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線機械下傾角多少度時,旁瓣信號會嚴重變形
天線機械下傾角多少度時,主瓣信號會嚴重變形吧,否則你的問題不成立。旁瓣信號是指天線主瓣無法做到極致好的情況下主瓣崎變的結果。
什麼情況使之旁瓣更壞
天線匹配越差
天線與地面的相位處理不好且天線垂直或水平做到不好
天線元件變形移位
⑵ 機械下傾角10度大還是0度大
當然10度大,度數的測量是有參照物的,同一參照物,當然10度角大
⑶ W天線調整要注意哪些
一:天線方位角的測量及調整:1:天線方位角的測量:
工程人員在到達基站後,站在所需測量天線的正下方,遠離金屬物(切記不要爬到鐵塔上),打開羅盤(指北針),在羅盤(指北針)翻蓋上的鏡片中找到所需調整的天線(因現在每個基站的天線很多,所以必須確認所找到的天線准確無誤),並使鏡片中間的一條直線與天線面板的中心、抱桿的中心重疊,再看羅盤(指北針),黑針所指向的數字,就是所測天線的角度,其它方位的天線方位角測量步驟以此類推。一般來說,基站三個扇區所對應的方位角為:1、2、3扇區----0度、120度、240度,即度數最小的為1扇區,度數在中間的為2扇區,度數最大的為3扇區;但也有特殊的情況,例如有的基站1扇區的度數被定為350度左右,如果測量出這樣的數據,應該立刻與機房工作人員聯系,核對該方位的天線是第1扇區還是第2扇區,以使在天線角度調整時產生不必要的錯誤;基站方位角測量完以後,應把該基站的名稱、測量出來的數據、測量人員的姓名、測量的日期做詳細的記錄,並且向網優工程師匯報。2:天線方位角的調整:
網優工程師根據整網的需要,會對部分基站的方位角進行調整,工程人員在網優工程師處拿到所需調整基站的新的方位角數據後,到達基站,首先確定3個方向的天線分別屬於哪個扇區,然後根據所拿到的新的方位角數據,在所對應的天線的正下方,找一個參照物(可以是一根直的小木條等,但必須是有直邊的),把參照物一條直邊面的角度調整到所需調整天線的方位角度數,其它兩個扇區以此類推,然後,到達天線處,松開天線抱箍上的螺栓,轉動天線,使天線的背面與參照物的直邊面平行,然後擰緊天線抱箍上的螺栓,這樣就調整好了一個扇區的天線方位角,其它兩個扇區的調整方法以此類推;基站方位角調整完以後,應把該基站的名稱、調整後的數據、調整人員的姓名、調整的日期做詳細的記錄,並且向網優工程師匯報。
二:天線下傾角的測量及調整:1:天線下傾角:
天線下傾角分為機械下傾角與電子下傾角兩種,測量的天線下傾角的數據是機械下傾角與電子下傾角的相加值;機械下傾角是指直接扳、壓天線後所測得的角度,電子下傾角由於生產廠家的不同、天線型號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三種:第一種為固定的不可調的,在天線背面所貼的標簽上都有註明,大多為6度;第二種為手動可調的,在天線背面所貼的標簽上都有註明,大多可調范圍在1度-12度之間,調整的位置在天線的底部,調整用的工具有手擰螺帽及用內六角擰兩種;第三種是通過計算機程序調的,這種調整一般有網優人員進行操作。2:天線下傾角的測量:
工程人員在到達基站後,首先確認三個扇區所對應的天線,拿專用測量下傾角的角尺,將角尺最長的一邊緊貼在天線的背面,然後轉動角尺上的轉鈕,使角尺水管內的水珠流動到中間的位置,這時,角尺上的指針所指的數字,就是所測天線機械下傾角的度數;然後查看天線背面的標簽,是否帶有電子下傾角,有電子下傾角,再看是可調的還是不可調的,如果是可調的,那麼就到天線的底部,有一個標尺,標尺上的最大數字就是天線電子下傾角的度數,如果是不可調的,那麼天線背面所標的數字就是所測天線的電子下傾角的度數,最後,將所測天線的機械下傾角度數與電子下傾角的度數相加,就是所測天線的下傾角;另外兩個扇區的天線下傾角的測量方法以此類推。基站下傾角測量好以後,應把該基站的名稱、測量出來的數據、測量人員的姓名、測量的日期做詳細的記錄,並且向網優工程師匯報。3:天線下傾角的調整:
網優工程師根據整網的需要,會對部分基站的機械下傾角與電子下傾角角進行調整,工程人員在網優工程師處拿到所需調整基站的新的下傾角數據後,到達基站,首先確定3個方向的天線分別屬於哪個扇區,然後根據所拿到的新的機械下傾角數據,松開天線上部配件的螺絲,拌動天線,使專用測量下傾角的角尺的指針所指的數字與所需調整天線的新的機械下傾角數據一致,然後擰緊天線上部配件的螺絲;根據所拿到的新的電子下傾角數據,確認是手動可調的電子下傾角時,在天線的底部,將天線電子下傾角標尺的數字調整到新的電子下傾角數據,然後對天線底部做防水處理;這樣,一個扇區的下傾角就調整完畢了,其它兩個扇區的下傾角以此類推;基站下傾角調整好以後,應把該基站的名稱、調整後的數據、調整人員的姓名、調整的日期做詳細的記錄,並且向網優工程師匯報。
注意:在調整下傾角時,決不能以天線下傾角標尺上的度數為准,一定要以實測的數據為准!
⑷ 怎麼確定基站天線的下傾角多少度能覆蓋多少距離
鑒於此次實驗的目的是討論天線下傾角對室內覆蓋的影響,我門挑選了和順基站。和順基站周圍主要是住宅區,樓群密集,曾有用戶申告室內的信號不好,打不了手機,符合我們此次實驗的目的。
和順基站位於和順路郵電局樓頂,站型8/8/8,使用射頻跳頻。天線安裝在樓頂鐵塔的下層平台上,方位角30/140/240,下傾角為10/10/10,天線型號739622(此種天線沒有電子下傾角),東經125.36324度,北緯43.88652度,天線掛高40米。
小區信息(註:三個小區都是滿功率發射)
LAC-CI
BCCH
基站最大發射功率
最小接入電平
第一小區
17156-7011
24
0
-102
第二小區
17156-7012
26
0
-105
第三小區
17156-7013
21
0
-105
天線下傾角調整
調整前
調整後
7011(第一小區)
10
7
7012(第二小區)
10
8
7013(第三小區)
10
7
天線調整前(2002年2月25號),我們使用兩部手機:Alcatel OT500和Alcatel OT701,在和順基站附近隨機選取24個一樓樓道內的測試點,用兩部手機測試IDLE模式下的接收電平值,記錄測試點的詳細地址和測試數據。
天線調整之後(2002年2月26日上午),我們又用相同的兩部手機,在相同的地點,相同的條件下,測試兩部手機IDLE模式下的接收電平值,詳細記錄測量結果,加以比較。
圖1 測試地點的選擇
表1 測試結果 (C1=接收電平-最小接入電平)
序號
測試地點
BCCH
調整前(2月25日)
調整後(2月26日)
C1
接收電平(db)
C1
接收電平(db)
1
和順街44-1號2門
26
46
-59
42
-63
2
和順街67-1號1門
26
45
-60
41
-64
3
和順街52-1號1門
26
47
-58
46
-59
4
榮光路5號1門
26
37
-68
34
-71
5
榮光路60(樓南室外)
26
37
-68
35
-70
6
東盛大街西一胡同19
26
22
-83
22
-83
7
東盛大街西一胡同13
26
20
-85
22
-83
8
東盛大街西一胡同5
24
14
-88
14
-88
9
阜新路49
24
19
-83
20
-82
10
阜新路61棟東門
24
14
-88
13
-89
11
新樓2號1單元
24
13
-89
12
-90
12
新樓4號1單元
24
5
-97
7
-95
13
東新路90號2門(室外)
24
32
-70
31
-71
14
東新路77號2門
24
17
-85
18
-84
15
東新路(豐源綜合市場)
24
10
-92
12
-90
16
東新路(喜多攝影)
21
3
-102
脫網
<-105
17
通安小區10號1單元
21
脫網
<-105
脫網
<-105
18
通安小區9號7單元
24
4
-101
2
-103
19
通安小區2號2單元
24
15
-90
14
-91
20
通安小區5號1單元
21
4
-101
4
-101
21
濱河東區704號2單元
21
29
-76
27
-78
22
濱河東區706號4單元
21
35
-70
35
-70
23
濱河東區709號1單元
21
32
-73
32
-73
24
濱河東區714號4單元
21
23
-82
25
-80
結論:
經過比較,發現天線調整後,離基站較近地點的接收電平都有所降低,如1,2,3,4,5號測試點。這說明天線下傾角的減小,天線的主瓣波束向遠離基站的方向移動。在離基站較遠的地方(此次實驗,在離基站距離300米之外),測試點(主要是一樓樓道內)的手機接收電平,在天線下傾角調整前後就沒有明顯的改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新建的樓群由於結構的原因,無線電波的衰耗較老樓要大許多,此次測試在新建設的通安小區內的幾個測試地點的信號都很不好,測試過程,我們選擇一樓樓道深處,但樓道的鐵門是開著的,若是關上,手機的接收電平更低。
綜合上述原因,在城市樓群的室內覆蓋,而是取決於①樓的建築結構以及樓群的密集程度。②距離基站的遠近,③測試地點在室內的深度。
從上面的實驗可以看出:在市區天線下傾角的變化,對室內深層覆蓋不能起明顯的作用。