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的學術期刊
包裝與食品機械》雜志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包裝與食品工程分會會刊。1983年創辦,是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包裝機械所主編的大型技術刊物。該刊為膠印彩色封面,大16開本,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國內統一刊號:CN34-1120/TS,國際刊號:ISSN1005-1295,廣告經營許可證:皖合工商廣字0018。國外發行代號:Q4791。
《包裝與食品機械》雜志主要報道國內外包裝與食品機械研製設計、包裝工藝、工藝裝備、包裝材料、食品包裝等方面的內容,辟有專家論壇、試驗研究、設計探討、技術應用、行業發展、技術綜述、經驗交流、標准規范、供求信息、簡訊、信息窗等欄目。該雜志宗旨是傳遞國內外包裝與食品機械研製開發信息,促進我國包裝與食品機械科研和生產的發展。該刊以全國性、專業性和實用性為特色,讀者面廣,信息量大,已出版發行116期,深受讀者歡迎。 《流體機械》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流體工程分會、中國製冷學會第二專業委員會、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合辦的大型技術刊物,主要報道有關流體機械和製冷空調行業的試驗研究、設計計算、產品開發、製造技術、檢測技術、應用技術、故障診斷、技術進展、經驗交流和技術信息等,旨在促進行業的學術交流、技術進步、設備更新以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流體機械》於1972年創刊,1973年第一機械工業部以(73)一機情字1493號文批准改為《化工與通用機械》,主辦單位為第一機械工業部通用機械研究所,限國內發行。1983年8月國家科委以(83)國科發條字546號文批准更名為《流體工程》,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流體工程學會主辦,正式作為學會會刊,機械工業部通用機械研究所編輯出版。1993年國家科委以(93)國科發信字014號文批准將《流體工程》更名為《流體機械》。1994年國家科委以國科函[1994]117號文批准《流體機械》登記地由北京改為合肥,刊號改為CN34-1144/TH。
《流體機械》從創刊至2006年9月,總計出版34卷411期,發表文章約5800篇。出版增刊2期,發表文章169篇。1972年6月~2000年3月主編為鄧立文,2001年4月至今主編為宋東嵐。
近年來,《流體機械》雜志與時俱進,銳意創新,圍繞著「打造行業知名期刊」的中心任務,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後進入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行列,2005年獲得安徽省第五屆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30多年來,《流體機械》雜志一直堅持「高品位、高質量,理論性、應用性並舉」的辦刊方針,以「學術性、綜合性、指導性」為刊物特色,堅持報道前沿研究成果,促進行業技術交流;推廣高新技術產品,促進科研成果應用;交流生產使用經驗,滿足經濟建設需要;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培養科學技術人才,為我國流體機械和製冷空調行業的技術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壓力容器》是中國壓力容器行業1981年創辦的大型技術刊物,主要報道有關壓力容器及其附件的標准規范、試驗研究、材料工程、設計計算、結構分析、製造與安裝、技術進展、安全分析、檢驗與修復、使用管理、經驗交流和技術信息等,旨在促進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推動壓力容器行業的學術交流和技術進步。
《壓力容器》雜志為月刊,大16開,64頁,每期約10萬字。國內外公開發行,國內發行代號:26-10;海外發行代號:1529BM。
《壓力容器》的前身為《國外壓力容器》,是1981年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編譯出版委員會以科情編字(117)號文批准創辦的,主辦單位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壓力容器分會。1983年8月國家科委以(83)國科發條字546號文批准《國外壓力容器》更名為《壓力容器》,正式作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壓力容器分會會刊,刊號為:CN34-1058/TH,1984年1月正式出版,當時為雙月刊,96頁。2000年5月中國科協宣傳部以科協宣發字[2000]027號文批准《壓力容器》由雙月刊改為月刊,頁碼由96頁改為64頁。實際到2002年1月《壓力容器》正式改為月刊。
《壓力容器》從創刊至2006年5月,總計出版23卷161期,發表文章3367篇。出版增刊1期,發表文章108篇。1984年1月~2002年1月主編為鄧立文,2002年1月至今主編為岳洋。
20多年來,《壓力容器》雜志一直堅持學術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辦刊方針,努力將雜志打造成行業知名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5年獲得安徽省第五屆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隨著我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以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技術水平,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戰略措施的實施。《壓力容器》雜志將堅持報道前沿研究成果,促進行業的技術交流,推廣高新技術產品,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與全國壓力容器的同仁攜手,共同推動我國壓力容器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