面,保證靜環斷面與端蓋中心線的垂直度,且將靜環背部的防轉槽對准防轉銷,但勿使其中互相接觸。9)安裝過程中決不允許用工具直接敲打密封元件,需要敲打時,必須使用專用工具進行敲打,以防密封元件的損壞
⑦ 如何提高提高自己的機械維修水平
設備維修是查找影響設備正常使用的故障原因,並採取正確的方法進行排除,進而恢復或改進設備原有性能的工作。維修工作包括對設備的故障診斷與故障排除兩個階段的內容。故障診斷是觀察、分析、思考、確診的過程,是動腦的工作,而排除就是在分析確診的基礎上動手排除故障的過程。維修工作的目的是恢復或改進設備的原有性能。而維修人員的技術水平、配件的質量、維修過程管理都直接決定了維修質量的高低,所以提高維修質量就要從以上幾方面人手。 2 維修工作人員要有較高的素質
維修人員對故障分析的合理性、診斷的准確性、維修操作過程的細致程度及規范性都對維修質量有直接影響。這就要求從業者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
2.1 具有機械、液壓、電氣自動化等相關專業基礎理論知識
現代設備越來越多地溶進了液壓、電氣、電子技術,這就要求從業者從單一的機械專業領域,向機電一體化方向發展。要不斷地更新,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要做到能夠通過設備的各種技術文件、結合掌握的相關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知識讀懂設備的構造、原理,找到解決故障的突破口。
2.2 能夠及時地獲取設備的故障信息
設備故障分析與診斷是建立在綜合故障信息的基礎上的。對於簡單的故障可以通過看、聽、摸、聞、問等方法,從其外觀、異響、氣味、溫度升高等現象獲得故障信息,直接對故障進行診斷,這是最常用的方法。,對於復雜問題,就要在簡單方法的基礎上藉助各種儀器、儀表或專家診斷系統等先進方法獲取故障信息進行診斷。
2.3 具有科學的思維方法
能夠對已掌握的設備故障信息進行科學的分析、歸納、邏輯推理。在分析過程中,應從簡入繁逐一確認,對於機電液一體化設備進行處理時,一般先檢查電氣系統、再查液壓系統、最後檢查機械傳動系統;檢查液壓系統時,應按輔助油路、控制油路、主油路和關鍵元件的順序逐步檢查,切忌亂拆亂卸,這樣能很大地提高診斷的准確性。准確的故障診斷體現了維修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准確的診斷可以使維修工作少走彎路,節省費用,提高維修質量。
2.4 要有一絲不苟、嚴謹的工作作風
維修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又艱苦的技術工作。故障排除工序更是一項以動手為主的艱苦細致勞動,須要維修人員不怕臟、不怕累、一絲不苟的工作。
2.5 優秀維修人員的培養
首先維修人員自身應積極進取,努力鑽研業務,其次單位要多提供培訓、交流及操作的機會,第三建立對革新、技改的獎勵機制,促進優秀人才的成長。 3 配件質量也直接影響設備維修質量
設備配件市場比較混亂,質量良莠不齊,而諸如「回扣銷售」、「有獎銷售」等又極大地推動了低劣產品流人市場。這就要求把好配件的采購關。向供方提出質保期,或採用招標采購等方式購得質量有保證的配件,以提高維修質量。 4過程管理
維修工作整個過程應規范化,特別應建立質量責任制度。
4.1 由技術部門開出《設備維修記錄》
設備出現故障後,由操作人員向技術部門報修,由技術部門開出《維修記錄》單,並留有存根,機械操作人員持單到修理車間送修設備。
4.2 修理車間對送修設備進行責任到人的派修維修過得按下述操作工藝流程操作:
設備修竣驗收後,填寫維修記錄,註明故障處理情況,配件使用情況,並註明維修人員姓名,以此為據對設備維修質量進行跟蹤。對於出現質量問題的維修人員進行批評甚至處罰,以提高從業人員的質量意識和責任意識,從而提高維修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