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做機械結構設計要學什麼
機械結構件的結構要素和設計方法
1結構件的幾何要素
機械結構的功能主要是靠機械零部件的幾何形狀及各個零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實現的。零部件的幾何形狀由它的表面所構成,一個零件通常有多個表面,在這些表面中有的與其它零部件表面直接接觸,把這一部分表面稱為功能表面。在功能表面之間的聯結部分稱為聯接表面。
零件的功能表面是決定機械功能的重要因素,功能表面的設計是零部件結構設計的核心問題。描述功能表面的主要幾何參數有表面的幾何形狀、尺寸大小、表面數量、位置、順序等。通過對功能表面的旅握蔽變異設計,可以得到為實現同一技術功能的多種結構方案。
2結構件之間的聯接
在機器或機械中,任何零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結構設計中除了研究零件本身的功能和其它特徵外,還必須研究零件之間的相互關系。
零件的相關分為直接相關和間接相關兩類。凡兩零件有直接裝配關系的,成為直接相關。沒有直接裝配關系的相關成為間接相關。間接相關又分為位置相關和運動相關兩類。位置相關是指兩零件在相互位置上有要求,如減速器中兩相鄰的傳動軸,其中心距必須保證一定的精度,兩軸線必須平行,以保證齒輪的正常嚙合。運動相關是指一零件的運動軌跡與另一零件有關,如車床刀架的運動軌跡必須平行於於主軸的中心線,這是靠床身導軌和主軸軸線相平行來保證的,所以,主軸與導軌之間位置相關;而刀架與主軸之間為運動相關。
多數零件都有兩個或更多的直接相關零件,故每個零件大都具有兩個或多個部位在結構上與其它零件有關。在進行結構設計時,兩零件直接相關部位必須同時考慮,以便合理地選擇材料的熱處理方式、形狀、尺寸、精度及表面質量等。同時還必須考慮滿足間接相關條件,如進行尺寸鏈和精度計算等。一般來說,若某零件直接相關零件愈多,其結構就愈復雜;零件的間接相關零件愈多,其精度要求愈高。例如,軸轂聯接見圖5.1。
3.3 結構設計據結構件的材料及熱處理不同應注意的問題
機械設計中可以選擇的材料眾多,不同的材料具有不拆州同的性質,不同的材料對應不同的加工工藝,結構設計中既要根據功能要求合理地選擇適當的材料,又要根據材料的種類確定適當的加工工藝,並根據加工工藝的要求確定適當的結構,只有通過適當的結構設計才能使所選擇的材料最充分的發揮優勢。
設計者要做到正確地選擇材料就必須充分地了解所選材料的力學性能、加工性能、使用成本等信息。結構設計中應根據所選材料的特性及其所對應的加工工藝而遵循不同的設計原則。
如:鋼材受拉和受壓時的力學特性基本相同,因此鋼梁結構多為
對稱結構。鑄鐵材料的抗壓強度遠大於抗拉強度,因此承受彎矩的鑄鐵結構截面多為非對稱形狀,以使承載時最大壓應力大於最大拉應力,圖示5.2為兩種鑄鐵支架比較。鋼結構設計中通常通過加大截面尺寸的方法增大結構的強度和剛度,但是鑄造結構中如果壁厚過大則很難保證鑄造質量,所以鑄造結構通常通過加筋板和隔板的方法加強結構的剛度和強度。塑料材料由於剛度差,成型後的冷卻不均勻造成的內應力極易引起結構的翹曲,所以塑料結構的筋板與壁厚相近並均勻對稱。
對於需要熱處理加工的零件,在進行結構設計時的要求有如下幾點:(1)零件的幾何形狀應力求簡單、對稱,理想的形狀為球形。(2)具有不等截面的零件,其大小截面的變化必須平緩,避免突變。如果相鄰部分的變化過大,大小截麵皮蠢冷卻不均,必然形成內應力。(3)避免銳邊尖角結構,為了防止銳邊尖角處熔化或過熱,一般在槽或孔的邊緣上切出2~3mm的倒角。(4)避免厚薄懸殊的截面,厚薄懸殊的截面在淬火冷卻時易變形,開裂的傾向較大。
② 機械設計專業需要學習那些課程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制圖、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機械工程材料、製造技術基礎。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軍訓,金工、電工、電子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一般應安排40周以上。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設計製造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製造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2)新手學機械設計可以學什麼擴展閱讀
知識能力
(1) 從事機械設計與製造加工工藝規程的編制與實施工作;
(2) 從事機械、電氣、液壓、氣壓等控制設備的維護維修工作;
(3) 從事工藝工裝的設計、製造工作;
(4) 從事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設備的編程及操作工作;
(5) 從事機械CAD/CAM技術的應用工作;
(6) 從事機械設計與製造的現場技術管理工作;
(7) 從事機電產品的銷售和服務工作。
(8) 鉗工、車工或電工的初級技能;
(9) 編制、實施機械設計與製造工藝規程的基本能力;
(10) 使用、保養、維修、管理機電設備的基本能力;
(11) 選用、設計製造、調試工藝工裝的基本能力;
(12) 操作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設備的基本能力;
(13) 行機械設計與製造生產現場技術管理的初步能力;
(14) 應用機械CAD/CAM的基本能力;
(15)應用計算機處理文字、圖表、數據和信息,設計機械和電氣圖樣,編制數控加工程序的能力。
③ 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主要學什麼-專業課程有哪些
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主要學機械制圖與 計算機 繪圖、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工程力學、工程材料及熱成型納滑工藝、電工電子技術、液壓與氣壓傳動、機械設計基礎、數字化設計基礎、機械繫統設計、產品三維造型與結構設計等課程,以下是相關介紹,供大家參考。
1、專業課程
專業基礎課程: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工程力學、工程材料及熱成型工藝、電工電子技術、液壓與氣壓傳動。
專姿茄州業核心課程:機械設計基礎、數字化設計基礎、機械繫統設計、產品三維造型與結構設計、機械製造工藝、數控加工編程與操作、精密測量技術。
2、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扎實的科學文化基礎和機械產品及其零部件設計、數字化設計、機械加工與數控工藝、公差配合與測量、機電設備控制與維修等知識,具備機械繫統、機械零部件結構設計與優化、製造工藝編制、產品質量檢驗、設備調試與維護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養,能夠從事產品的結構設計、數字化設計、機械加工、零件製造工藝編制、產品檢驗與質量控跡蔽制等 工作 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3、 就業方向
面向機械設計工程技術人員、機械製造工程技術人員、質量管 理工 程技術人員等職業,機械設計、工藝編制、數控編程與機床操作、質量檢測等崗位(群)。
④ 做機械設計應該學習哪些方面的知識
1.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塌嘩則東西,基本功一定要扎實。設計就是把基本的東西通過一些機構來疊加起來實現要求。
2.通過看機械設計手冊,知道工作原理並考慮實現這些原理的方法。
3.具體學習:
(1)學習電機,減速機的選擇計算方法,如何匹配。
(2)傳動方式皮帶,齒輪團棚,鏈輪,聯軸器等的計算設計選擇。
(3)材料學要知道各零件用的材料,零件如何設計,汽缸油缸的計算設計選擇以及相應的配件如何設計選擇,軸承的選擇、設計、計算等。
(4)最重要的是到裝配、調試車間去實踐。
(4)新手學機械設計可以學什麼擴展閱讀
設計分類
機械設計可分為新型設計、繼承設計和變型設計3類。
1.新型設計
應用成熟的科學技術或經過實驗證明是可行的蘆滾新技術,設計過去沒有過的新型機械。
2.繼承設計
根據使用經驗和技術發展對已有的機械進行設計更新,以提高其性能、降低其製造成本或減少其運用費用。
3.變型設計
為適應新的需要對已有的機械作部分的修改或增刪而發展出不同於標准型的變型產品。
參考資料網路——機械設計
⑤ 機械設計需要學哪些知識
機械設計需要學的知識如下:
機械識圖、機械原理、鉚焊工藝、金屬工藝學 電工、裝配工、液壓和氣動、機械基礎、機械設計、機械制圖、焊接和切割以及機械加工的基本知識。 基礎力學、機械制圖、幾何測量與公差配合、液壓與氣動傳動、電工電子技術、鉗工操作技前型能。
教育培訓:通常要求機械工程、自動化控制或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學歷。
工作經驗:較強的機械、液壓、潤滑、機械精度檢查及機床調整、氣動等相關基礎知識;具備較好的機械維修技能;能熟練操作AUTOCAD以及OFFICE軟體,熟悉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模式。
具有一定的大型工廠工程維修部門工作經驗和跨部門團隊協作的能力,同時具備一定的工程預算及機械設備施工審核經驗;具備較好的項目管理能力;能閱讀英語技術資料;有獨立分析處理問題慧春猜的能力,良好的團隊精神。
4、用人力移動機件時,人員森坦要妥善配備。多人搬抬應有一人統一指揮,工作時動作要一致。抬軸桿、螺桿、管子和大梁時,必須同肩。要穩起,穩放、穩步前進。搬運機床或吊運大型、重型機件,應嚴格遵守起重工,搬運工的安全操作規程。
5、鏟刮設備或機床導軌面時,工件底部要墊平穩,結合面應保持水平。用千斤頂時,支承面要墊牢實,以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